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5 篇文章
閱讀本文大概需要3分鐘
最近學到了個新名詞——內卷,第三聲,經常去研究研究這玩意,發現能解釋很多周邊的現象。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不搞外拓,做大增量市場,在存量市場上血拼,每年各種開支遞減,從內部去找問題,是為內卷。
對於個人來說,不去擴展自己的邊界,汲取新的營養知識,在以往自己的認知範圍內不停糾纏想去解決問題,是為內卷。
案例裡說,中國人自古使用扁擔,但是你看歐洲文明也很早,但就從來沒人用過扁擔,是為國人內卷的體現。當然,這樣一概而論有些武斷,當然還有很多文化、地域差異等等因素為考慮。
我想,了解到這種深層次的原因之後,除了能解釋一些身邊的各種讓人匪夷所思又無法去改變的現象時,剖析出其中深層次的邏輯,那麼對於自身來說,可以去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對自我成長來說就已經是一種進步。
一段時間以來,生活上貌似進入了死循環。這種過程是痛苦的煎熬,想去改變卻又無能為力,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像在一個迷宮裡亂撞,但最終仍然不知所謂。局外人看的清楚,但局中人想看的清楚並不容易。
想必,這種狀態,很多人都遇到過,說實話,我也沒有更好的方法能夠教給你,畢竟,這裡不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現在的年輕一代最煩的就是說教。是的,說教也容易讓人陷入死循環,也就是上面說的內卷狀態中。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將我在不同時期的狀態記錄在這裡,希望你在不同的時間段中能體會到這種狀態的變化,我希望能保持進步,也希望你能從中有所啟發。
最近些年還有個名詞喊的響亮,「終生學習」,我致力於成為一個「終生學習者」,卻不敢以終生學習者自居。說實話,要保持這種狀態很難,實踐過的人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一個人在同一個固定環境下很容易出現開篇說到的那種狀態,一旦出現這種內卷狀態,不要說終生學習了,連能否使用既有方法論解決眼前的問題都成為了問題。
同時,並不意味著你一直保持學習狀態就能避免這種內卷,難道你覺得我們祖先不夠勤奮好學?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當然也會遇到。多問幾個為什麼,深層次去挖掘一下,聰明的你一定能找到問題的底層邏輯所在,那麼,再去想如何避免就不是什麼多難的事情了。
「 題圖 By Sasha Pana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