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一本書顛覆你對情緒的認知

2020-12-23 飯糰文學

1、

前兩天,和一位在4s店工作的朋友聊天。當聊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的時候,他無意中提到了一件往事。他的朋友中,有一位是做市場經理的,年輕有為,工作表現十分出色,但是有一個弱點——不擅長管理自己的情緒。因為太過情緒化,這位市場經理曾經在多年以前得罪過一位主機廠的領導。結果,在他去新店面試的時候,領導還記著當年的事情,一句話就把他刷下去了。

這位市場經理的故事,其實挺具有代表性的。生活中有很多和他相似的人,工作能力十分出色,卻唯獨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有的人表現在隨意向同事或者領導發脾氣,有的人表現在回到家對另一半發脾氣,還有的人會把一些消極負向的情緒內化,演變成抑鬱症、躁鬱症、焦慮症、飲食失調症、邊緣型人格障礙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因此,了解「情緒」是什麼,以及學習如何控制「情緒」,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2、

《情緒》這本書,作者是全球權威情緒專家莉莎·費德曼·巴瑞特教授。她不僅是美國心理科學協會主席,還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加拿大皇家學會兩院院士。

在情緒這個領域,巴瑞特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論證,提出了本書中最重要也是最具顛覆性的觀點——情緒建構論。

按照傳統的認知,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覺得情緒是天生的,是與生俱來的,是受外界環境左右的。當某些正向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就會很開心,比如因為工作表現優異,被升職加薪。而當另外一些負向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又會很難過,比如在和家人的相處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不愉快。

如果情緒是被這樣的被動機制觸發的,是具有固定模式的,我們當然就很難掌控自己的情緒。但是,巴瑞特教授的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全新的顛覆性觀點——情緒是被我們自己構建的。

在每個清醒時刻,我們的大腦都會根據過去的體驗、根據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根據我們的社會文化背景,構建自己對一件事情的情緒反應。

這樣也就能很好地解釋一個問題,為什麼面對同樣的事件,不同的人情緒反應是不同的。比如,同樣是考試失利,或者工作出現問題。有的人會虛心吸取教訓,總結經驗,越挫越勇。有的人就會悲觀消極,開始自我貶低、自暴自棄。這是因為不同的人,構建的情緒實例是不同的。

所以,並不是每天經歷的事情影響了我們的情緒,而是情緒影響了我們對待事物的看法和方式。情緒不是我們對這個世界做出的反應,而是我們自己構建出來的世界。

既然情緒是我們自己構建的,我們自然也就可以通過後天學習、調整來掌控自己的情緒。在本書中,巴瑞特教授還介紹了諸如情緒粒度內感受網絡等專業性概念,以及如何調控情緒的一些方法。

因為這本書專業性比較強,在前面幾章引用了大量的實驗數據以及實驗方法,可能讀起來會相對困難一些。不過,如果能堅持讀完,還是對自身挺有幫助的。畢竟,想要改變行為,首先要扭轉認知。因此,推薦給大家。

