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側腰椎和骶髂關節關節疼痛的康復案例

2021-01-13 李明威運動康復

我們每月一期的運動康復技術學習剛剛結束,學員們都是滿滿的好評,學習過程每位學員等瞪大期待的眼睛,很有激情很有收穫,學完很滿足,學到了真正的技術,就如同我們的培訓理念:學習真本事,創造真價值。

這一期有一位復訓的學員給大家分享說:學了這個技術,每月現在工資多掙一萬多,我聽了很欣慰,新學員很羨慕和期待。

這個價值有三方面,一是個人技術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二是切實幫助到患者解除疼痛解決問題;三是對社會有價值,康複本身是一件好事,善事。

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在培訓中發生的康復案例:

1 第一個案例是患者是彎腰時,以及彎下去起來時左側骶髂關節疼痛厲害,現在疼了有半年了,很是困擾。

他本身是一位教練,自己一直有在練臀,腰,腹,但就是不見效,我給他評估完確定了主要是兩個問題導致:

(1)彎腰時骨盆沒有前傾聯動,練了骨盆運動模式,就一個動作,在躺著,跪姿,站姿分別做了一分鐘,再彎腰就沒有痛。

(2)起來疼痛是因為腰骶部位迴旋肌和多裂肌損傷,我是先手法處理,再訓練加強他們;手法是直接壓揉迴旋肌多裂肌起止點;鳥狗式鍛鍊他們,整個下來有三分鐘,疼痛完全消失。

處理完一天再次詢問,疼痛依舊沒有再出現,所以他之後只需要按照這個思路做就行。

這個案例也告訴我們,運動康復是整體評估,評估完精準康復,常規的鍛鍊很多時候起不到康復的效果。

操作過程沒有來得及拍視頻,給大家有拍詢問的視頻:

2 第二個案例是右側肩胛骨上角疼痛,就是這個地方:

這位是按摩師,因為一直用右手給人按摩,右側肩膀發力多,右側肩胛提肌明顯勞損,觸診時疼痛很明顯。

我主要是幫她把肩胛提肌起止點手法壓揉和筋膜梳理,處理完之後她明顯有這幾種感覺:

一是平時僵硬的肩膀立刻鬆弛下來,整個半身都舒服了;

二是本來右側肩膀不自覺聳起來,變得很高,現在自然就放下來了;

我們來看一下對比圖:

3 第三個案例是右側肩關節彈響明顯,經過評估發現是右側肩胛骨上迴旋不足導致,我給他高效訓練了前鋸肌,就一個動作做了6次,彈響消失,他後面繼續做就可以。

然後可以系統調整,整體康復,防止復發。

因為沒有拍動作視頻,暫時先不發了,後面可以補上,大家多點讚支持。

4 第四個案例是他做伏地挺身時或臥推時,左側肘關節骨頭有錯動感,經過評估他是肘關節負重支撐時,肱骨向外側滑動不足,尺骨向內側滑動不足導致,於是我給他在負重模式下做了關節的調整,他的問題就解決了。

後面繼續按照這個思路條就可以了,整體康復,長久維持效果。

好的,你學會了嗎?如果你學會了歡迎點讚和分享,據說學習+分享是最好的知識傳播的途徑呢!

