如何引導孩子的獨立思想,父母都應該知道這些…

2020-08-07 號角學堂

一個擁有獨立思想的人是具有批判精神、一個自由的、有個性的人。而個性的一定是獨特的,獨特了總是會和平庸發生衝突。父母鼓勵孩子發展自由的個性時,要善於引導孩子理解和接納不同的人或事物,健康的批判精神應該是視野開闊的,是有高度的,所以應該是具有寬容、大氣的特質。

如何引導孩子的獨立思想,父母都應該知道這些…

01

一位母親對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因為女兒上課老是看窗戶外面的向日葵。老師下課後批評女兒「注意力不集中」,然後布置作業時,讓女兒多抄十遍字。

回家後,女兒哭著對母親說起這些事情。

儘管這位母親覺得老師做的事情很牽強,可她不敢和老師對抗。就開導孩子說:「老師罰你一次以後你就會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了,再說多寫一次還能多學一次呢,你應該聽老師的話,老師這是為你好。」

母親雖然和老師統一來教育孩子,但是,感覺自己和孩子心裡都不舒服。

這位家長的困惑很有代表性,在她內心實際上有兩套價值觀,一套是與世俗觀念的,即老師怎麼說都對;另一套是她心底嚮往的,即孩子應該受到尊重,不應該用做作業這種暴力方式懲罰孩子。

當這兩套價值觀發生衝突時,她選擇了前者,這說明母親沒有批判精神有關,在關鍵時刻判斷力不足,下意識地固有的觀念來行事,所以她和孩子心裡都很難過。

思想上的獨立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如何引導孩子的獨立思想,父母都應該知道這些…

02

我的一個老同學對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她的女兒上小學二年級時,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女兒一直在玩弄鉛筆,並沒有聽課。老師知道後,下課批評小孩子,說她注意力不集中。

小女孩非常難受,回家問媽媽什麼叫「注意力不集中」。朋友仔細詢問後,隨意教訓了孩子幾句。

老同學和我講完以後,我心裡感覺很可惜,覺得他們錯失了一個,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機會。把孩子拉得更接近平庸。

成年人喜歡按成年人的思維方式把某件事情做一個總結,然後通過這個總結直接歸類為好事或壞事。

比如這件事情,其實父母可以先問孩子是不是覺得不愉快,覺得委屈;首先要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安撫,表示你的理解。然後問孩子為什麼要玩弄鉛筆。寫作業和玩鉛筆,有什麼直接關聯?老師這樣做是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以權威來壓制孩子?如果讓孩子來當老師,會怎麼做?

在這一問一答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個人思想的客觀公正,不要帶著情緒說話,目標要指向問題本身,而不是任何人。通過這件事情使孩子明白根本錯誤在哪裡,以後如何改進。

萬事萬物都有起因,父母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事件的原因,然後引導孩子。並不是從結果上,就直接認定它是對還是錯。

老師和家長正在一步步扼殺孩子的創造思維,這大概就是多數孩子都很平庸的原因吧……

告訴孩子老師做得不對,這不是教他不尊重老師,而是教給他敢於質疑權威。質疑權威是通往自由個性的必經之路。

如何引導孩子的獨立思想,父母都應該知道這些…

03

有一個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孩,老師告訴孩子們要和同學們和睦相處。在課堂上,老師只說了和同學和睦相處的好處。

回到家小女孩,和我朋友說起這件事情。有些不認同的說:「王小智老喜歡欺負人,難道就讓他欺負嗎?」

朋友理解孩子的想法,只是因為孩子的年齡,局限她對事情分析不太清晰,只是從直覺上感覺老師說的不準確。

朋友非常欣賞孩子的看法,說明在她的世界裡已經對是非對錯,有一個模糊的認識。已經開始學會換位思考來認識一件事情。

朋友先是肯定了孩子的想法,然後幫孩子分析了一下問題。讓孩子認識到和睦相處是一種交換行為,並不是指一味的付出。而且和睦相處也分為很多種,給你真正幫助的人,你要和他友誼般的感情。對你表面上和睦相處的人,你也回饋給他相同的感情。

父母一直期望孩子擁有獨立的想法,不要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在任何情況下, 父母都要引導孩子客觀的去評價一件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擁有超脫於平庸卻又俯視於平庸的獨立個性。

在獨立思想的生活道路上,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04

把老師當做聖人和完美的人,這其實是家庭教育缺失導致的思維僵化。這會扼殺兒童的自我判斷能力,並擾亂了兒童自我認知的發展秩序。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可以嘗試先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明白你理解他的感受,再和孩子分析問題,就是論事,不針對任何人,客觀的分析問題。包括老師和父母自己犯錯誤時也要敢於承認,而不是推卸。

