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龍一直是權力的象徵,甚至成了皇族的標誌。而關於用龍的圖案也是有講究的,例如皇帝穿的是五爪金龍袍,其餘的皇族王爺也是可以穿龍袍,只不過其中就有很大的講究,例如顏色不能夠是明黃、金黃,再有就是龍的爪子不能像皇帝穿的那般是五爪,故有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
按理說除了皇族,即使是戰功卓著的開國功臣都很難有此殊榮,可明朝開國之際偏偏就有這麼一個人享受到了這般待遇,此人便是太子朱標的老丈人,開平王常遇春。常遇春此人非常的厲害,是個種地人家出身,沒有讀過書,卻又用兵如神。後來天下大亂之際,遍地鬧著饑荒,種地再也無法養活自己時,他便跑去落草當了流寇。據史書記載,常遇春起初跟隨的人是一個綠林大盜,名叫劉聚,此人沒有什麼大的志向,平日裡就靠打家劫舍來圖個溫飽,久而久之常遇春開始厭倦這樣的日子,便有了離開劉聚的打算。
公元1355年,這一年常遇春25歲,他又同往常一樣跟隨劉聚去幹了一票,恰逢當時朱元璋率軍攻打和州。常遇春瞅著時機來了,便去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也是貧苦出身,對於常遇春這樣襲擾百姓的流寇根本看不上眼,便很不屑的問了句:「你來我這裡只是為了要口飯吃吧?」常遇春便將他的志向告訴了朱元璋,同時再接下來的日子裡也用他的能力讓朱元璋嘆服。
常遇春在朱元璋帳下南徵北戰,在決定朱元璋日後登上九五之尊寶座的鄱陽湖戰役中,常遇春堵截陳友諒,使陳友諒被亂箭射死,立下不世之功,朱元璋稱其:雖古名將,未有過之。公元1367年,常遇春與大將軍徐達二人領兵北伐,攻入元大都,將其改名為北平府,為了將元軍滅盡,常遇春更是一路率軍殺到了元上都(現今的內蒙古)。
在攻入元上都後的第二年,常遇春率軍歸來途中突然暴斃,年僅40歲。朱元璋聽聞後憂傷不已,他下令將其厚葬,甚至賜予了帝王才有資格享有的五爪金龍袍,只不過當時常遇春已死,朱元璋命宮廷畫師描繪了一張常遇春的畫像,在畫像中常遇春穿著無比榮耀的五爪金龍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