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的食材,用量不大,確實點睛之筆,尤其是做湯的時候,稍微加一點蝦皮,不僅可以提鮮,還能增加菜品的層次感。
我最喜歡的酸湯水餃,衝湯的時候必須得放上一勺蝦皮,不僅能很好的點綴,湯也會更好喝。還有人將蝦皮打碎製成天然的味精,炒菜的時候放一點,提味好吃。
蝦皮被譽為「天然的鈣庫」,每百克蝦皮含鈣量達到近1克。最初的時候,我一直以為蝦皮是用沒有長大的小蝦米製作的,後來才知道這種用來製作蝦皮的蝦叫做「毛蝦」,個頭特別小,但是營養豐富。
根據蝦的大小,蝦皮可分為三種級別:
三級蝦皮:大小不均,有整個的,也有碎的,甚至摻雜的還有小螃蟹、小魚等;
二級蝦皮:小蝦米的體長在2公分以下,沒有明顯的雜質;
一級蝦皮:蝦米體長在2公分以上,大小均勻,無雜質,無碎蝦,賣相好。
除了蝦皮的大小外,大家還會發現市面上賣的蝦皮有紅色和白色之分,為什麼會有兩種顏色呢?哪種更好呢?
1、白色蝦皮
白色的蝦皮一般是用渤海的毛蝦製成的,蝦青素的含量較紅蝦皮少,鈣的含量比較高,蝦皮顏色發白,含鹽量低,特別適合用來製作煲湯和調製餡料。
2、紅色蝦皮
紅色的蝦皮一般是用東海的蝦米製作,個頭大,蝦青素含量較高,所以呈現出紅色。紅色的蝦皮含鹽量較高,所以在食用的時候要提前浸泡,可以去除多餘的鹽分,吃起來更鮮。
除了紅白之分,蝦皮還有生熟之分。
1、生蝦皮
毛蝦捕撈後直接烘乾或者曬乾,這樣做出來蝦皮味道好,幹度高,零添加,但是不耐儲存,容易發黃,並且存放時間過長後鮮味會損耗;
2、熟蝦皮
熟蝦皮的製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用海水煮熟後烘乾晾曬,一種是加鹽煮熟晾曬,這兩種的含鹽量都比較高,常溫下就可以存放,但是鮮味會稍微低一點。
知道了蝦皮的製作過程和分類,下面跟大家分享3種不要買的蝦皮,為了大家的健康,可別忽視了。
1、看顏色
不管是紅色的蝦皮還是白色的蝦皮,透明度都是非常好的,顏色也比較正常,如果看起來特別統一,且很誇張,謹慎購買;
2、摸手感
用手抓一把蝦皮用力握一下,如果能快速回彈,證明幹度好,如果沒有回彈謹慎購買;
3、嘗味道
新鮮的蝦皮只有鮮鹹味,沒有其他雜味,聞起來就是海腥味,如果能聞到腥臭味或者氨水味,謹慎購買。
蝦皮好吃,挑選是關鍵,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我是小曹食記,分享美食,分享故事,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記得關注我,你的分享、點讚、轉發、收藏和評論都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