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一部講述以蕭紅的角度所理解的黃金時代

2020-12-25 我是你們滴後盾

什麼是黃金時代呢?於一個人而言,莫過於人生中最意氣風發的時期;於一個民族而言,莫過於全民族團結一致的時期;於一個國家而言,莫過於經濟發展繁榮期。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就是一部講述以蕭紅的角度所理解的黃金時代。

當我們帶上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蕭紅時,她是離經叛道的。她先後兩次懷著孩子去投靠另一個男人,又一次次拋棄自己的親生孩子。當我們用女性主義的視角去看她,她又是可憐的。她被指婚給自己不愛的男人,而她愛的男人卻無法擺脫世俗灑脫地去愛她。她以為找到與自己同心同德的靈魂伴侶時,卻又抵不過自己一身才華的嫉妒。

當我們從讀者的角度去看她,又覺得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她的小說隨性而率真,不按常理出牌卻常使人潸然淚下。然而,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無法給她蓋棺定論。就像莫言所說,文學本身就是一個矛盾命題,有人說他寫的不錯,也就有人說他寫的不好。所以,即使如今我們那麼熱烈地去欣賞她的作品,她依舊飽受爭議。她的孤獨來自於自己,而並非旁觀者。她悲哀的自由自在的黃金時代不源於真實的世界,而源於內心。

電影本身如同蕭紅本人的爭議一般,評論兩極化。喜歡熱鬧的覺得其索然無味,三個小時就如同在電影院做了一個無趣的夢。第一遍,我便是這種想法。在與意見相左的同學喋喋不休的爭論過後,我決定再看一遍,不得不改變了我的初衷。因為想寫影評的緣故,再看了一遍,覺得這部電影是將文藝情懷發揮到了極致。

文人的世界必定是浪漫的,哪怕文風嚴謹充滿理性的錢鍾書也不例外。而文人的世界也必定是孤獨的,只有在孤獨的寂靜中才能恍惚撞見附在肉上的靈的模樣。一部與文人相關的電影,還未展現便已註定了它的基調。所以,沒有任何的遲疑的,寂靜的冬天帶著它特有的大雪覆蓋在了我們的眼睛上。

影片的開頭便是寂靜的,寂靜得仿佛能聽見歲月流淌的聲音。然後,《呼蘭河傳》的陳述開始了。故事從蕭紅在小旅館對蕭軍的講述開始:她人生中第一段恢弘的經歷——反抗家庭包辦婚姻,投奔初戀情人陸哲舜。

舉目無親、四處無緣的她又轉身投奔了她拋棄過的未婚夫----汪恩甲,然後她懷孕被棄。這時候,故事又從文學編輯白朗、羅烽的講述開始了她和蕭軍的相識,恰好有意無意地解釋了蕭紅對蕭軍在小旅館講述的那一幕。

而在這裡穿插了蕭軍的《孤雛》對這一幕的講述。緊接著,蕭紅的《棄兒》又順著講述了哈爾濱洪水幫她逃出了欠債旅館600元的困局,投奔到了蕭軍。此後,電影不厭其煩地重複運用同一手法,蕭紅對端木蕻良的講述開始他和蕭軍的故事,對駱賓基講述她和端木蕻良的故事,其中穿插著她的《商市街》《生死場》。最後,就是香港的病逝,以及《呼蘭河傳》中的結尾為故事的結尾。

導演是用心的,這部電影全篇都是以一種記錄的方式來客觀地講述蕭紅的。其中以大篇與蕭紅有關的文獻撐起了全部電影。電影裡幾乎沒有人為添加的臺詞,他們的臺詞還有一段段的旁白都是有證可考的。於是,才會讓不了解的人覺得乏味吧。電影畢竟是通俗的,太過文雅反而不能見其推廣文化的效果。但是網上漫天而來的差評卻又讓人對這部誠意之作有點心疼。畢竟,它是一部可以稱為裡程碑式的電影。

這是一部讓人覺得耳目一新的電影,無論喜不喜歡,接不接受。我覺得《黃金時代》的劇本寫得非常的好。人物作品和人物經歷相互映襯,共同勾勒出蕭紅的一生。而它充分使用了傳記式敘述手法,以蕭紅為中心畫出周圍的人際關係網,從而又反應到蕭紅這個中心點上。

初看讓人覺得電影枝節旁生過多,給人一種雜亂感。再看又覺得每一份講述映襯得剛剛好,對蕭紅、蕭軍和端木蕻良幾個人複雜的多面性基本是客觀地展現出來了。其中,對蕭紅這樣一位孤獨無依的女性關於這亂世的心理也表達得很細膩。

