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體現了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

2021-01-10 黑龍江新聞網

臧東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將於201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民法總則確立了我國民法典的綱領、框架,消除了民事立法中存在的民法通則和其他單行民事法律規範的衝突、矛盾,規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民法總則的內容在主要繼受之前民法通則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創新,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民法總則

民法總則第1條明確了民法的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了總則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法總則是第一次在立法上將其正式列為法律的內容,體現了我國要實現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統一。

確立了「綠色」原則

民法總則第9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一原則是五大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理念的體現,是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要求。表現出民法保護範圍的擴大,除了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綠色、環保是全世界的呼籲,但只有我國的民法總則中作了原則性規定,具有中國特色。

確定了習慣作為民法的淵源

民法總則第10條規定了處理民事糾紛,在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這是民法首次對善良風俗習慣的效力做了一般性規定。中國幅員遼闊,民俗各異,為了更好解決民間糾紛,習慣作為民法的淵源十分必要。

胎兒利益受保護

民法總則第16條規定了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內容。比如關於民間「遺腹子」是可以享有繼承權的問題,還有胎兒在母體未出生期間受外力傷害待其出生是可以請求損害賠償的這類問題,根據民法總則都是能夠得到法律支持的。這條規定說明胎兒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只不過其權利能力是附有解除條件的,即出生時死體的,上述民事權利能力自始是不存在的。

自然人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調整為8歲

民法總則第19條規定,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如接受別人贈與、獲得獎勵,或在其父母離婚時確定其與哪方共同生活時需徵求孩子意見等。自然人的限制行為能力由原來10歲調整為8歲符合時代特點。

明確了監護原則,豐富了監護的種類

民法總則中有14個法條專門規定監護制度。首先,民法總則確立了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護為補充、國家監護為兜底的監護原則。其次,民法總則擴大了被監護人範圍,除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還包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把智力減退的高齡老年人納入監護範圍,符合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實際,是十分必要的。監護種類除了傳統的法定監護和指定監護以外,民法總則還增加了遺囑指定監護(第29條)、協議監護(第30條)和意定監護(第33條)。

法人分類體系有突破和創新

民法總則第三章45個法條專門規定了法人制度,其中最重要的突破和創新在於法人的分類體系。民法總則中分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和特別法人三大類。這種分類方法有別於西方國家採用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的分類,同時也是在民法通則的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四類法人分類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可以說,民法總則的法人分類體系體現了法典化立法機關應有的理性,直接反映了我國現實的國情,表現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強化人格權的保護

民法總則規定了民事主體的15種人格權,比民法通則規定的人格權明顯增多。其中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信息三種沒寫「權」字的人格權。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屬於自然人的本源性權利,由此衍生出其他具體人格權和當前未規定但因維護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須保護的其他權利。保護個人信息實質是保護個人信息的控制權。此外,民法總則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等權利」表明立法技術上採用非限定主義,對人格權的規定體現開放性,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會不斷產生法律要予以保護的新生人格權,人格權是民法中不斷發展的新生領域。

規定了「好人條款」和「保護英烈條款」

民法總則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對於善意救助人緊急救助中給被救助人造成損害不承擔責任的規定,體現了法律上鼓勵見義勇為,弘揚助人風尚。民法總則185條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英雄、先烈犧牲後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其精神構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所以對英烈人格的損害也是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訴訟時效制度有新規

關於訴訟時效在民法總則中有以下新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統一延長為三年,從而擴大了對權利人的司法保護範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其年滿18周歲之日起計算,從而加強了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訴訟時效的適用是非職權主義,即人民法院在訴訟中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只有當事人主張情況下方可適用;對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不適用訴訟時效。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法學院)

