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慘烈的大災荒,災民多達2億,曾國荃:全是鴉片惹的禍

2020-12-23 騰訊網

引言

馮小剛有一部電影《1942》,講的是民國時期河南發生的大災荒,災荒下的老百姓流離失所,慘不忍睹,看過的朋友們想必和我一樣內心震撼。但是在這之前的清朝末年,還發生了一次更大的災荒,當時的人稱其實二百年未有之奇災,史稱丁戍奇荒。

丁戍奇荒時間發生在光緒年間,時間大概是在1876年到1879年,其中災荒最為嚴重的時間是在77年、78年,因為這兩年按照傳統的紀年方法,分別是在丁丑年、戊寅年,所以稱這次災荒為「丁戍奇荒」

丁戍奇荒的狀況

丁戍奇荒這次災荒蔓延到了大半個中國,尤其以山西、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五個省份等地方在災荒最為嚴重,一直波及到了南方的多個省份,席捲大半個中國。尤其是山西地區,十多年的田地基本上都損失殆盡了。災荒中死亡的人數粗略在1000萬人以上,簡直是駭人聽聞。

光緒皇帝剛剛繼位,這場饑荒就被他碰到了。1876年,先是在在廣東、福建等地發生了嚴重的雨災。與此同時,北方各省又爆發了嚴重的旱災,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基本上是顆粒無收。

光緒三年,這種狀況並沒有改善,反而愈加嚴重,在北方的九個省份,接連受災,一發不可收拾。除了旱災之外,蝗災、冰雹接連不斷。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嚴重的災荒之後,又是嚴重疫情。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丁戍奇荒」中,在1876年,山西、直隸、河南、山東這四個省份,遭受饑荒有181個縣,77年增加到274個縣。全國幾乎一半的人口都沒有逃過這次災荒。為了生存下來,2000萬人災民外出逃荒

受災最為嚴重的山西地區,死亡的人數就有500萬。災荒年間,一般都是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在清末的腐朽統治下,災荒更加嚴重。

災荒有多慘烈?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山西地區的災荒,當時的山西的巡撫是曾國荃,他向政府匯報了當時的災荒的情況,赤地千裡,饑民達到五六百萬,就連不能當食物的樹根還有樹皮,都被災民吃光。甚至有挖土的當飯吃的,腸子吃壞,最後死亡。詢問當地的老百姓,都說是200年未有的奇災。

逃災的老百姓

為了賑災,清政府從中央派出了許多官員,其中的一位官員閻敬銘也向朝廷匯報,在奉命調查的這段期間,看到的景象是這樣的情況,所見所聞,基本上是都是災民在啼哭。死亡災民的遺體在路上堵塞,每天餓死的災民不只是幾千人

《丁戍奇荒記》中記載:山西無處不旱…被災極重者八十餘區,……餓死者十五六,有盡村無遺者。

災荒嚴重時候,為了充飢,甚至出現了吃人肉的現象。災民為了生存,甚至是公開賣人肉。人吃人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都說虎毒不食子,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父母為了活下來,直接殺掉自己的孩子來充飢。在山西臨汾一帶,光是一個月就有十多起殺子案件。

災荒中餓死的老百姓

饑荒年代,為了生存,販賣婦女兒童的現象更是數不勝數。清朝著名的官員鄭觀應記載:僅僅是靈丘縣,婦女兒童被販賣的,就有10萬以上。著名的傳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各處考察,在路途中時常會看到販賣兒童婦女的車輛。

為了痛心的是,這些被販賣人當中,很多人都是自願的。相比活活被餓死,他們寧願被販賣,不要錢也可以。李提摩太看到這樣的慘劇,一度懷疑是自己精神不正常產生的幻想,但事實確實是如此。

當時老百姓,為了躲避這場災難,只能是外出逃荒。光緒三年,很多饑民來到了南方,光是江蘇就收留了160萬災民。先是有山東地區的災民,而後山西的災民也來到南方逃荒。當時有一個小男孩,只有十幾歲,家中的親人死光了。無奈之下外出逃荒,一路居然從山西走到了揚州。

傳教士中賑災最為積極的李提摩太

丁戍奇荒爆發原因是啥?

