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八大碗成全國首例地方特色菜餚集體商標

2020-12-19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半湯半菜的「鹽城八大碗」吃出「名堂」

  作為鹽城人,家喻戶曉的「鹽城八大碗」,近期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核准註冊為「集體商標」,它成為全國首例正式核准註冊的地方特色系列菜餚集體商標,同時也實現了鹽城市傳統餐飲老字號集體商標註冊「零」的突破。據了解,此次商標的申報歷時長達兩年多。

  外地人慕名品嘗「鹽城八大碗」

  昨天晚上七點多,揚子晚報記者來到位於鹽城水街內的鹽城八大碗品鑑店,只見一樓和二樓大廳都坐滿了食客。

  來自浙江的王先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他是第三次來到鹽城了,每次來都會特地前來品嘗鹽城的當地特色,最為出名的當屬鹽城八大碗。「八大碗這個名稱也很有創意,其實就是八道菜,和我們南方的菜系有明顯區別,這應該算是正宗的淮揚菜系了吧。」

  當王先生得知「鹽城八大碗」獲地方特色系列菜餚集體商標時,他表示八大碗能獲得這一殊榮當之無愧。「既有顯著的鹽城地域文化特徵,加之特殊的烹製技藝過程,這種最具特色的美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不僅僅是八道菜,也算是鹽城的一張名片。」

  「自從鹽城八大碗這個商標獲批以後,店裡的生意更好了,每天晚上基本都是滿客,像周末都會翻一到兩次臺。」鹽城八大碗品鑑店總經理衛正新先生告訴記者,由於店裡為了保護好這一地方特有品牌,在註冊集體商標時,與「鹽城八大碗」相類似的名稱(如鹽阜八大碗等)以及網絡名稱,他們都進行了註冊。對於此次申報「集體商標」,他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光北京就飛了十幾趟。目前,關於集體商標的使用等具體事宜,相關單位正在進一步商討。

  八大碗「半湯、半菜、以湯為主」

  「我19歲做學徒起,就開始接觸鹽城八大碗,包括肉皮雜燴、肉圓、紅燒肉、雞、漲蛋糕、小海鮮等八大盆菜,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材的更新,八大碗也進行了改良,比如我們父輩時一般用雞絲,現在很多飯店用的是『大雞抱小雞』,也就是一隻老母雞旁邊放8個雞蛋。再如最後一道魚,以前一般是鯽魚,現在檔次高一點的宴席用鱖魚居多。」鹽城市烹飪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文彬告訴記者,其實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八大碗」,但咱們「鹽城八大碗」的特色是湯菜、燴菜居多,不同於上海等地以炒菜為主。

  他說,雖然有幾道菜有變化,但肉皮雜燴、肉圓、紅燒肉,基本沒有變。鹽城菜最大的特色是湯水偏多,大碗盛裝,注重吊湯,講究原汁原味,而「鹽城八大碗」正體現了這一特色。「過去,最後一道魚是留給主人家的,意味著『年年有餘』,動筷子的人很少,這也體現了鹽阜人民的一種禮儀文化。」

  據稱早年間,鹽城人家裡辦事情,過生日、婚喪嫁娶、請人割稻栽秧、挑擔挖溝等等,招待客人都會用這八道菜。王文彬介紹稱,其實,不管「鹽城八大碗」如何演變,鹽阜地區的老百姓最喜歡吃的還是傳統的八大碗,能吃出兒時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是最難忘的。」

  「鹽城八大碗」產業多元化發展

  記者了解到,「鹽城八大碗」菜餚具有顯著的鹽阜地區地域文化特徵,菜品和菜餚烹製技藝經過世代傳承和改進,已成為鹽城最具特色的美食品牌。近年來,鹽城圍繞「鹽城八大碗」精心培育產業鏈,先後設立了「鹽城八大碗」餐飲文化研究中心、「鹽城八大碗」品鑑店等形象展示,在各類媒體上對「鹽城八大碗」進行了廣泛的宣傳,發揚光大「鹽城八大碗」這一傳統公共品牌,使得 「鹽城八大碗」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日益提高。

  記者從鹽城八大碗餐飲文化研究中心了解到,他們還於2015年3月分別向中國香港、臺灣、澳門以及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提交了「鹽城八大碗」國際商標註冊申請,並先後在多個國家獲得註冊。作為鹽城特色產業,「鹽城八大碗」註冊集體商標後,也將對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劉寧軍 趙志弘 範木曉子)

