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近6成新中產家庭收入有增加 南京的新中產家庭數位居全國第九

2020-12-11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訊 2019年收入如何?投資又獲得了怎樣的收益?日前騰訊理財通、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019新中產家庭消費與理財報告》。報告顯示57.5%的新中產家庭收入較往年有所增加,收入越高的家庭增長幅度越大。

報告的研究對象將家庭年收入超過20萬元就作為新中產群體,他們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大部分從事專業性或者管理崗位,多分布於全國一、二線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的新中產家庭數量居全國前四位,南京的新中產家庭數位居全國第九。

調查結果顯示,在2019年收入增長幅度方面,45.7%的受訪者家庭年收入有小幅增長,11.8%的家庭年收入有大幅增長,收入增長的家庭合計佔57.5%。另外,25.1%的家庭年收入和以往持平,17.5%的新中產家庭收入有所減少。

新中產家庭收入增長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馬太效應」,表現為年收入越高的家庭,其收入增幅也越大。調研顯示,年收入超過50萬元的家庭中,收入大幅增長的家庭佔比超過16%,高於樣本總體比例11.8%;而在年收入20萬元-30萬元的家庭中,收入大幅增長的僅佔5%。

在備受關注的年終獎方面,16%的新中產家庭預計年終獎在1萬元以內,35.5%的家庭預計在1萬元-5萬元之間,12.2%的家庭預計在5萬元-10萬元之間,4.6%的家庭預計在10萬元-20萬元之間,預計年終獎超過20萬元的家庭有9.2%。另外,還有22.5%的新中產家庭預計沒有年終獎。

分行業看,能源行業的受訪者家庭預計年終獎收入最高,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分列第二、三位。近兩年火熱的網際網路與通信行業年終獎預期則較為一般,只排在第四位。

收入越高子女教育投入越大

在支出方面,總體而言,新中產人群的支出壓力較大。2019年,12.1%的新中產家庭無新增儲蓄,18.1%的新中產家庭新增儲蓄佔年收入比例小於20%。支出結構上,房子和孩子是新中產家庭的兩座「大山」。收入越高的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佔比越大。

2019年,55%的新中產家庭子女教育支出佔總支出比例在10%-30%之間,高達9.9%的家庭子女教育支出佔總支出比例已經超過50%。對比分析發現,家庭年收入越高,在子女教育方面投入越大。在年收入超過80萬元的家庭中,15.5%的家庭子女教育支出佔總支出比例超過50%;而年收入在20萬元-30萬元之間的新中產家庭中,該比例僅為3.3%。

基金與理財產品、房地產是主要投資選擇

在目前主流的投資形式裡,基金與理財產品、房地產、保險產品、股票是新中產家庭2019年的主要投資選擇。在受訪對象中,選擇基金與理財產品的有65.3%,選擇房地產的有63.2%,選擇保險產品的有41.3%,選擇股票的有31.1%。

在收益來源方面,31%的新中產家庭通過基金與理財產品獲得最多投資收益。另外,即使2019年是房地產「小年」,仍有30.5%的受訪者表示投資性房地產是其最主要的收益來源,這表明房地產仍是財富增值的「壓艙石」。

2019年大部分新中產家庭均能從投資理財方面獲得正收益,僅有5.8%出現虧損,但收益率總體不高。報告顯示,39.8%的家庭2019理財收益率在0-4%之間,35.4%的收益率在4%-10%之間,6.6%的收益率在10%-20%之間,收益率在20%以上的佔12.4%。

從投資渠道的選擇上看,2019年,新中產家庭主要通過銀行和以騰訊理財通為代表的第三方網際網路理財平臺進行理財。其中,選擇銀行渠道的比例達到60.1%,選擇第三方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的比例達到54.6%,遠超過選擇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渠道的比例。

在新中產家庭的2020年投資理財計劃中,較為穩健的投資方向還是更受青睞。36.4%的受訪者表示2020年會首選債券基金、貨幣基金進行投資,26.8%的受訪者表示會優先考慮房地產投資,首選通過基金投資股市的有19.1%,首選直接投資股市的最少,僅有11.8%。