相關焦點

  • 書單|這幾本書專治你的負面情緒
    本書作者McMillan博士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寫出了這本關注不同情緒之間如何相互轉化的簡明指南。相信本書的出版一定會給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工作的同行們帶來一種嶄新的視角和技術,幫助其更好地提供臨床服務;也一定會給受情緒問題困擾的讀者們帶來一種新方法,幫助其在每天的練習中不斷進步,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 情緒ABC,讓認知改變情緒
    生活中因為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而把一件簡單的小事搞得複雜化的事例舉不勝舉。我這個班主任就更是如此了,每天面對幾十號孩子,動輒炸毛的現象時有發生。其實很多時候,讓我們情緒失控的並非那個惹我們生氣的人,而是我們自己的認知。
  • 《給情緒多點時間》以心理學的角度,教你正確認知並管理情緒
    負面情緒產生時,你是怎麼處理的?有的人選擇逃避否認,有的人選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管理,還有的人會選擇丟向身邊的「情緒垃圾桶。」「情緒垃圾桶」顧名思義就是情緒的發洩對象,這個垃圾桶可以是身邊的人,事和物。只要稍有不快,我們就可以把它統統丟進裡面。
  • 《菲菲生氣了》:孩子的情緒認知魔法
    這些孩子氣的答案是孩子情緒的真實反應。這讓我想起了莫莉·卞的《菲菲生氣了》。菲菲和姐姐搶玩具,菲菲生氣了。她亂踢、尖叫、奔跑、哭泣、爬樹、得到大自然的撫慰。這個過程中她的情緒從激動到平靜下來,最後回家了。菲菲情緒的變化是她自己化解負面情緒的結果。這本繪本顛覆了以往大人疏導孩子情緒的認知,原來孩子也可以自己化解負面情緒,接納情緒,和情緒做朋友。
  • 這8本書讓你理性思考,釋放正向情緒
    這本書非常系統的教你如何正確使用你的大腦主動進行全面思考,幫助你解決大腦運轉不靈光的問題。在每一章末尾,作者都設置了極具挑戰性的練習題,方便讀者邊學邊練,將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是一本兼具科學性與實用性的思考技能訓練書。2.
  • 聽《情緒小怪獸》故事,認知喜怒哀樂的情緒,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情緒對一個人的生活影響是多麼的深遠,情緒的穩定對一個人的工作更是至關重要,相信公司或者單位不會喜歡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下面我們就跟著《情緒小怪獸》來認知我們的情緒,情緒是幼兒是否得到滿足的一種心理狀態。
  • 給情緒多點時間:跳出認知陷阱,控制憤怒情緒,戰勝完美主義
    剛看完的《給情緒多點時間:與世界相處的正確方式》便很適合現在的氛圍。作者洪仲清是臺灣臨床心理師,他將多年的諮詢經驗和人生心得寫成隨筆集,娓娓道來,便成了這本風格溫柔細膩,讀來像散文的書。這本書共有四章:「給情緒一個出口」、「有智慧的愛」、「父母孩子心」、「尊重不完美」,主要涉及情緒管理、情愛關係和親子關係三個主題,我會著重闡述情緒管理方面的內容。
  • 給情緒多點時間:跳出認知陷阱,控制憤怒情緒,戰勝完美主義
    剛看完的《給情緒多點時間:與世界相處的正確方式》便很適合現在的氛圍。作者洪仲清是臺灣臨床心理師,他將多年的諮詢經驗和人生心得寫成隨筆集,娓娓道來,便成了這本風格溫柔細膩,讀來像散文的書。這本書共有四章:「給情緒一個出口」、「有智慧的愛」、「父母孩子心」、「尊重不完美」,主要涉及情緒管理、情愛關係和親子關係三個主題,我會著重闡述情緒管理方面的內容。
  • 娃一哭老母親先崩潰?陪娃看這些情緒管理繪本,3步悅納孩子情緒
    而3-6歲這個年齡節點,正是引導孩子情緒管理、培養語言邏輯的最佳年齡。育兒實踐中,爸爸媽媽會有這樣的苦惱:我家娃明明都會說話了,但是怎麼一遇事還哭呢?一有什麼不順心的事他就大哭大鬧,有時候還滿地打滾,我不知道怎麼教了。
  • 《認知覺醒》:當「理智腦」說Yes,而「情緒腦」說No時
    ——周嶺《認知覺醒》 為什麼有些事情,我們知道對成長大有好處,比如說跑步健身,比如說堅持閱讀,但我們卻無法長期堅持。看到有人在朋友圈中曬出夜跑的路線,你是否也曾有過開始跑步的衝動,甚至已經購買了全副裝備,但在一兩次嘗試後,熱情就直線跌倒了谷底?
  • 開學季,這本書適合大一新生看4年!「別讓情緒失控害了你」
