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碗」又稱「老八碗」,濃厚的鄉土特色,深受普通百姓的喜愛

2020-12-18 教無常師

作者: 【百家號】張啟榮

「八大碗」,又稱「老八碗」。其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流傳甚廣,遍布我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具有濃厚的鄉土特色,深受普通百姓的喜愛。

「八大碗」以豬肉為主要食材,經過多種烹飪程序精製而成。因飲食文化和地域風俗風味的不同,也食材不一,菜品不同,料理手法也有差異,但基本上保持八種。

「八大碗」的烹調方法主要以傳統的山東魯菜技法為主,以肉類作為主要食材,匯集汆、炸、炒、煮、蒸、燴、溜等多種烹飪功夫,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經過一系列工序,精製而成。其選料嚴謹,刀工精細,配料精當,烹製考究。菜品一般有紅肉、白肉、松肉、丸子等。葷菜一般都要將肉裝到碗裡,放齊作料,上籠屜蒸製,蒸熟後再將碗口對口,翻扣到碗裡,澆上老湯即可上桌。傳統「八大碗」非常注重老湯的調製,因為湯是味之源,廚之本。常言道「唱戲的腔,廚師的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熬製高湯講究湯醇味美,營養豐富,濃而不膩,淡而不薄。由此烹製的菜餚,肥而不膩,香味濃鬱,老幼皆宜。那真是色香味俱佳,美不勝收,書之不盡。

在經濟拮据,物質匱乏的歲月裡,「八大碗」是款待賓客的最高標準,是普通百姓不可多得的美食。家有喜事,依照當地風俗,提前幾天就請廚師,搭大棚,壘灶支鍋,趕集買菜。鄉鄰鄉親,各盡所能,各司其職。去鄰居家裡抬桌子,搬凳子,借鍋借盆,洗洗涮涮。總之,剝蔥扒蒜的,刮姜砸炭的,分工明確,盡心盡力。裡裡外外,忙忙活活,熱火朝天。說著笑著,吆吆喝喝,不亦樂乎,盛況空前,此乃農村家庭之盛事。

那時候雖然生活艱難,簞瓢屢空,但主人將殫財竭力,把宴席辦得像模像樣,體體面面,風風光光。以肥魚大肉,「四碟八碗」,款待親朋好友。力求讓客人吃好、喝好。為顯示其菜量足,待客之大方,盛放菜餚的餐具多用八個粗瓷大碗,所以,人們習慣的稱之為「八大碗」。

而臨沂的「八大碗」又獨具特色。依照習俗,「八大碗」在上菜之前,要先上四個小碟,其菜品主要以香腸、變蛋、涼拌為主,所以又有「四碟八碗」之說。一為豐富菜餚,二為「四平八穩」之寓意。

吃「八大碗」,用「八仙桌」,每桌坐八個人,這是約定俗成的法則。從中不難看出,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別崇尚和迷信「八」字,將「八」認為最吉祥之數字。因為「八」意味著圓滿、祥和、尊貴。故有以「才高八鬥」形容一個人文採高超,功名顯赫的人出入要坐「八抬大轎」,以顯示其「八面威風」,連關係十分密切的朋友都稱之為「八拜之交」。改革開放之後,因「八」和「發」諧音,意為發達、發財。所以又得到了想發財人的青睞,開門營業也選帶「八」字的日子,要想發,不離八,八上加八,發、發、發!以圖開業大吉,日後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所以人們對「八」有著特殊的情感寄託,對它的迷信程度,已成為中國漢字文化的一道獨特的靚麗風景。

「八大碗」不僅有著美好的寓意,而且那質量、數量、味道也是頂呱呱的。食後唇齒留香,回味無窮,讚不絕口。

「八大碗」中最令人拉饞的當數那寓意紅紅火火,帶有喜慶色彩的紅肉(扣肉),它是喜宴上人們熟悉而又不可缺少的一道經典名菜。紅肉以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為主料,將其切成長短相等,薄厚一致的肉片,經過煮、炸、蒸等工序烹製而成。剛出鍋的紅肉,亮晶晶,顫巍巍,濃油赤醬。縷縷熱氣,混合著濃鬱撲鼻的香味,直沁五臟六腑,令人垂涎欲滴。一層肥,一層瘦,赤白相間,肥瘦相搭,層次分明。趁熱吃上一片,滿嘴流油,痛快淋漓。其口感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入口即化,奇妙無窮,實乃人間之美味。正所謂「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席間,你不僅能夠體會到古人大塊吃肉的瀟灑,大碗喝酒的痛快,還能體驗到臨沂人豪爽仗義,大氣磅礴的性格。

