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寬重、劉靜貞教授講座紀要

2021-02-07 雲大經濟史

4月15—16日,應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之邀,臺灣長庚大學黃寬重教授、成功大學劉靜貞教授為我校師生作學術報告。三場學術報告紀要如下:


第一場(黃寬重教授:「我研究南宋史的歷程與轉折」)

黃寬重教授首先從自己的從學之路講起,講述了他從「救社會」到「救歷史」再到「救自己」的思想轉變和個人成長經歷,介紹了他選擇南宋史研究的契機和南宋史研究現狀。


黃教授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早期的研究重點和研究經驗。他著重介紹了孫克寬先生、王德毅先生對他治學的影響。他認為,孫先生從文集入手,關注版本的學習路徑和王先生編寫年譜,關照時空的學習方式對他的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向在場師生介紹了他如何開拓史料,挖掘文集史料的價值,以及拓寬時空,關注與南宋密切相關的蒙、金、高麗方面的史料,在史料的溯源拓墾下,如何將自己的研究版圖點狀連綴,進而擴散議題。在南宋活字印書術的研究介紹中,他還回憶了自己與大陸、香港宋史前輩第一次接觸、交流的場景。


黃教授講述了他對「宋代的家族」研究議題的拓展與思考。他認為,宋代家族與以往家族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中流動性是一個最為關鍵的特點,這對宋代家族的探討是非常有學術意義的。但是,隨著家族研究的不斷深入,他也開始遇到瓶頸,即每個家族的結構是相同的,都是因為科舉或者某一因素興起、壯大、結盟,然後或許因為族中無人中舉而衰落、破敗,很是相似。這種文章雖然好寫,但並沒有任何新意,所以家族研究一定要打破原有研究視角,進行創新。在此危機下,他呼籲,家族研究要「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即連結政治文化與人際關係,不能將家族研究只定位於「家」的層面,更要關注社會層面,以及其中所牽涉的多元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網絡,更多關注社會力和政治力的相互交錯。

黃教授介紹了他對南宋基層士人孫應時的政治糾葛與命運遭遇的研究。他認為,歷史的構成和發展不應該只是大人物的歷史,我們應該從多元的層面認識歷史,應該關注個人與時代的關係,以及個人在時局變動下如何自處、如何應對,而基層士人的命運又是如何發展的等問題。他提醒大家要充分認識到,時局的變動對不同層級的人物影響是不同的,所以進行人物品評時要特別關注到時代背景和個人的地位。我們對群體、集團進行研究時,不可用單一的視角,要充分認識到人的多元交際與歷史的複雜情況。


黃教授還講述了在政治史研究中如何將政治社會與文化進行聯結。他認為我們可以從多重關係、多重角度進行研究,從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政治的現象。政治之外的文藝活動,並不是一種完全的政治認同、身份認同,在激烈的黨爭下仍可以「以藝會友」,如宋人對《蘭亭序》的酬唱等。他同時也認為,藝文活動只能舒緩政治矛盾,並不能真正化解政治的緊張關係。隨後,他還講述了以劉宰為代表的南宋士人的家國情懷,其中涉及鄉民意識、救災活動,他認為社會力和文化力是認識南宋的一個重要的角度,知識傳遞與知識建構也是認識南宋在中國歷史傳承中重要性的角度。

講座最後,黃教授根據自己學習南宋史的經驗,從「深讀史料」和「從單一專題著手,進行跨議題結合」兩個方面為同學們的學習提供了重要方法。

歷史與檔案學院院長黃純豔教授主持,校內外師生近百人聆聽學習。

(中國經濟史研究所博士生 李少偉 整理)


第二場(劉靜貞教授:伊人何處:宋代女性研究的思索與展望)

劉靜貞教授在講座開始,首先拋出一個眾多女性史研究者都會面臨的難題,即有關女性的歷史記載太少,我們應如何進行女性史的研究?圍繞這一問題,她首先以西周的分封制為例,指出周王朝既是通過聯姻來完成與各異姓諸侯的聯結,女性自是封建制度得以穩固的重要基礎。傳統中國政治社會結構與歷史記錄之所以少有女性的身影,原因之一,當是「內外——主從」的性別分工原理決定了女性居內從人的道德位份及從屬地位。劉教授提出,若要以性別作為一種分析歷史的工具,一是從現象上理解「性別」曾經如何被當做一種分類,一是從立場上省思曾經「男女有別」的過去,應該如何看待。


