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業火箭「飛鼠一號」試射失敗 稱是風大導致系統信號異常

2020-12-23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臺灣第一枚民間自製發射衛星用商業火箭「飛鼠一號」,13日清晨試射升空,不過因系統異常導致未順利試射出去,以失敗告終。

13日清晨4時許,臺東縣南田部落就擠滿太空迷,希望一睹火箭發射的瞬間。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清晨6時一到,垂直發射架緩緩放下與火箭分離,現場近千民眾及媒體屏氣凝神,緊盯著發射架上的火箭等待點火升空。但13日雨勢持續不斷,只見工程人員不時在發射架下檢查相關設備,直到6時57分現場警鈴聲大作,民眾歡呼聲四起,準備拍下歷史性的一刻。不過,聽到點燃火箭發出的聲響持續20秒後,火箭卻未能升空,最後收起發射架。「飛鼠一號」研製公司、晉升太空科技公司董事長陳彥升稱,13日早上海邊風大導致系統信號異常,必須終止程序,不過火箭順利點燃對公司團隊而言就已經是一種收穫,接下來將對這次試射進行分析。此前,晉升公司在南田部落興建基地試射火箭的消息於去年12月曝光,引發部落居民不滿。

「飛鼠一號」長10米,直徑1.5米,是發射重量約3噸的兩節式火箭,最大飛行高度為200至300公裡,火箭體屬於「微型火箭」,採用的是混合燃料合成橡膠及笑氣。中時電子報稱,「飛鼠一號」是臺灣第一枚民間自製發射衛星用商業火箭,可飛達250公裡以上的太空,與世界現行混合液態火箭的120公裡紀錄相比超過一倍,將創下世界新紀錄。陳彥升稱,目前通信大廠登記的衛星已有5萬顆,平均一顆衛星的壽命是5年,未來5—10年內最少有5萬顆衛星需要更換,只要有10%的市場,臺太空產業的效益就會很大。他說,混合火箭成本只有傳統火箭的1/10,相當有競爭力,一旦計劃成功進行,未來對臺灣太空產業及帶動南田觀光產業每年將超過50億元新臺幣。聯合新聞網注意到,雖然「飛鼠一號」首射失敗,卻已帶來觀光效益,連日來南田部落附近一房難求,餐廳生意好得不得了。

雖然一些媒體極力炫耀「飛鼠一號」,但臺媒承認,它與外國商業火箭規模相比顯得很渺小,只是對島內來說已是最大規模的計劃。有分析稱,且不論這次火箭發射沒有成功,從「飛鼠一號」的性能指標來看,僅相當於一枚探空火箭,基本不具備商業發射衛星價值,因為即使是低軌衛星,其飛行高度距地面普遍在800公裡以上。在250公裡的高度上,雖然可以算作太空,但仍有相對稠密的大氣,衛星在此軌道運行時會有較大阻力,需要持續消耗燃料保持高度,嚴重影響衛星壽命。可以說,「飛鼠一號」和大陸運載火箭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相關焦點

