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跟非常情緒化的人相處嗎?反正小編是不願意跟自己相處的。
前段時間,小編也勉強算是被生活所迫,整個人一臉猥瑣,完全處在一種異常暴躁的情緒裡無法自拔。每天上班,在辦公室裡生氣,逮誰罵誰,回到家裡就更厲害了,自己跟自己吵到不可開交。
小編本來以為被生活所迫的人,難免都會有點戾氣,根本沒想過情緒太烈會生病。直到今年回家過年,聽說了一個表妹因為產後抑鬱自殺的事(據說導火索是因為生了女兒無法繼承婆家的皇位),小編才真正意識到,情緒病的傷害有多麼嚴重。
當然,我們作為普通人,面對嚴重的病症(如抑鬱症)還是要乖乖去看大夫的。但是在被負面情緒欺負到生病之前,我們需要學會自我化解。本期,小編就根據自我化解的經驗,給你推薦15本能快速遠離垃圾情緒的書。
《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 著
華夏出版社
2017年1月
【溝通不暢,憋到內傷】早上出門的時候發誓自己一整天都要做小可愛,一個小時候之後恨不能化身為霸王龍噴火。為什麼?因為你總能發現跟自己的對接人總是「一無是畜」,該說的說不清,該聽的聽不懂。
這種人不賞他兩個巴掌留著過年嗎?但是等等,在你們的梁子成功建起幹架的場子之前,你必須明白,溝通是兩個人的事情,溝而不通的軍功章上也有一半你的功勞。所以,在你們的交流變得火藥味十足之前,請好好學習一下溝通的藝術。
《自卑與超越》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7年1月
【自卑是絕望生活的刻刀】人為什麼會自卑?小編大概可以列舉一下自己自卑的原因:投胎不好,失去了跟撕蔥做好朋友的機會;智商不高,無法理解愛因斯坦們和這個世界很多真理的美好;沒有才華,搞不出10W+也沒掙來多少錢;長得不行……(這裡沒有開車的意思,是老闆說寫8000多條沒有意思,所以刪掉了7990多條)
人生在世,可以自卑的理由實在太多,所以小編早就習慣了用沒皮沒臉和沒心沒肺的態度來掩飾這一切,甚至有時候還假裝自己什麼都懂,做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樣子,完全放棄了超越自卑的機會。直到這本書的出現,讓小編開始學會認真對待自己的自卑——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改變那些無法接受的。(目前只做到了第一句)
《被討厭的勇氣》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7年5月
【為了不被人討厭,把自己搞得很累】小編曾經一度也是個善良的人,(請注意,善良這個詞在這裡就是善良的意思)雖然有些事情自己不想做,但也從沒好意思拒絕過。畢竟,也是被九年義務教育霸凌的人,小編太明白被別人討厭是怎麼一回事了。
但是一次機緣巧合,小編學會了拒絕別人之後,發現真的好爽,之後屢試不爽。現在,小編已經想通了,被人討厭根本沒什麼可怕的——如果你的同事討厭你,那意味著他不會找你幫忙,你就可以做很多自己的事;如果你的親戚討厭你,那意味著他不會問你的工資,不會讓你相親……
所以,為了更自由的生活,我們應該掌握適當被討厭的能力。
《身份的焦慮》
阿蘭·德波頓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8年7月
【我這樣下去就廢了】是的,焦慮。作為一個年紀不小,本事不大的人,小編的日常就是焦慮自己的未來,甚至在親戚朋友追問工資和對象之前,小編早就懷疑自己的未來是個黑洞。(恩,宇宙有可能毀在我的未來手上,所以地球你還是巴結一下我的未來比較好……)
阿蘭·德波頓為小編分析了一波原因,這種焦慮一般有三種原因:渴求得到注目,在意名利,對自我過度期待。然後他還提供了三種解決辦法:哲學、藝術、追求清貧的快樂和富足的精神生活。小編覺得前兩種勉強可以試試,至於清貧的快樂,這倆詞在我的世界裡不兼容啊。
《情緒的解析》
保羅·艾克曼 著
南海出版公司
2008年1月
【一件小事引發情緒地震】小編每次在暴跳如雷完畢之後,都忍不住懷疑自己是個智障,因為如果真的要為別人沒有按時交稿、臨時插隊這種事情生氣的話,那豈不是要氣死個幾千回。
但問題是別人都還行,但是到了某個人身上,完全忍不住。心理學大師保羅·艾克曼說,我們並不是因為一件小事而暴怒,而是這件小事引發了所有的負面情緒……這麼一說,小編順便就懂了為什麼從不發脾氣的人爆發起來那麼嚇人。
作者說,為了不讓情緒地震太頻繁,我們經常需要換位思考。但是這個做法的難點在於,我換位子了,別人不換還指責我為什麼要坐那麼多位子,所以,既然是積累的擴大化,那麼學會實時表達也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選項。
《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年10月
【道德綁架真的好煩】「你有錢你上啊……」說來慚愧,小編也常常用這種理由來勸讀者購買我們的書,但是因為綁架技巧太過拙劣屢屢失手。不過,也總有讀者用這一招來綁架小編,「你們那麼多書,送我一本怎麼啦?」
這種互相傷害實在是太常見了。辦公室裡有,學校裡有,家裡當然也有,中國人本來就擅長用孝道來搞綁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催婚——當爺爺躺在病床上淚眼汪汪的時候,往往能誕生一對不那麼幸福的夫妻。
當道德綁架加上情感勒索,如果沒有一點應對技巧真的能把人逼瘋。
《活出最樂觀的自己》
馬丁塞利格曼 著
北方聯合出版公司
2018年10月
