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館鄉河排羅家三合院有108年歷史,維護保存良好,相當有古意。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96歲柿子王結實纍纍,風味不輸年輕柿子樹。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0月1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苗慄縣公館鄉開礦小區河排地區108年的羅家三合院及樹齡96年的「柿子王」老樹,不僅是地方珍貴的文化資產,更見證牛心柿子的歷史風華。明、後兩天將舉辦牛心柿子節活動,遊客不妨來趟深度之旅。
羅家三合院的歷史從羅吉冉、羅吉安、羅吉興兄弟開始,100多年前他們從銅鑼鄉搬到公館鄉開礦村河排一帶,當時河排大宗農作物種甘蔗,至於羅家開始種柿子,有數種說法。
第三代的羅濟昆表示,家族種柿子是從三合院後方的1棵柿子樹開始,不過,這棵「始祖」柿子樹已於19年前枯死。另有說法是日本人喜歡吃柿子,據臺時期,曾大調查各地氣候、地形、水質,發現河排最適合種柿子,目前最老的96歲「柿子王」,就是從當時留存至今。
「柿子王」至今仍生氣盎然,第三代羅萬章的妻子傅屏華說,「柿子王」產量不比以前,不過,柿果風味不輸年輕的柿子樹,但因樹幹底部發生病蟲害,正進行防治。
第四代羅秋華說,早年臺灣水果少,柿子可以賣到好價格,羅家祖先因技術好,種出的柿子質量佳,常在各種評鑑中得名,傳聞日本天皇還指定運到日本供品嘗。
至於羅家三合院,保存相當完整,一些電影、電視劇都來取景,歷史老師戶外教學,也會找上門,傅屏華表示,羅家三合院有108年歷史,有大戶人家的規模,1935年臺灣中部大地震時,屋頂略為損壞,其他都保存良好。
她指出,臺灣早期農村利用泥磚、稻草、糯米建造的土埆屋,羅家三合院還可以看得到,此外,著名客家畫師邱鎮邦的擂金彩繪,也保存相當完整。
三合院廂房的紅磚圓柱,正廳的多角石柱,還有彩繪龍鳳的大梁,娶媳婦高掛的添丁紅燈籠等,都是三合院的「寶」,很多漸被時代所遺忘,也讓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