  • 推遲數次,臺灣「飛鼠一號」火箭首次發射未能升空
    據臺媒報導,臺灣晉升太空科技公司研製的「飛鼠一號」火箭今天首次發射,但火箭點火後未升空,發射失敗。報導稱,「飛鼠一號」火箭於今天上午6點56分首次點火發射,但點火後火箭卻未能升空。最後,晉升太空科技公司發布了「發射程序到最後一刻準備發射時,發現系統信號異常,故終止發射程序」的信息。預計「飛鼠一號」將於18日再度試射。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飛鼠一號」火箭今天早晨在臺東縣達仁鄉南田部落申請的發射時間是清晨6點至7點,但清晨數次測風向皆不利飛行,最後火箭雖然一度點火,但還是沒能成功發射。
  • 臺灣自製探空火箭「飛鼠一號」發射失敗,民眾失望不已
    晉陞太空科技公司研發、臺灣第一支民間公司自製探空火箭「飛鼠一號」,原本預計今天清晨六點在臺東縣達仁鄉南田試射,在發射程序到最後一刻準備發射時,發現系統訊號異常,最後終止發射程序,隨後將燃料施放到空氣中,讓上百名專程前來觀看火箭試射的民眾失望不已,而該公司也表示將找出原因後擇期再度進行試射
  • 將飛鼠一號失敗原因歸咎於天氣不佳,請問,都過三個月了,天氣一直不...
    2020年2月13日,晉升公司研發的探空火箭「飛鼠一號」原計劃清晨首度試射,但在發射程序到最後一刻發現系統信號異常,臨時終止發射程序。 「早上海邊風非常大,導致系統信號異常。」晉升董事長陳彥升解釋當時的情形,將失敗原因歸咎於天候不佳。有關目前晉升太空科技公司發射火箭的進度,陳彥升最新回應,最近沒有新進度,不願多談。 「這個火箭是按了發射鍵後,燒起來了(大概是電路板)冒煙,根本不會動,一動也不動。根本是不能用的東西,騙錢的。」
  • 臺媒:臺灣自造火箭「飛鼠一號」今晨因天氣原因終止發射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臺媒稱,臺灣自造的火箭「飛鼠一號」,2月13日清晨發射終止未升空。據臺灣「中央社」2月13日報導,臺灣晉升太空科技公司原計劃13日清晨試射自造火箭,飛行高度預計250公裡。報導稱,「飛鼠一號」13日在臺東縣達仁鄉南田部落申請發射時間是清晨6時至7時,吸引了許多民眾。報導稱,但是,13日早6時過後雨勢不斷,工程人員每隔15分鐘放一次氣球測風向和風速,但都無法達到最佳狀況,最後在6時56分點火,但未見火箭升空,控制中心宣布終止試射。
  • 臺灣「飛鼠一號」火箭這次幸虧沒飛起來,飛錯方向後果很嚴重
    2月13日,也就是今天,被臺灣各界寄予很多希望的飛鼠一號火箭終於在臺東達仁鄉南田部落點火——但是,但是,火箭沒有起飛,因為發動機沒點著!從現場照片看,火箭已經加注了燃料,並且嘗試點火。但是我們看到火箭尾部只有一點微弱的火焰,然後就熄滅了。
  • 維珍軌道公司首次火箭試射失敗:測試提前終止 無人員傷亡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6日早間消息,據外媒報導,小型衛星發射服務公司維珍軌道(Virgin Orbit)周一首次嘗試利用軌道有效載荷發射系統發射火箭,其中包括綽號為「宇宙少女」(Cosmic Girl)、被當作運載飛機來發射
  • 太多員工面臨感染新冠危險 布蘭森旗下火箭公司停止試射
    騰訊科技訊 12月15日,英國億萬富翁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旗下火箭公司Virgin Orbit表示,由於太多員工面臨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該公司不得不暫停一次火箭試射。
  • 臺媒:臺將試射飛彈 大陸軍艦現身臺外島附近
    臺媒:臺將試射飛彈 大陸軍艦現身臺外島附近 2020年12月23日 15:4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科研院試射飛彈資料圖。(來源:臺媒)  中國臺灣網12月23日訊 綜合臺灣報導,臺「中科院」計劃於24日-31日間在臺灣東部海域進行火炮試射,有關人士根據彈道無限高和危險距離超過163公裡,研判可能是天弓系列飛彈。
  • SpaceX可回收火箭發射成功 回收船未就位
    北京時間2月12日消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今日再次試射可回收火箭,其獵鷹-9號火箭搭載深空氣候觀測臺」(DSCOVR)衛星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成功發射,但由於天氣原因,接收火箭的海上平臺並未就位,導致火箭回收很可能受挫。
  • 臺灣東部海域將試射飛彈 大陸軍艦現身臺外島附近
    綜合臺灣報導,臺「中科院」計劃於24日-31日間在臺灣東部海域進行火炮試射,有關人士根據彈道無限高和危險距離超過163公裡,研判可能是天弓系列飛彈。報導據臺「中科院」發布公告,該試射行為分兩撥進行,第一波射擊於24、25、28、29日晚間7時40分至8時45分,由屏東九鵬基地和臺東成功鎮海邊同時發射,危險範圍均超過160公裡,飛彈無限高。第二波射擊時間為29、31日,射擊高度為8000多米,研判可能是試射雷霆2000多管火箭。報導同時提及,大陸一艘軍艦於22日晚間出現在臺灣蘭嶼島南方38海裡處。
  • 臺600噸海巡艦何時試射飛彈?臺「海巡署」:一定會射、拭目以待