  鹽城八大碗

  第一道

  農家燴土膘

  頭一道菜便是雜燴。說起雜燴,各地都有,本不足為奇,不過鹽城雜燴卻有獨特之處,即土肚。土肚即皮肚,在鹽城方言裡又叫「膘」。另需青菜、肉片、魚圓等配料,一同以骨湯煨燉,既成,濃白醇香,誘人垂涎。湯愈鮮,則土肚愈鮮,因土肚多孔,恰如灌湯於其中。此菜有雅稱為「鹽阜一品燴」,又叫「江北頭道菜」。 

  第二道

  紅燒糯米圓

  鹽城肉坨子不是純肉圓,而是糯米肉圓,多食不膩。鹽阜農家每至臘月底炸肉圓忙年夜飯,其香味飄散,四鄰可聞,而村童為吃上幾隻剛出鍋的脆坨子,眼巴巴的,不知苦盼了多少時日。一般一桌8人,一碗25個,1人3個,碗裡還餘1個,富餘之意 。

  第三道

  蘿蔔燒淡菜

  看似簡單的一道菜,卻代表著酒席上有海鮮。而食材也是最普通的蘿蔔,可這蘿蔔中的技術含量與文化品質,卻遠遠超出了某些高貴的材料,甚至遠勝於山珍海味。

  第四道

  雞絲燴粉絲

  雞湯鮮美,肉嫩味美,與其他地方的菜餚比較,同樣是湯湯水水,同樣是家常食材,卻如此滋味奇妙。而鹽城人也總那麼實誠,一碗水粉雞子,乃是雞肉拆絲,與粉條燴成。那個年代雞肉金貴,或可摻以部分豬肉,但鹽城人不蒙人,那菜名就得改,改作「雞絲燴粉絲」,教人一聽便知。

  第五道

  漲蛋糕

  鹽城人擺宴席一定少不了這道菜。「漲蛋糕」更是為的討個口彩,寓意節節高。普普通通的雞蛋因為這吉祥的寓意,也成了鹽城人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第六道

  芋頭蝦米羹

  鹽城人吃飯總講究個好彩頭,這道菜是鹽城人最愛的家常菜,過年也是必吃的,裡面加了芋頭更是寓意吃芋頭羹來年遇好人,還可以加肉丁、香菇丁,味道更鮮美。而菜名裡的「羹」字又寓意「更」,人日為人事更新之日,期待萬象更新。

  第七道

  家常紅燒肉

  這是地地道道的家常菜,做這道紅燒肉用得是上好的五花肉,俗話說「肉肥中瘦」,而過去條件艱苦,也只有經濟好的人家,用一大碗純肉(肋條肉);經濟一般的人家,暖天用冬瓜襯在下面;冷天用茨菰或者芋頭襯在下面。但不管家庭條件怎樣,逢年過節、招待貴客肉也是要有的。

  第八道

  紅燒雙鯽魚

  說到魚,不僅是鹽城人,而是中國人都愛魚,原因魚與「餘」同音,只要有宴請,餐桌上必定是有魚的,魚象徵著「年年有餘」之意,都願意相信富貴的魚會給人帶來好運。而鯽魚更是鹽城地區最常見的品種,因此宴請賓客的話,餐桌上一道紅燒鯽魚那是必不可少的。

(責編:張妍、張鑫)