人無完人,我們總是在孩子面前標榜權威,不斷地樹立自己的威嚴,而很少去考慮我們自身錯誤對孩子成長的心理影響。突然覺得我們比孩子要懦弱,在孩子和現實中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是最大的勇敢。

願父母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孩子,給予光輝燦爛的自由。

相關焦點

  • 孩子頻繁做噩夢,父母應該如何引導?
    為什麼孩子會頻繁做噩夢呢?對此,家長又應該如何應對呢?一、 孩子為什麼會頻繁做噩夢?1、 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孩子心理的發展息息相關,如果家長的教養方式是控制型的,那對孩子而言就是一場「災難」。
  • 金喇叭少兒口才: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培養孩子,引導孩子呢?
    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子女?如今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尊心,而且很反叛。作為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成為父母的頭疼問題。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少兒口才訓練機構對兒童進行家庭教育的方法。例如,同學,鄰居,老師,英雄人物和模範人物,文學作品中的積極人物以及革命領袖的傑出品質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不管父母的言行是對還是錯,對他們的孩子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檢查自己的言行。
  • 孩子是否是學習的材料,在於父母的思想深度,以及能否正確引導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天賦異稟,天生就是學習的好料。但是孩子的智商和父母的智商其實是分不開的,父母的智力水平很多時候決定了孩子的智力水平,而父母的培養方式更是決定了孩子智力的上限。,但是卻得到良好引導的孩子,在後天會爆發出與常人不同的特質。
  • 兒童獨立性教育: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學會獨立處理問題
    父母有時候很難弄清楚什麼時候需要幫助孩子解決衝突,什麼時候可以讓你的孩子獨立處理自己的問題,閱讀文章,獲得你想要了解的方式。多倫多的家庭治療師詹妮弗將這個詞定義為介入並為你的孩子做他們本應該自己做的決定。大多數父母都是出於好意,試圖保護孩子不受失敗或壓力的影響,但後果可能很嚴重。科拉裡說:「我看到孩子們的焦慮情緒急劇上升,情緒控制也越來越困難。」「當事情沒有按照他們的意願發展時,孩子們會崩潰,因為父母已經為孩子消除了正常的、健康的不良經歷。
  • 都知道做人重要,父母要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做人?
    「做人」的內容是寬泛的,所有涉及人格發展的因素都構成「做人」的內容。要嚴格劃定出做人教育的確切內容是有一定難度的,作為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孩子學會做人。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家長是家庭的核心,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也是強制式的,缺乏對孩子應有的尊重,所以,在孩子的品德形成中更多的是唯家長是聽,缺乏主動性、自主性,做事畏縮不前,根源都與家長早期對待孩子的態度有關尊重孩子,意味著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孩子的生命源於家長,但一旦出生就成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形態,絕非是家長的私有物或附屬品。
  • 《你是孩子的光》:網際網路資訊時代,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然而在朋友圈、家長群裡,依然有很多人在辱罵老師,認為學校應該辭退老師。在這個網際網路擁有無限可能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是「記者」,都可以是「發言人」,都可以發布一些或真或假的消息,我們該如何去偽存真。那就是要學會獨立思考,學會提問。
  •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父母需要知道這些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父母需要知道這些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未來, 是一個家族的延續,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具有幸福能力的完整的人。在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是家庭父母的教育。那麼,父母為了孩子的發展,應該怎樣發揮自己的力量,做一個優秀的父母呢?熱愛孩子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感情基礎,無愛便無教育。
  • 生活中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父母應該如何引導才是正確的
    現在社會如果誇讚誰是高情商是對一個人最大的肯定,孩子如何培養高情商?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是對父母一個很大的考驗,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寶寶,我們家寶寶現在五個多月,我也是在摸索中,我大哥家的小侄兒今年九歲,我覺得他就是一個高情商的寶貝。
  •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與異性之間的感情?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出現對異性感興趣,對異性表示好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之現在的孩子由於個性差異,有的孩子性成熟比較早,但他們對異性產生的愛慕之情也不能完全視作早戀。父母應該如何引導青春期孩子與異性交往?
  • 初中生叛逆期,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孩子?
    初中生叛逆,家長應該先學會引導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學會恰當的和孩子相處。青春叛逆期之前,孩子對父母有著比較強的依賴,往往對父母的教導言聽計從。但是,到了叛逆期之後,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對於父母的觀點不論好壞,都會有一種本能上的排斥。
