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覺得自己不完美,可能是自我要求高,這三招可好好引導孩子

2020-10-10 小熊育兒日記

文/小熊育兒日記

人本身就不是一個完美的生物,如果過於追求完美的話,這對於自身而言絕對是沒有任何好處的。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孩子特別追求完美,這讓很多父母沒有辦法。
最近吳女士總是看到自己的女兒在偷偷地哭泣,也不知道女兒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有一次又聽到女兒在廁所裡嚎啕大哭,這次吳女士終於忍不住疑惑,想要問一問女兒到底出現什麼樣的狀況。

而就在她進入廁所,想要問起女兒為什麼哭的時候,女兒的一句話倒是讓她不知所措。女兒說道:「為什麼我同桌那麼聰明?為什麼我偏偏什麼都不會?老天憑什麼要這樣對待我?」吳女士聽到女兒的話之後感覺很無奈。

因為孩子太過於追求完美了,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更加優秀的人。雖然說本意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世界上又哪有那麼完美的人呢?

其實生活中關於這樣的事情也是有很多的,有很多孩子都表現出過於追求完美的樣子,他們總覺得自己是不完美的。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疑惑,為什麼孩子的身上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呢?其實是可以很好理解的。

為什麼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完美?

1.攀比心理

其實孩子之所以覺得自己不完美,就是因為他們存在著一定的攀比心理。

當孩子們看到其他的小朋友比自己強的時候,他們就由衷會產生出一種嫉妒的感覺,這股嫉妒感覺會直接導致孩子想要變得更加優秀。所以有的時候覺得自己不完美也並不是一件壞事,這代表著孩子還想要往上成長,而不是選擇止步不前。

2.自我要求高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孩子本身自我要求是比較高的,他們不願意讓自己變得漏洞百出,所以這些孩子儘可能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

即便是在變得完美這條路上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他們也是在所不惜的。畢竟他們看不慣自己身上存在瑕疵的一面,因為他們這樣會覺得很難受。

3.父母太嚴

如果說父母在平常的生活當中管的比較嚴的話,那麼孩子也會追求完美的畢竟他們想在父母面前展露出自己更優秀的一面,而不是在父母的面前掉鏈子,所以他們總是在不停地努力,使得自己看起來更加完美。

由此可見,每一個孩子希望自己變得完美都是有著其中的原因存在的。但是有一點也是我們需要知道的,那就是過於追求完美,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完美主義的孩子有什麼壞處?

1.對自己認知出現錯誤

一個完美主義的孩子最容易帶來的問題,就是他們很有可能對自己的認知出現錯誤。他們從來都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完美的,所以他們儘可能地想要把自己變得完美,卻不知道自己身上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而在追求完美的這條路上,孩子們就會覺得滿是荊棘,甚至在做本來就不是自己擅長的事情時也會選擇耗費力氣。這種方式不僅會浪費時間,還有可能使得孩子與自己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遠。

2.不敢面對現實

那些過於追求完美的孩子,還有一點是比較被動的,那就是他們會變得不敢面對現實。

當他們在選擇自己不擅長的事物時,屢屢碰壁的狀態一旦發生的話,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不敢接受自己的失敗。因為在孩子的眼裡,完美才是最平常的事情,可是並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完美無缺。

所以這類孩子一旦覺得自己的想法與現實大相逕庭的時候,他們就會難以去面對。

所以說過於追求完美,這本身就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完美主義的孩子所展現出來的樣子也是被動的。那麼肯定有父母比較好奇,該以怎樣的方式才能夠讓孩子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呢?其實這也是非常簡單的。

如何讓孩子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1.引導孩子接受自己

在面對這些追求於完美的孩子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逐漸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為不完美是人之常情,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事情。千萬不要讓孩子過於追求完美,不然的話這只能讓他們的處境變得更加被動。

我們可以通過溫柔的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逐漸意識到這一點,也可以讓孩子參考一下其他的名人。這些名人即便是成為了名人,他們的身上也有著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所以當孩子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他們才會真正地接受自己。

2.讓孩子明白失敗是常態

我們還需要讓孩子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失敗是這個世界上的常態。如果一開始孩子根本就不明白這個道理的話,那麼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多吃一些苦,讓他們多遇到一些困難,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認清自己,其實自己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

我們千萬不要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比較殘酷的,因為孩子肯定會有不擅長的地方,只有他們意識到自己會失敗,他們才不會把自己要求得那麼高。

3.減少高要求

有的時候身為父母的我們也不應該對孩子進行過高的要求,因為高要求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注重完美。我們應該儘量地減少一下對孩子的要求,以一種平常心的方式來看待孩子,這樣的話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莫大的幫助,還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加完美,我們可以用激勵和鼓勵的方式,而不是以一種高要求的方式來標榜孩子。不然的話孩子肯定會誤入歧途,甚至成為一個較真的人。