相關焦點

  • 腰骶關節、骶髂關節、骶尾關節、恥骨聯合-骨盆康復不可不懂的「四大家族」
    在講究解剖結構與生物力學原理的現代康復醫學中,這一治病原則是否仍然成立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通過以上骨盆「四大家族」的描述就可以確定這一點。那麼,「四大家族」是如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四大關節是如何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傳統中醫與現代康復之間的治病原則又是如何相互統一的?請聽我慢慢道來~由於篇幅的限制,我們今天先來看第一部分:骨盆也可「前病後治」,看骶髂關節與恥骨聯合這對難兄難弟。
  • 或是骶髂關節功能紊亂
    還有左側臀部和大腿疼痛。有些時候前面大腿根部(腹股溝)也會有疼痛。左腿沒力,嚴重時左腿不敢著地,走路一瘸一瘸的。奇哥有話說:是什麼樣的一種疼痛感覺呢?什麼情況下會加重?或者會誘發?做完檢查了,發現您屁股那裡的骶髂關節出了問題。(病友們可以忽略。醫生朋友們,我們在這裡要關注:兩邊髂後上棘不對稱、不等高。兩側下肢不等長左側骨盆分離試驗、「4」字試驗、「俯臥提腿試驗」和單足站立試驗陽性,左側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建議完善腰椎和骨盆的X光片,幫助確診。
  • 手法正骨骶髂關節
    骶髂關節正骨手法骶髂關節呈耳狀面,周圍有較穩固的韌帶連接,是屬微動關節,一般較穩固不易發生錯位。但有嚴重外傷史的頑固性腰痛患者也可發生錯位,應重視骶髂關節的檢查,以防漏診。經產婦因懷孕多致骨盆韌帶鬆弛,也較易患骶髂關節錯位。
  • 健行者:骶骨後翹和骶髂關節錯位的現場案例手法
    有很多朋友是腰骶周圍疼痛,也就是腰窩的位置,比如久坐後,勞累一天,這個地方就開始酸痛,或者裡面隱痛,很難受,有的人還會伴隨著臀部上方或大腿後側的疼痛。就在這個地方:這一般都和骶髂關節錯位有關,錯位之後或在形成錯位的過程中,其實周圍肌肉也變得僵硬,緊張。
  • 骶髂關節半脫位復位手法
    骶髂關節半脫位其實十分常見,分急性與慢性兩種,可單獨發病,也可因其他傷病而並發或就是該病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診斷和治療中常常被忽略,或誤診、漏診。若脫位關節未被矯正可長期遺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經痛麻等症狀。有的則表現為泌尿生殖系統病症(如月經不調,尿頻、尿急、遺尿、陽痿等)且久治不愈。
  • 【乾貨】有些腰痛罪魁禍首是骶髂關節,詳細解剖結構圖文
    什麼骶髂關節  所謂骶髂關節,就是指骶骨和髂骨構成的關節。是一個滑膜關節,位於骶骨、髂骨耳狀面之間,左右各一。  骶骨,也屬於脊柱的部分,處在腰椎的下方。骶骨被軀幹壓著向下的趨勢被極強的後韌帶抵抗,而髂腰韌帶幫助抵抗第5腰椎與骶骨移位,骶骨上緣承受向下的推力,下部向上翹起的運動趨向被骶結節和骶棘韌帶抵抗。  運動:  骶骼關節主要運動很小,橫過此關節的所有肌肉作用在腰椎或髖關節上。運動的發生主要在於隨著骨盆運動帶動的關節運動。  懷孕期,骨盆關節和韌帶在鬆弛激素下變得鬆弛。此關節運動增加。
  • 「腰痛,屁股痛」是骶髂關節問題,瑜伽老師教您如何解決
    骶骨,也屬於脊柱的部分,處在腰椎的下方。髂骨,屬於骨盆的一部分,俗稱胯骨,我們一般在系腰帶時可以摸到。 骶髂關節和我們熟悉的膝關節、肩關節等不太一樣,雖然骶髂關節也有關節囊、關節滑膜、軟骨,但這個關節沒有其他關節那麼靈活,活動度非常小。
  • 醫院的影像學不能判斷,我們該怎樣鑑別骶髂關節疼痛錯位,再教你...
    骶髂關節,該關節有兩個耳狀面,分別位於骶骨和髂骨上,這個結構可以使兩個髖骨和骶骨同時運動,有兩種運動模式為迴轉運動和反轉運動,這樣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啊,什麼是迴轉運動,如果說骨盆前傾你可能就懂了,沒錯骨盆前傾的姿勢就是骶髂關節的迴轉運動,只是一個是骨盆運動的稱謂,一個是骶髂關節的運動稱謂,反轉運動對應的就是骨盆的後傾。
  • 骶髂關節失衡怎麼辦?康復運動可試試這幾種辦法
    骶髂關節由髂骨的耳狀面以及骶骨的耳狀面共同構成,主要起到支撐體重以及重力傳遞,其也是關節正常運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該關節如果出現異常,比如失衡,對坐立、站立等基本活動均會有不小的影響。那如果骶髂關節平衡失調,可以通過康復鍛鍊進行恢復嗎?該如何進行?
  • 私教必學 x 2020年 x 餘亮老師 x 關節鬆動術及整合運動康複課程排期
    患者配合或主動或被動的完成各種動作,進而恢復神經系統、被動系統、主動系統三者的平衡,到達理療和康復的目的。關節鬆動術具有風險小、針對性強、見效快、簡單易操作、患者易接受、無恐懼和抗拒感等特點,對於各種肌肉骨骼關節疼痛有非常好的療效。在生理解剖學的基礎之上,運用徒手理療的方式,結合瑜伽以及普拉提的運動概念,幫助我們解決關節問題,不僅可以減輕關節疼痛,還能增加關節活動度。