寓意人生福、祿、壽、喜四大喜事的「四喜」丸子,是經典的中國傳統名菜之一,常用於喜宴的壓軸菜,以取其吉祥之意。「四喜」丸子以豬肉餡、雞蛋等為主要原料,經過油炸、籠蒸而成。其色澤金黃,芡汁清亮,鮮鹹滑嫩,味道甘香。那真是堪稱寓意好,味道佳 的喜宴之大菜。

說起「四喜」丸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四喜」丸子這道菜,創製於唐朝。有一年,朝廷開科考試,各地學子紛紛湧至京城,張九齡也在其中。考試結果出來了,衣著寒酸的張九齡中得頭榜,皇帝非常賞識張九齡的才智,便將他招為駙馬。當時,張九齡的家鄉正遭水災,父母背井離鄉,不知音信。無巧不成書,恰巧,就在張九齡舉行婚禮的那天,得知了父母的下落,真可謂喜上加喜。遂派人將父母接到京城,並讓廚師烹製一道吉祥的菜餚,以示慶賀。於是廚師就製作了四個大肉丸子,寓意家人團圓。

張九齡看到這個菜,有些不解,便問廚師這有何意,聰明的廚師隨即答道:「此菜為 『四圓』。一喜,老爺頭榜題名;二喜,成家完婚;三喜,做了乘龍快婿;四喜,合家團圓。」

張九齡聽了哈哈大笑,連連稱讚,說:「『四圓』亦是『四喜』,『四圓』不如『四喜』響亮好聽,乾脆叫它『四喜丸』吧。」從那以後,逢有結婚等重大喜慶之事,宴席上必備此菜以示慶賀。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差異,各地「八大碗」的菜品也有所不同,但都少不了雞和魚這兩道大菜。俗話說:「無雞不成宴,無魚不成席」。雞,寓意吉祥如意;魚,寓意年年有餘。本來「八大碗」上菜的先後順序就有講究,不能顛倒。雞、魚這兩道菜更是不能顛倒,以菜名為序,應是先雞後魚,寓意吉慶有餘。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不但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而且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是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八大碗」中,吃魚是最有講究的。在以前,東方是主位,是長輩或年長者所坐位置,所以魚頭朝東,魚肚朝北,以示對主客的尊重。首席客人不動筷,其他人不能先吃。還有吃魚時千萬不能吃魚頭,因為魚頭代表著首席客人,再者意味年年有餘。而吃魚最忌諱的是「翻」,自古就有「食魚勿反」之說。這種忌諱始於漁家,翻魚會讓人聯想到翻船,是很不吉利的。地區的不同,說法也各不相同,大都帶有迷信色彩。在以前女人、小孩是上不了大席的,他們要等著客人吃喝完畢,吃那些剩菜殘羹,所以客人不能把魚翻過來全部吃光,留著那一面給他們吃。這應該是最接地氣,最有人情味的說法。

現在不論是喜宴,還是逢年過節,在吃魚的時候,人們還是很忌諱「翻」字,在將魚反過來的時候,會說正過來,以圖吉利。看起來小小的細節,卻滲透著餐桌上傳統的文明禮儀,人們唯有從點滴小事做起,才能讓中華文明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才能使有禮儀之邦美稱的中華民族,永遠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現如今,社會經濟日新月異,生活質量快速提高,在大酒店舉行喜宴成為了人們的最佳選擇,既省心省力,又光鮮排場。 「八大碗」的質量和數量也與時俱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數量已不僅僅局限於八種,品類也更加豐富多彩。隨著人們科學健康飲食觀念的增強,菜品內容在以大魚大肉為主的基礎上,注重葷素搭配,冷熱拼合,營養均衡,綠色健康。餐具也由當初的粗瓷碗換成造型各異的盤子,但是人們還是以傳統習慣稱之為「八大碗」。如此一來,傳統八大碗也漸行漸遠,成為人們腦海中斑駁的美好記憶。

作者簡介:

張啟榮,山東臨沂羅莊人,教師職業。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區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多家文學報刊。其中《家鄉的西山》《高新區美食:「驢蹄」燒餅》被 「學習強國」平臺採用。