丁戍奇荒是怎麼爆發的,原因是什麼呢?一般將其歸於一種自然現象,稱為是厄爾尼諾,所以降雨量是比較少的尤其是降雨量少的華北地區,所以更加嚴重。再加上當時技術落後、水利設施的落後,也就愈加嚴重了。

當然,歸咎於自然現象也只是一小部分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應該歸咎於人禍。當時的巡撫曾國荃認為這次災荒的原因是種植鴉片。他認為自從民間種植鴉片之後,人民就攢不下糧食。以至於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無力應對。

清王朝沉重的賦稅,也是導致災荒嚴重的原因。清朝末年,政府除了要向外國支付大量的賠款。為了鎮壓起義,還需要大量的軍費。政府為了解決負擔,就向百姓大量的徵發徭役。

湖廣總督張之洞說道:儘管是人民百姓富裕,也吃不消。為了支付徭役,僅僅光靠在田裡種莊稼是不夠的,種植罌粟成為了最佳的選擇。

山西巡撫曾國荃

生態環境的惡化也是導致這次災荒的原因。清朝時期,為了提高生產力,國家實行了「攤丁入畝」的措施,鼓勵墾荒。正是如此,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殆盡,生態系統被破壞,水土流失也更加嚴重。災荒時期,表現得更是明顯。

災情發生之後,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政府官員的腐敗,也是導致疫情加劇的主要原因。受災的災區向政府請求賑災,一份接一份,但是中央的官員卻對此視而不見,相互推脫。就連光緒皇帝,竟然也說出了只能靠祈求上天下雨的話來。

光緒皇帝畫像

從古至今,古人都信奉天人感應的學說,認為凡是發生自然災害,都是上天對統治者以及子民的警示。雖然是迷信學說,但是當時的統治者卻深以為然。當時的統治者,不是加緊賑災力度,卻是一味的祈雨。

根據史料記載,光是在1877年的後半年,皇帝就舉行了9次祈雨活動。民間祈雨的活動也是非常興盛,在1877年,曾國荃就先後組織了40多次祈雨活動。

這種唯心主義的做法,不僅無濟於事,還導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貪汙腐敗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山西藩司、吉州知縣剋扣救災的銀兩,被政府查處。當然,被查處的貪官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等待領粥的災民

結語

晚清爆發的丁戍奇荒放在近千年的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破壞之程度,影響之巨大,說是百年未有之奇災完全是不過分。但是這次丁戍奇荒比較奇的地方是,居然沒有爆發大型的人民起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希望這樣的慘劇不會再次上演了。

參考文獻:

夏明芳:《也談丁戍奇荒》

王錫綸:《丁戍奇荒記》

趙矢元:《丁戍奇荒述略》

劉鳳翔:《淺析「丁戍奇荒的原因」》

袁瀅瀅:《天人感應災異觀與近代災荒救治——以「丁戍奇荒為中心」》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

