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將闌,
鶯聲漸老,
紅英落盡青梅小。
看到「烏梅」一詞,不禁咽了下口水,聯想到一個成語「望梅止渴」。
三國時,曹操行軍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們因路途勞頓,又頭頂烈日,個個都口渴得厲害。曹操心想,這樣下去哪還有戰鬥力?於是他靈機一動,傳令道:「前邊有一片梅子林,果實非常豐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們的口渴。」士兵聽說後,頓時嘴裡都流出了口水,精力倍增。曹操利用這個機會把部隊帶領到前方,找到了有水源的路。
一個小小的烏梅只是想了一下,竟能具足這個功能。
吃海底撈時,服務員會問要不要來杯酸梅汁,解膩消食。烏梅不僅是大眾化的乾果類零食,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烏梅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梅的乾燥近成熟果實。夏季果實近成熟時採收,低溫烘乾後悶至色變黑。
【性味與歸經】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
【功能特點】斂肺,澀腸,生津,安蛔。本品酸能澀斂,性平不偏,既入肝、脾經,又入肺與大腸經。上能斂肺氣以止咳,下能澀大腸以止瀉,並能收斂以止血。又因酸味獨重,善安蛔、生津。
小小烏梅可是用處多多呀!
1、生津止渴
烏梅味酸,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常用來治療消渴病(糖尿病)之口渴多飲以及熱病口渴、咽乾等。夏天可用烏梅煎湯作飲品,祛暑解渴。
2、增進食慾
烏梅能促進消化、解除膩煩,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慾。上班族壓力大、天熱人疲懶、思慮過多等等引起不思飲食,來顆烏梅是個不錯選擇。
3、止咳
烏梅斂肺止咳,可用於肺虛久咳少痰或乾咳無痰之症,常配半夏、杏仁等,但實證要慎用。
4、止瀉
烏梅澀腸止瀉,可用於脾虛久瀉、久痢或大腸滑瀉不止、脫肛不收。研究表明,用《傷寒論》中的烏梅丸加減治療非特異性結腸炎,療效明顯。
5、防治便秘
烏梅所含兒茶酸能促進腸蠕動,便秘體質適宜多食。烏梅既能澀腸止瀉,也能防治便秘,可謂雙向調節。
6、止孕吐
孕婦妊娠反應噁心嘔吐,吃不下飯,酸酸的烏梅能「下氣」止孕吐,增強食慾,孕婦可食之。
7、抗老防衰
烏梅所含梅酸可軟化血管,延緩血管硬化,抗老防衰。烏梅含有多種有機酸,可增強肝臟解毒功能,肝病患者宜多食。
8、解酒、醒神、治口臭
烏梅對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很好,酒醉時食之可幫助解酒,暈車時可止嘔治暈。
注意事項
1、表邪未解及實熱積滯者慎服;
2、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之人忌食;
3、菌痢、腸炎的初期忌食。
4、食烏梅過多而致牙齒酸軟時,反覆嚼食核桃仁可以緩解。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款茶飲:
烏陳普洱茶
【材料】普洱茶10克,陳皮5克,烏梅5克。
【製法】將陳皮、烏梅洗淨後,陳皮剪碎、烏梅剪開,將普洱茶、陳皮、烏梅一同放入茶壺中,注入開水,將第一次衝泡的茶水倒掉,重新注入開水,濾出茶湯飲用。
【功效】止渴生津,消食養胃。適合口乾咽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之人。
【來源:中科血康血液病醫學研究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