【天生悲觀】「我就是一個悲觀的人,活在這個悲觀的世界上。」當小編對自己說這句話的時候,塞利格曼瞬間給了小編一個巴掌,「人在悲觀時,說的話沒有任何力量和依據,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悲觀的惡性循環。」
當然,塞利格曼也並不全帶來絕望,他說,悲觀就住在樂觀的隔壁,只要你使勁兒揍悲觀,樂觀就會跑過來看熱鬧。書中提供了具體的揍人策略,如果你本身就比較容易有悲觀消極情緒,計劃跟林妹妹對著哭過半生,那這本書很適合你。
《象與騎象人》
喬納森海特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年12月
【理智宛如智障,情緒忙著離職】在大腦這個公司裡,情緒就好比幹活兒的小兵,理智就好比基層領導。有時候理智會犯懶、智障、不會管理,這時候情緒就該鬧離職了。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情緒比作大象,把理智比作騎象人。情緒的力量十分強大,也不要試圖去約束、打敗、克制情緒,處理情緒最好的辦法是用理智去引導。反正兩個都不能離職,也只能湊合過了。
《自控力》
凱利·麥格尼格爾 著
文化發展出版社
2017年10月
【無法掌控,導致生活一團糟】我也知道要控制我自己,白天認真幹活,晚上認真睡覺。但是報告老師,我白天不小心跟同桌聊起了八卦,晚上看了個電視劇,不得不加班到三點……結果現在整個人都想死。
沒有自控力,會讓人逐漸陷入應付生活的泥潭中,整個人的負面情緒也會逐漸積累,時間長了,疲憊會徹底把我們拖進泥潭。所以,跟著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來學習如何才能增強自控力吧,這門課曾經拯救了很多史丹福大學霸。
《少有人走的路》
M.斯科特·派克 著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2017年12月
【孤獨本身就是糟糕的情緒吧】人一生中有兩次死亡,一次是他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另一次是他停止成長的那一刻。成長是好處多多沒錯,但也往往帶來孤獨。就比如,老闆的孤獨是無法跟員工一起吃飯,因為這樣會讓員工失去吐槽內容。
為了排解這種孤獨帶來的痛苦,作者在書中解決了三件事:學會認識自我;懂得如何去愛;學會相信成長。隨著成長,每個人都必將走上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但是如果你積極面對,總能在這條路上找到更好的風景。
《改變,從心開始》
羅伊馬丁納 著
華文出版社
2018年6月
【被一成不變的世界壓垮】每天都一樣,實在是很多人生活的寫照。但是每天都沿著類似的軌跡生活,麻木就成了我們的情緒主題。
如何做才能讓我們不至於那麼麻木呢?羅伊·馬丁納博士提供了一種情緒平衡管理技巧。如果你實在覺得生活寡淡無味,像是沒放鹽,那麼你不妨試試博士的方法。畢竟,除了我們自己,也實在沒人有必要為我們內心的祥和負責了。
《情商》
丹尼爾戈爾曼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0年10月
【情商不夠,脾氣來湊】情商不夠,脾氣來湊,但是湊來湊去,整個日子越過越不爽。我們經常跟著心靈雞湯學情商,光聞著味道香了,就是沒有營養。
而本書作為「情商」一次的原創者,以硬科普的方式嚴肅討論腦迴路背後的情商。在一個人的行為背後,有杏仁核、海馬體、神經迴路和前額葉皮層的共同勞動。如果情商低,一定是某個工具出了問題,或者在偷懶,或者有工傷,你需要重新啟用它。
《今日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8月
【科技的發展,帶來便利和痛苦】這本書真的可以放在這裡解決情緒?
尤瓦爾·赫拉利向來是開腦洞的,等到前兩本書的腦洞放出來,把大家嚇得差不多了之後,他終於在第三本書中腳踏實地,來面對一些現實問題了,這其中就包括情緒問題。
在我們的情緒問題背後,有非常深刻的社會變革,其中包括社群的消失,現存的故事無法滿足我們的精神需求,人生意義的徹底瓦解等等。尤瓦爾強調,在新的故事出現之前,我們必須加深對人性的認識。
《當下的力量》
埃克哈特·託利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6年6月
【未來未來,現在還在】有人說,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因為對現實的無能和對未來的擔憂。雖然有點極端,但也不無道理。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抓住當下的力量,好好努力。聽起來是非常簡單的道理,但你做兩天試試?(小編試了兩天之後宣布:真的不太好做到)好在本書提供了一些技巧,當實在進行不下去的時候,讀讀本書,感覺瞬間又打通了任督二脈。
《幸福的方法》
泰勒本-沙哈爾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3年1月
【天大地大,幸福最大】說到底,改善情緒是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服務的。
既然已知人生非常艱難,而名和利都屬於過眼雲煙,那麼我們非常有必要為自己的生命尋找一點價值。找到了這個價值,然後努力為它而奮鬥的過程,將會把我們帶往更幸福的地方。
作者把人生分為四種類型:忙碌奔波型、享樂主義型、虛無主義型、感悟幸福型,並為每一種都指出了需要奮鬥和努力的方向,歡迎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