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的過度消費,是在給孩子鋪路,還是在給孩子挖坑?

2020-08-01 橙子老師說教育

高考已經告一段落,考生們也報考了自己想去的大學,在等待通知書的期間,家長已經開始為孩子上大學的事情做起了準備工作。買新的衣服和鞋子,再購置全新的被子床單,電子產品也是不能少的。

我家親戚的孩子今年也高考,成績不太理想,不過也能過專科分數線。考了294分的的她,一心期盼大學的生活,為了上大學做了很多準備,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她竟然要求自己的父母買一萬多塊的筆記本電腦。儘管在外人看來,這樣的要求是無理的,但是她父母為了孩子的「面子」還是給她買了。

高考後,家長和親戚為了犒勞辛苦備戰考試的考生,多多少少都會給考生一些零花錢,或者買一些他們想要的東西,可是這樣就形成了考生的過度消費。

高考後的過度消費,是在給孩子鋪路,還是在給孩子挖坑?

一.什麼是考生的過度消費?

1.花費超過家庭經濟條件

在考生準備上大學期間,不顧自身家庭經濟條件,購買了很多遠遠出家庭消費能力的物品。再一點就是高考過後,出入各種高檔娛樂場所,用放鬆壓力作為藉口,和同學一起吃喝玩樂。

家庭經濟條件不突出,卻要花費很多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理解父母掙錢的不容易。當父母滿足自己的高消費的時候,還會對父母發脾氣,甚至用不上學來威脅父母妥協。

高考後的過度消費,是在給孩子鋪路,還是在給孩子挖坑?

2.過度追求大品牌用品

現在上大學都講究「三件套」,手機、電腦和相機,這三種東西還一定要買國際大牌,國產的都不要。認為只有用著國外大牌的東西,才能彰顯自己的身份。個別女生還會要求買全套的大牌護膚品和彩妝,一套下來一萬塊都擋不住。

高考後的過度消費,是在給孩子鋪路,還是在給孩子挖坑?

3.購買非必要用品

有些考生會以大學學習用得到的名義,買電腦、單眼相機等高消費產品,但在實際大學學習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這些東西。

高考後的過度消費,是在給孩子鋪路,還是在給孩子挖坑?

考生的過度消費,在如今的社會很常見,十個考生有八個都有這樣的問題,這樣的種種過度消費的行為,都折射了考生的心理問題。

二.考生過度消費反映什麼問題?

1.考生虛榮心過強

過度要求名牌,想讓自己成為眾人的焦點,這的一種強烈的虛榮心在作祟。即將進入大學生活的孩子,想像著大學中的種種光鮮亮麗,再加上電視劇中的不實誘導,認為自己要是沒有大牌的東西,肯定會被大學同學排擠恥笑。虛榮心讓她想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於是就要求父母給自己購買大牌商品,來把自己包裝的「貴氣十足」。

高考後的過度消費,是在給孩子鋪路,還是在給孩子挖坑?

2.考生本性自私

人的本性都有自私的一面,要求父母過度消費的考生,自私的本性更強。這樣的人往往喜歡不顧他人,用盡手段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情、得到一切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自私同時也表現在對自我的認可上,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他都可以擁有,認為自己才是世界上最獨特的人,即使在大學生活中也要出彩。

高考後的過度消費,是在給孩子鋪路,還是在給孩子挖坑?

3.渴望得到更多關注

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就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從小就沒有得到過關心和關注,長大後就會用「作」的形式,證明自己的存在。過度的消費也是一種形式,他們認為可以通過花更多的錢,來引起父母的注意。

高考後的過度消費,是在給孩子鋪路,還是在給孩子挖坑?

三.過度消費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1.小時候的過度溺愛

任何心理形成都需要過程,小時候過度溺愛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所求無度,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東西,爸爸媽媽就應該雙手奉給自己。這樣的孩子沒有過爭取的過程,得到東西的過程太過簡單,沒有付出過就得到。這樣的生活他們已經習慣了,於是無論家庭的條件如何,父母如何為難,他都要買自己想買的東西,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高考後的過度消費,是在給孩子鋪路,還是在給孩子挖坑?

2.對於自身條件的自卑

自卑和自負往往只有一線之差,太過自卑的孩子會用物質包裝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更加自信,行為上就會變的自負。超高的消費,不過是他武裝自己的籌碼,讓自卑深深的埋在心裡。

高考後的過度消費,是在給孩子鋪路,還是在給孩子挖坑?

四.如何正確引導考生的消費?

1.控制考生的經濟

考生高考完不免要有一些同學聚會,姐妹約下午茶之類的,但是這些事情的消費都不會太高,家長在給孩子錢的時候,要控制數量,一般二線城市五百左右就足夠了。

2.拒絕考生的無理要求

當考生要的東西遠遠超出家庭經濟能力,父母要堅決說「No」,任何人都是欺軟怕硬的,當父母強勢起來,考生也不敢有什麼出格的行為。

高考後的過度消費,是在給孩子鋪路,還是在給孩子挖坑?