劉教授具體談論了女性在宋代歷史格局構建中每一個部分的可置入狀況。她認為只要有心,從宋人筆下記錄仍然有機會窺見女性豐富的生活與文化構成。


最後她從女性歷史研究的目的與取向提出一些反思。她指出社會固然具有多樣性,仍需要注意多重樣態背後的同一性,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聯繫,其次要注意真實的生活與理念體系之間彼此影響、相互形塑的關係,以及書寫者在不同文化框架下與歷史本身間的距離問題。她還提醒,歷史的探索乃是通過個案在時代變化與個人理念間會出現或推或拉的各種角力關係,要小心局部真實而整體虛構等問題。最後,她強調,在面對性別或性別史中的差異性時,與其去證明不平等、指責古人愚昧,不如去探索差異形成的原因,做到省視現在、思索未來。不要像瞎子摸象,堅持己見,而要能做到和而不同,要學會表達、聆聽、溝通和合作,達到多元價值觀的學習與尊重和會通。


雲南大學吳曉亮教授主持,來自校內外近百名師生聆聽學習。

(中國經濟史研究所博士生趙珍理供稿)


第三場(黃寬重、劉靜貞教授:從認識宋代到認識宋人——歷史研究的目的與取徑)

16日下午,臺灣長庚大學黃寬重教授和成功大學劉靜貞教授在雲南大學科學館作《從認識宋代到認識宋人——歷史研究的目的與取徑》學術講座,並與歷史系師生就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學術座談。歷史與檔案學院院長黃純豔教授主持,《思想戰線》主編楊毅教授,歷史系吳曉亮教授、成一農教授、張錦鵬教授、田曉忠副教授等參與座談討論。

劉靜貞教授簡要介紹了自己學習宋史、從事教學與研究的歷程,從宋代的歷史格局出發,講述她對研究宋史與研究宋人的理解。她認為,宋代的歷史主要是關注政權興亡的政治史,而宋人的歷史則更多是一種生活文化史。回頭看宋史研究,其實就是站在從什麼角度展開現在與過去的對話。她對此特別強調從人的角度看歷史,不同的「人」因「事」而交合,人與制度、人與政治,以及政治人物的社會生活應對等問題都能夠揭示出豐富的歷史構成。她認為歷史是疊加和累積的結果,我們更應該關注歷史為什麼是這樣的事實,在對從政治演進到對歷史生命的研究中,對此加以理解與認識。


黃寬重教授認為,歷史包含有很多的層面,有很多東西是不會隨著朝代更替而斷裂改變,歷史的繼承性和延續性不容忽視。研究宋代歷史,要有明確的時間與空間概念。要了解宋代,就必須要了解宋代社會上下層的變動。在宋人的文集裡有很多的通信,反映了時代對他們的衝擊,卻常常被人們所忽略。他指出,南宋政局變化頻繁,人事更迭透露很多歷史細節。人際關係的複雜、多元,不能對人物與政治關係進行單一理解。關注一些「中階層」人物,就會發現「大人物不大,小人物不小」。從政治角度談人物,要結合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可以讓政治史內涵更豐富。


黃純豔教授對講座內容進行總結。隨後成一農教授、張錦鵬教授、吳曉亮教授、田曉忠副教授等與會老師一起就講座內容進行交流。他們充分肯定了「人」在歷史地理、經濟活動中發揮著作用;他們對史料的書寫、構建,歷史文獻的版本真實和完整等問題進行交流,認為觀念和思想以及政治話語都與真實歷史存在差異;強調歷史學的認識和理解的意義。黃寬重、劉靜貞兩位教授也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與探討。

