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開展新修訂公務員法集中宣傳活動

2021-01-09 瀟湘晨報

聊城開展新修訂公務員法集中宣傳活動

發布日期:2020年12月09日來源: 瀏覽次數:4次

本報訊(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培源)為進一步加深全市各級公務員及參照管理人員對新修訂公務員法的理解和把握,規範全市公務員管理工作,保障公務員及參照管理人員的合法權益,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勇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公務員隊伍,我市開展新修訂公務員法集中宣傳活動。

集中宣傳活動自2020年12月開始,至2021年6月結束。宣傳範圍是全市各級各部門公務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人員,宣傳內容包括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及配套法規,宣傳方式包括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宣傳、利用機關公共場所宣傳、開展知識競賽、進行業務培訓、舉辦演講比賽等。

市委組織部將對各地各部門開展集中宣傳情況進行及時調度。

【來源:聊城機關黨建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關於新修訂的公務員法,最權威解讀來了!
    答:公務員法修訂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後,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和熱情參與,共有29374人提出了56778條意見,主要集中在公務員職級層次設置,職務、職級與級別的關係,職務、職級任免,紀律、錄用、交流、遴選,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等方面。這些意見集中反映了人民群眾對修訂完善公務員法的願望和期待。我們按照能吸收儘量吸收的原則,對徵求到的意見進行了認真梳理研究。
  • 【問答】中組部:《公務員法》修訂了哪些方面?(附新舊對照)
    答:公務員法修訂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後,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和熱情參與,共有29374人提出了56778條意見,主要集中在公務員職級層次設置,職務、職級與級別的關係,職務、職級任免,紀律、錄用、交流、遴選,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等方面。這些意見集中反映了人民群眾對修訂完善公務員法的願望和期待。我們按照能吸收儘量吸收的原則,對徵求到的意見進行了認真梳理研究。
  • 新修訂的公務員法施行一年,四川「曬」出成績單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6月19日,全省公務員工作推進會在成都舉行,會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全國全省組織部長會議和全國公務員工作推進會精神,進一步明確要求、細化措施,研究推進當前公務員各項工作,是我省首次以推進會形式部署公務員工作。
  • 新修訂的《公務員法》解讀:新修訂的《公務員法》有哪些變化
    新修訂的《公務員法》解讀:新修訂的《公務員法》有哪些變化 2020-06-07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務員法修訂:新變化呼喚新作為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級黨委(黨組)及其組織(人事)部門把學習貫徹新修訂的公務員法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把貫徹實施新修訂的公務員法與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結合起來,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
  • 聊城密織普法網,讓六百萬群眾遵法而行因法而安
    轉瞬間13年過去了,經過不斷探索聊城在全省實現了「三個率先」——率先組織全市縣級領導幹部集中考法,率先推行領導幹部全媒體學法考法,率先實行縣級領導幹部普法考試成績統一登記和通報制度。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成績背後是無數人的辛苦付出,為了促學他們做足了基本功,為了致用他們做了許多創新。
  • 嘉興市集中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宣傳月活動
    嘉興市集中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宣傳月活動 2014-10-08 15:29:00 導讀:把握未成年人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集中開展以「兩法一條例」為重點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未成年人學法、懂法、守法和用法……記者從嘉興市文明辦獲悉,嘉興正集中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宣傳月活動。
  • 「關注」新修訂的公務員法公布啦!(附新舊版對照表)
    自2006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公務員法》是我國幹部人事管理中第一部基礎性法律,是公務員管理的基本依據。自去年啟動修訂工作開始,歷時1年10個月,2018年12月29日,新修訂的《公務員法》通過審議,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公務員法主要作了哪些方面的修訂?又如何從嚴管理幹部,激勵公務員新擔當新作為?
  • 解讀新修訂公務員法:不升官也能「升職」
    (圖源:澎湃新聞)近日,新修訂的公務員法正式亮相。據報導,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修訂草案)》,習近平主席籤發第二十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新法將於2019年6月1日起施行。70餘處修改,涉及公務員的層次設置、考核晉升、待遇保障、監督懲戒等各方面,標誌著中國公務員管理法治化、規範化、科學化進入新階段。
  • 公務員法13年來首修訂 涉及公務員職級、晉升、待遇等