相關焦點

  • 家鄉文化生活:鹽城風物誌——鹽城八大碗
    今天推送的,是我校朱玲玲老師班上學生所做的地方風物誌。朱老師非常有心,幫助各小組細心修改,還整理成很多電子文檔,保存好。至於同一組的小糜老師嘛,就……哈哈哈,這個晚點再說。八大碗的每道菜,都融入了鹽城人的辛勤耕耘和生活情感,不僅飽含著大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更有人情的味道。鹽城菜傳承於淮揚菜系,烹飪考究,鹽城人在創製本地菜餚時,善用地產食材,接地氣、近民眾,以半湯半水,半葷半素為主。例如鹽都出名的板橋肉:這裡板橋就是指的鄭板橋。
  • 「金秋十月,樂遊鹽城」7小時聯動大直播成功舉行
    「鹽城八大碗」是淮揚菜系中的一支流派,具有半湯半水、半葷半素、健康養生的特點,同時它是全國首例正式核准註冊的地方特色系列菜餚集體商標,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鹽城最具特色的美食品牌。大洋灣生態旅遊景區位於鹽城城區東北部,景區依託豐富的天然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圍繞「水、綠、古、文、秀」五大元素,精心打造,集城市觀光、休閒度假、遊樂觀賞、健康養生為一體的文化旅遊休閒集聚區。
  • 傳承和弘揚鹽城八大碗飲食文化之舉措
    鹽城市地處中國東部沿海中部,處於蘇北裡下河平原東部,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即已有了鹽城的記載。鹽城在不斷的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尤其是西鄉的八大碗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形成獨特的地方菜系。這與環境和氣候影響下的風俗與民情有極大的關係,自成一派且相對穩定。關於西鄉美食,可謂是源遠流長,有滋有味,美不勝收!鹽城西鄉家常菜滋養了一方人,也造就了眾多人傑,由土菜嬗變為美食,說明西鄉的食物已被人們認可。
  • 鹽城八大碗的介紹與做法!
    八大碗食記鹽|城|特|色|美|食鹽城八大碗不只是八碗更是鹽城美食文化的一張名片八款特色美食燴土膘俗話無膘不成席,號稱「江北頭道菜」食材肉皮,鹽城方言稱之「膘」吊湯、細煨,至酥而不爛,軟綿適口。在鹽城人的酒席中,頭一碗必須是豬膘,「無膘不成席」,這是禮數!
  • 鹽城旅遊最不能錯過的體驗之一,來自民間的美味與熱情——八大碗
    說到鹽城的特色,就不得不提下鹽城八大碗了。八大碗屬於淮揚菜系,但來自於民間,是屬於來自家的味道。所謂鹽城八大碗,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鹽城人家裡宴請招待客人的八道菜。而這八大碗,不僅是遊客來到鹽城體會當地風味的機會,也是鹽城人到了異鄉思念家的媒介。在品嘗地道的八大碗之前,不妨先到八大碗體驗館看看鹽城八大碗的歷史。
  • 徐州4個吃貨在鹽城經歷了什麼?
    >「鹽城,是一個美食薈萃的地方,吃過往往就再也難以忘懷。」豐富的物產給鹽城帶來了一流的食材,鹹淡水交匯處孕育出的獨特物產別有風味。千百年來,鹽城人因地制宜,創製出當地最富有特色、無論腳步走多遠也忘不了的「鄉愁」味道。八大碗,承載著一代代老鹽城人的「鄉愁」城宴席樣式繁多,「八大碗」始終最具代表性,無論婚喪嫁娶、生日滿月,都要辦八大碗宴席,它承載著一代代老鹽城人的「鄉愁」。
  • 傳統美食「八大碗」有不同的版本,河北境內有幾種「八大碗」呢?
    其實說起來「八大碗」,全國各地都有,過去尤其是在農村喜宴上經常出現,還有舊時過年過節時坐「席」的時候才能吃到。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可以隨時吃到。以前「八大碗」是婚姻的必備菜,八個圓盤往桌上一擺象徵這團圓喜慶,不光有著好的美好的寓意,而且是味道也相當的棒。
  • 「八大碗」又稱「老八碗」,濃厚的鄉土特色,深受普通百姓的喜愛
    作者: 【百家號】張啟榮「八大碗」,又稱「老八碗」。其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流傳甚廣,遍布我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具有濃厚的鄉土特色,深受普通百姓的喜愛。「八大碗」以豬肉為主要食材,經過多種烹飪程序精製而成。