記者 楊靜

相關焦點

  • 中產家庭要達到什麼標準?近3400萬戶家庭「過關」,包括新中產!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相關的材料數據,《2019新中產家庭消費與理財報告》中已經明確表示,新中產家庭的平均淨資產為371萬元左右,根據這個報告也就是說,達到370萬的淨資產就為中產家庭了。而且這個報告中有6成的家庭資產是超過371萬的,自然剩下來的4成是少於371萬元的。
  • 新中產家庭的標準是什麼?
    新中產家庭的水準比起前些年媒體發布的中產其實是有所降低的。這也更貼近於實際。現在網上動輒月薪兩萬生活多麼拮据,身邊遍地都是幾十上百萬收入的說法,其實僅存於網絡。我國14億人口,納稅人群只有6000萬。現在個稅起徵點是5000元,也就是說,能達到5000元標準就已經足以躋身全國前20%的收入水平了。因此5000元*2大概也就成為了標準中產階層門檻。以下圖為例,新興中產階層家庭月可支配收入是5200-8300元。標準中產則是8300-12500元。上層中產是12500-24000元。
  • 資產達到「這個數」,超全國99%家庭?中產家庭到底有多少?
    中產家庭 按照《報告》顯示,我國中產家庭的標準是「資產300萬元」——截至2018年年底,大陸地區的中產家庭數量大約為如此一來,很多人想必都恍然大悟:如果算上房子等固定資產,自己「坐擁300萬」確實不成問題。事實上,如果資產達到300萬,你確實可以驕傲;因為如果按照中國4.3億家庭計算,中產家庭的300萬已經超過了92%的家庭。
  • 「中產家庭」標準來了,淨資產要達到「這個數」,你屬於中產嗎?
    雖說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2019年人均GDP已經達到了7.5萬,有一些家庭早已脫貧,實現了人人羨慕的經濟自由。現在,「中產」已成網絡熱詞,很多人都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中產家庭」中的一員。
  • 我國家庭收入「等級劃分」?6個級別中,多少家庭是中產?你呢
    這幾十年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居民收入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增長,曾經有名的「萬元戶」在如今已經沒啥影響力。不過當下我國很多家庭卻也陷入到了一個怪象,就是明明家庭收入也不少,但卻發現錢都「花光了」,一年甚至幾年下來都存不下什麼錢,想必大家也會有這樣的經歷吧。
  • 中產家庭「標準」出爐,資產達到「這個數」,就算是「富裕」家庭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人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人們的收入也普遍增加。但是,現在大多數人雖然生活得比以前好,而且收入也逐步上升,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哭窮"。但是,如果拿現在和以前做比較,那現在的生活真的是相當好!
  • 「中產家庭」標準出爐,國內有3320萬戶達標,你是中產嗎?
    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中產圈層白皮書》中,詳細的中產家庭的生活狀態、情感現狀和財富觀。按照胡潤的標準,資產達到300萬,就可以稱為中產,目前,中國中產家庭達到了3320萬戶。胡潤將中產階級定義為,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後,仍然有高消費和投資能力。
  • 當下,我國有300萬家庭是「中產」?資產「這數」超全國99%家庭
    你們覺得當下環境下,在中國擁有多少財富算是「富裕家庭」呢?在去年11月1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9胡潤財富報告》中顯示了我國家庭財富情況。
  • 「中產家庭」新標準出爐!淨資產要達「這個數」,你還差多少?
    在70、80年代,電視還是「大肚子」,車是奢侈品,但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明顯提高了不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長,買車買房成了社會的普遍現象。根據不同的家庭收入情況,有專家劃分出了低、中、高三個層次。低產家庭當然不必說,工資水平只能勉強維持溫飽,高產家庭只是很小一部分,他們多是行業精英和領導者,賺到了老百姓一輩子也賺不到的錢。而對普通人來說,能夠躋身中產家庭就已經非常不錯了。那麼在我國,月收入多少才算「中產家庭」呢?
  • 中國3000多萬中產家庭「財富」地圖
    1、中國中產群體規模現狀,說法太多了要了解新中產首先要明確中產群體。實際上對於這一概念的範圍也是各有不同。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將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年收入9000-34000美金(約 6 萬-21 萬人民幣)的群體歸納為中產。
  • 平安保險金信託全面升級,有望成中產家庭財富傳承新寵兒
