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缺美食,缺的是宣傳,所以菜式和宴席取名非常重要。而儒家與道家都推崇「八」這個吉利數字,所以很多地方的宴席都會取名『』八大碗『』,那麼,都有哪些八大碗值得推薦呢?
一、安徽八大碗:
一般包括以下八種食材製成的八道主菜:銀魚、蝦米、雞、魚、肉、湯圓、豬肚、心肺,也被稱為豆腐席,加上素菜一般為十一道菜。
安徽八大碗之名據說來自蘇東坡和米芾,當時他們去廬州府治地遊玩,在一戶農家吃飯後,蘇東坡一時興起,隨口吟到:「舉箸失量八碗入腹容易,宴罷無癮三年去意可難」。主人再請題字,米芾回想剛才吃的八大碗美味,揮筆而就「八大碗」。
二、布依八大碗:
興義市布依八大碗,這「八大碗」其實就是八道菜,有豬腳燉金豆米、紅燒肉燉豆腐果、燉豬皮、酥肉粉條、排骨燉蘿蔔、素南瓜、素豆腐、花糯米飯。
布依八大碗據說源自王氏始祖王登科(布依族),在明洪武年間調北徵南時候,當時王登科率軍到達興義府上坡崗時,由於雲貴高原叢林多瘴氣和長途跋涉,官兵死傷過半,於是只得從此就留了下來,當時用土法燒制了一些陶製的壇罐和封蓋壇口的缸缽,在吃飯時盛飯菜使用,後來就形成了布依八大碗。
三、滿族八大碗:
原只是滿族人家最平常的菜餚,後來也被納為滿漢全席之一的下八珍。
各地的滿族八大碗因地產食材不一,因而菜品也不同。常見的滿族八大碗包括雪菜炒小豆腐、滷蝦豆腐蛋、扒豬手、灼田雞、小雞珍蘑粉、年豬燴菜、御府椿魚、阿瑪尊肉。
四、清真八大碗:
由回族創造,其中有燉牛肉、燉雜碎,胡蘿蔔、長山藥、海帶、醋溜白菜、粉條、丸子、炸豆腐等,以八碗為限,靈活搭配,其中燉牛肉、燉雜碎是大廠清真家常菜中的精品。
五、河北正定八大碗:
實際上主要是由豬肉製作組成的八碟八碗十六道菜,主要由四葷四素組成。四葷有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選肘子肉,後臀肉;而四素有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帶、粉條和農家時令菜蔬(如蘿蔔、白菜、茄子等)。其葷菜均須運用獨特工藝先煮後蒸,並遵行嚴格的程序和工序。
六、山東滕州八大碗:
一般以黑陶瓷大碗為盛具,以木炭或焦炭為火源,進行蒸煮烹調,八大碗的菜名和先後順序皆有講究:一道金雞,二道銀鯉,三道銅肘,四道玉卵,五道穌菜,六道豆腐,七道辣醬,八道清炒,其成分多為雞、魚、肉、蛋、土豆條、藕片、辣椒、芹菜、白菜、黃豆芽、綠豆芽等。
七、遵義八大碗:
遵義八大碗分上八碗、中八碗、下八碗,這些八大碗中有宮保雞丁、糟辣魚、烘雜燴、泡椒板筋、烏江豆腐魚、天麻鴛鴦鴿、折耳根炒臘肉、花攔雞、明蝦鵪蛋魚、鳳尾魷魚、拔絲蓮米、 燒雜燴、烤乳豬、碎滑肉、毛鳳凰魚翅、烤酥方、虎皮青椒等。
遵義八大碗主要特點是「香辣」、「麻辣」,其菜辣香醇厚、味美可口、色澤豔麗、造型優美。
除了以上七種外,各地著名的八大碗還有五臺山八大碗、吳中萬山八大碗、河北武邑八大碗、徐州八大碗、鹽城八大碗、天津八大碗等。
(我是六甲番人,請您關注我的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