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租賃被騙租背後,既是模式問題,也是創業者對市場環境誤判的結果,核心在於做不好風控。
市場確實有需求,但在推出產品和服務之前,首先應該做好設計,對潛在風險做好足夠的預判,做好應對辦法,不能依靠資本想當然地去做。否則,面對的市場風口再大,也終究活不下來。
最近監管收緊,信貸收縮,專門以擼口子為生的老哥們逐漸無口子可擼,開始把目光轉向新的領域。
信用租賃正在成為他們的重點目標。
他們團夥作案,只需要支付幾百元甚至零首付,就能拿走一部手機,轉手賣出去,一單可賺幾千元。
" 一家平臺被薅走上千部手機,損失近千萬。" 一家信用租賃平臺的風控負責人透露,一些平臺的壞帳率高達 10%。
兩年前,信用租賃興起,行業出現了幾十家平臺,它們曾經野心勃勃,號稱要顛覆 " 消費分期 "。
這個曾經紅火、巨頭扶持的模式,如今發展如何?
新口子
昔日人聲鼎沸的老哥群,如今一片死寂。
在監管的重壓下,714 和利率偏高的網貸平臺基本不再放款。
但老哥們 " 擼口子 " 的生活習慣已養成,很難戒掉。
" 借錢就像吸毒,會上癮。錢在那裡,不去借,就難受。" 一位老哥曾這樣描述自己的 " 心癮 "。
於是,他們開始尋找新的口子和漏洞。
過去半年,老哥們擼過信用卡,玩過退保退息,還嘗試過拿下公積金。
而最近的新寵,是信用租賃。
什麼是信用租賃?
2017 年前後,這個模式開始火爆,出現了幾十家平臺。
用戶可以通過自己的信用,只支付一成首付,甚至零首付,租到手機、相機、筆記本、奢侈品等物品。
在阿里的芝麻信用和京東的小白信用頁面,都上線了不少信用租賃的產品。
巨頭們將其視為自己 " 信用生活 " 的一環,並給這些平臺導流。
最近,老哥和中介群體開始越來越多地盯上信用租賃,一條完整的騙租產業鏈,已慢慢形成。
在網貸群、老哥論壇上,開始陸續出現擼信用租賃的帖子。
比如《享換機租機 APP 提現流程,可分 12 期還!》《黑戶租機,支付寶掃碼出免押額度》。
一個中介在論壇發帖,招徠擼機老哥
有過騙貸經歷的中介,在騙租領域,完全是降維打擊。
" 信用租賃平臺的風控,比信貸要松很多。" 一直從事信貸中介的楊泉最近轉行過來,他發現,大部分信用租賃平臺的核心風控,就是 " 信用分 "。
所以,他一般招攬客戶的標準就是,芝麻信用分 600 以上。
" 擼這個過程沒啥含金量,就是登錄各個平臺測試,優先擼免押金的,優先選擇蘋果手機。" 楊泉稱。
一部七八千元的手機,可能只需要出七八百元的首付和維修保險費,就能到手。
" 套一次手機,我們會收幾百元技術指導費。" 另一位中介表示。
和信貸領域一樣,中介們每天也會不斷測試各家平臺的風控," 哪些平臺放水,就集中進攻 "。
" 支付寶大司庫租賃應該有水,大家可以試試。" 在卡農論壇,老哥們也會透露情報。
" 一個用戶,可以同時測試幾十家平臺,最多的時候,一個用戶下來了 10 個平臺。" 楊泉稱,在信用租賃領域,信息沒有共享,也沒有多頭借貸的概念。
用中介的話說,這個領域的風控還極為原始。
此外,中介還有一種簡單粗暴的操作:收購支付寶帳號,直接套手機。
實際上,支付寶帳號的買賣已成為產業。在各種社群中,不乏 " 出售實名綁卡支付寶 " 的廣告。
某信用租賃平颱風控張雯雯表示,市場上流通的支付寶帳號,售價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而包括支付寶帳號、實名驗證的手機號、綁定的銀行卡號在內的全套資料,加上代過驗證的服務,售價在 4000 到 5000 元之間。
因為成本很高,買到全套資料後,中介往往會把花唄、借唄和信用租賃平臺,全部薅一遍," 這樣一來,可以到手幾萬元 "。
這樣的中介都是團夥作案,通常都會將機器集中寄到同一個地方。
一家信用租賃平臺的風控白奇曾發現,有一批手機收貨地址都是填的某某數碼廣場某某店," 明目張胆 "。
壞帳爆發
物品下來之後,大部分被直接套現。
中介都已形成固定的銷贓渠道。" 我們和數碼商城都有合作,新機未拆封的,直接轉賣。" 楊泉稱。
" 蘋果機可以賣到京東價的 85%,而安卓機在 70%-75% 之間。" 楊泉稱。
比如說,一臺市場價 2000 元的新安卓手機,就能賣出 1400 元。
而最受羊毛黨歡迎的,還是最新款、最貴的蘋果手機,比如 iPhone 11 pro。