(中國經濟史研究所博士生 周克虎 整理)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麥可•赫茲菲爾德教授「隱性殖民主義的後果:希臘和泰國的現代回想「講座紀要
    哈佛大學麥可•赫茲菲爾德教授「隱性殖民主義的後果:希臘和泰國的現代回想「講座紀要編輯
  • 北大經濟史學名家系列講座 | 鄧鋼教授講座紀要(上篇)
    系列講座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史學系、北京大學社會經濟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聯合主辦。註:鄧鋼教授的講座衝擊力很強,帶給我們研究中國經濟史的全新的視角。雖然他的某些論述、個別結論我們未必完全同意,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的研究視角、立論基礎、對二十五史史料的高度重視,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 施耐德教授系列講座第二講「古埃及的宗教與神廟」講座紀要
    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託馬斯•施耐德教授帶來他的系列講座第二講,題目為《古代埃及的宗教與神廟》,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所長王巍研究員主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學生們聆聽了此次講座。王巍所長主持本次講座
  • 講座紀要丨陳平原教授: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研讀
    2019年3月6日,「孑民學術講座·經典新義」正式開幕。北京大學中文系陳平原教授以「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研讀」為題,開啟系列講座的第一講,為校內外師生帶來了一場豐富翔實、引人深思的講座。講座由中文系副系主任張輝教授主持。
  • 北大海外名家講學計劃項目:鄧鋼教授講座紀要(上)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2020年下半年,在北京大學海外名家講學計劃項目的大力支持下,北大經濟史學名家系列講座邀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終身教授,英國皇家史學會終身院士鄧鋼進行六次主題演講,現已通過騰訊會議分別於10月19日下午、10月26日下午、11月16日下午進行了三次講座。
  • 「哈拉帕文明和拉吉加希」講座紀要
    2016年10月25日下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的「印度考古系列學術講座」第二講在考古研究所八樓多媒體廳舉行。
  • 廈門大學誠聘特聘教授、講座教授
    為加快推進建設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進程,現面向國內外誠聘「長江學者」、「閩江學者」和廈門大學特聘教授、講座教授,熱忱歡迎四海英才加盟,共創廈門大學的美好未來。  2.校外應聘特聘教授的受聘者按引進高層次人才規定給予相應的安家費,同時允許以優惠價格購買一套校內新建住宅。講座教授來校工作期間安排公寓住房。  3.學校為特聘教授、講座教授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學校為特聘教授提供的科研配套經費,自然科學類不低於200萬元,人文社會科學類不低於50萬元。講座教授的科研配套經費根據工作任務另作安排。學校還將積極協助受聘者申請各類科研基金。
  • 講座 王士元教授系列講座
    題目:語言與認知(Language and Cognition)時間:2016年4月25日(周一)上午9:30-11:30地點: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文學院樓一樓報告廳主持:張玉來教授獲得臺灣大學中文系和人類學系所頒發的榮譽教授頭銜,並且於1966年到加州柏克萊大學擔任教授,到1994年退休為止。他於1973年創辦了語言學領域很重要的一個國際性出版物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國語言學報》)並任主編。他以創立著名的「詞彙擴散理論」而在國際語言學界享有盛譽,曾被選為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首屆會長(1992-1993)。
  • 莫言受聘山東大學「講座教授」
    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受聘為山東大學講座教授(楊雲雷 攝)  據了解,「莫言山東大學講座教授」將成為山大一個永久性席位,首次擔任講席教授的是莫言先生本人。  今天上午,在「莫言山東大學講座教授受聘暨文學大講堂啟動儀式」上,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為莫言教授頒發聘書並致辭。
  • 工作坊紀要 | 黃寬重先生系列邀訪活動 | 201911-59(總第1135期)
    本次系列活動重在文史互動,希望通過具體論文討論、論著研讀及講座等多種形式,探討、把握南宋史研究的前沿議題及研究成果,拓寬學術視野,深化學術研究。系列活動包括四個單元,即「南宋士人社會」工作坊、著作閱讀分享會、新書討論會及題為「南宋史研究的資料、方法與議題」的講座。來自四川大學、湖南大學、湖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及華中師範大學的眾多文學及史學學者參與發表和研討。
  • 《九民紀要》對票據審判的影響|與談紀要
