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麥可•赫茲菲爾德教授「隱性殖民主義的後果:希臘和泰國的現代回想「講座紀要
編輯: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 已讀:1034次 發布日期:2014-07-03
2014年06月23日(周一)下午三點,由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主辦的「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系列講座」第三十一講,在中央民族大學北智樓107教室舉行。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麥可•赫茲菲爾德(Michael Herzfeld)作了題為「隱性殖民主義的後果——希臘和泰國的現代回想」的講座。本次講座由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副主任張海洋教授主持。清華大學景軍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胡鴻保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潘蛟教授等校內外老師同學,及本中心同仁全程聆聽了本場講座。
講座伊始,張海洋教授介紹了赫茲菲爾德教授的學術背景與研究專長,對他的到來表示感謝與歡迎。赫茲菲爾德教授的研究興趣廣泛,在社會理論、人類學史、社會詩學、歷史政治、歐洲研究(尤其是希臘和義大利研究)、泰國研究等方面著述頗豐。赫茲菲爾德教授首先對於何為「隱性殖民主義」概念向大家進行了詳細闡釋,列舉並分析了希臘與泰國等幾個「隱性殖民主義」典型國家的特徵。他用精煉的語言概括了兩國目前各自面臨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及雙方所具不同特點所反應出的「隱性殖民主義」共性,並以此說明了「隱性殖民主義」的潛力和局限,同時也清楚揭示了國際範圍內全球結構的文化動力。
在互動環節中,在場師生們圍繞泰國民眾的生活是否受到政治鬧劇的影響,「隱性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的異同,希臘加入歐盟後對其發展的影響,及中國新儒家的興起是擺脫心智殖民、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被殖民」等方面提出疑問。麥可•赫茲菲爾德教授對上述疑問逐一進行解答,與大家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深入的交流和溝通。通過此次講座,大家對赫茲菲爾德教授淵博的學識、謙虛親和的為人態度有了更深體會,欽佩之感油然而生。此次講座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整理人: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趙楠
審閱人:程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