相關焦點

  • 民法通則和民法總則的時代意義
    以此說明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同時代的人只能書寫自己的歷史一頁。從1986年制定民法通則到2017年通過民法總則,歷時30餘年,表明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為建設法治中國作出的不懈努力,彭真同志為此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以說,民法通則為民法總則的制定奠定了基礎,民法總則的誕生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民法通則和民法總則各有其時代背景、時代特徵、時代意義。
  • 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
    說明指出,編纂民法典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有關中央全會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中國民法制度將迎新時代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題: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中國民法制度將迎新時代新華社記者楊維漢民法,社會生活的記載與表達。民法典,「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在即,民法典草案即將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中國民法典呼之欲出。我國的民法制度也將迎來民法典時代。一部民法典,提升一個國家的治理水平。中國民法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規定了什麼?——兼說總則編的時代...
    九江市司法局局長、公職律師 周文利 要問2020年全國「兩會」最大熱點是什麼,對時事稍加關注的人們都可以給出明確的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表決通過。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貫徹實施憲法的重要手段,開啟了我國法治的新時代。
  • ...的民法總則:民法總則將給百姓帶來哪些影響?——專訪中國民法學...
    民法總則將對社會發展、百姓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具有哪些體現時代特徵的進步意義?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秘書長王軼。  體現了對人的終極關懷  王軼認為,民法總則在重視和貫徹人文關懷理念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很多條文都體現了對人的終極關懷。民法是人永遠走不出的網,可以說一個人從「進入搖籃」之前到「進入墳墓」之後,都會受到民法總則的關注。
  • 張新寶談《民法總則》的創新與特色
    張新寶談《民法總則》的創新與特色 中國新聞來源:中法評 2017年03月16日 17:54 A-A+ 在未來三年左右的時間裡,國家還將制定民法典分則各編,包括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繼承編和親屬編等。民法典分則各編將於2018年整體提交立法機關審議。  2020年左右,我們會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  關於《民法總則》的主要內容與特點  《民法總則》共計11章。
  • 民法總則:中國本土的民法學說與民法體系 | 讀書
    :中國本土的民法學說與民法體系楊恬,北京理工大學2019級民商法學碩士在這個內捲化嚴重的時代,唯有讀書能夠讓我們擺脫內心的羈絆、雖躑躅仍前行作為五卷本文集的第一本開篇之作,「王利明學術文集——民法總則編」即收錄了王利明教授自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來有關民法總則部分所有重要的論述,並按照對民法典體系價值的總括論述、民法的發展歷程回顧、民法總則中熱點問題的探討以及民法在具體案例分析中的應用方法的順序進行排列,向讀者展示了民法從價值層面過渡到理論層面並最終落實到實踐層面的層次過渡與有序銜接
  • 民法典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我國民法典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是「基礎性法律」,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在整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民法典是一部基礎性的法律。第二,在民事領域的立法中,民法典處於基礎性、統帥性的地位。第三,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第四,民法典是行政執法和司法的基本遵循。
  • [民法總則你我他]民法總則是什麼?
    央廣網北京10月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從今天(10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正式開始實施。作為我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民法總則和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又被稱為「民事權利的宣言書」。
  • 話說民法典丨民法典的開篇與統領 聚焦總則編
    在中國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看來,總則的設立,增強了民法典的形式合理性和體系的邏輯性,使法典更為簡潔。而且,對弘揚民法的基本精神和理念具有重要作用。總則使整個民法典的體系更加和諧,更富有內在的一致性。「總則在規定和適用上指導和引領各分編。
  • 尋求民法總則釋義的新路徑
    民法總則可謂凝聚了新中國以來幾代人的立法智慧,是我國民法自西法東漸以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其立於歷史的累積之上,同時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臨機發揮,可謂當代民法中繼受和本土化發展融合極為突出的一個典範。這部民法總則出臺意義重大,意味著我國民法通過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發展提升到一個法典化時期,而法典化以體系成熟、規範穩定為特點。
  • 如何理解民法總則立法目的和依據
    如何理解民法總則的目的和制定依據呢?民法總則第1條對此作了闡述,其中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該條的規範對象是民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根據。該條規定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下稱《民法通則》)第1條的規定。
  • 民法總則表決通過 開啟中國法治建設新篇章
    央廣網北京3月16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作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昨天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17年10月1號起施行。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 民法總則:當代中國新的人權保障書
    可以說,民法總則是當代中國新的人權保障書,是我國人權保障制度建設十分重要的新進展和新成就。  我們黨和政府始終尊重和保障人權,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強人權法治保障。我國將人權與發展密切結合在一起,歷來主張把生存權和發展權放在首位。
  • 第一講 民法典的時代精神與中國特色
    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的誕生對社會大眾的生活將產生何種意義與影響?法律從業者該如何領會民法典的精髓?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百度APP聯合製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2020年普法計劃支持項目點擊播放民法典的時代精神與中國特色
  • 《民法典》總則編八大亮點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第4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新華社6月1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
  • 民法總則是確立並完善民事基本制度的基本法律
    攝影/中新社記者杜洋    民法總則已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高票通過,並將於2017年10月1日開始實施。這標誌著我國民法典的編纂工作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對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
    (二)編纂民法典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民法典規範民事活動,有其自身規律,但都與特定的社會政治制度相適應。我國編纂民法典,在遵循立法規律的同時,必須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相適應。編纂民法典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體現新發展理念和我們黨執政為民的宗旨,編纂一部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民法典,更好地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
  • 中國民法總則實施時間2017年10月1日 開啟「民法典時代」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楊維漢、羅沙)作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15日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
  • 普法課堂丨《民法典》總則編八大亮點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第4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新華社6月1日受權全文播發這部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本期推出《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