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馮小剛有一部電影《1942》,講的是民國時期河南發生的大災荒,災荒下的老百姓流離失所,慘不忍睹,看過的朋友們想必和我一樣內心震撼。但是在這之前的清朝末年,還發生了一次更大的災荒,當時的人稱其實二百年未有之奇災,史稱丁戍奇荒。
丁戍奇荒時間發生在光緒年間,時間大概是在1876年到1879年,其中災荒最為嚴重的時間是在77年、78年,因為這兩年按照傳統的紀年方法,分別是在丁丑年、戊寅年,所以稱這次災荒為「丁戍奇荒」。
丁戍奇荒的狀況
丁戍奇荒這次災荒蔓延到了大半個中國,尤其以山西、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五個省份等地方在災荒最為嚴重,一直波及到了南方的多個省份,席捲大半個中國。尤其是山西地區,十多年的田地基本上都損失殆盡了。災荒中死亡的人數粗略在1000萬人以上,簡直是駭人聽聞。
光緒皇帝剛剛繼位,這場饑荒就被他碰到了。1876年,先是在在廣東、福建等地發生了嚴重的雨災。與此同時,北方各省又爆發了嚴重的旱災,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基本上是顆粒無收。
光緒三年,這種狀況並沒有改善,反而愈加嚴重,在北方的九個省份,接連受災,一發不可收拾。除了旱災之外,蝗災、冰雹接連不斷。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嚴重的災荒之後,又是嚴重疫情。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丁戍奇荒」中,在1876年,山西、直隸、河南、山東這四個省份,遭受饑荒有181個縣,77年增加到274個縣。全國幾乎一半的人口都沒有逃過這次災荒。為了生存下來,2000萬人災民外出逃荒。
受災最為嚴重的山西地區,死亡的人數就有500萬。災荒年間,一般都是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在清末的腐朽統治下,災荒更加嚴重。
災荒有多慘烈?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山西地區的災荒,當時的山西的巡撫是曾國荃,他向政府匯報了當時的災荒的情況,赤地千裡,饑民達到五六百萬,就連不能當食物的樹根還有樹皮,都被災民吃光。甚至有挖土的當飯吃的,腸子吃壞,最後死亡。詢問當地的老百姓,都說是200年未有的奇災。
逃災的老百姓
為了賑災,清政府從中央派出了許多官員,其中的一位官員閻敬銘也向朝廷匯報,在奉命調查的這段期間,看到的景象是這樣的情況,所見所聞,基本上是都是災民在啼哭。死亡災民的遺體在路上堵塞,每天餓死的災民不只是幾千人。
《丁戍奇荒記》中記載:山西無處不旱…被災極重者八十餘區,……餓死者十五六,有盡村無遺者。
災荒嚴重時候,為了充飢,甚至出現了吃人肉的現象。災民為了生存,甚至是公開賣人肉。人吃人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都說虎毒不食子,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父母為了活下來,直接殺掉自己的孩子來充飢。在山西臨汾一帶,光是一個月就有十多起殺子案件。
災荒中餓死的老百姓
饑荒年代,為了生存,販賣婦女兒童的現象更是數不勝數。清朝著名的官員鄭觀應記載:僅僅是靈丘縣,婦女兒童被販賣的,就有10萬以上。著名的傳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各處考察,在路途中時常會看到販賣兒童婦女的車輛。
為了痛心的是,這些被販賣人當中,很多人都是自願的。相比活活被餓死,他們寧願被販賣,不要錢也可以。李提摩太看到這樣的慘劇,一度懷疑是自己精神不正常產生的幻想,但事實確實是如此。
當時老百姓,為了躲避這場災難,只能是外出逃荒。光緒三年,很多饑民來到了南方,光是江蘇就收留了160萬災民。先是有山東地區的災民,而後山西的災民也來到南方逃荒。當時有一個小男孩,只有十幾歲,家中的親人死光了。無奈之下外出逃荒,一路居然從山西走到了揚州。
傳教士中賑災最為積極的李提摩太
丁戍奇荒爆發原因是啥?
丁戍奇荒是怎麼爆發的,原因是什麼呢?一般將其歸於一種自然現象,稱為是厄爾尼諾,所以降雨量是比較少的尤其是降雨量少的華北地區,所以更加嚴重。再加上當時技術落後、水利設施的落後,也就愈加嚴重了。
當然,歸咎於自然現象也只是一小部分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應該歸咎於人禍。當時的巡撫曾國荃認為這次災荒的原因是種植鴉片。他認為自從民間種植鴉片之後,人民就攢不下糧食。以至於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無力應對。
清王朝沉重的賦稅,也是導致災荒嚴重的原因。清朝末年,政府除了要向外國支付大量的賠款。為了鎮壓起義,還需要大量的軍費。政府為了解決負擔,就向百姓大量的徵發徭役。
湖廣總督張之洞說道:儘管是人民百姓富裕,也吃不消。為了支付徭役,僅僅光靠在田裡種莊稼是不夠的,種植罌粟成為了最佳的選擇。
山西巡撫曾國荃
生態環境的惡化也是導致這次災荒的原因。清朝時期,為了提高生產力,國家實行了「攤丁入畝」的措施,鼓勵墾荒。正是如此,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殆盡,生態系統被破壞,水土流失也更加嚴重。災荒時期,表現得更是明顯。
災情發生之後,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政府官員的腐敗,也是導致疫情加劇的主要原因。受災的災區向政府請求賑災,一份接一份,但是中央的官員卻對此視而不見,相互推脫。就連光緒皇帝,竟然也說出了只能靠祈求上天下雨的話來。
光緒皇帝畫像
從古至今,古人都信奉天人感應的學說,認為凡是發生自然災害,都是上天對統治者以及子民的警示。雖然是迷信學說,但是當時的統治者卻深以為然。當時的統治者,不是加緊賑災力度,卻是一味的祈雨。
根據史料記載,光是在1877年的後半年,皇帝就舉行了9次祈雨活動。民間祈雨的活動也是非常興盛,在1877年,曾國荃就先後組織了40多次祈雨活動。
這種唯心主義的做法,不僅無濟於事,還導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貪汙腐敗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山西藩司、吉州知縣剋扣救災的銀兩,被政府查處。當然,被查處的貪官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等待領粥的災民
結語
晚清爆發的丁戍奇荒放在近千年的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破壞之程度,影響之巨大,說是百年未有之奇災完全是不過分。但是這次丁戍奇荒比較奇的地方是,居然沒有爆發大型的人民起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希望這樣的慘劇不會再次上演了。
參考文獻:
夏明芳:《也談丁戍奇荒》
王錫綸:《丁戍奇荒記》
趙矢元:《丁戍奇荒述略》
劉鳳翔:《淺析「丁戍奇荒的原因」》
袁瀅瀅:《天人感應災異觀與近代災荒救治——以「丁戍奇荒為中心」》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