而華為的高端機,出手價格也沒有蘋果高," 一般是 75%,最高也只有 80%"。
在騙租圈,蘋果手機就是硬通貨,最容易出手。
老哥們也經常分享自己的戰果。
" 人人租機,這是過了嗎?" 在老哥們的論壇上,不時出現類似的帖子。
一位老哥表示:" 我的芝麻分是 728 分,在愛租機下了一臺金色的 iPhone 11 pro max,首月租金 976。"
手機還在郵寄途中,他已經準備轉手給朋友,價格是 9600。
這一頓操作,就拿到 8000 多的現金。
" 不要還錢。" 楊泉稱,他都是告訴自己客戶,不用還錢,直接失聯。
各家平臺在老哥的轟炸下,行業壞帳率一度飆升。
" 一些平臺壞帳率達到了 10%。" 白奇稱。
一家平臺曾經遭遇團夥作案," 被薅走了上千臺手機,損失近千萬 ",白奇稱。
機蜜的創始人奚孟曾透露,他們也曾被盯上," 一天被套了 100 臺,50 到 60 萬就沒了 "。
在風控上,信用租賃一直做得不算好。
很多平臺主要將芝麻信用分作為放款依據,白奇認為,芝麻信用分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值,還需要多重數據的交叉驗證。
白奇是做金融出身,他認為信用租賃和消費分期一樣,都屬於金融產品。
但實際上,很多玩家以前是做手機回收或者賣手機的," 他們沒有將信用租賃視為金融產品 ",白奇稱。
其次,信用租賃的催收也非常困難。
一些老哥們並不害怕催收,原因是——不上徵信。
" 信用租賃是一個全新的模式,用戶交的是租金,不是貸款,就算不還,也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懲處制度。" 白奇稱。
不能上徵信,平臺唯一的催債手段就是起訴。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2019 年,人人租機在北京起訴了幾個長期拖欠租金的用戶。
而 2019 年 6 月到 9 月,機蜜就在杭州和重慶,起訴了 2000 個逾期用戶。
法院的判決結果,一般是要求他們返還手機、償還租金、支付逾期罰金。
此外,他們往往還要承擔原告的律師費,以及案件的訴訟費和公告費。
行業困境
兩年前,在信用租賃這個模式興起之時,行業玩家一度信心滿滿。
他們曾經放言,要顛覆消費分期,成為下一個主流的金融產品。
他們的自信,也有一定的道理。
信用租賃這個模式,確實具有不凡的魅力。
首先,年輕群體覺醒,他們更在乎商品的 " 使用權 ",而非 " 所有權 "。
這個模式也更符合年輕人喊的口號:" 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
另一方面,信用租賃的處理方式更靈活。
比如,用戶租了一個手機使用一年後,可以選擇繼續租,也可以買斷,或者直接退租。
而且,信用租賃的門檻比消費分期更低,一般是首付一成或者零首付,就可以把手機拿走。
但這個看起來很性感的模式,目前卻發展得並不算順利。
除了風控難題之外,這個模式真正賺錢的玩家並不多,這是因為,獲客難,轉化低,市場也不成熟。
2017 年前後,芝麻信用等巨頭都是全力扶持信用租賃——把流量提供給平臺,風控上也大力支持。
在過去,這個行業一直處在被巨頭 " 餵養 " 的狀態。
去年開始,巨頭斷奶。各個平臺突然感覺,活下去都非常困難。
" 現在行業的轉化率,普遍低於兩位數。" 白奇表示,大家對於這一新模式還是陌生,接受度不高,還需要市場教育。
在如此的背景之下,如果不依賴巨頭的供養,自己去市面上購買流量," 血虧 "。
" 在過去,我們還可以拿到收貨人的交易信息、地址、手機號等信息。" 張雯雯稱," 但從去年芝麻信用收緊後,我們不得不每天打電話給用戶核實。"
信用租賃平臺與用戶之間出現的糾紛不在少數。聚投訴顯示,很多人遇到了機器貨不對板、買斷費用過高等問題。
在白奇看來,市場還不成熟,目前,這是一個必須 " 抱大腿 " 才能生存的行業,獨立生存幾無可能。
" 花更少的錢,過更超前的生活。" 很多信用租賃平臺,在宣傳這樣的理念。
這個行業一度被看好,甚至被認為是下一個風口,如今看來,行業並未爆發,也沒有顛覆消費分期。
信用租賃是個偽命題嗎?
" 等市場成熟,接受租賃這種新的方式之後,行業可能才會真正迎來爆發。" 白奇認為,市場還非常早期,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