電影中有很多話讓我覺得都很經典,只是沒有能記下來。約莫記得有過這樣的兩段感悟,一段是關於「活著」的,「你為什麼要活著?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點讓我死不瞑目的東西」(電影《黃金時代》),一段是關於「幸福」的,「幸福,除了面向過去就是面向除墳墓之外毫無希望的將來」(電影《黃金時代》)。這樣的話,我覺得對蕭紅的註解遠勝於對其人生經歷的生拗的腦洞。

電影裡是寂靜的,然而人們卻習慣於寂靜的影院,卻不習慣於寂靜的影片。然而,就如前面所說,它的寂靜是無法改變的。你不能在一群全身上下都閃耀著浪漫與睿智的文人身上,要求得到啼笑皆非或者武俠英雄情懷。

文人的幽默也不過是像錢鍾書那樣繞著幾個彎子說鮑小姐穿的是局部真理,文人的英雄結也不過是像魯迅那樣用「拿來主義」諷刺當局。在這樣的亂世中,蕭紅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她身上充滿故事性的事也是沒有什麼愛情至上的宣言。於是,你能要求這是一部什麼樣子的電影呢?

人們總是能在周星馳的喜劇電影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哲理,於《黃金時代》而言,我想,「人生」二字便是對這部電影最好的註解吧。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我們總能在不同的經歷中得到了類似的感悟。我覺得這是一件不需要深究但又充滿意味的事情。

「也許每個人都是隱姓埋名的人,人們的真面目誰都不知道」(電影《黃金時代》),於是,我們選擇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認識別人、認識自己,電影不也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嗎?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於我們而言,不就是電影的眾分之一嗎?

蕭紅是孤獨的,但她從未放棄過讓她死不瞑目的追求。一次次的胡亂的投奔,卻找不到靈魂相依靠的大樹。一次次竭盡心力的寫作,卻被認為不合傳統。當解放而至,我們可以自由地宣稱我們的女性主義時,我們看蕭紅或許會帶上悲憫的眼光。可是,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從睡夢中醒轉,發現那悲憫的眼光正投射著自己。我們誰又何曾在孤獨中清醒過而又無知無畏的把這個讓自己不敢正視的詞語寫作自己人生的標籤呢?