    臺「海巡署」安平艦完成海上公試,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主持交船典禮。臺媒報導稱,安平艦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具平戰轉換系統,可在艦上發射雄二、雄三飛彈,迄今仍未進行實彈測試,臺「海巡署」艦隊分署官員謝慶欽表示,執法不可能載著飛彈走,但一定會在年度專案演習實彈測試,大家拭目以待。
  • 中國火箭掌握髮射「新姿勢」!長十一完成海射首秀
    海上發射技術試驗系統由運載火箭系統、海上發射平臺、測控通信系統和衛星系統四部分組成,可實現離港後一周內完成發射。本次飛行試驗在國內首次採用「航天+海工」技術融合,突破海上發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關鍵技術,全面驗證了海上發射試驗流程,為我國快速進入空間提供了新的發射模式。    陸地那麼大,幹嘛要去海上飛?
  • 中國民營火箭新戰績!「穀神星一號」成功入軌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美國也不過 21 次,但類似於 SpaceX 這樣的商業火箭公司,其運載能力和運載量都比較大。陳東表示:「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幾千顆衛星的發射任務,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即便中國的衛星研製出來了,但是適合發射它們的火箭還沒就位。」 但他也指出,挑戰越大,民營火箭的市場就越大,市場對於能投入實用的火箭是種 「饑渴」 狀態。
  • 臺軍「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完成測試
    華夏經緯網訊,據中華網消息,由臺灣「中科院」研發的「雷霆兩千」多管火箭系統,去年試射時曾經發生發射箱起火的意外,「中科院」雷霆兩千研發計劃主持人張世定今天出席「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時稱,相關的技術問題已獲得解決,並在今年六月完成測試。
  • 試射火箭誰來管?臺灣科技部門和交通部門互踢皮球
    臺灣首家民營火箭公司晉升擬在臺東試射火箭,先後引發當地民眾反彈、基地地目不符等問題。面對此一燙手山芋,轄下設有「太空中心」、主導臺灣「太空計劃」的科技部門,以「火箭可能會成運輸工具」等理由,打算推給交通部門,在航空器運輸管理層次討論,引發爭議。
  • 電子火箭的夢想與現實:一箭十星,火箭回收,金星之旅
    電子火箭箭高只有17米(比中國民營火箭朱雀一號、OS-M1還矮兩米,不過這是液體燃料火箭)。直徑1.2米,2~3級模式,第一級使用9臺盧瑟福發動機,第二級使用1臺盧瑟福發動機、第三級/上面級使用1臺居裡發動機,採用無毒環保燃料。
  • 美國SpaceX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推遲,火箭發射還要看天氣?
    其實道理很簡單,火箭由很多精密的電子儀器構成、且在飛行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地面雷達遙測信號,雷電很容易導致電子儀器短路和失效,雷雨雲也極大幹擾地面遙測信號導致火箭制導與控制困難重重,雷擊強大的能量甚至可以擊毀火箭。
  • 我國民營商業運載火箭首次成功入軌 突破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故事
    央廣網北京7月26日消息(記者侯豔 劉天思)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25日),由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雙曲線一號遙一長安歐尚號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按飛行時序,將兩顆衛星及有效載荷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民營運載火箭成功入軌
  • 航天科工六院:長徵一號火箭固體「心臟」在這裡誕生
    該衛星最後被命名為「東方紅一號」,運載它的火箭是「長徵一號」。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由三級火箭組成:第一、二級是液體火箭,第三級是固體火箭,負責把衛星送入軌道。這個時候,剛剛研製成功我國第一代實用固體發動機——300毫米發動機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剛剛從四川瀘州搬遷至塞外青城不過一年多時間,還處在基礎建設階段。
  • 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到底有多少?
    新華社2018年報導稱:60家左右(援引一家北京智庫:未來航空航天FutureAerospace數據)。 華爾街日報去年曾報導:約有80家中國初創公司競相進入太空。 還有外媒稱: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超過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