本文由百家號【教無常師】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洛陽欒川縣城君山飯店畫風突變,八大碗裡濃濃鄉土特色
    洛陽欒川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怎麼能少了地方特色美食?提及欒川地道美食、小吃,諸如欒川豆腐、欒川八大碗、欒川玉米糝湯、欒川刀削麵等等……放眼欒川,帶著濃厚鄉土文化氛圍的地道豫西民俗菜館並不多。欒川縣城內,君山飯店是一家地道的欒川八大碗民俗菜館,讓每一個欒川人和遠道而來的遊客朋友感受到欒川特色八大碗中蘊含著的濃濃鄉土情。「一縷鸞州味,萬般地道香」,八大碗宴席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欒川特色的八大碗卻格外不同,每一道菜都帶著欒川的時代烙印,和欒川人發自內心的熱情好客,待人之道。
  • 來美麗的欒川,品嘗當地具有鄉土文化的民俗菜——欒川八大碗
    之前小編給你們說過洛陽的,滿漢全席裡面下八珍的八大碗,以及洛陽老八件,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洛陽欒川的八大碗,欒川八大碗也是當地,最地道的美食,特別是挨著君山廣場的君山飯店,君山飯店的八大碗,讓每一個來欒川的遊客,和每一個當地的欒川人們,都能夠深深的感受到欒川特色八大碗中,蘊含著的濃濃鄉土情
  • 承德「八大碗」,滿漢全席精華,大海碗上桌很過癮
    說起八大碗,河北各地都有,包括承德滿族八大碗、蔚縣八大碗、大廠清真八大碗、正定八大碗、滄州八大碗、清河八大碗等。它們雖然形式相似,食材、做法卻大有不同。其中,承德滿族八大碗是滿漢全席的一部分,屬於味道比較正宗的滿族味道。
  • 傳承和弘揚鹽城八大碗飲食文化之舉措
    二、鹽城西鄉八大碗飲食文化特點1、西鄉八大碗的顯著特點是有較多的湯水。在實際菜品製作中,八大碗講究原汁原味,注重吊湯。在許多年前,鹽阜區域鹽鹼地的存在對糧食產量產生影響,使得當地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菜少湯多也是來自百姓對於生活的無奈。
  • 鹽城八大碗成全國首例地方特色菜餚集體商標
    外地人慕名品嘗「鹽城八大碗」   昨天晚上七點多,揚子晚報記者來到位於鹽城水街內的鹽城八大碗品鑑店,只見一樓和二樓大廳都坐滿了食客。   來自浙江的王先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他是第三次來到鹽城了,每次來都會特地前來品嘗鹽城的當地特色,最為出名的當屬鹽城八大碗。
  • 邢臺「八大碗」是高規格代名詞!
    清河八大碗說到八大碗,河北許多地方都有。比如正定八大碗、承德滿族八大碗、蔚縣八大碗、大廠回族清真八大碗等。而作為邢臺的地方名吃,自然也少不了「清河八大碗」。它是清河的傳統名筵,在清河由來已久,何時出現沒有確切記載。
  • 探訪茂名特色小吃,這三大傳統特色小吃深受食客們的喜愛
    茂名是一座擁有全地形特徵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擁有博賀漁港、放雞島、浪漫海岸、中國第一灘、水東灣、歌美海等濱海旅遊的「六點一線」,還有冼夫人文化旅遊、美麗鄉村風情遊、山地運動休閒遊等特色旅遊板塊,而那麼休閒的一座城市,這裡的美食也非常的多,今天帶大家去探訪廣東茂名傳統地道小吃。
  • 吉林市好吃的特色美食:滿族八大碗、松花湖魚宴……地道東北味兒
    下面一起來看看吉林市好吃的特色美食有哪些,滿族八大碗、松花湖魚宴……地道的東北味兒,你吃過哪些。一、滿族八大碗滿族八大碗,滿族同胞的特有菜種,年、節、慶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請,是滿族八大碗為滿漢全席之一下八珍。
  • 山西特色小吃——八大碗
    想必其然,吃友們看到小編我今天的標題也會被嚇一跳,對沒錯——八大碗。一想到八大碗小編我的口水一直都在流,根本就止不住那個味道在我腦袋裡一會徘徊,揮之不去。(哈哈哈~小編我也是夠壞的了,每天都要讓我們的吃友們腦補一下那個香味,吃友們你們先慢慢的回味,好了廢話不多說了,讓我們直入主題吧)「八大碗」是小編我家這邊最厲害、最硬的一道菜。(還是按套路出牌吧!解決我們吃友的疑問吧!)
  • 濰縣蘿蔔又稱濰坊蘿蔔 是山東省著名蘿蔔優良品種 深受人們的喜愛
    濰縣蘿蔔又稱濰坊蘿蔔,是山東省著名蘿蔔優良品種,俗稱高腳青或濰縣青蘿蔔,因原產於山東濰縣而得名,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濰縣蘿蔔皮色深綠,肉質翠綠,香辣脆甜,多汁味美,具有濃鬱獨特的地方風味和鮮明的地域特點,是享譽國內外的名特優地方品種。
