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小朋友因為總是膝蓋疼
被先後診斷為
「生長痛」、「滑膜炎」,
竟然還要手術!
近日,因膝蓋腫痛的6歲小朋友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被診斷為「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是風溼病的一種。
6歲小朋友反覆膝蓋痛,治療要手術?
來自湛江的6歲小朋友昊昊(化名)疫情期間晚上時常說膝蓋疼痛,昊昊媽媽吳女士反覆查看,發現皮膚上沒有破損,沒有淤青,看上去沒什麼異樣。媽媽在給昊昊按摩按摩後,他也能慢慢安靜地睡著,心想可能是昊昊白天過於調皮,上躥下跳累的結果。
但是因為昊昊說膝蓋疼的時間越來越多,媽媽不放心也去諮詢過醫生,說可能是生長痛,建議疼的時候就給他按摩或者熱敷。
可是,後來昊昊的膝蓋疼痛頻率卻越來越密。直到有一天,媽媽發現昊昊兩邊膝蓋好像都不一樣大了,右邊有點腫了,這下媽媽開始緊張了。
起初吳女士想是不是昊昊在家玩耍摔跤、扭傷了?平時照顧昊昊的奶奶說,沒發現昊昊有摔跤、扭傷的情況,但是似乎最近確實比以前安靜了,平時出去最喜歡玩的攀爬活動也提不起興趣,走路都少了很多。
於是,媽媽帶昊昊去當地醫院檢查,結果出來了,醫生說是滑膜炎,先開藥去吃,要是效果不好,可能要做手術切除。這下可把媽媽給嚇壞了。
昊昊因膝蓋疼痛在當地醫院就診,醫生說吃藥效果不好可能要做手術。(通訊員供圖)
兒童風溼病要早診早治
經人介紹,媽媽帶著昊昊來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門診就診。媽媽告訴接診的鄭少玲主治醫師,昊昊膝蓋疼已經持續幾個月了,剛開始以為是生長痛,沒太在意,沒想到後來慢慢嚴重,最近昊昊都不願意下地走路了,她很擔心,孩子會不會以後都走不了路。
鄭少玲醫生對昊昊做了非常細緻的問診和檢查,發現昊昊的血象、炎症指標血沉和C反應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膝關節的核磁檢查結果也顯示滑膜有增厚且伴炎症信號,結合昊昊幾個月膝關節疼痛的病史考慮,昊昊的膝蓋疼被診斷為「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屬於一種兒童的風溼病,需要立即用藥治療。
鄭少玲向吳女士表示,昊昊還是早期階段,關節還沒有受到侵蝕,打針吃藥治療能夠控制好,不至於影響將來的活動能力,但是後續要堅持長時間的治療。這時,媽媽才鬆了一口氣,然而,長期用藥依然讓媽媽很難過。
昊昊這麼小,
怎麼就有了風溼病?
鄭少玲醫生解釋,風溼病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兒童也會患有風溼病,大多數跟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相關,沒有特定的原因,部分可能是遺傳因素或有環境因素為誘因。
鄭少玲特別提醒,同樣是風溼病,與成人相比,兒童的起病來勢更為兇猛,容易累及內臟,如心、肺、腦、腎等重要器官,甚至危及生命,但是如果早期能得到積極治療,病情也能較快控制。所以早確診,早治療,個體化,勤複診是兒童風溼病的治療關鍵。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童風溼專家鄭少玲在病房探視患兒。(資料圖,通訊員供圖)
風溼病不是老年人「專利」,
小朋友出現這些狀況要警惕
兒童風溼病在臨床中並不少,但是因為觀念原因,很多症狀很可能會被家長忽略。如何早期識別呢?鄭少玲醫生提醒,以下幾種情況是需要來風溼免疫科篩查的。
1、關節的紅、腫、熱、痛
所謂「生長痛」,是指孩子生長快速發育的階段,由於兒童活動量大,長骨生長較快與局部肌肉、肌腱的生長發育不協調所致的生理學疼痛,最常見是膝蓋、小腿或大腿根部,常在夜間疼明顯。然而「關節炎」,一定會存在炎症,表現為「紅、腫、熱、痛」。
如果沒有受到碰撞、扭傷等外傷史,關節無緣無故腫痛了,年幼的孩子無法表達,家長可以觀察孩子走路步態出現異常,要注意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可能。儘早到風溼免疫科進行篩查,早診斷,早治療,避免致殘。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還有一種特殊類型——全身型,以反覆發熱、皮疹、關節炎為主要表現,如沒有及時處理,會使器官受損,甚至危及生命。
2、反覆而不尋常的皮疹
風溼病引起的皮疹相對頑固且表現豐富多樣。比如,容易被誤診為溼疹的幼年皮肌炎的紅疹;兒童時期起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常見面部紅斑;新生兒狼瘡典型的環形紅斑;伴隨發熱,容易誤認為過敏的風團樣皮疹,則需警惕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全身型;還有,銀屑樣皮疹、焦痂、青紫、壞死等皮膚表現,均應排查風溼免疫性疾病可能。
3、反覆發燒
發熱以感染性原因最為常見,常在三五天內經過抗感染治療大多可以治癒。然而有兩種情況需要排查風溼病:一種是高熱難退,用了退燒藥後數小時再次高熱,持續數天,伴有皮疹或者眼紅、舌頭紅;另一種是發熱遷延反覆,熱度不一定很高,持續1-3個月不等,伴有紅斑、關節腫痛、口腔潰瘍、四肢無力、血管病變等等表現。
4、多系統、多器官受損
如果病程中出現多個系統或者器官的損害,如腎臟、心肺、肝、胃腸道、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等,應及時找有經驗的兒童風溼醫生就診。
除了上述常見兒童風溼疾病種類,還有更複雜的血管炎、與基因變異有關的自身炎症性疾病,等等。
【來源:健康湖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