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半湯半菜的「鹽城八大碗」吃出「名堂」
作為鹽城人,家喻戶曉的「鹽城八大碗」,近期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核准註冊為「集體商標」,它成為全國首例正式核准註冊的地方特色系列菜餚集體商標,同時也實現了鹽城市傳統餐飲老字號集體商標註冊「零」的突破。據了解,此次商標的申報歷時長達兩年多。
外地人慕名品嘗「鹽城八大碗」
昨天晚上七點多,揚子晚報記者來到位於鹽城水街內的鹽城八大碗品鑑店,只見一樓和二樓大廳都坐滿了食客。
來自浙江的王先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他是第三次來到鹽城了,每次來都會特地前來品嘗鹽城的當地特色,最為出名的當屬鹽城八大碗。「八大碗這個名稱也很有創意,其實就是八道菜,和我們南方的菜系有明顯區別,這應該算是正宗的淮揚菜系了吧。」
當王先生得知「鹽城八大碗」獲地方特色系列菜餚集體商標時,他表示八大碗能獲得這一殊榮當之無愧。「既有顯著的鹽城地域文化特徵,加之特殊的烹製技藝過程,這種最具特色的美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不僅僅是八道菜,也算是鹽城的一張名片。」
「自從鹽城八大碗這個商標獲批以後,店裡的生意更好了,每天晚上基本都是滿客,像周末都會翻一到兩次臺。」鹽城八大碗品鑑店總經理衛正新先生告訴記者,由於店裡為了保護好這一地方特有品牌,在註冊集體商標時,與「鹽城八大碗」相類似的名稱(如鹽阜八大碗等)以及網絡名稱,他們都進行了註冊。對於此次申報「集體商標」,他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光北京就飛了十幾趟。目前,關於集體商標的使用等具體事宜,相關單位正在進一步商討。
八大碗「半湯、半菜、以湯為主」
「我19歲做學徒起,就開始接觸鹽城八大碗,包括肉皮雜燴、肉圓、紅燒肉、雞、漲蛋糕、小海鮮等八大盆菜,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材的更新,八大碗也進行了改良,比如我們父輩時一般用雞絲,現在很多飯店用的是『大雞抱小雞』,也就是一隻老母雞旁邊放8個雞蛋。再如最後一道魚,以前一般是鯽魚,現在檔次高一點的宴席用鱖魚居多。」鹽城市烹飪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文彬告訴記者,其實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八大碗」,但咱們「鹽城八大碗」的特色是湯菜、燴菜居多,不同於上海等地以炒菜為主。
他說,雖然有幾道菜有變化,但肉皮雜燴、肉圓、紅燒肉,基本沒有變。鹽城菜最大的特色是湯水偏多,大碗盛裝,注重吊湯,講究原汁原味,而「鹽城八大碗」正體現了這一特色。「過去,最後一道魚是留給主人家的,意味著『年年有餘』,動筷子的人很少,這也體現了鹽阜人民的一種禮儀文化。」
據稱早年間,鹽城人家裡辦事情,過生日、婚喪嫁娶、請人割稻栽秧、挑擔挖溝等等,招待客人都會用這八道菜。王文彬介紹稱,其實,不管「鹽城八大碗」如何演變,鹽阜地區的老百姓最喜歡吃的還是傳統的八大碗,能吃出兒時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是最難忘的。」
「鹽城八大碗」產業多元化發展
記者了解到,「鹽城八大碗」菜餚具有顯著的鹽阜地區地域文化特徵,菜品和菜餚烹製技藝經過世代傳承和改進,已成為鹽城最具特色的美食品牌。近年來,鹽城圍繞「鹽城八大碗」精心培育產業鏈,先後設立了「鹽城八大碗」餐飲文化研究中心、「鹽城八大碗」品鑑店等形象展示,在各類媒體上對「鹽城八大碗」進行了廣泛的宣傳,發揚光大「鹽城八大碗」這一傳統公共品牌,使得 「鹽城八大碗」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日益提高。
記者從鹽城八大碗餐飲文化研究中心了解到,他們還於2015年3月分別向中國香港、臺灣、澳門以及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提交了「鹽城八大碗」國際商標註冊申請,並先後在多個國家獲得註冊。作為鹽城特色產業,「鹽城八大碗」註冊集體商標後,也將對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劉寧軍 趙志弘 範木曉子)
鹽城八大碗
第一道
農家燴土膘
頭一道菜便是雜燴。說起雜燴,各地都有,本不足為奇,不過鹽城雜燴卻有獨特之處,即土肚。土肚即皮肚,在鹽城方言裡又叫「膘」。另需青菜、肉片、魚圓等配料,一同以骨湯煨燉,既成,濃白醇香,誘人垂涎。湯愈鮮,則土肚愈鮮,因土肚多孔,恰如灌湯於其中。此菜有雅稱為「鹽阜一品燴」,又叫「江北頭道菜」。
第二道
紅燒糯米圓
鹽城肉坨子不是純肉圓,而是糯米肉圓,多食不膩。鹽阜農家每至臘月底炸肉圓忙年夜飯,其香味飄散,四鄰可聞,而村童為吃上幾隻剛出鍋的脆坨子,眼巴巴的,不知苦盼了多少時日。一般一桌8人,一碗25個,1人3個,碗裡還餘1個,富餘之意 。
第三道
蘿蔔燒淡菜
看似簡單的一道菜,卻代表著酒席上有海鮮。而食材也是最普通的蘿蔔,可這蘿蔔中的技術含量與文化品質,卻遠遠超出了某些高貴的材料,甚至遠勝於山珍海味。
第四道
雞絲燴粉絲
雞湯鮮美,肉嫩味美,與其他地方的菜餚比較,同樣是湯湯水水,同樣是家常食材,卻如此滋味奇妙。而鹽城人也總那麼實誠,一碗水粉雞子,乃是雞肉拆絲,與粉條燴成。那個年代雞肉金貴,或可摻以部分豬肉,但鹽城人不蒙人,那菜名就得改,改作「雞絲燴粉絲」,教人一聽便知。
第五道
漲蛋糕
鹽城人擺宴席一定少不了這道菜。「漲蛋糕」更是為的討個口彩,寓意節節高。普普通通的雞蛋因為這吉祥的寓意,也成了鹽城人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第六道
芋頭蝦米羹
鹽城人吃飯總講究個好彩頭,這道菜是鹽城人最愛的家常菜,過年也是必吃的,裡面加了芋頭更是寓意吃芋頭羹來年遇好人,還可以加肉丁、香菇丁,味道更鮮美。而菜名裡的「羹」字又寓意「更」,人日為人事更新之日,期待萬象更新。
第七道
家常紅燒肉
這是地地道道的家常菜,做這道紅燒肉用得是上好的五花肉,俗話說「肉肥中瘦」,而過去條件艱苦,也只有經濟好的人家,用一大碗純肉(肋條肉);經濟一般的人家,暖天用冬瓜襯在下面;冷天用茨菰或者芋頭襯在下面。但不管家庭條件怎樣,逢年過節、招待貴客肉也是要有的。
第八道
紅燒雙鯽魚
說到魚,不僅是鹽城人,而是中國人都愛魚,原因魚與「餘」同音,只要有宴請,餐桌上必定是有魚的,魚象徵著「年年有餘」之意,都願意相信富貴的魚會給人帶來好運。而鯽魚更是鹽城地區最常見的品種,因此宴請賓客的話,餐桌上一道紅燒鯽魚那是必不可少的。
(責編:張妍、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