  • 正席八大碗,給你一個河北乃至北方傳統待客之禮儀的正確姿勢
    2019 年 8 月 17 日,正席八大碗品鑑會暨正方合禮與民藝重生微論壇在博深文化創意園區河北禮物體驗中心正式召開。本次正席八大碗品鑑會由石家莊正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蕉林茶書屋、孫錚工作室聯合協辦。本次活動首次系統闡釋了八大碗的文化,正式發布了正席八大碗的定位與核心內容。
  • 民間的八大碗,哪家做得最地道?不用吃,光看菜譜就能讓你流口水
    ,平民百姓能填飽肚子已經很不錯了,哪有福分享受這等的奢餐。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滿漢全席中的八大碗也傳到了民間,這就是後來的粗八大碗,勤勞智慧的老百姓,對其用料和做法進行逐步改進,不僅味道有增而不減,更增添了不少地方的特色,成本也能讓廣大勞動人民接受,這就是我們平時吃到的,七個碟子八個碗。
  • 洞頭區百姓文博館推出海島鄉土瓦畫專題展
    洞頭區百姓文博館推出海島鄉土瓦畫專題展2020年03月30日 15:45:54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3月30日,《海島鄉土瓦畫專題展——來自一所鄉村學校獨有的夢想與堅持》在區百姓文博館正式對外展出。
  • 點進來記得擦口水 八裡店「八大碗」出爐
    八裡店首屆年貨節暨八裡店「八大碗」決賽在這裡舉行,千名遊客與當地村民共享一場年味濃厚、年貨豐富、菜餚美味的年貨節。火焰神仙鵝作為吳興區鄉村旅遊的重要目的地,八裡店鎮擁有國家級4A、3A景區3個以及潞村、獨市2個千年古村落,風土人情濃鬱。
  • 河北十大地方特色小吃排行,你吃過幾個?
    河北,又稱燕趙,冀州,一個有著豐富歷史沿革的地方,這裡的地方特色小吃,也自然都帶著幾分的歷史痕跡,可以說河北的特色小吃裡總是充滿了有趣的歷史故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河北排名前十的地方特色小吃中都有哪些獨特之處吧。
  • 非遺之——遵義八大碗
    今天,我們從「吃」出發,帶領大家探索,「遵義八大碗」的奧秘之旅。 八大碗是什麼 八大碗是貴州各地宴席菜系的總稱,是百姓年、節、慶典、迎、送、嫁娶等的傳統宴席固定菜餚,各地根據不同的烹飪手法對不同的材質進行加工,形成宴席的基本菜式。
  • 家鄉文化生活:鹽城風物誌——鹽城八大碗
    鹽城八大碗是最為正宗的八大碗。「八大碗」是鹽城人巧妙利用身邊食材製作的質樸美味。從此民間把四方桌稱為「八仙桌」,百姓紛紛效仿孫堅,在各自家中擺放八份大碗菜供奉八位神仙,希望能夠保佑家中平安和睦。經過近兩千年的傳承和發展,演變為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鹽城八大碗」。鹽城八大碗的上菜方式與別處迥異,是按菜品的寓意順序一道道上,客人吃完一道再上另一道,如流水一般。
  • 大姚人記憶中的「八大碗」……
    所以大姚的八大碗是有著四葷四素的說法,葷素搭配吃著會更加的舒服,其中四個葷菜有雞肉、酥肉,酸菜扣肉,燉排骨等,四素,一般都是用白菜,土豆,粉絲,豆腐這幾種。在每個農村地方的八大碗,肯定都是不一樣的,根據不同的風土人情,習俗和口味,所做出來的八大碗也會略所不同。
  • 探訪廣東中山特色傳統美食,五大傳統美食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五大特色美食深受當地人的喜愛。1.蘆兜粽蘆兜粽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中山的粽另有自己的特色,因為中山人比較喜歡改良、研究,特別擅長製作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時,村民覺得郊野多蘆兜,認為這種百合科野生植物別無用途,不妨用以試作裹粽,果然,蘆兜葉味融入於粽,別有風味,故此,日久成為家鄉特色的蘆兜粽,中山蘆兜粽是圓筒狀,兩頭交錯一字平口,一般直徑12釐米,長30釐米,釀入洗淨的糯米(有微量精鹽
  • 河北老席之傳統八大碗
    從清朝開始,有北京向四處擴散,各地就地取材,形成了不同的八大碗。有承德八大碗,正定八大碗,安徽八大碗等。本小編是滄州人,下面來講下河北滄州八大碗。在我們老家,八大碗又稱老席。這個稱呼來自哪裡無從考究,大概是古代人吃飯的時候席地而坐來的。有大概是取了老的習慣而來的老席。為什麼說老呢?印象中在我小的時候才見到過。老席只有在紅白喜事的時候才會有,外面沒有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