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子刊:生物鐘紊亂和癌症發展密切相關

2020-12-20 生物谷

2016年8月3日訊/生物谷BIOON/--有關癌症危險因素的大型研究發現,夜班工作的人會增加患癌機率。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已經發現解釋這種高風險的可能原因。

在人類和其他生物體中,生物鐘通過光來調節人體生理學的關鍵時間,從而控制細胞新陳代謝和分裂等活動。在一項小鼠研究中,控制細胞晝夜規律的兩個基因也可對腫瘤有抑制功能。

這兩種基因缺失或中斷正常的明暗交替周期就會導致其腫瘤抑制功能下降,使得腫瘤不斷發展。

「不管你以什麼方式擾亂生物鐘似乎都會促進腫瘤發生。」Thales Papagiannakopoulos說。

打破生物鐘

人類的晝夜規律生物鐘位於大腦的視交叉上核(SCN)中,它可以接收來自視網膜光的信息。視交叉上核通過激素和其他信號分子將這一信息傳遞給體內細胞。

在細胞內,一個稱為Bmal1的基因負責打開其它控制生理活動的基因,包括一個叫Per2的基因。通常由這些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會在整整一天內擺動不定,但當正常的明暗周期中斷時這些擺動就會消失。

「細胞需要光信號,就像時鐘的重置按鈕一樣。當你失去這些信號時,你的身體每一個細胞就失去了正常的周期。」助理教授Papagiannakopoulos說。

Papagiannakopoulos和其他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將小鼠暴露於兩種不同的明暗時間表中觀察其結果。一組小鼠進行正常時間表,它們經歷12小時的白天再經歷12小時的黑暗,而其它小鼠進行「時差」計劃表:每隔兩到三天,它們就被暴露於額外的8小時的光亮中。這種「時差表」模仿人類夜班工作或穿越多個時區的情況。

相比正常組的小鼠,「時差表」組小鼠腫瘤的增長速度加快。

在他們的第二次實驗中,研究人員把小鼠放置在正常的明暗時間表中,但是敲除它們的Bmal1與Per2基因。這些小鼠的腫瘤增長速度與「時差表」組小鼠的狀態相似。

Joseph Takahashi說這項研究提供了癌症和生物鐘功能障礙之間的一種重要關係。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人類肺腫瘤樣本,他們發現相同的病人體內,相比正常肺組織,腫瘤組織中有更低水平的Bmal1 和Per2基因表達。腫瘤活性最旺盛時期這些基因的水平最低。(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Circadian Rhythm Disruption Promotes Lung Tumorigenesis

Thales Papagiannakopoulos1, 4, Matthew R. Bauer1, Shawn M. Davidson1, 2, Megan Heimann1, Lakshmipriya Subbaraj1, 2, Arjun Bhutkar1, Jordan Bartlebaugh1, 2, Matthew G. Vander Heiden1, 2, Tyler Jacks1, 2, 3, ,

Circadian rhythms are 24-hr oscillations that control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processes in living systems, including two hallmarks of cancer, cell division and metabolism. Circadian rhythm disruption by shift work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risk for cancer development and poor prognosis, suggesting a putative tumor-suppressive role for circadian rhythm homeostasis. Using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ouse model of lung adenocarcinoma, we have characterized the effects of circadian rhythm disruption on lung tumorigenesis. We demonstrate that both physiologic perturbation (jet lag) and genetic mutation of the central circadian clock components decreased survival and promoted lung tumor growth and progression. The core circadian genes Per2 and Bmal1 were shown to have cell-autonomous tumor-suppressive roles in transformation and lung tumor progression. Loss of the central clock components led to increased c-Myc expression, enhanced proliferation, and metabolic dysregulation.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both systemic and somatic disruption of circadian rhythms contribute to cancer progression.