所以在面對這些追求與完美的孩子時,我們一定要運用更好的方式來引導他們,使得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完美的。

你會以如何的方式來告訴孩子,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呢?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孩子自我要求太高,家長記得學會三招,引導孩子走出誤區
    只想說這樣的孩子對自己有些苛刻,他們對自我的要求實在是太高,甚至將來會形成一種"病態"的心理,影響孩子正常的人生及價值觀。重點是追求完美的心理會讓孩子的認知出現特別嚴重的錯誤,再有就是不敢面對當下的現實。於情於理來說,對孩子的發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走出認知誤區,讓他們敢於面對自己。
  • 如何讓孩子自律?父母可以使用這三招,幫助孩子塑造完美自我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自律有以下三個原因,這在年齡較低的孩子中經常可以看到。,父母要引起重視,尤其是應該採用以下三個方法對其進行引導,讓孩子塑造完美自我:父母榜樣的力量孩子在小的時候非常崇拜自己的父母,他們希望能夠像自己父母一樣優秀。
  • 自我價值感越高,孩子越自信!三招教你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
    文/赫媽育兒隨著社會的發展,育兒理念的逐漸完善和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自我價值感的重要性。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往往會在生活中表現的更加自信,也更有膽量。而這種價值感,通常是在後天進行培養和引導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吧。
  • 孩子喜歡侮辱他人,可能是自視過高,這三招可讓孩子看清自己
    有一天趙先生因為工作忙的原因,沒有辦法陪孩子一起玩,於是就希望孩子能夠跟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可沒想到當趙先生提出這個要求之後,孩子的一番話真是讓他有些疑惑。只見趙先生的孩子說道:「我才不跟那些小屁孩在一起玩,他們在我的眼裡就像是垃圾一樣。」趙先生十分不明白,為什麼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呢?人本來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孩子為什麼要侮辱他人?
  • 孩子,是不完美的天使
    在整個村莊裡,他都臭名昭著,因為他總是四處搗亂,每天都不回家,混跡於社會,導致名聲很壞。 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爸爸又覺得卡耐基無藥可救,對卡耐基徹底放棄希望,所以卡耐基的惡劣表現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 如果你的孩子是完美型人格,該如何引導?
    除了寫字,很多地方都要求完美,達不到心裡預期就發脾氣。這可怎麼辦啊?」看著一籌莫展的小花,讓我想起我表妹小時候。每次和她玩撲克,她必須得贏,如果她輸了,會把臉拉的老長。追求完美結果的她,不允許自己輸一把。這兩種孩子都擁有完美型人格孩子的特點:力求完美,苛求自己或他人,不服輸。
  •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最大的溫柔,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
    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可奇怪的是,有的家長在教育時一定要孩子做到完美,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其實,能夠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溫柔和學問,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在這樣的教育下,小涵自我要求很高,甚至有些病態。遇到考試,小涵要求自己一定要考滿分,如果被扣了幾分,她會覺得難以忍受,甚至好幾天都在自責後悔。在上臺表演的時候,她更是不允許出現一絲差錯,力求極致的效果。可自我要求再怎麼高,孩子畢竟是孩子,還是有很多不會做的事情。每當遇到不會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情時,小涵會非常自責,並且變得&34;的,覺得周圍的同學都在嘲笑自己。
  • 正確引導孩子的自我意識,別再用填鴨式的教育讓孩子被動接受
    那時,我很抓狂,「難道優寶不能安靜下來好好吃完米粉麼?」她的手和臉摸得到處都是米粉糊糊,後來我想了想,這是孩子敏感期中的正常表現,她試圖參與到餵養當中,所以在後來的餵養當中,我也有了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她。未來的日子,我會鼓勵她參與到力所能及的事情當中,於她而言是一種嘗試。
  • 提高孩子自我認知,強化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有些孩子在父母看來非常聰明,可孩子卻不自信,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一個人對自我的認識需要很長時間,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想要正確的評估自己,其實是很難的,如果想讓孩子發展的好,那麼就要能夠正確評估自己,而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
  • 馨香智慧:孩子不接納自己,自暴自棄?蔣長英教2招「自我認同」