    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修訂草案)》,這是13年來我國首次修訂公務員法。公務員法首次修訂,標誌著我國公務員管理法治化、規範化、科學化進入新階段。公務員法修訂工作於2017年3月啟動,到2018年12月底正式頒布,歷時1年10個月。據悉,新修訂的公務員法將於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
  • 權威解讀新修訂的《標準化法》
    《標準化法》的修訂對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標準是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修訂的《標準化法》從立法宗旨到制度設計都體現了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理念,新法中特別強調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推動全社會運用標準化方式組織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發揮標準對促進轉型升級、引領創新驅動的支撐作用;明確規定國家支持在重要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等領域利用自主創新技術制定團體標準
  • 新公務員法全文公布,有哪些新規定?看中組部答問
    答:公務員法修訂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後,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和熱情參與,共有29374人提出了56778條意見,主要集中在公務員職級層次設置,職務、職級與級別的關係,職務、職級任免,紀律、錄用、交流、遴選,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等方面。這些意見集中反映了人民群眾對修訂完善公務員法的願望和期待。
  • 新修訂的公務員法2019年6月1日起施行,非領導職務取消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已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於2018年12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公務員法由原來的18章107條調整為18章113條,增加6條,實質性修改49條,個別文字修改16條,條文順序調整2條。
  • 公務員法修訂草案新增「違反家庭美德」等禁止性規定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全國人大官網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修訂草案)》昨起徵求意見,時間為2018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公務員法是我國幹部人事管理中第一部基礎性法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 有加班補助,可提前退休…新《公務員法》正式通過!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已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於2018年12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國人大網截圖新修訂的公務員法由原來的18章107條調整為18章113條,增加6條,實質性修改49條,個別文字修改16條,條文順序調整2條。
  • 權威解讀,瀘州首次集中公開考調公務員的背後
    近日,瀘州市組織部門對外發布公開遴選、公開考試選調和調任公務員公告,首次全市集中開展公開考調公務員工作。  部門:此次公開考調工作是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公務員調任規定》《公務員公開遴選辦法(試行)》等規定,按照省委組織部有關要求組織開展的。
  • 新公務員法亮點解讀:列出負面清單細化考核體系
    ● 新公務員法的最大亮點在於吸收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經驗,將全面從嚴治黨好的做法、成熟的做法、有益於提升公務員素質的做法納入其中,體現了新時代對公務員隊伍的新要求● 此次公務員法修訂的最根本一點,就是強化黨對公務員隊伍的領導地位、領導作用以及黨對公務員的監督能力● 新公務員法列出負面清單
  • 新區法院參加蘭州新區2020年憲法宣傳日活動開展集中宣傳
    12月4日上午,蘭州新區2020年「12·4」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在中川廣場隆重舉行,新區法院黨組的成員、副院長張宏娟與相關業務幹警參加活動並開展集中宣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旨在以憲法宣傳為契機,切實增強群眾法律意識,引導群眾正確使用訴訟權利,深化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治思維,推進了依法維權、依法參與訴訟、依法解決矛盾和糾紛,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設步伐。
  • 遼陽市僑聯開展僑法宣傳活動
    遼陽市僑聯開展僑法宣傳活動 2020-04-08 1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修訂後檢察官法的理解與適用
    │周玉慶*  新修訂的檢察官法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為便於實踐中準確理解和適用,現對新修訂的檢察官法的主要內容予以簡要介紹和說明。本條第一款規定了檢察官應當履行的五項職責,即對法律規定由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進行偵查;對刑事案件進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代表國家進行公訴;開展公益訴訟工作;開展對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活動的監督工作;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二款規定,檢察官對其職權範圍內就案件作出的決定負責。這是司法責任制改革成果的體現,就是要體現權責一致,做到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