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麥可•赫茲菲爾德教授「隱性殖民主義的後果:希臘和泰國的現代回想「講座紀要

2021-03-05 少數民族研究

哈佛大學麥可•赫茲菲爾德教授「隱性殖民主義的後果:希臘和泰國的現代回想「講座紀要

編輯: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    已讀:1034次    發布日期:2014-07-03

2014年06月23日(周一)下午三點,由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主辦的「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系列講座」第三十一講,在中央民族大學北智樓107教室舉行。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麥可•赫茲菲爾德(Michael Herzfeld)作了題為「隱性殖民主義的後果——希臘和泰國的現代回想」的講座。本次講座由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副主任張海洋教授主持。清華大學景軍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胡鴻保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潘蛟教授等校內外老師同學,及本中心同仁全程聆聽了本場講座。

講座伊始,張海洋教授介紹了赫茲菲爾德教授的學術背景與研究專長,對他的到來表示感謝與歡迎。赫茲菲爾德教授的研究興趣廣泛,在社會理論、人類學史、社會詩學、歷史政治、歐洲研究(尤其是希臘和義大利研究)、泰國研究等方面著述頗豐。赫茲菲爾德教授首先對於何為「隱性殖民主義」概念向大家進行了詳細闡釋,列舉並分析了希臘與泰國等幾個「隱性殖民主義」典型國家的特徵。他用精煉的語言概括了兩國目前各自面臨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及雙方所具不同特點所反應出的「隱性殖民主義」共性,並以此說明了「隱性殖民主義」的潛力和局限,同時也清楚揭示了國際範圍內全球結構的文化動力。

在互動環節中,在場師生們圍繞泰國民眾的生活是否受到政治鬧劇的影響,「隱性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的異同,希臘加入歐盟後對其發展的影響,及中國新儒家的興起是擺脫心智殖民、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被殖民」等方面提出疑問。麥可•赫茲菲爾德教授對上述疑問逐一進行解答,與大家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深入的交流和溝通。通過此次講座,大家對赫茲菲爾德教授淵博的學識、謙虛親和的為人態度有了更深體會,欽佩之感油然而生。此次講座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整理人: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趙楠