    馨香智慧:孩子不接納自己,自暴自棄?蔣長英教2招「自我認同」蔣長英:《聰慧父母》家庭教育導師;心理撫養倡導者;曾幫助500餘個家庭走出困境,擅長家庭教育、情感、育兒等。為什麼有些小孩開朗活潑、天真浪漫,但有的小孩內向自卑,不敢與人交往,不接納自己,甚至自我封閉,自我攻擊?
  • 孩子不吃飯就餓兩頓?主動權別搞錯了,三招讓孩子愛上吃飯這回事
    當寶寶不吃飯時,不去勉強寶寶讓他自己調整,也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案。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因為寶寶不吃飯,而故意要餓兩頓,人為製造飢餓感,我覺得就不值得推薦了。首先,無論是1歲半的寶寶還是3歲的寶寶,在成年之前實際上都處於迅速生長的發育階段,需要很多營養。這樣報復性的「餓」孩子,可能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其次,孩子不愛吃飯,可能由腸胃不適、情緒不佳等多種原因引起。
  • 請你們認真看待,好好教育孩子,要求別太高,你不累孩子累
    可能我每次發孩子寫的字,你們都會說這字上不了臺面,就這字還想怎樣怎樣,甚至還有的人會說我是抖音裡那什麼家長,還說我喜歡聽表揚的話,不喜歡聽批評的話,還說我逮誰懟誰,我送你們三個字:呵呵呵……我知道自己怎麼去教育引導孩子,也知道怎麼做才能讓她把字寫好,用不著你們在後面亂評論,我也不可能因為你們一句話,把孩子逼上絕路,和了你們的意,想得美。
  • 孩子不好好吃飯,全職爸爸教你三招,輕鬆解決!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這吃飯乃是人的第一大事。也有「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的大實話。在早些,物質生活相對匱乏,那時的孩子三餐之間也撈不著零食點心之類的,肚裡經常咕嚕作響,要求不高,吃飽就行,看別人吃好的那個饞啊,最想的估計就是一頓紅燒肉,想必有些大齡父母必有體會。
  • 孩子覺得自己丑,是孩子出現自我認知混亂,家長要警惕了
    萌芽期自我認知形成評價造成的影響 自我認知的起點大約在孩子2歲半開始出現,這時候孩子會變得有主見,對形成一些自己的判斷,也會適當拒絕。比如家長給孩子穿上準備好的衣服的時候,孩子可能更希望穿另外一件,於是他們表現出來,希望能通過語言和行為引起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 2021年,開始教孩子學習心理學|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和運用三種自我...
    徐老師: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察覺和運用伯恩的人格三自我的話題! 通過前面很多期的學習,可以確定,如果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時刻覺知和適當轉換自己的人格三自我狀態,就能獲得很好的人際和諧。
  • 孩子情商低怎麼辦?利用這三招,分分鐘提升孩子的情商
    宋女士本想著讓自己的孩子跟閨蜜的孩子在一起玩一會兒,可沒想到就是這麼短短的時間就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這一切全都是因為自己的孩子並不願意分享出玩具,並且在閨蜜的孩子拿起玩具的時候,宋女士的孩子把閨蜜的孩子給打了。宋女士問起孩子為什麼要打對方的時候,孩子卻說:「這玩具明明是我的,憑什麼要讓別人碰?」宋女士實在是不理解,僅僅是一個玩具的原因分享出去又能怎麼樣,為什麼孩子情商會這麼低呢?
  • 孩子不愛妥協怎麼辦?可能是自我意識覺醒,這三招可以讓孩子妥協
    1.自我意識覺醒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妥協,很有可能是自我意識在逐漸地覺醒。他們在小的時候的確會聽從父母的想法,但這僅僅只是小時候。當他們的自我意識在不斷地覺醒時,他們就會排斥父母的想法,甚至去做出一些與父母想法相反的事情來表揚自己的決心,所以這個時候不論父母做出怎樣的行為,孩子都是無法接受的。
  • 孩子愛哭不是錯,三招讓家長學會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堅強
    一個朋友說:「我家孩子已經上三年級了,面對不喜歡的作業時,他常常發脾氣哭鬧,好像每次哭完了才能好好寫作業,在學校受委屈也愛哭......」孩子這麼愛哭,很是影響媽媽的情緒,家長也跟著窩火,這可怎麼辦?透過孩子的哭,去做自我覺察。其實,只要我們看到了自己真實的情緒,覺察到了它,就算一時還沒有找到方法讓孩子不哭,讓自己不惱火,但我們自己的心境,就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 侯瑞鶴: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可能接納孩子
    回想我自己成長的經歷,我第一次對學習成績有記憶,是我小學三年級,參加一個全鄉的數學競賽,我獲得了第二名,那一次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被關注和成就感,自此以後對學習成績的這種追求,變成了我定義自我價值的追求。成年以後,我覺的我不再追求這些了,但是在那一刻我知道,是我想要第一名,是我覺的第二名就是挫敗的,而孩子壓根就沒有這個概念。
  • 孩子不想溝通怎麼辦?學會這三招,讓孩子和家長更親密
    親子之間也同樣如此,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自我意識覺醒,將會變得不喜歡和父母溝通。學會以下三招,幫你和孩子建立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認為孩子幼稚,所以就會強行要求孩子服從自己的意見。家長的行為將會造成親子之間代溝加深,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父母理解,兩代人之間沒有默契,自然也就不想和父母溝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