    通過此次全面升級,平安保險金信託2.0能更好的滿足中產家庭的需求,幫助更多的中產家庭在追求財富增值時先做好家庭財富的基礎保障和傳承安排。深入洞察,滿足中產家庭財富傳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通過此次全面升級,平安保險金信託2.0有望成為廣大中產家庭規劃財富傳承的新寵兒。「此次對保險金信託服務能力的重大升級,也是基於平安私人銀行對高淨值人群財富傳承需求的深入洞察了解。」
  • 有房有車就是中產家庭嗎?我國中產新標準出爐,看看你家達標嗎?
    但是還有很多人想要知道自己的家庭的經濟情況到底是什麼水平,而中產家庭就是我們認為普通家庭能夠達到的比較好的生活水平。國外的中產家庭的概念比較普及,一般指受過良好的教育水平並且多從事腦力工作;工作時間不會太長有一定的閒暇時間;具有較好的消費意識。無論是經濟地位、社會文化地位還是政治地位,中產家庭都處於中等水平。
  • 在中國,到底有多少的「中產家庭」?看完數據後我卻並不羨慕
    生活奔小康,這是七八十年代人們的願望,而現在這個願望實現了,很多家庭都開始想著奔向中產階級,那按照目前中產階級的定義,在中國有多少家庭能夠達標這個收入標準了呢?事實上,在我國發展的每個階段,甚至於每個地區,對於中產家庭的收入都有著不一樣的標準。
  • 新中產分布地圖——中國3000萬家庭財富報告
    1 中國中產群體規模現狀,說法太多了要了解新中產首先要明確中產群體。實際上對於這一概念的範圍也是各有不同。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將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年收入9000-34000美金(約6萬-21萬人民幣)的群體歸納為中產。按照這一標準統計出中國中產家庭1.8億戶。經濟學人智庫劃定範圍是年收入標準約1.4萬-21萬人民幣,結論為8.3億人。
  • 中產家庭報告來了,你家達到標準了嗎?已有數千萬戶達標,有你嗎
    目前在我國並沒有一個明確的「中產家庭」的標準。在各類報告上,「中產家庭」的標準都不一。2019年11月19號,胡潤研究院公布了《2019年胡潤財富報告》。《報告》顯示,截止到2018年12月31號,大中華地區擁有600萬資產的「富裕家庭」數量達到494萬戶,和2017年相比,增加了6萬戶;擁有千萬資產的「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198萬戶,和2017年相比,減少了3萬戶;擁有億元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12.7萬戶,和2017年相比,減少了6000戶;擁有3000萬美元的「國際超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8.4萬戶,和2017年相比,減少了4800戶。
  • 疫情中,一個中產家庭能撐多久?
    這個一度被反覆拿來消遣的段子,是因為那些拗口的英文名仿佛給人一種中產的感覺,儘管我們至今對「中產」遲遲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儘管我們其實認定那些政府官員、小企業主、外企高管、都市白領是標準的中產。新冠肺炎在春節暴發後,何謂「中產」?翠花、小紅和丫蛋會再次變身Linda、Vivian和Julia嗎?
  • 6位城市中產媽媽自述:平衡家庭與自我實現有多難
    筆者聚焦於城市中產階層母親,通過與13位(本文選取了其中的6位)常住上海、育有2.5-11歲子女(因為這個年齡範圍大體覆蓋了目前上海兒童從入託到小學畢業的年齡範圍)的中產階層母親所開展的半結構深度訪談來探討這些擁有相對充足經濟、文化和社會資源的女性如何理解和實踐母親角色。此外,筆者還收集了受訪人配偶的相關信息。表1展示了所有受訪人及配偶的基本信息(受訪人姓名均為化名)。
  • 「中產家庭」的標準是什麼?如今答案被揭曉,你家是否達標?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國的國民收入不斷增加。雖然目前的中國還不是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多差距。但是在2019年,卻達到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5萬左右,間接說明許多家庭或個人已經實現了經濟自由。如今,很多家庭以「中產家庭」為目標,希望自己的家庭成為「中產家庭」。近年來,關於「中產家庭」的熱議不斷,一時間讓「中產家庭」戴上了神秘的「面紗」!只是「中產家庭」的標準是什麼,有多少資產才能被稱為「中產家庭」,成為了當今最大的一個疑問!什麼是「中產階級」家庭?
  • 寧波本地有哪些,至少是中產家庭,才讀得起的私立幼兒園?
    現在的富裕家庭和中產家庭越來越多,對於家裡孩子的幼兒教育非常重視。據《2019胡潤財富報告》顯示,寧波市各類富豪人數排名均較靠前。例如,擁有6600萬資產「富裕家庭」數量95900戶,排名全國第七;千萬資產「高淨值家庭」數量34800戶,同樣排名全國第七;億元資產「超高淨值家庭」數量2390戶,也是全國第七。
  • 為什麼有中產的收入,卻沒有中產良好的感覺和心態?
    來源:格隆匯作者:水姐來源:秦朔朋友圈1引子有個朋友,新上海人,高學歷,在知識型企業工作,收入也不低,但感慨,為什麼心裡感受不到自己是個中產啊。筆者一想,是啊,我也感覺不到。我是從來不把自己歸類,人人平等,我就是我自己啊,幹嘛故意把自己投入一個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