相關焦點

  • 湘軍第一悍將:曾國荃,「曾剃頭」寵愛有加,結局卻有一絲落寞
    眾所周知,曾國藩一手創建的湘軍,歷經無數慘烈戰役,最終一舉攻下天京,為搖搖欲墜的腐朽清朝又續命了幾十年。而在湘軍眾多悍將中,曾國藩其弟曾國荃的地位可以說是舉重輕足,這可並不是因為他是曾國藩弟弟這一特殊身份,而就是論戰功,曾國荃也是讓眾人所信服的湘軍第一悍將。
  • 曾國荃故居——雙峰大夫第
    「大夫第」是曾國荃(1824-1890年)修的宅子。曾國荃是清朝著名大臣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字沅甫,號叔純。鹹豐二年(1852年)舉優貢。1856年招募壯勇3000人增援江西吉安,助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所部稱吉字營,成為曾國藩的嫡系。1857年秋,奉命統領江西各軍圍攻吉安,12月擊敗增援太平軍之石達開部。次年9月陷吉安,升知府,加道銜。1859年佔景德鎮,升道員。
  • 彭玉麟號稱晚清包青天,是曾國藩提拔上來的,為何非要除掉曾國荃
    彭玉麟誰都不怕得罪,被他彈劾下臺的官員,多達200多號人,其中高官厚祿之人也比比皆是,可以說晚清時期,誰都不願跟彭玉麟叫板。 這麼一來你覺得他還會因為曾國藩是他的領路人,所以他就放過曾國荃嗎?當然不會,他至少三次建議曾國藩宰了曾國荃。
  • 若果曾國藩聽取弟弟曾國荃建議,起兵推翻大清王朝,結局會怎樣?
    收復天京不久後,曾國荃在哥哥曾國藩的手掌心上劃出了一個「趙」字。毫無疑問,這指的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袍加身的故事。多年之前,祖父夢見巨蟒的故事,也許是一條「龍」。已經獲得人生巨大的成功的曾國藩,在當時環境下,如果曾國藩聽從弟弟曾國荃的建議,黃袍加身,改朝換代,讓曾家人替代滿清坐天下。
  • 從彭玉麟請求「誅殺」曾國荃看,為何曾國藩不敢起兵稱帝?
    此時,八旗、綠營正規軍腐朽沒落,不堪一擊,而曾國藩麾下湘軍人數眾多,戰鬥力強悍,是清朝新的武裝力量支柱。手握重兵,曾國藩卻沒有「帝王夢」,他屢屢拒絕部下建議,沒有起兵稱帝,甘願做大清忠臣,安守本分。手握重兵,卻沒有起兵稱帝,這是後人稱讚曾國藩之一大亮點,說他是儒家思想忠實的捍衛者,堪與孔孟媲美,號稱「千古第一完人」。
  • 曾國荃攻破天京後奏報朝廷請功 朝廷卻對他嚴詞警告
    為了這一天,曾國荃等候了兩年之久。1862年,曾國荃率領湘軍兵臨城下,將天京圍困得水洩不通。從那一刻開始,曾國荃就對這座城池志在必得。太平軍採取「圍魏救趙」之際,由忠王李秀成率軍東進,在清廷財稅重地江浙一帶攻城陷地,吸引曾國荃分兵。曾國荃像沒有看到似的。
  • 曾國藩出手營救曾國荃,慈禧再不情願也得給面子
    曾國藩像曾國荃沒有從他率軍攻陷太平天國都城後,嗅出「兔死狗烹」的味道而有所收斂,反而在出任湖北巡撫時,更加囂張跋扈,差點惹下大禍。01曾國荃率湘軍吉字營攻陷太平天國都城天京,立下不世之功,朝廷不但沒有兌現「最先攻下金陵者封王」的許諾,
  • 宋朝杭州災民沒錢買米,範仲淹:漲價試試!災民:感謝青天大老爺
    為了知識改變命運,範仲淹辭別母親到外地求學,年輕時也曾寺廟裡念書,生活更加貧苦。 那時候範仲淹最可口的飯就是稀粥,而且還不能吃飽,只能把這有限的涼粥再劃成三份,每餐吃一份,從來沒有吃飽過。
  • 高雄氣爆45億捐款剩7.5億 災民:怎麼花的
    (謝明祚攝)  臺海網7月18日訊 據《中國時報》報導,高雄氣爆民間捐款規模僅次於921大地震,45億元善款花得只剩7.5億餘元(新臺幣,下同),災民一直有正反聲音,不滿者痛罵「亂花」、「未全數用於災民」,支持者認為只要用於災區就不違反捐款初衷。錢事,成了另類傷痕。
  • 清朝晚期鴉片盛行,為何窮苦的百姓也抽得起?答案讓清朝自食其果