    書籍簡介:本書是一本以情緒心理學為基礎,從現實生活中找尋真實的案例,將情緒分為負面情緒和積極情緒,描述了不同情緒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教導人們如何培養喜悅、感恩、寧靜、興趣、希望、自信和愛等正面情緒,以及如何轉化後悔、自責、憤怒、抑鬱、恐懼和悲傷等等負面情緒的情緒管理術,教導人們更加幸福樂觀的生活。
  • 用5本書來緩解焦慮情緒
    掌握了情緒管理的能力就是讓自己幸福的秘密。通過掌握科學的觀眾與方法,並且不斷地練習,來告別壞情緒,擁抱幸福。就好像體操運動員一樣,通過不斷地訓練,形成肌肉的記憶。人的焦慮情緒其實也是一樣,你只要通過合適的訓練就能夠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 幼兒教師教案《愉快的情緒》認知情緒的重要性
    對於幼兒來說,情緒影響兒童的思維模式以及出處事態度,和對於事物的認知,所以最好讓孩子能保持一個積極向上,快樂開心的狀態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幼兒年齡稍小,心智發育不完善,情緒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心理環境作為一個隱性教育因素,對幼兒影響最大、最直接,幼兒心思細膩,能很敏銳的在成人的一句話、一種表情。
  • 對情緒的情緒影響了你的情緒?
    調查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父母的元情緒理念對孩子問題行為的影響,事實上我們也得出了很有意義的結論。所以這篇我們先來說一說,究竟什麼是父母的元情緒理念。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弗拉威爾(J.H.Flavell)最早提出了元認知的概念,「元認知」就是對於認知的認知。
  • 這15本書讓你迅速遠離垃圾情緒
    你願意跟非常情緒化的人相處嗎?反正小編是不願意跟自己相處的。前段時間,小編也勉強算是被生活所迫,整個人一臉猥瑣,完全處在一種異常暴躁的情緒裡無法自拔。每天上班,在辦公室裡生氣,逮誰罵誰,回到家裡就更厲害了,自己跟自己吵到不可開交。
  • 大腦的情緒生活:3個方法改變情緒風格,提升自我認知,獲得幸福
    這本書不同凡響的地方是,它告訴你人腦的活動機制雖然是與生俱來的,但其實是可以改造的。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是發現了人腦情緒風格的六個維度,以及如何通過這些維度的調試,改變你的自我認知、社會互動和對幸福的感受。
  • 為什麼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4本書,可以教會你一些道理
    為什麼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4本書,可以教會你一些道理。1.《情緒勒索》。這本書的簡介是:情緒勒索,是指以愛之名,通過要求、施壓、沉默等手段,在親子、情侶、職場關係中爭奪控制權,讓對方就範。你可能是位遭到傷害的勒索者,也可能是一位勒索者,正在無意識地傷害著你所愛的人。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壓力的日子裡,要學會撫慰暴躁、焦慮、失落、抑鬱的心靈,不要讓壞情緒傷害自己和在乎的人。2.《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
  • 情緒自救療法之二:這才是你不快樂的病根兒!完全顛覆你的認知
    一般人都會認為,你的情緒低落,是由外部負面事件、不順利、壓力等外部因素造成的,但心理學家的試驗與發現,卻讓你大跌眼鏡。下面就來先了解一下本專題第二個問題的第一個小問題:01 長期的認知誤區為什麼多數人都固執地認為,是外部負面事件給自己帶來了情緒低落?
  • 孩子時不時就情緒低落?情緒ABC理論:需及時轉變「認知B」
    一、 對於情緒,是該控制還是該接受呢? 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 也就是說在孩子的情緒問題中,"認知B"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對引發情緒問題的事件的看法。
  • 這本書能讓你擺脫自卑、自責、憂慮的情緒困擾
    如果你常常出現自卑、自責、憂慮、焦慮的情緒,那麼,你來看一看嶽小東的《登天的感覺》,這是一本心理學的書籍,全書記錄了作者在哈佛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的10個諮詢案例。書中作者還加入了一些自己對留學美國八年的感悟和體會,並就一些內容、詞彙及心理學專門術語做了有關的注釋,以增進讀者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