相關焦點

  • 《科學》子刊:血檢T細胞,癌症早發現
    近年來依賴cfDNA和循環腫瘤細胞的液體活檢讓大家一度很興奮,但實際應用起來又有諸多困難。識別循環腫瘤細胞受對細胞表面抗原和細胞形態認識的局限,也有研究發現cfDNA的大多數突變其實來源於白細胞而不是癌細胞[2],cfDNA的可信性又大打折扣。這些依賴腫瘤相關分子的技術都不見成效,是否該換個新思路呢?
  • 《Nature》子刊:癌症治療差異性竟與線粒體數量相關
    最近,來自西奈山和IBM的研究人員通過對TNF相關細胞凋亡誘導配體(TRAIL)的誘導和使用一個新的統計方法,證明可變線粒體豐度與細胞存活和細胞死亡反應相關。此外這項研究表明,用於癌症治療的抗凋亡Bcl-2家族蛋白抑制劑可能會增加細胞反應的多樣性,增強腫瘤細胞對治療的抵抗力。該研究發表於近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相同基因組成的個體細胞通常對環境變化有不同的反應。 對於細胞死亡可用分數響應來衡量其數量的改變。
  • 南京大學首席科學家Cell子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酶的新功能
    來自南京大學、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證實,HDAC3在核心晝夜節律負反饋環中發揮兩種不同的作用,這對於生物鐘功能至關重要。相關研究工作發表在1月14日的《Cell Reports》雜誌上。
  • Science和Cell子刊:藉助大數據開發出治療癌症的「智能」細胞療法
    在兩篇新的論文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用「智能(smart)」細胞療法破解這一難題的互補策略:除非被僅在癌細胞中同時出現的一組蛋白所激活,否則這些活的細胞藥物會保持惰性。這種通用方法的生物學方面已經在Wendell Lim博士及其同事們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細胞設計計劃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贊助的合成免疫學中心的實驗室中探索了好幾年。
  • 生物鐘紊亂了如何調整?這幾個調節生物鐘的方法很管用
    生物鐘紊亂了如何調整?這幾個調節生物鐘的方法很管用由於現在的娛樂水平高度發達,以至於現在的人們睡覺都普遍很晚,或者根本會熬到凌晨再睡,以至於很多人都會打亂自己平時的生物鐘,那麼如果你的生物鐘紊亂了,應該如何應對呢?下面是小編為各位提供的幾個調整生物鐘的方法。
  • 生物鐘紊亂應該如何調整?生物鐘調整需要多少天?
    生物鐘紊亂應該如何調整?生物鐘調整需要多少天?生物鐘是每個人的作息時間以及日常生活所形成的一個規律,就像人體的新陳代謝一樣,那麼如果你的作息時間並沒有那么正常,甚至到了紊亂的地步,又應該如何去調整呢?下面是小編提供的幾個調整生物鐘的方法。
  • Cell子刊重磅:14000+字詳解菌群與癌症的8大關鍵性問題
    以下是全文編譯:摘要人體微生物組,指的是生活在人體內和人體表面的所有微生物,它可以影響癌症的發生、發展以及人體對癌症療法(如癌症免疫療法)的反應。搞清楚微生物組對癌症的影響機制可以提供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儘管目前我們尚不清楚這些機制。
  • Cell 子刊:熱休克蛋白充當癌症惡化的保護傘
    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大學醫學部的研究人員,在這篇癌症綜述中細緻地總結了在癌細胞內高表達熱休克蛋白給腫瘤惡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保護傘:具體以Hsp27,Hsp70和Hsp90這三種最常見的熱休克蛋白(也叫分子伴侶蛋白)為例。這些熱休克蛋白在腫瘤細胞裡面主要起著穩定癌症相關突變基因表達和其它一些高表達蛋白分子,並作為這些蛋白的分子伴侶從而使它們具有生物活性。
  • 生物鐘紊亂為什麼會促成早衰?
    我們常常把「生物鐘」這個詞掛在嘴邊,但其實大多數人對它的情況並不了解。所謂的生物鐘,並不是說我們身體內確實存在一個鐘錶計時器,而是說我們的身體無論是宏觀上的器官,還是微觀上的細胞,它們的活動都會遵循著一個運動的規律,而這個規律與我們幾百萬年來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狀態相吻合。在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就頒發給了發現人體這一機制的三位醫學家。
  • 中南大學在生物鐘前沿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紅網時刻7月22日訊(記者 何青 實習生 陳宇麗 通訊員 任彬彬 黃麗)白天犯困,晚上清醒,長期生物鐘紊亂困擾著越來越多現代人。近日,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家大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核酸研究》在線發表了題為「Necdin通過SGT1-HSP90分子伴侶蛋白質機器調節BMAL1的穩定性和晝夜節律」的研究論文,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小胖威利症致病基因Necdin在生物鐘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 長期加班、生物鐘紊亂、伴有失眠,怎麼破?
