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酷炫」智能分類垃圾桶由中學生發明,計劃未來生產投用

2020-12-18 澎湃新聞

為了推進垃圾分類,6名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上外附中」)的學生設計了一款智能分類垃圾桶。

這款智能分類垃圾桶「四合一」,可以旋轉,外形好像一個「大電池」。當有人走近準備投放時,垃圾桶會自動感應,並以花瓣的形式旋轉出下方的正方體,正方體旋轉成四個獨立的垃圾桶,進行「四分類」,供人們進行投放。

「四合一」智能分類垃圾桶受居民歡迎。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供圖

憑藉這個創意,這6位高一學生獲得了2019 SAGE賽智(Student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全球中學生可持續發展創新大賽)中國站冠軍,將參與8月舉行的賽智世界盃和全球巡禮。

目前,上外附中的這群學生們正摩拳擦掌積極準備,對自己的發明做進一步的優化,除了希望能在全球中學生的創新比拼中獲得佳績外,他們更期待自己的發明能夠早日落地,讓人們的生活更便利,「不必站在若干垃圾桶前因擔心扔錯垃圾而煩惱,垃圾分類也可以是一門藝術。」

旋轉的垃圾桶花瓣和上海市花白玉蘭相得益彰

從設想到建模,再通過3D列印到最終的成品,團隊花了半年的時間打造出了這款「四合一」的智能自動垃圾桶。

這支團隊由6位中學生組成,有一個酷炫的名字Sbinner。作為上外附中賽智社團的成員,6位組員分別是戚蘊怡、史楚天、陳齊佳、範倍銓、黃芷皙和吳桐。

隊長戚蘊怡同學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解釋:「Sbinner這個單詞的寓意是『旋轉的垃圾桶』。」旋轉採用的花瓣形式,契合了上海市花白玉蘭的形象。學生團隊的靈感來自可以旋轉的堅果盒,他們還到網上看了不少其他能旋轉的盒子,比如化妝盒,經過反覆調試,最終發現完全旋轉到方形是最好的結構,普通人扔垃圾和環保人員處理垃圾都很方便。

「通過精妙的四瓣創意設計搭配鮮明的垃圾分類圖示,能立刻吸引住眼球。」SAGE中國站負責人唐樂瓊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發明還搭配以學生自主設計的互動遊戲和垃圾分類知識講解,能有效在短時間裡提升人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和好奇心,進而帶動日常生活的垃圾分類行動。

上外附中「Sbinner」團隊致力於用創新方式普及垃圾分類獲SAGE中國站冠軍。

在研發的過程中,上外附中、五裡橋街道、SAGE中國站、Ivy Maker(常青藤國際創客)、中國3D列印文化博物館等校內外方方面面資源共同匯聚,「有了大家的支持,才讓我們的發明由創意變為成品。」隊長戚蘊怡同學充滿了感恩。

Sbinner團隊是五裡橋街道的科創少年環保志願小隊,在五裡橋街道的幫助下,sbinner團隊利用3D列印技術,將電腦設計製作成樣品模型,並最終成功生產出了能夠使用的成品。由於這個垃圾桶是用3D列印出來的,可大可小,小的能放在桌上使用,大的可以作為街頭垃圾桶。

「四合一」智能分類垃圾桶可放在桌面使用。

SBINNER小分隊參與浦東青少年垃圾分類活動。

還會進行修改,希望能儘早投入實際應用場景

「分類垃圾桶作為優秀的社團項目,是同學們在多次的頭腦風暴中逐漸聚焦於垃圾分類進行的時尚設計。」上外附中賽智社團指導老師陳鳳雅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同學們想通過比較時尚新穎的設計,讓垃圾分類深入人心,吸引更多的人承擔起社會責任。

垃圾分類是一個全社會都關注的熱點話題,學生項目如何走向社會並通過改良將其真正運用於實際的垃圾分類場景,是一大挑戰。

這群中學生團隊接下來還將對垃圾桶進行設計修改,計劃把「四合一」智能分類垃圾桶投入生產,主要面向高端酒店、商場和高端小區,將實用性需求儘可能早落地。

對於Sbinner的未來發展前景,唐樂瓊表示,年輕人的未來可期,「有可能成立垃圾分類中學生服務隊,深入到校園、社區和園區,開展可持續的活動;還能就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議題繼續深入研究,形成多種樣式的模式探索。」

