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民間婚宴上的八大碗,你見過嗎?
八八席俗稱八大碗,是指配有八大碗八小碗菜餚的筵席,亦泛指豐盛的筵席。也就是說,八八席是用來招待貴賓的筵席。而在現在各個地區也都有代表自己地域特色的八大碗,例如:清真八大碗、正定八大碗、滕州八大碗、安徽八大碗、布依八大碗、臨清八大碗、五臺八大碗、萬山八大碗等等。根據記載,周朝天子進膳要用「六穀、六牲、六清、八珍」。「八珍」是供周天子享用的食品,代表了當時烹飪的最高水平,也成為後世之八珍宴席的先驅之作。歷代八珍的內容早已經不同,到了清代,更是根據食材的豐富性,有了「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的四八珍,不過大家依然延續了周代「八」為一席的宴席建制方式。《漢族旗人祭禮考》記載:宴會用五鼎、八盞,俗稱八大碗。年、節、慶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請,八大碗在當時集中了扒、燜、醬、燒、燉、炒、蒸、熘等烹飪手法。
很幸運的是,在咱們保定,也有代表保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八大碗。經過了6個月的長時間尋找,小曦終於找到了一位擅長做八大碗的師傅,他就是來自順平縣的趙保健。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廚師,30年的廚師生涯,讓他積攢了豐富的做菜經驗。在採訪中趙師傅說:「自己做得八大碗可不是第一,因為在廚師行業永遠沒有第一,有的是不斷進步、不斷學習,自己想做的就是把菜做好,讓人們高高興興地吃,這就行了!」趙保健師承於李進福,李進福從1971年保定的望湖春建店開始,就一直在那裡工作了15年,後來又創辦自己的飲食服務公司。用趙師傅的話說:「我的老師不光教給了我做菜的技術,更是教給了我做人的道理。老師風風雨雨幾十年,他們在廚師這個行業中鍛鍊和不斷完善著自己。」
在保定,八八席也是大席,八大碗也叫蒸碗,因為有「蒸蒸日上」的寓意,所以這是婚禮菜單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硬菜。趙師傅說:「別看順平不大,但村與村之間也是各有各的講究。例如:一般的八八席為八涼八熱、八大碗、四大件、三道飯。而在劉家營、巒頭、大黃峪一帶則為八涼八熱、八大碗、八大件,八大件為雙份的四大件,其寓意是吃不了兜著走。還有早些年的辛莊、於家莊一帶則為六涼六熱、三大件。因為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而宴請鄉親和朋友也重中之重,所以在吃上,山裡的人可以說是很講究的。」聽說小曦要親眼看一看八大碗是如何做成的,趙師傅爽快地答應了,並且還特意讓小曦跟隨他一起去參加一個農村的婚禮宴席,親自做上一桌霸氣十足的八八席。
八大碗的準備和加工
▲100斤排骨開始炒
▲開始拌餡兒
▲這樣的籠屜你熟悉嗎
▲59個肘子上鍋煮
▲2000個現炸的丸子
▲八大碗備用的大方子肉
▲準備好的八大碗上籠屜
八八席婚禮菜單:八涼八熱、八大碗、四大件、三道飯,共28道菜和三道主食
八涼:醬牛肉、涼拌雜拌、雜果、杏仁金針菇、芝麻球、麻醬豆角、黃瓜拉皮、百葉
八熱:幹炸大蝦、爆魷魚卷、丸子(10個十全十美)、紅燒排骨、孜然羊肉、松仁玉米、香菇菜心、大蒜木耳
八大碗:紅肉、白肉、花肉、老虎肉、東坡肉、丸子、小格、肉絲
四大件:雞、魚、肘、肉或雞、鴨、魚、肉(根據主家要求可以做調整)本次婚宴準備食物:10斤山藥、15斤豆腐、55隻雞、55條魚、59個肘子、80斤麵條、100斤排骨、260斤現殺豬、550個大丸子、2000個小丸子
八大碗的現場製作
▲大火開炒
▲現做的手擀麵
▲八大碗熟啦!
▲三道飯出鍋啦!
▲菜齊啦
▲雞、魚、肘、肉上席啦!
▲600人的大席
當地習俗
先說定婚
在順平,定婚也是家裡的一件大事,在定婚宴上,雙方家長見面,把親事定下來,飯桌上一定要有餃子和烙餅,其寓意是:餃子就是粘住了,烙餅就是烙住了。也就是說這件是就是板上定釘的事情,不能再改變。而在飯桌上不能出現的食物是:麵條、饅頭、米飯。因為麵條細長雜亂,寓意「囉嗦」;饅頭是上籠屜蒸出來的,寓意「生氣」;米飯因為散散的在碗裡,寓意「散了」。
再說結婚前一天在結婚的前一天,婆家人會殺豬,做殺豬菜,基本都是最傳統的殺法,當地人稱為「上吊豬」。家裡的飯桌上一定要有年糕,可以是白米麵的、可以是黃米麵的,年糕裡可以放棗、放紅豆,寓意著婚後的日子年年高。
最後重頭戲
婚禮當天,新媳婦來到婆家,要邁火盆、登高,婆家會擺上豐盛的飯菜款待娘家人,這就是第一道飯——下馬飯。席面上就是正規的八八席。第二道飯則是在中午的婚禮典禮上,款待鄉親和朋友,再一次上八八席。在上八八席之前,要先上四幹四鮮,四幹為:瓜子、花生、糖、餅;四鮮為:四種應季的水果(蘋果、草莓、西瓜、香蕉等等)四幹四鮮被稱為——壓桌碟。在吃席上,順平為先讓娘家人吃,娘家人吃完,婆家的親戚、朋友、鄉親再吃。而在滿城一帶,則是婆家先吃,娘家人後吃。這也是地域文化不同的差別。
三道飯
在順平的大席上,有「安席面、散席飯」之說。無論是結婚、回門、辦滿月、招待貴客都少不了三道飯。它也是八八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道飯包括:麵條、饅頭、米飯。
上菜順序為:先上麵條,再上饅頭,最後上米飯。因為米飯為顆粒狀,散落在碗裡,故取諧音「散了」。
而在順平其它村莊也有自己的三道飯,如:辛莊、馬家莊、於家莊的三道飯則為:餃子、饅頭、米飯。在滿城一帶則為兩道飯,即:饅頭和米飯。(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