    長期加班、生物鐘紊亂、伴有失眠,怎麼破?2020-12-25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Black·Viking:因為工作原因,有點生物鐘紊亂
  • Cell子刊:誘導癌細胞自殺,這種酶可修復DNA
    撰文 | nagashi編輯 | 王聰排版 | 水成文癌症是全球第二大疾病死因,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加劇,全球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斷增長。不僅如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癌症很可能成為21世紀人類死亡的首要原因,並且將是世界各國提高預期壽命的最大障礙。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癌症」一詞涵蓋了在病程和發病率上有顯著差異的各種疾病,但所有的癌症都有一個共同特徵——與正常細胞不同,癌細胞以一種不受控制的方式繁殖擴散。而這一共同特徵又是由癌細胞積累大量的DNA突變造成的。
  • 研究發現光療療法可以調節人體生物鐘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輪班工人可以接受光療法,來使他們的生物鐘恢復同步。一項研究顯示,晚上暴露在明亮的燈光下會減少褪黑激素,這是一種調節晝夜節律的激素。而褪黑素是人體內為促進睡眠而分泌的胺類激素。
  • Cell:新研究揭示選擇性啟動子在腫瘤中的調節作用
    2019年9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GIS)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很多人類癌症在基因激活方面表現出廣泛的變化,而且相同的基因使用不同的起始位置來產生選擇性基因產物。這些變化未被早期的分析方法檢測到,可能用於鑑定出預測癌症患者存活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和新的治療靶標。
  • 全球頂級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簡介、網站和期刊名單
    網站主頁:https://www.nature.com/Nature子刊名單及連結地址:https://www.nature.com/siteindex/index.htmlNature子刊簡介:TitlesIntroduction in ChineseNature Nature
  • Cell:重磅!揭示氧氣抑制癌症免疫療法機制
    2016年9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小鼠肺內,鑑定出一種抗癌免疫反應受到抑制的機制,其中肺部是很多癌症的一種常見的轉移位點。通過基因或藥物手段抑制免疫細胞的這種氧氣檢測能力就會阻止肺轉移。
  • Cancer Cell綜述:miRNA與p53的關係
    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分子腫瘤學的研究人員Heiko Hermeking在本期(2007年11月)Cell子刊Cancer Cell上發表了一篇有關p53與microRNA之間  關係的綜述,受到了本領域及相關研究領域的關注
  • 《晝夜節律》:2017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給了「生物鐘」
    生物節律是憑經驗總結得出的,但有其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基礎。根據周期長度,可將生物節律分為四種:超晝夜節律,即周期比一天長的節律。 例如鳥類的遷徙;季節性的冬眠;與退漲潮相關的半月周期,如銀漢魚只在漲潮時在岸上產卵。近潮汐節律,即跟隨12.5小時的潮汐節律。
  • Science子刊:胎兒期核心生物鐘基因表達決定小鼠壽命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2月3日那期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iming of expression of the core clock gene Bmal1 influences its effects on aging and survival」。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生物鐘節律變平、變慢,並且最終停止下來。
  • Cell:癌症的主要突變模式是突發性的
    他們還揭示出在人類癌症中發現的一種之前與抗病毒免疫反應相關的主要突變模式在癌細胞系中突發,其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沉默的,但是這些突變突發的原因仍然是未知的。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資源將讓人們直接在人癌細胞中研究是什麼導致癌症進展的突變發生。進一步了解這些突變過程可能有助於人們發現新的研究途徑以便開發新的癌症預防和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