考生的過度消費,歸根結底還是小時候父母教育留下的後遺症,只有在孩子小時候就引導他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這樣才能保證孩子長大後能成為一個三觀正常的人。

家長認為,孩子在上大學前購置一些物品,是在為孩子的大學生活鋪路,事實剛好相反,這樣縱容孩子,只會讓孩子的消費觀更加扭曲,這也是在給孩子的未來挖坑。

相關焦點

  • 高考結束買買買?過度消費要不得
    高考結束後,高中畢業生終於卸下重擔,買手機、買電腦、打遊戲、旅遊、看電影……很多考生在高考過後,想著要好好放鬆一下。與此同時,商家迎來了「後高考經濟」。昨天上午10點,記者來到位於市區的一家手機賣場,一位家長正在為高考結束的孩子購買手機,家長表示:「前段時間孩子太辛苦了,現在高考也結束了,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買一部手機,而且以後出去上學手機也是必備的,所以今天來滿足一下孩子的這個願望
  • 揠苗助長無異於給孩子挖坑
    在項目獎項被取消之後,獲獎小學生陳某某的父親對外發布一封公開信,稱孩子自幼接觸相關科學知識並形成濃厚的科研興趣,獲獎項目是孩子根據自身科研興趣選擇的課題,並在學校指導老師、父母及所在課題組研究生的共同指導下,通過觀察學習和親自實驗操作,獲得項目主要實驗數據,基本掌握項目涉及的基礎概念和研究方法。如果這是事實,已經證明獲獎學生並非獨立完成研究項目。
  • 跟在「鋪路工」父母身後長大的孩子,家長辛苦,孩子卻學不會走路
    他們就像是鋪路工一樣,走在孩子面前為孩子掃平一切障礙,賣力建成條條「大路」。可是讓「鋪路工」父母最難過的是,夫妻倆辛苦為孩子鋪好了所有的路,這期間花力氣、花時間、花錢,到最後孩子卻不願意自己在平坦的路上多走一步。
  • 別再用「假富養」給孩子挖坑了,老了自己受罪、孩子更慘
    導讀:別再用「假富養」給孩子挖坑了,老了自己受罪、孩子更慘!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再用「假富養」給孩子挖坑了,老了自己受罪、孩子更慘!!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請別過度關注高考的孩子
    【衝刺,高考生】在今年這樣特殊的背景下參加高考,考生很可能感受到更大壓力,到了現階段,知識點的掌握、答題技巧的訓練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任務,高考時能否正常或超常發揮,往往取決於考生的心態。如何在最後的居家學習中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提高學習效率呢?
  • 過度教養,是你綁架了孩子,還是孩子綁架了你?
    第一是對孩子過度保護,總擔心孩子會出事兒。第二是對孩子過度幫助,總覺得孩子能力不行。第三就是代替孩子做決定,總覺得孩子離開了自己就會犯錯誤。這樣的家長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上空。隨時準備俯衝下來解救孩子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沒有認識到這種養育方式的危害,這種養育方式是一種惡性循環,你越過度養育孩子,越依賴你,投入的也變得更多,慢慢的越養越艱難。
  • 過度關注行為而引發的親子互動會推動孩子形成錯誤的信念。
    我們不僅需要關注孩子的行為,更要關注行為背後的信念,即正面管教強調的長期效果。有時候,過度關注行為而引發的親子互動其實會推動孩子形成錯誤的信念,這也是我常說的「挖坑式教育」。在養育多子女這件事上,孩子最容易出現以下三種錯誤信念:1. 錯誤信念:「歸屬感和價值感就是讓大家都圍著我團團轉。」
  • 專家談高考志願填報:尊重孩子,但不過度放大興趣的決定性
    新高考地區如何報志願在新高考地區,有關專業、學校、地域的原則都適用,也是核心。但是新高考地區因為選科的原因,導致志願填報實際上都是按專業報志願(雖然也經常表述為學校+專業組合),而不是過去的按學校報志願。也就是說,一個學校理論上是一個專業一個錄取分數線,不像過去只有一個錄取分數線。
  • 你的過度養育,正在傷害孩子
    然而現實生活中,家長卻忘記了這個故事的教訓,總是用「揠苗助長」的方式養育孩子,在孩子的成長中參與過多,掉進了「過度養育」的陷阱:有了孩子後,全身心地撲在孩子身上,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一直把孩子保護在一個沒有危險因素,無菌的「溫室「中,孩子只會長成一個「巨嬰」,各種能力低下,缺乏責任感,步入社會後很難生存。
  • 家長還在怪孩子玻璃心?別再給孩子「挖坑」了,還要怨孩子不好