孤獨,是人生清醒時不可或缺的那份寂靜。

相關焦點

  • 蕭紅的「黃金時代」是和蕭軍在一起?看蕭紅的情書是如何寫的
    蕭紅在給蕭軍的長信裡說:「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嗎?此刻。」這是蕭紅在一個陌生空間裡對於當下時刻的價值確認。她坦白這是就是她的黃金時代,雖然隨後她就反駁了前一刻自己的滿足感,因為她認為自己的黃金時代是寂寞的。在陌生空間裡感知到的時間暫停讓她滿足,而真實時間的流動性讓她不安。不僅時間是流動的,人也會在空間中位移,漂泊感無處不在。談論時間總是無法避開空間,個體總需要先確定特定的時空再確認自身的存在。所以蕭紅要在信中告訴蕭軍自己摸了桌布,摸了藤椅,看看窗臺,確認自己是真實地存在著。
  • 《黃金時代》愛情到底是什麼?難道是孤獨半老
    《黃金時代》愛情到底是什麼?難道是孤獨半老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煮酒談影視,很高興今天又與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要給你們講解的一部電視劇是《黃金時代》該電影是由馮紹峰、黃軒、郝蕾、袁泉、王志文、朱亞文、田原、丁嘉麗、王千源、等著名演員主演的,該電影講述了女作家的人生經歷以及她的愛情故事,還演繹了一個充滿自由的理想,還原了一個海闊天空的時代。
  • 許鞍華想講的《黃金時代》 | 南方周末
    (劇組供圖/圖)香港導演許鞍華和大部分香港人一樣,並不太了解蕭紅,他們熟知的是張愛玲。許鞍華拍攝過大量「女性題材」,她們的人生都「慘」,但蕭紅不同的是,她不在乎。這也是最打動許鞍華的地方:義無反顧,從不退縮,也不斤斤計較。「她自己最慘的時候,她會說這是她的黃金時代。這是所有好作家的本質,普通人不會這樣想。她不是歌頌她的黃金時代。
  • 蕭紅致蕭軍家書手稿入藏上圖,電影《黃金時代》就從這些信件中來
    「這裡所輯存注釋的幾十封書簡,大部分是蕭紅於一九三六至一九三七年間,由日本東京寄回來的;也有幾封是她回國後,又去北京,由北京寄到上海的。蕭大忠說,雖然那三封信的成交價超過百萬元,此後也不斷有拍行上門索取,但商業目的非他們家族所願。此前,蕭大忠已代表家族,將部分信件分別捐贈給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機構,上海圖書館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受贈單位。
  • 黃金時代
    很多人在問這個問題,拋開文學來看蕭紅的一生:流亡過不少於七座城市;跟隨過四個男人;拋棄過一個孩子;另一個孩子死因成謎;不能排除生活最艱苦的時候曾賣身維持生計的可能性……有了解她經歷的人評價這是個「腦子不好的女人」,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名成功的女性導演、一名知名編劇,在明知很有可能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非得執著地選擇這樣一個女人來拍。
  • 文藝女神怎麼演前輩,看看她們對《黃金時代》的「角色闡釋」
    直到電影上映,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許鞍華的《黃金時代》跟王小波沒關係,是關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左翼作家群像的「半舞臺偽紀錄片」。一部有野心的文藝片,齊集了一批實力不俗的文藝咖。在男性角色的選擇上,各位火候以及事業所處的階段尚且各有分化,女演員們所扮演的女作家們倒是勢均力敵地集結了大陸最具代表性的「文藝女青年」——湯唯的優柔與透徹,郝蕾的不羈與犀利,袁泉的恬淡與典雅,田原的古靈精怪與全能,真稱得上是演藝圈「文藝女神」大集合了。       《黃金時代》今日(10月1日)上映了,一群如今的「文藝女青年」來演當年的「文藝女前輩」,是個有趣的話題。
  • 重溫湯唯馮紹峰愛情傳記《黃金時代》,豆瓣7.2分,好評不斷
    通過蕭軍張乃瑩認識了女編輯白朗(田原 飾)、羅峰(祖峰 飾)夫妻以及聶紺弩(王千源 飾)等文學作家,改名「蕭紅」後的她得到了魯迅(王志文 飾)、許廣平(丁嘉麗 飾)夫婦的首肯,隨後又結識了了胡風(馮雷 飾)、梅志(袁泉 飾)夫婦、蔣錫金(張譯 飾)、丁玲(郝蕾 飾)、端木蕻良(朱亞文 飾)等人,在同時代作家的互相鼓勵之下,雖然戰事不斷、顛沛流離,蕭紅卻逐步走向了創作的「黃金時代」。
  • 今天為什麼再讀蕭紅
    而所有這些與蕭紅無關,蕭紅只與苦難有關,與怨恨有關。     如今,「蕭紅」頻頻出現在電影、話劇之中,原因在於兩個方面:其一是蕭紅人生的傳奇性與悲劇性,其二則是蕭紅作品所具有的經典意義。與電影《蕭紅》中的宋佳相比,與電影《黃金時代》中的湯唯相比,真實的蕭紅沒有那麼靚麗,但卻比她們複雜、豐富、深沉,特別是比她們痛苦。
  • 華語文藝片開啟黃金時代 《夜鶯》等作品獲關注
    講述一位老人與孫女同行,穿越中國數千公裡所發生種種趣事的《夜鶯》即將在5月上映,這部電影的主演是李小冉、秦昊和李保田,而導演則是來自法國的菲利普-彌勒。菲利普-彌勒曾拍攝了多部備受好評的文藝片,其中憑藉《蝴蝶》而在內地不少文藝青年的心目裡有著極高的美譽度,這次他將故事放在中國,本片也成為中法文化交流裡的重要項目,也帶給華語電影的文藝製作全新的高度。
  • 身體的快樂,是我們唯一的精神武器——王小波《黃金時代》
    就比如他的一部小說《黃金時代》。王小波曾經說過:「我寫《黃金時代》,寫了很長時間。現在這篇小說已經寫完,從此屬於讀者。」可以說《黃金時代》這本書,王小波在這上面上花費的時間是最多的,也是他自己最看重的小說,從構思到成文一共十多年。