  • 河北八大碗!看到第一碗就流口水了!
    臨近年尾,小編跟大家聊聊全國各地特色美食。先來說一下河北的特色美食——八大碗。這是我朋友心心念念的家鄉味道,每到過節回家,家裡就準備八大碗給她吃,一家人邊吃邊聊在外打拼的事,感受到家的溫暖。河北農村,無論是過紅白事還是過年過節,都講究吃「席」。
  • 舌尖上的河北:非遺美食,正定八大碗
    正定八大碗,是正定一帶民間傳統菜餚的主要代表,此技藝創造經過歷史演變和戰亂,直到唐代才基本定型並開始廣泛流行。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葷、四素。四葷以豬肉為主,並精選其肘子肉、後臀肉,還有以精肉做成餡製成肉丸子,分為扣肘、扣肉、方肉、肉丸子。
  • (美食文化)為何各地都有八大碗菜
    而儒家與道家都推崇「八」這個吉利數字,所以很多地方的宴席都會取名『』八大碗『』,那麼,都有哪些八大碗值得推薦呢?一、安徽八大碗:一般包括以下八種食材製成的八道主菜:銀魚、蝦米、雞、魚、肉、湯圓、豬肚、心肺,也被稱為豆腐席,加上素菜一般為十一道菜。
  • 點進來記得擦口水 八裡店「八大碗」出爐
    八裡店首屆年貨節暨八裡店「八大碗」決賽在這裡舉行,千名遊客與當地村民共享一場年味濃厚、年貨豐富、菜餚美味的年貨節。火焰神仙鵝作為吳興區鄉村旅遊的重要目的地,八裡店鎮擁有國家級4A、3A景區3個以及潞村、獨市2個千年古村落,風土人情濃鬱。
  • 河北十大地方特色小吃排行,你吃過幾個?
    河北,又稱燕趙,冀州,一個有著豐富歷史沿革的地方,這裡的地方特色小吃,也自然都帶著幾分的歷史痕跡,可以說河北的特色小吃裡總是充滿了有趣的歷史故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河北排名前十的地方特色小吃中都有哪些獨特之處吧。
  • 石家莊特色美食,傳統工藝的繼承,濃鬱的北方特色!
    同一種食材,就因為做法工藝的不同,最後做出來的美食味道也不盡相同,但卻是美味至極,同時也體現了地方特色,下面這三道河北美食就是如此! 一、金鳳扒雞
  • 松溪「八大碗」爭相亮相 傳統佳餚美味誘人
    八大碗中的「硬菜」——色香味誘人的紅燒蹄髈 吳振偉 攝為什麼叫「八大碗」?曹國舅騰雲駕霧,行至松谿縣上空,一股奇香撲鼻,不覺垂誕三尺,立即尋香進入凡間一莊上,喬裝農家村夫在莊主宅院窺視,只見四方桌上八人圍座、猜拳行令、暢懷痛飲、誘人的菜餚一個接一個地上。
  • 清真八大碗,究竟都是什麼菜?不查資料你能說全嗎
    因為「八」和「發」諧音,所以我們中國人很喜歡「八」這個數字,很多地方都會用到這個數字,在飲食方面也是這樣。比方說很多地方都有八大碗這樣一系列的菜,有滿族八大碗、清真八大碗、天津八大碗、正定八大碗、臨清八大碗、合肥八大碗等等。但是每一種都有著不同,是有著各自的特色的。
  • 鹽城十大名菜
    鹽城是「魚米之鄉」,因東臨黃海,這裡海產河產豐富,各種海產豐富了百姓們的餐桌,製作的佳餚更是鮮香至極,是以蘇菜的淮揚菜為主,那麼鹽城名菜有哪些呢?小編整理了鹽城十大名菜,一起來看看吧。1、鹽城肉坨子鹽城肉坨子是鹽城著名的特色菜,即糯米飯加肉油煎而成,也叫鏨肉、糯米肉圓,鹽城鄉土菜之一,鄉間叫「肉坨子」,是鹽城著名的六大碗、八大碗之一。
  • 非遺之——遵義八大碗
    今天,我們從「吃」出發,帶領大家探索,「遵義八大碗」的奧秘之旅。 八大碗是什麼 八大碗是貴州各地宴席菜系的總稱,是百姓年、節、慶典、迎、送、嫁娶等的傳統宴席固定菜餚,各地根據不同的烹飪手法對不同的材質進行加工,形成宴席的基本菜式。
  • 舌尖上的石家莊:正定八大碗、缸爐燒餅...美味!
    主菜篇  金鳳扒雞  金鳳扒雞最早始於1908年,採用獨特的製作工藝,用蜂蜜對雞進行上色炸制,並用中藥秘方老湯煮製.具有一定的藥理功效和保健作用,上世紀80年代初,馬家雞的經營者們設計了「金鳳」作為商標,並在1984年正式註冊了金鳳扒雞的商標
  • 江蘇 鹽城十大名菜
    小編整理了鹽城十大名菜,一起來看看吧。                   1、鹽城肉坨子鹽城肉坨子是鹽城著名的特色菜,即糯米飯加肉油煎而成,也叫鏨肉、糯米肉圓,鹽城鄉土菜之一,鄉間叫「肉坨子」,是鹽城著名的六大碗、八大碗之一。鹽城方言裡的「坨子」又叫「肉坨子」,專指肉圓,並不是純肉的,而是糯米加肉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