  • 被骶髂關節問題折磨了10多年,原來是強直性脊柱炎在「作怪」!
    41歲的男性患者,自述在10餘年前就出現了無明顯誘因的骶髂關節僵硬,伴有左側髖部、左臀部疼痛不適,表現為反覆發作骶髂部位疼痛不適,交替出現腰痛和左側臀部疼痛不適,行走時加重,向大腿外側放射。並且,伴下背部和腰部活動受限,休息後症狀可稍緩解。曾去當地醫院檢查,具體不詳,未進行治療。
  • 腰「閃」了,可能是腰椎小關節紊亂惹的禍
    腰椎共有5個椎體組成,椎體之間靠椎間盤和兩側的小關節連接。腰椎小關節,又稱為椎間關節、關節突關節,是位於腰椎椎體之間,由上一椎體的下關節突和下一椎體的上關節突構成,周圍包繞關節囊,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分布。
  • 骨恆舒液體敷料,關節守護神,告別關節疼痛
    緩衝減少,關節與關節間的摩擦就增大了,進而引發關節發炎、關節疼痛、僵硬、腫脹等問題。  生活中時常會聽到上了年紀的老人嘮叨,人老了,沒用了,腿腳不利索了,走路爬樓梯都費勁。  其實,關節疼痛、膝關節不適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現在很多人也是關節疼痛的"重災區"。  上班族:長時間久坐的辦公一族,不良坐姿,加上辦公室冷氣開放,讓頸椎不適、"滑鼠手"找上門。
  • 腰骶痛,長短腿,常常被忽略的骶髂關節紊亂該如何應對?
    除此之外,骶髂關節前韌帶、骶髂關節後韌帶、骶棘韌帶、骶結節韌帶及骨間韌帶包繞其周圍,使其更加穩固。也正因為如此,骶髂關節的活動受到了限制,正常情況下,骶髂關節的活動度很小,屬於微動關節。這塊微動關節有什麼作用呢?骶髂關節連接著人體的脊椎和骨盆,是人體重力上下傳導的樞紐。
  • 關於骶髂關節:瑜伽老師培訓中我們沒有學到的五件事,很出乎意外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有骶髂關節疼痛,而且他最近經歷了骨盆區域的鈍器力損傷(比如車禍或某種大的跌落),那麼他們的疼痛很可能是由於骶髂關節損傷造成的。一旦傷口癒合,疼痛就會消失。但是,與那些與急性損傷相關的短期疼痛的例子相比,當一個人的骶髂關節疼痛是長期的或慢性的(慢性疼痛有時被定義為持續三個月以上的疼痛),這種疼痛與特定的損傷或損傷相關的可能性更小,而更有可能是這個人的神經系統對那個部位很敏感。神經系統的敏感性和疼痛的輸出可能是許多不同因素的結果,除了實際的組織損傷。
  • 腰椎疼痛難忍原來是腰椎的骨骼肌肉出現了問題,如何治療
    腰椎小關節紊亂造成的腰椎疼痛腰椎的生理病理腰椎是脊椎負重最大,活動較靈活的部位,擔負著上半身重量及維持多種運動和姿態的平衡。正常腰椎有五節,縱向排列,椎體甚大,椎間盤較厚,棘突寬而大。並有前縱韌帶、棘上、棘間等韌帯連結,右側有後關節,而強有力的後縱韌帶甚為堅強。
  • PT小技巧:我為什麼重視關節鬆弛位和受阻位(open vs close packed)?
    隨著患者ROM改善,疼痛降低以及水腫減輕,治療師可以根據需要開始在膝關節的其它屈伸位置鬆動關節。此外,充分了解關節的open和close packed位置是進行整骨的基礎。我們都想在open-packed位置徒手操作關節,但很多時候我們很難確保動作只施加在某一個具體關節,除非我們將目標關節的周圍關節都鎖死(lock out)或將它們置於close-packed位置。
  • 手指關節疼痛的原因 動動手指可治指關節疼痛
    手指關節疼痛的原因導致手指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滑鼠手只是最輕微的,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還有哪些因素會導致手指關節疼痛吧。1、骨節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由組織變性及積累性勞損引起,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
  • 鍛鍊哪裡可減少腰椎小關節紊亂
    然而,急性的腰椎小關節紊亂可以讓我們劇烈疼痛,身體都不能自主活動,上半身難以支撐,這種情況的發生一般都是急性外傷,比如搬抬重物;或者在近期過度勞累加上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稻草可能僅僅是彎腰拿一下報紙,坐車從車上下來。
  • 關節疼痛畸形,骨關節炎來得悄無聲息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和類風溼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一樣,造成人體關節疼痛或其他症狀,對於人們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巨大的影響。不少患有骨關節炎的中老年人經常出現膝蓋痛、腰背痛的症狀,尤其上下樓或者下蹲時感覺疼痛加劇,行動極其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