    【參會嘉賓】(以發言先後為序):呂來明: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於瑩:吉林大學教授(二)於瑩:九民紀要關於轉貼現融資糾紛審理規定的內在悖論於瑩教授主要從解釋論出發,利用歸謬法著重分析了九民紀要存在的一系列適用疑問與邏輯矛盾,指出應儘量避免「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對於「商事外觀主義」的衝擊:
  • 心理諮詢講座——陳默教授
    5月27日,我們請來了心理專家陳默教授為學生和老師做講座,希望這樣的嘗試能夠帶來較好的效果。   陳默教授,是上海心理協會基礎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華東師範大學特聘資深心理諮詢師,督導組組長,從事學生心理諮詢工作十幾年,《中國兒童報》、《少年科技報》、《新聞晚報》、《新德育》等報刊心理專欄作者。大量疑難案例成功實踐經驗及督導。
  • 【學術講座】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顧湘麗教授講座通知
    報告題目:以健康促進為目標,培養有體育素養的大學生報告人:顧湘麗博士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健康促進和休閒系教授主持人:劉沅龍教授 美國西密西根州立大學人體運動科學及健康教育系主任講座時間:2018年6月19日(星期二)下午16:00講座地點:長安校區力學與土木建築學院報告廳邀請人:體育部 王軻副主任承辦學院:體育部 力學與土木建築學院聯繫人:康鵬軍 副書記聯繫電話:
  • UCLA羅茲教授受聘浙大永謙講座教授
    5月26日上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羅伯特•羅茲教授受聘為浙江大學永謙講座教授,並為浙大教育學院的師生作了題為「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aculty Life in China」的學術報告。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許邁進教授宣讀了學校的聘任決定,為羅茲教授頒發聘書、佩戴校徽。
  • 音樂學院舉辦陳自明教授專題講座
    中央音樂學院陳自明教授應邀前來講學,講座題目為《走進世界民族音樂的百花園——欣賞絢麗多彩的音樂瑰寶》。音樂學院領導、老師和各專業部分研究生、本科生聽取了講座。陳自明教授,是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世界民族音樂學會會長、音樂百科全書編委及世界民族音樂分支主編、中國拉丁美洲友好協會理事,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文化部樂器改革組副組長、文化部科技委員等職。
  • 陳志教授受聘吉林大學唐敖慶講座教授
    【消息來源 人才工作辦公室】11月17日,陳志教授受聘吉林大學唐敖慶講座教授聘任儀式在南嶺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任露泉,吉林大學副校長鄭偉濤,人才工作辦公室、離退休工作處、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以及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相關工作人員及教師代表出席了聘任儀式。鄭偉濤為陳志教授頒發聘任證書並佩戴校徽。
  • 朱熹平教授受聘成為首位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
    ,我校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朱熹平教授受聘成為首位「逸仙學者」講座教授。  李萍副書記介紹了設立「逸仙學者」講座教授的項目情況。她說,該項目是學校為進一步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凝聚基礎學科頂尖人才而設立的,用於資助在文史哲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取得卓越學術成就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項目的資助全部來自社會捐資。朱熹平教授受聘成為首位「逸仙學者」講座教授,源於朱教授在數學研究領域所取得的傑出成就。
  • 看過來:會議紀要起草要領
    講座:會議紀要寫作  陳昌勝  一 會議紀要是什麼?簡言之,會議記錄是事務文書而非公文,只是會議情況的原始記錄,當然也是寫好會議紀要的基礎材料;會議紀要則是對會議記錄的歸納和概括,是再加工的過程,來源於但又不同於會議記錄。
  • 收費講座穿公益馬甲騙教授上臺 復旦教授發現被忽悠
    東方網4月2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天,網友「發條女」發給復旦教授馮瑋一條微博,內容是有關一個收費的「公益」講座,引起馮瑋和諸多網友的關注。   馮瑋昨天連發數條微博,聲明他只是被邀參加一個公益講座。他表示,儘管該培訓機構已「改口」稱講座不收費,但他和復旦同事馬世紅教授絕對不會參加講座。
  • 【學術講座】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陸臨淵教授講座通知
    報告題目:給定m條邊的超圖的最大p譜半徑報告人:陸臨淵教授講座時間:2018年5日(周六)上午9:00—10:00講座地點 報告人簡介:陸臨淵,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國際知名雜誌「Journal of Combinatorics」編委,一直得到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的資助。目前,陸臨淵教授已經在極值組合與圖論、隨機網絡、圖譜理論等眾多領域做出了許多出色的工作,在組合圖論權威刊物發表60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