  • 如何恰當培養孩子獨立性格?學會這些引導方法就夠了
    想必很多新手父母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孩子什麼時候應該和父母分房睡?這是因為很多父母既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但卻又擔心太早分房睡會讓孩子感到孤獨害怕,致使其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而英國知名兒童心理學家、倫敦兒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創始人瑪戈特·桑德蘭博士,在她的著作《育兒科學》裡指出,和父母同睡到五歲左右的孩子,長大後會比較冷靜,心理健康。
  • 父母經常灌輸這些思想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還活得窩囊
    導讀:父母經常灌輸這些思想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還活得窩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經常灌輸這些思想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還活得窩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獨立自主意識強的孩子思想也很獨立難能可貴,家長應該如何培養?
    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相信很多家長都很重視。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因為擔心孩子受傷或覺得他們做不好,而選擇越俎代庖。看來對於孩子的教育和培養,知道和做到是兩回事情。所以就會出現,在父母身邊也許還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旦送到老人那裡,就開始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喜樂避苦是人的天性,何況是未成年的孩子。這樣一來,孩子的心裡就會產生疑惑,認為父母太苛刻。
  • 想讓孩子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父母應該做到這幾點
    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家長已經提前知道了結果,這是因為家長閱歷豐富,但是不能以此來扼殺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這樣的"走捷徑"對孩子不好。不論孩子提出多麼簡單的問題,家長都應該給予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獨立的能力?
    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儘早具備獨立的能力,有人甚至提出要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就把他送到寄宿制的學校,並且認為,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獨立的定義。
  • 孩子情竇初開怎麼辦?父母這樣做,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很多家長都有一種共同的感覺,那就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了。說到孩子早戀這件事,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上了初中和高中才應該防止,但是現在的孩子在小學竟然談起戀愛了。聽著兒子小大人式的話語,小張心中雖然覺得哭笑不得,但是又有些不是滋味,現在的孩子都這麼早熟的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受到電子產品的影響,每個孩子放學回家不玩手機就是玩平板,上面有很多內容都在引導著孩子的思想。所以孩子小小年紀就談戀愛,大部分原因是受到了網絡的影響,小張也非常清楚原因,所以一直想要引導兒子的思想,讓他做出正確的行為。
  •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就連許多孩子,本該長成生龍活虎、陽光向上的樣子,可他們的內心,早已被戴上父母乃至社會強加的沉重的精神枷鎖,鬱悶的活著。許多人不知道人生的方向,沒有真正內心的自由。在這樣傳統文化教養的潛移默化影響下,子女多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放棄獨立思想,無奈的屈從於父母的意志,怎能活得開心快樂呢?父母在潛意識裡,將孩子當作了自己的所有物、附屬品,而非一個完整的,有著獨立人格的人。但事實上,孩子們長大,終究有一天會離我們而去。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孩子的媽媽聽見後,走到女兒面前,拿起題看了一下,然後告訴女兒應該如何答題。孩子按照媽媽所說的寫完了作業,高興地與夥伴玩耍去了。 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發生,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就找媽媽幫助也成了習慣。後來孩子的媽媽發現昨天才給女兒講的類似的題目,今天她又問應該如何解答。
  • 為什麼父母不應該嘗試改造孩子?請放棄使用「父母牌」除草劑
    事實上,無論家長如何積極幹涉或積極引導,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必然會沿著其固有的模式成長。試圖操控成長過程是一件極其冒險的事情。作為家長, 我們似乎生來便熱衷於幫助孩子清除他們思想當中的雜草。殊不知,這樣的做法需要承擔極高的風險:就在樂此不疲地清除異樣的思想花朵的同時,我們所使用的「父母牌」除草劑將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消滅所有的植物,應該有的和不應該有的,使之變成一片不毛之地。
  • 孩子早戀到底該不該制止,家長們又應該如何正確的去引導孩子
    孩子早戀到底該不該制止,家長們又應該如何正確的去引導孩子"早戀"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的家長們,毫不誇張的說每年學生早戀的情況絕對是孩子們成長期中發生最多的一件事情。可惜這段戀愛的經歷最終並沒有維持太久就破碎了,此後每當我回憶起那段經歷還真是痛並快樂著呢,作為一個過來人,這裡我只想和在座的許多父母說,早戀對於孩子們來說並非真的只有壞事,而且戀愛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孩子過早接觸到戀愛會影響到她的學習和生活,那我只能說你們的思想還是過於古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