  • 優酷土豆集團聯合出品《黃金時代》 產業影響力再彰顯
    4月15日,電影《黃金時代》在北京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導演許鞍華、編劇李檣攜湯唯、馮紹峰、郝蕾、王千源、張譯、唐藝昕等主演亮相。出品人及製片人覃宏、優酷土豆集團高級副總裁朱輝龍等出品方代表悉數出席。《黃金時代》由星美影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優酷土豆集團等聯合出品。
  • 《陳清揚:情人》前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好在哪裡?(上)
    所以王小波寫《黃金時代》「從二十歲時就開始寫,到將近四十歲時才完篇,其間很多次地重寫。」全面分析《黃金時代》的多維結構設計是需要一篇專文才能完成的。這裡只對其最大的結構設計做個簡要分析:《黃金時代》前面大多部分都是王二在獨白,在講述他們的故事,在講述他自己的感受。
  • 王小波《黃金時代》:荒誕的時代,壓抑的人性,肆意張狂的靈魂
    那個時代對愛和性都是懵懂且新鮮的,王小波:在放肆無忌中,享受「重口味」純愛以大膽性描寫為人矚目的《黃金時代》,實則是對「愛情」的撥亂反正。從當下的角度看,它更是一部充滿女性意識的作品。他自己曾說:「《黃金時代》用了我很多時間和才華,寫得很精緻。
  • 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讀吉姆·哈利利的《尋路者》
    英國著名學者吉姆·哈利利以一部《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將讀者帶回阿拉伯學者巨匠燦若繁星的時代,令人驚嘆於人類在千年之前迸發的創造力。翻譯運動的興起《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的作者哈利利有一半伊朗血統,他坦言這是他特別關注伊斯蘭世界的原因。
  • 充滿爭議的小說,你不懂的愛情,一種延遲的藝術—《黃金時代》
    在當時那個時代,網際網路還不發達,想要出版一部作品就只能通過出版社來印刷,但是在當時即使有許多著名的文學大師和大咖代言人,也無法逃脫被對方拒絕退稿的命運。尤其是王小波那描述"性"的作品,在當時可以說是基本沒有出版的。
  • 黃金時代:敦倫偉大友誼
    今天分享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王小波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在推崇他的人眼裡可以說是天縱奇才!生於北京,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等,正是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讓他開中國一代黑色幽默文風,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沉默的大多數》等,令人神往。
  • 《燭燼》|從四個角度解析一曲為已逝帝國黃金時代唱出的輓歌
    好吧,我在這裡告一段落,我就像一名從慘敗的戰役中倖存的講述者語調沉重地說:我想要記住,我想要沉默。---馬洛伊·山多爾(1900-1989)然而,這註定不是一部簡單的小說。正如《燭燼》中文版譯者餘澤民先生在後記中所述:"馬洛伊講故事,但不僅講故事,還用莎士比亞式的語言懷念逝去的帝國時代,以及隨之逝去的貴族品德和君子情誼,他通過兩位老人的對話告訴讀者,悲劇的根源不是一時的軟弱,而是世界秩序坍塌時人們傳統道德觀念的動搖。"
  • 蕭紅: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
    電影《黃金時代》劇照後來,她見到了蕭軍,蕭軍不像汪恩甲,蕭軍更懂得欣賞蕭紅,他欣賞蕭紅的外表,他更欣賞蕭紅的才情,他曾說「在我的面前只剩下一顆晶明的、美麗的、可愛的,閃光的靈魂!」電影《黃金時代》右 馮紹峰飾蕭軍與蕭軍分開之後,端木蕻良對蕭紅很是照顧。端木蕻良溫柔細膩,他給予心靈的慰籍。可能是兩人走的太近,總會出現一些閒言碎語。
  • 一部電影看完高級定製的黃金時代
    而一部講述服裝故事的電影,揭露的秘密就更多了。2017年末,一部滿溢曼妙綢緞、雲霧細紗,以金絲銀線、霞裙月帔為底的「高定」大片《霓裳魅影》在頒獎季大展拳腳,片中唯美夢幻的衣裙禮服讓人目不暇接。當初,他與曾合作過《血色將至》的導演保羅·託馬斯·安德森,想一起拍一部關於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電影,探討浪漫的非常規愛情能否與常規的家庭關係契合。於是我們看到一個有著獨身主義傾向的傲慢男人,一個情竇初開的平凡女孩。
  • 《黃金時代》「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
    初識王小波是通過他的代表作《黃金時代》,他關注那個時代,他的文字流淌最真摯的感情,沒有半點矯揉造作。世界上好看的皮囊有很多,但是有趣的靈魂卻很少,王小波就是那個有趣的靈魂。《黃金時代》最「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有人說《黃金時代》真的很賤,說它是愛情小說,但它又違背道德,裡面的人說的話透露著一股賤兮兮,一開始讀大家都當做是黃色,曾經王小波的這部作品正是因為黃色無法出版,好不容易出版發行也受阻撓,自己推著自行車去賣,直到去世都沒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