審閱人:程春華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得主麥可•科斯特利茨教授受聘蘇州大學講席教授
    新華網南京5月23日電(記者凌軍輝)5月21日,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麥可•科斯特利茨教授從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手中接過聘書,並佩戴上蘇州大學校徽,成為蘇州大學首位講席教授。    麥可•科斯特利茨教授出生於1943年,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布朗大學物理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物理拓撲相和冷凝聚態。
  • 哈佛大學田曉菲教授應邀做客「胡適人文講座」
    5月31日晚,北京大學傑出校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田曉菲應邀來訪中文系,並以「宴飲與回憶:重新思考建安」為題作精彩演講。來自校內外的400餘位同學早早來到講座現場。中文系系主任陳平原教授首先致辭。隨後,田曉菲教授正式開始演講。
  • 黃寬重、劉靜貞教授講座紀要
    4月15—16日,應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之邀,臺灣長庚大學黃寬重教授、成功大學劉靜貞教授為我校師生作學術報告。
  • 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加盟南開大學 其著作曾風靡學界
    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加盟南開大學 其著作曾風靡學界 2017-10-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中新社天津10月24日電 (張道正 郝靜秋)著名學者、哈佛大學東亞系講座教授暨比較文學系教授王德威
  • 施耐德教授系列講座第二講「古埃及的宗教與神廟」講座紀要
    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託馬斯•施耐德教授帶來他的系列講座第二講,題目為《古代埃及的宗教與神廟》,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所長王巍研究員主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學生們聆聽了此次講座。王巍所長主持本次講座
  • 中國政法大學MBA美國行:哈佛、佩斯大學講座紀實
    哈佛大學及佩斯大學的兩場高水平講座,讓中國政法大學MBA美國訪學團全體師生們受益匪淺。為師生們講授的Guhan Subramanian教授,是哈佛大學第一位同時擁有商學院和法學院終身教職的大師級學者,他講授的這場《商務談判》講座,通過創新的概念和精彩的案例分析,將商務談判的核心要素、技巧、規則條分縷析,並將理論與實操、中西方文化差異融會貫通,讓師生們迅速融入了商務談判的情境,並在互動問答和模擬遊戲中充分領悟到商務談判的核心內涵,領略到哈佛商學院極具特色的案例教學的精彩紛呈。
  • 北大經濟史學名家系列講座 | 鄧鋼教授講座紀要(上篇)
    系列講座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史學系、北京大學社會經濟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聯合主辦。註:鄧鋼教授的講座衝擊力很強,帶給我們研究中國經濟史的全新的視角。雖然他的某些論述、個別結論我們未必完全同意,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的研究視角、立論基礎、對二十五史史料的高度重視,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 【消息】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韓南昨去世
    【消息】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韓南昨去世 澎湃記者 石劍峰 2014-04-28 14:22 來源:澎湃新聞
  • 會議︱記哈佛大學「超越邊界:文本、思想和人的跨區域運動」
    此次會議由哈佛大學魏德海國際事務中心和哈佛亞洲中心聯合資助,並邀請到杜克大學文化人類學系教授何英成(Engseng Ho音譯)作為會議主題演講者。主題二、空間性,跨地區性,和身份形成第二場主題討論由哈佛大學科學史系助理教授埃蘭·阿拉姆(Eram Alam)主持。哈佛大學東亞系碩士生詹艾文(James Evans)的報告題目為《毛澤東思想和黑人民權鬥爭在納扎爾巴裡運動中的影響(1967-1972)》。
  • 【法眼·研討·002】後殖民主義視角下的泰國與國際法
    Singh對這點的解讀是顧維鈞法官區分對待全殖民國家(印度)和半殖民國家(泰國)。但是我覺得這個解讀有些片面和武斷,可能需要更多論證。段文烏特勒支大學博士候選人 作者通過兩個案例(Cheek仲裁案以及柏威夏寺案)來說明後殖民時期的泰國是如何在國際法上受到法國殖民主義的遺留影響的。
  • 朱拉隆功大學,被譽為「泰國的哈佛大學」
    在學校裡,蘇查達的天性得到了尊重和發展,也是從那時起,她變得越發有主見。說起自己的少年求學經歷,蘇查達對教會學校對她的培養非常感恩:「瑪麗安天主教教會學校是泰國最好的學校之一。正如哈佛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所指出的,情商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一個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佔20%,其餘80%是情商的因素,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情感能力,缺乏自我意識,不能處理悲傷情緒,沒有同情心,不知道怎樣跟人和諧相處,即使再聰明,也不會有大的發展。我至今都還總會記起修女們教我去關心那些不幸的人,帶我去看望孤兒的情景。
  • 哈佛教授王德威 探索文學史的邊界
    王德威在四川大學開講座。1990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副教授,2004年任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講座教授。作為中國文學研究的海外華人代表人物,其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之深、影響之大,被公認為業界翹楚。主要著作有:《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與「張派」傳人》《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等。
  • 希臘克利特大學博士李偉佳蒞臨湖北民族學院講學
    希臘克利特大學博士李偉佳蒞臨湖北民族學院講學時間:2016-06-18 19:48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希臘克利特大學博士李偉佳蒞臨湖北民族學院講學 湖北恩施6月17日電(通訊員 庫新秀 劉珊 賈俊)6月15日上午,希臘克利特大學李偉佳博士蒞臨湖北民族學院理學院
  • 北大海外名家講學計劃項目:鄧鋼教授講座紀要(上)
    本次系列講座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史學系、北京大學社會經濟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鄧鋼教授的講座衝擊力很強,帶給我們研究中國經濟史的全新的視角。雖然他的某些論述、個別結論還有待商榷,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的研究視角、立論基礎、對二十五史史料的高度重視,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本文將簡述鄧鋼教授前三次講座的主旨內容以饗讀者,後三次講座將另文發表。
  • 關鍵詞解析之「後殖民主義」
    後殖民主義的特點就在於,它不是一種鐵板一塊的僵化的理論;自誕生之初它就常常變化,以適應不同的歷史時刻、地理區域、文化身份、政治境況、從屬關係以及閱讀實踐。背景出現的理論背景文學研究在當代的重要轉向,即向文化研究的轉向,是後殖民主義出現的重大理論背景。
  • 訪談:哈佛大學歐立德教授與「新清史」研究
    作者:張梅,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僑務幹校副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客座研究員;歐立德,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講座教授、副教務長。
  • 講座—佛光大學謝大寧教授在西北大學作臺灣佛教主題講座
    佛教在線陝西訊 2014年10月16日晚,應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邀請,佛光大學謝大寧教授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國際交流學院一樓會議室為西北大學宗教學及相關專業的部分師生圍繞臺灣佛教作了一場精彩的報告。講座開始,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李海波教授向聽眾介紹了謝大寧教授。
  • 佛羅倫斯I Tatti莊園和哈佛大學I Tatti文藝復興文庫
    新生的I Tatti莊園在主人的悉心打理下,逐漸成為歐洲藝術史領域一顆糅合了圖書、收藏和園林等多種元素的明星莊園。作為哈佛大學校友,貝倫森摯愛母校,早在1937年,就表達了死後將莊園捐給哈佛的意願。二十二年之後,哈佛大學接受了這筆豐厚遺產,其中包括5萬冊珍貴藏書,均為古代地中海文明和義大利文藝復興領域的精品。
  • 德懷特·珀金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德懷特·珀金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過去在哈佛曾擔任過的職務有:哈佛東亞中心(即現在的費正清研究中心)副主任、經濟系主任、哈佛國際發展研究所所長。他擔任現職前的職務是哈佛亞洲中心主任。
  • 哈佛大學取消了地理系,後果很嚴重
    在哈佛大學379年的歷史裡僅僅取消過一個學科體系。你不妨猜一下,它取消了什麼學科?什麼時候取消的?答案是:上世紀40年代,哈佛大學將地理系全部取消了。隨後,很多大學也紛紛跟風效仿。  哈佛大學選的時機實在太差。就在它取消了地理系後不久,該學科經歷了一場計量和計算革命,最終產生了像谷歌地圖和GPS等創新產物。70多年後,我們依然在為美國大學缺乏的空間思維買單。現在能夠幫助學習者提高空間思維能力的課程很少,其中地圖和視覺化是提高該能力最核心的手段。我們面臨的問題很簡單:現在知道如何製作地圖或者處理空間數據集的人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