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0039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關於科學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科學以改造自然為目的 B.科學回答的是「是什麼」的問題
C.科學是獲得新知識的過程 D.科學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
2.一般來說,兒童開始用提問方式表露對世界的困惑是在( )
A.一歲左右 B.一歲半
C.兩歲以後 D.三歲以後
3.老師對小朋友說:「在草地上走,會把小草踩疼的。」兒童就信以為真,都不去踩小草了。這反映了兒童學科學具有( )
A.好奇的特點 B.好探索的特點
C.自我中心的特點 D.好動的特點
4.「發展兒童的好奇心」這一目標屬於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體系中的( )
A.知識方面 B.方法方面
C.情感個性方面 D.技能方面
5.在科學活動中,兒童的操作活動與簡單擺弄的最主要區別在於( )
A.對材料、工具的依賴性不同 B.遊戲化程度不同
C.思維的參與程度不同 D.目的性、程序性不同
6.一般來說,「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現出關心、愛護周圍事物的情感」,這一目標適合於
( )
A.小班 B.中班
C.中班和大班 D.大班
7.關於學前兒童科學教育過程和結果關係的論述中,正確的是( )
A.過程重要,結果並不重要 B.結果重要,過程並不重要
C.過程和結果是不可兼得的 D.過程和結果是統一的
8.在影響兒童科學探索的外部因素中,居主導地位的是( )
A.材料 B.時間和空間
C.同伴 D.教師
9.關於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幼兒園各領域教育活動的目標都各有特點,互不關聯
B.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幼兒園科學教育比其他教育領域更為重要
C.幼兒園應該在兒童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滲透科學教育
D.在藝術教育活動中不能滲透科學教育
10.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選擇的要求中不包括( )
A.科學性和啟蒙性要求 B.學科性和系統性要求
C.地方性和季節性要求 D.時代性和民族性要求
11.沒有體現「動植物和人類關係」的教育內容是( )
A.認識生活中的各種竹製品 B.參觀奶牛場
C.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 D.了解動物園中的人工餵養
12.學前兒童最難理解的科學教育內容是( )
A.沙、石 B.土
C.水 D.空氣
13.在人為控制條件下,通過操縱變量來觀測相應的現象和變化的科學教育方法是( )
A.分類法 B.觀察法
C.科學實驗 D.測量法
14.不屬於開放性問題的是( )
A.「你有什麼主意?」 B.「它像什麼?」
C.「你們發現了什麼?」 D.「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
15.不屬於偶發性科學活動作用的是( )
A.能保證每個兒童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方法技能
B.能有效拓展兒童學科學的時間、空間及學習的範圍
C.能培養兒童對周圍世界的敏感和關注
D.有利於具有科學潛能的兒童進一步發展
16.挑選分類活動一般適用於( )
A.大班 B.中班
C.小班 D.小班和中班
17.有關電教媒體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應選擇構圖美觀、色彩鮮豔、聲音動聽的電教材料
B.電教媒體運用得越多,效果越好
C.電教媒體應發揮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D.電教媒體應和兒童的探索學習相結合
18.有關觀察指導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
A.教師應教給兒童相應的觀察方法
B.教師應引導兒童只用視覺觀察物體
C.教師應儘可能讓兒童自己觀察
D.教師應引導兒童學習有順序的觀察方法
19.分析教育環境的各個維度中,反映環境所提供或要求兒童的運動量的維度是( )
A.簡單——複雜 B.高活動量——低活動量
C.冷硬——柔和 D.幹預——隱退
20.不適合兒童種植的植物是( )
A.水稻 B.向日葵
C.蠶豆 D.芝麻
21.關於科學角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材料要精心考慮,不必求全 B.避免放置與教學內容重複的材料
C.要根據兒童年齡放置材料 D.要根據兒童的興趣放置材料
22.通過評價揭示、暴露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以便使教育者明確教育中的癥結所在,這體現了教育評價的( )
A.鑑別作用 B.診斷作用
C.預測作用 D.改進作用
23.關於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各種評價中,較多採用非正式評價的是( )
A.診斷性評價 B.課程評價
C.終結性評價 D.形成性評價
24.不符合客觀性要求的觀察記錄是( )
A.他對自然角很有興趣
B.他今天早晨來園後第一件事是觀察自然角
C.他在自然角持續觀察了20分鐘
D.他今天帶了一隻小烏龜放到自然角中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5.____________是指對周圍環境中的新異刺激的積極反應傾向。
26.____________是學前兒童建構科學概念的基礎。
27.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教師指導要和____________相結合。
28.學前兒童可以探索的有關自然科學現象的內容包括氣候和____________現象、常見的物理現象以及簡單、安全的化學現象。
29.正規性科學活動的設計包括活動課題、活動目標、____________和活動過程的設計等方面。
30.學前兒童科學實驗的種類一般有____________和教師演示實驗兩種。
3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環境包括____________、物質材料和心理環境等要素。
32.根據評價對象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分為課程評價、____________評價和環境評價。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33.學前兒童學科學的要素有哪些?
34.制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依據有哪些?
35.學前兒童的科學技術教育可以有哪些具體內容?
36.簡述正規性科學活動的特點。
37.簡述散步和採集方法的指導要點。
38.社會資源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的作用有哪些?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0分)
39.結合實例,分析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科學經驗和初級科學概念之間的關係。
五、應用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40、41題每小題8分,第42題12分,共28分)
40.對下列大班科學活動「認識四季」的目標進行評析並修改。
認識四季(大班)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四季的名稱、順序及主要特徵;
(2)啟發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年中某個季節的主要特徵;
(3)培養幼兒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
41.為小班正規性科學活動「認識小手」設計兩種不同的導入方法。
42.材料:在戶外遊戲時,小明在草地上發現了幾隻瓢蟲。他開心極了,旁邊的小朋友也一起圍了過去。他們一起數瓢蟲背上有多少個點,還把瓢蟲放在手心讓它慢慢地爬。這時,老師看見了,走過來對他們說:「髒死了,快扔掉。」
請問這是一個什麼類型的科學活動?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