相關焦點

  • 上外附中學生發明智能分類垃圾桶
    上外附中高一學生設計的垃圾桶模型 /晨報記者 陳徵 「垃圾分類」成為近來上海最為關心的事情之一,校園裡的中小學生也不例外。上外附中的6名學生,發明了一款「全自動」的四合一垃圾桶。「其實我們自己一開始都覺得垃圾桶很髒,會產生牴觸情緒。所以我們想到做一個炫酷的垃圾桶來提高人們的意識,讓更多的人去接受、學習垃圾分類。」來自上外附中高一學生戚蘊怡笑著說。 開桶自動感應有分類提示 一個石墨色正方體上疊加著一個金色的圓柱體,外形像一節7號電池,這便是「四合一」智能分類垃圾桶在靜置狀態下的外觀造型。
  • 垃圾怎麼分類投放?中學生的這套智能設計,掃描識別還能自動消毒
    發現這個問題後,來自清遠連南瑤族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的三位學生靈思一動:為什麼不能用人臉識別來代替電梯按鍵。8月16日在特訓營結營比賽現場,一部「智慧AI電梯」模型引發大家關注。這個模型由三位學生用樂高積木拼裝而成,利用中午、晚上課餘時間完成,從結構設計、線路布置到不斷調試,前後不到10天時間。
  • 上海高中生自製智能分類垃圾桶 切實提升市民垃圾分類行動
    日前,控江中學的幾位同學與在美國留學的一位同學組成的「跨國團隊」研製的一款智能分類垃圾桶正試圖解決這一困境,未來,他們還打算不斷擴充智能垃圾桶的分類門類,促進市民真正從源頭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控江中學高一(5)班的周予昊表示,「其實,很多人都想做到分類扔垃圾,但有些人不知道如何分類,還有些人覺得就算自己進行垃圾分類了,但在垃圾回收環節又合併在一起了。」如何才能改善這一現狀呢?
  • 智能垃圾桶來了!垃圾分類難題被小學生破解,還獲專利!
    他們發明了一款「智能垃圾桶」——只要你說出垃圾的名字相對應的垃圾桶就會自動打開!(戳視頻看看這個神奇的垃圾桶↓↓)參與發明製作「智能垃圾桶」的7個孩子來自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實驗小學創造力實驗室,他們組成了一支小創客團隊。任泊丞是團隊成員之一。
  • 這些垃圾桶能給溼垃圾降溫、會自動識別垃圾種類……大中小學生垃圾分類小發明創意無限
    盛夏高溫,溼垃圾容易腐臭,如果垃圾桶可以給溼垃圾降溫就好了;搞不清楚手中垃圾屬於哪一類垃圾?沒關係,垃圾桶會識別告訴你。在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聯合市教委、共青團上海市委聯合組織的生活垃圾分類小發明、好方法、金點子徵集活動中,湧現了不少好的創意。今天,其中3個小小發明家接受了記者採訪,暢談了她們的奇思妙想。
  • 垃圾分類機器人和智能垃圾桶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方面尚沒有足夠的經驗,相關產業鏈的完善和有效需求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相關行業的爆發式增長較難出現。但長遠來看,垃圾分類處理設備的空間廣闊,相關企業將迎來逐步發展的機會。2. 基於垃圾處理產業鏈的市場機會分析3. 智能分類垃圾桶/機器人的市場需求及前景智能垃圾桶,不僅能夠讓垃圾分類,而且對於垃圾的清理會更合適。
  • 上海高中生自製「智能分類垃圾桶」 可自動辨別金屬與非金屬
    網絡配圖  垃圾分類推行多時,效果卻不理想。一群上海高中生研發了一款智能分類垃圾桶,能夠自動分辨金屬與非金屬,從源頭做好分類工作。  很巧合的是,在美國留學的楊文韜同學正好自主研發了一款智能分類垃圾桶,經過同一個比賽的契機,他與控江中學的同學們一起組成了Gotcha團隊。楊文韜說:「智能分類垃圾桶用法非常簡單,當人們將單件垃圾投向垃圾桶時,先選擇按鈕(金屬或非金屬),垃圾箱門打開、投入垃圾,此時金屬傳感器在兩秒內檢測是否有金屬並記錄判定,判定結果的是與否分別讓垃圾箱內的載物板轉向兩側。
  • 「智能垃圾桶」將登陸英國,有望終結手動垃圾分類
    雖然現在城市裡很多社區都配備了分類垃圾箱,但是不少人因為懶得給垃圾分類,經常把一大包沒有分類的垃圾隨便丟在垃圾箱裡,久而久之,分類垃圾箱也就有名無實了。為了助懶人們一臂之力,近日英國設計出了一款新型智能垃圾桶,可以自動給垃圾分類,還能將分類後的垃圾壓縮以減少其所佔空間,果然是環保必備良品。
  • 四分類垃圾桶
    四分類垃圾桶,武漢世紀中天塑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的塑料製品生產企業,公司成立於2009年,經過多年建設與發展,公司現擁有6萬克及以下大、中、小型注塑機、吹塑機,環衛產品生產設備共計40餘臺。
  • 13歲少年發明語音智能垃圾桶:學學別人家的父母
    上海的馬哲銘同學卻已經發明了一款語音智能垃圾桶了,直接秒殺一眾同齡人。 馬哲銘從小就喜歡編程,在有了一定的編程基礎後,就開始著手做這款垃圾桶,他自己負責設計和編程,目前有100多種垃圾已編程好,垃圾分類只需要3秒搞定。
  • ...降溫、會自動識別垃圾種類……大中小學生垃圾分類小發明創意無限
    盛夏高溫,溼垃圾容易腐臭,如果垃圾桶可以給溼垃圾降溫就好了;搞不清楚手中垃圾屬於哪一類垃圾?沒關係,垃圾桶會識別告訴你。在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聯合市教委、共青團上海市委聯合組織的生活垃圾分類小發明、好方法、金點子徵集活動中,湧現了不少好的創意。今天,其中3個小小發明家接受了記者採訪,暢談了她們的奇思妙想。