    清朝晚期鴉片盛行,為何窮苦的百姓也抽得起?答案讓清朝自食其果文/聞聲擇行在清朝晚期,因為閉關鎖國的原因,讓清朝的國力日漸衰弱。而當西方的列強來到中國之後,看著貧窮的百姓,認定如果進行正常商品的貿易肯定是行不通的,最終選擇用鴉片來開啟中國的大門。鴉片一經進入中國市場,就受到貴族的熱捧,當時導致大量的白銀流落國外,讓無數的家庭家破人亡。吸食鴉片之後,很容易上癮,並且還不容易戒除。讓人一直沉迷於精神的享受上,而不願去進行勞作。
  • 晚清鴉片對國民有多大的危害?男人骨瘦如柴,女子淪為他人玩物
    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們都曾接受過同樣一個忠告,不準吸食毒品。毒品的種類也是繁多,比如海洛因、K粉、搖頭丸等等,不論是哪樣,只要沾上了,就會讓人產生巨大的癮性,從而慢慢的侵蝕掉你的身體。在清朝末年,就有了一種叫做鴉片的毒品。而就是鴉片的出現和流通,極大的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 清朝之前就有進口鴉片,張騫不遠萬裡帶進到中土,用來食用
    或許很多人都曾覺得鴉片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陸陸續續地往中國大陸輸送,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早在漢朝時期,鴉片便已經存在中原大陸之中! 那麼是什麼讓人們對於本是藥物的鴉片產生如此大的恐懼感呢?無疑,鴉片戰爭所帶來的影響已經在人們的腦海裡根深蒂固......
  • 「曾鐵桶」在山西(國家命運·丁戊奇荒·連載40)
    曾國荃,湖南湘鄉人,是曾國藩的三弟,因在家族中排行老九,被人稱為「九帥」。在鎮壓太平天國期間,因最善掘壕築壘圍困城市,得了「曾鐵桶」的綽號。同治六年(1867年),曾國荃因「剿捻」不力丟了湖北巡撫的差使,之後在家以養病為由賦閒9年。光緒元年(1875年),曾國荃復出任陝西巡撫,尋遷河東河道總督。
  • 英國把鴉片帶來清朝,並且發動侵略,導致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
    對於鴉片,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在清朝的時候,西方的國家把鴉片當作了對付清朝政府的武器。很多百姓在那個時候深受其害,一碰就上癮了,最後輕的妻離子散,嚴重的就是家破人亡。鴉片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毒品,其實在唐朝的時候,國內已有鴉片的出現,只不過在當時人們把它當作花用來觀賞,這種花叫做罌粟花。
  • 此人從太平軍投降清朝,又曾重兵在握,最後一死以謝天下
    這個人的經歷有些傳奇,他是從太平天國投降到清朝的,卻能掌握當時的海軍,也是一種奇蹟。丁汝昌是安徽廬江人,自幼家貧,讀過三年私塾,後來15歲的時候,父母就先後去世了。當1864年,太平軍攻破廬江時,18歲的丁汝昌參軍投身於太平天國運動。這時候丁汝昌是屬於程學啟的部下,而程學啟又隸屬於英王陳玉成。
  • 他如果答應了李秀成,清朝可能就是姓曾的天下了
    而在清朝時候就出現這一農民政權,雖然他也曾打下很多的江山可是後來也是統治階級的混亂使得它也成了和清朝一樣終究要滅亡的政權。我們都知道在天京發生事變之前的太平天國給了人們多大的希望,認為清廷是沒有辦法抵抗這樣的勢力的。
  • 歷史真相大揭秘,燒鴉片的林欽差則徐,為何後期主張民眾種植鴉片
    林則徐,福建人,字元撫,清朝一品大員,為人堅毅勇敢,處理事情睿智果斷,但相傳其手段非常殘忍。他提出要嚴禁鴉片,要嚴厲打擊洋人,所以被後世歌頌為民族英雄,世代傳頌,同時還被編入中學歷史課本中。那就是這樣一位民族英雄式的人物為何在中英戰爭數年後卻主張種植鴉片,賣給自己的國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