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我們國家戰亂、文化衝突等等一直在人們腦海中盤旋。人在亂世中受到的誘惑比較多,需要選擇的東西非常多,一旦選擇錯誤,那人們的生活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魯迅和周作人兩兄弟的選擇完全不同,所以二人的結局也完全不一樣。
魯迅跟周作人一樣都是從文,魯迅先生一生致力於罵醒沉睡的中國人,讓百姓們從愚昧的思想中脫離出來,從而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周作人的前半生跟魯迅一樣,但後半生卻選擇成為了漢奸,這件事讓世人都驚呆了,大家驚訝於兩兄弟選擇不一樣的道路,也為周作人的一生道一句同情。
值得一提的是,魯迅跟周作人並不是一直關係都很好的,周作人結婚之後,當自己的老婆跟自己哥哥發生矛盾衝突時,周作人一直都選擇站在了自己老婆這邊,所以魯迅後來覺得跟自己弟弟說不通,於是就乾脆什麼都不說了。魯迅先生的一生是受人敬仰的,也許有人覺得魯迅先生的言辭過於激烈,但沒人說魯迅不愛國的。
換到周作人就不一樣了,日本侵入中國的時候,眾多文人都離開了北平,但周作人就待在了北平沒有選擇離開。那個時候魯迅已經去世了,否則小編認為魯迅就是用拖的也會把周作人拖走。胡適曾委婉勸說過周作人,但周作人回的信中明顯指出,家中負重太大,所以他不得不留在北平,這樣的選擇也就是成為一個文化漢奸。
小編想周作人選擇留在北平還有自己妻子的原因,他的妻子是一個日本人,日本侵入中國,在他妻子的心中應該是正常的,周作人又是個怕老婆的,所以就妻子說什麼就是什麼了,最後就成為了漢奸。周作人的前半生跟魯迅也差不了多少,在文壇上是有著威名的,但當他選擇當漢奸那一刻,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不可能重新變成一個文壇大佬了。
其實周作人有這樣的選擇也不奇怪,因為他對別人有很強的依賴心,魯迅當初養他的時候很多事情都幫他做了選擇,這樣他沒有經歷過挫折,也會害怕經歷挫折。當他發現魯迅不可能管他一輩子之後就選擇依賴自己強勢的妻子,而最終導致這樣的下場。
日軍戰敗後,周作人已經60歲了,還上了軍事法庭,被判了14年,後來經過求情之後提前出獄,但他所有的文學著作都不能發表了,國內就當作沒有了這個人。除此之外,周作人去世的時候非常悽慘,受人侮辱而亡,也沒有魯迅去世時的排場,甚至想要自己的侄子——周海嬰參加自己的葬禮都沒有做到。所以說人的選擇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面對重大選擇時要小心謹慎,想好所有後果,別落得個晚節不保的下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