    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很重要,讓孩子在生活中會有一個好的心理狀態,家長一定要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創傷。家長給孩子「挖坑」,卻說孩子玻璃心,別讓情緒成為孩子的主人女兒在媽媽的面前不敢哭出聲,等到錯誤的題被改對後,拿給媽媽看,媽媽才心滿意足的放過女兒回到床上睡覺,小李走過去給女兒關門的時候,發現女兒蜷縮著身體在床上,小聲的抽泣,看起來實在是惹人心疼。
  • 過度消費給家庭帶來災難,理性消費才能致富
    新聞報導應該真實客觀理性消費很重要女大學生因為過度消費選擇裸貸,年輕人因為過度消費還不起貸款選擇輕生,這些年來,小編看到過很多類似的新聞報導。借別人的錢終歸是需要還的,銀行的貸款每天都在產生利息,再加上夫婦二人習慣性的過度消費,悲劇註定會發生。
  • 「鋪路教育」,多辛苦了父母,更毀了孩子。是個難題,如何解決?
    後來經過思考,我把這種教育現象稱作「鋪路教育」,望大家諒解!鋪路教育 後來經過和其他老師的交流得知,這兩位同學的其他科目也不太理想,經過和家長溝通,其家長也承認確有此事。有家長在孩子未畢業便已經決定讓孩子去某某學校就讀,這樣的教育現象可能影響孩子的一輩子,也辛苦了家長。鋪路教育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一、讓孩子喪失了鬥志總認為父母會幫忙解決問題,讀書也是一樣的,自己考不上好學校,那父母會安排就讀學校,慢慢的學生的鬥志變喪失了。
  • 「娃娃網紅」禁不起過度消費
    有人說,孩子畢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通過做直播,孩子能掙到錢,為父母減輕負擔,還有機會展示才藝、提升個人能力,何樂而不為?也有人說,過早暴露在複雜的網絡環境中,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終究弊大於利,是在「透支」孩子的未來。
  • 尊重孩子,但不過度放大興趣的決定性
    新高考地區如何報志願在新高考地區,有關專業、學校、地域的原則都適用,也是核心。但是新高考地區因為選科的原因,導致志願填報實際上都是按專業報志願(雖然也經常表述為學校+專業組合),而不是過去的按學校報志願。也就是說,一個學校理論上是一個專業一個錄取分數線,不像過去只有一個錄取分數線。
  • 湖北黃石新啟點學校張亞輝:破繭成蝶,為孩子大學夢鋪路架橋
    《中國紀錄》新媒體將推出2020教師節系列特別報導,今天推出系列報導之二:《湖北黃石新啟點學校張亞輝:破繭成蝶 為孩子大學夢鋪路架橋》。辦學宗旨:新啟點學校立足高中,專注高考,專門為孩子們的大學夢鋪路架橋。疫情的九月,是收穫的季節,《中國紀錄》新媒體一行來到湖北黃石城發新啟點學校,零距離採訪了該校長張亞輝。她是河南人,性格開朗直爽,話語低調不失小家碧玉氣質鑄就了女漢子的韻味。
  • 孩子過度玩手機有哪些危害
    如何幫孩子30天戒除遊戲建立手機界限,如何幫孩子改善叛逆厭學,如何幫孩子衝刺逆襲中考|逆襲高考10-160分!大家好,我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 科技發展真是日新月異。二十年前孩子最喜歡看電視,而到了今天各種高科技的電子產品取代了電視,逐漸成為孩子們的「新寵」。 玩手機到底好不好呢?答案當然是不好了,那麼小孩子過度玩手機有什麼壞處呢?
  • 如果你是考生家長,高考結束後你會怎麼補償孩子?
    作為高中的班主任,送走畢業生是經常的事情,高考結束以後畢業生的百態人生,也是最了解的,家長一定要提前做好規劃。第一,讓孩子放鬆,但不能放縱。很多孩子高考已結束,那就開始放縱,和同學們一起吃飯,吃燒烤,喝啤酒,去KTV,去網吧!
  • 孩子三歲還是不願自己吃飯,寶媽看看這三條標準,是否過度養育了
    在她們相互熟悉完一個階段後,兩個小朋友會自己想到解決辦法,也許不是那麼公平,但是沒關係,這樣可以讓孩子自己體驗一下如何和其他小朋友解決問題的過程。除了小朋友之外,很多大朋友依然處於這樣過度養育的情況。典型的過度養育那麼,怎麼樣才算是過度養育呢?第一,對孩子過度保護,總是擔心孩子會出事情。孩子在小的時候,探索欲望非常旺盛。太多新鮮的事情沒有體驗過,當然很多危險也沒有體驗過。
  • 女孩10歲上大學13歲私塾任教,真「神童」還是過度「消費」?
    回看張易文的履歷確實非同凡響,從4歲開始父親就讓她在自己辦的私塾讀書,9歲首次參加高考,10歲重新複習4個月再次參加高考被商丘工學院專科錄取,今年7月份已在該校畢業,目前回私塾任教,而她負責教學的20名孩子也是同她之前一樣接受「超前教育」。
  • 「後高考經濟」掀起消費熱潮,各位家長請hold住
    高考剛結束,「後高考經濟」的角逐正式進入發酵期,和學生消費息息相關的行業仿佛迎來了一波小高潮,比如駕校、餐飲、旅遊、美容、網遊、電子產品以及攝影等等,莘莘學子經歷了高考的洗禮後,也都想通過各種消費的方式來緩解壓力、犒勞自己。甚至在疫情不斷反覆的當下,部分實體產業依靠這批學子回了一波血,能夠繼續喘息下去,避免關門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