  • 家庭智能分類垃圾桶設計
    垃圾的分類回收可有效的推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該款智能分類垃圾桶應用於家庭垃圾的初分類,減少因為垃圾分類而產生多個垃圾桶的情況,內置掃描裝置感應晶片,通過法分析垃圾本身成分而進行對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的粗分類。省去人為區分垃圾的過程。
  • 垃圾分類經驗吧|智能垃圾桶24小時開放,還能聽懂上海話
    當然,如果你手上有溼垃圾,無法騰出手,還可以和垃圾桶直接對話。「55號202號」,居民對著垃圾桶報上門牌號後,垃圾桶自動打開,居民扔好垃圾後,垃圾桶也會自動關上門。更厲害的是,這個智能垃圾桶還能聽懂上海話。這個智能垃圾桶安放在上海市閔行區古美四村小區。
  • 「生活垃圾分類小發明」徵集活動舉行頒獎 有學生發明破袋器成功...
    沒關係,垃圾桶會識別告訴你;盛夏高溫,溼垃圾容易腐臭,如果垃圾桶可以給溼垃圾降溫就好了……昨天,由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聯合市教委、共青團上海市委聯合主辦的生活垃圾分類小發明、好方法、金點子徵集活動舉行頒獎儀式,一批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的作品從548份報名作品中脫穎而出,憑藉創意和一定的可操作性獲獎。  手中垃圾是哪類?
  • 「垃圾分類」當熱,垃圾桶銷售瘋狂,探秘中國最大垃圾桶生產基地
    眼下,史上最嚴垃圾分類在上海試行,並大有向全國蔓延之勢。垃圾分類催火了其上遊行業,垃圾桶製造業。被稱作「塑料製品王國」台州境內有上萬家塑料製品企業,每年塑料原料的消耗量高達500萬噸,佔全國的十分之一,這段時間,這裡一片忙碌,有人一天就接了2000萬的單子。
  • 家用垃圾桶和戶外分類垃圾桶的區別
    2、垃圾分類不同:戶外環衛垃圾桶要求採用四色分類垃圾桶,即: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家用分類垃圾桶只需要做到乾濕分類即可,即: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戶外分類垃圾桶3、垃圾桶材質不同:戶外環衛分類垃圾桶大多採用不鏽鋼垃圾桶和鍍鋅板垃圾桶,而家用分類垃圾桶體積小巧,易於加工,可擴展空間大,所以家用垃圾桶的材質也比較多,比如:塑料垃圾桶
  • 智能垃圾桶進小區:刷卡扔垃圾,垃圾分類還能換禮品
    新安裝的垃圾桶引起居民們的好奇,原來,新垃圾桶很智能,不但有刷卡裝置、智能蓋子、稱重系統和封閉措施,甚至還可以用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智能垃圾桶到底有多智能?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現場一探究竟。
  • 小學生研發「聽話」的分類垃圾桶
    「李伯伯提到關於垃圾材質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可以在今後的設計中加進去,這樣可以使得分類垃圾桶更加智能。」高安路第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蔣承翰同學與小夥伴趙榛焮、丁景和在他們的微信群中進行著交流。「我記得當時李伯伯還向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建議,如果有人說手上的垃圾是電池,而手中的垃圾是玻璃瓶,那麼,當玻璃瓶被扔到有害垃圾桶裡時,垃圾桶應該語音提示。」丁景和同學說,「我們原本就準備對聲控智能分類垃圾桶進行一下升級,李伯伯的建議,無疑讓我們拓寬了思路,我們覺得不僅僅要靠語音識別,未來還可以利用影像識別垃圾種類,提升垃圾桶的功能。」
  • 七萬人民幣一個的垃圾桶?TrashBot:垃圾桶裡的「鋼鐵俠」!
    但CleanRobotics的創始人表示:他們會努力大幅降低成本,以讓個人消費者也用上智能垃圾桶,如果這個想法能實現,那些居住在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的人們,便不用每天對著手裡的垃圾發愁了。文:殷桐 責任編輯:莊文靜垃圾分類有多難?問一個問題和看一個數字就有直接感受了。
  • 雲南鄉村中學生上海職業體驗,看中垃圾分類代投新商機
    「上海是垃圾分類的試點城市,我們看中的是懶人經濟,想做垃圾分類和代投。」8月18日,4名來自雲南省大理市民族中學宏志班的高中生在雲鋒基金上海總部向上海的知名投資人闡釋他們的創業計劃。雲鋒基金由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馬雲與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共同創立,其曾通過設立的復旦創業基金資助致力於連接城鄉、消除不平等的「鄉村筆記」創業項目。本次城市職旅項目由對口援建大理州民族中學宏志班的上海浦東新區工商聯出資,社會企業「鄉村筆記」策劃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