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企搶食中國動力電池市場 有關LG化學你了解多少?

2020-12-12 OFweek維科網

  第三部分 LG化學的競爭力分析和思考

  我們其實可以坐下來,仔細分析一下為什麼LG化學成長如此之快,把全球的主要車企是通用汽車、福特、雷諾、現代、起亞、沃爾沃、日產、戴姆勒、大眾和奧迪,這些車企都給拉上一條技術路線一條船。你在以前的汽車產業的供應鏈,這麼有喜劇效果的可能是博世的核心產品了。為什麼Navigant Research在好幾年的報告裡面,將LG化學一直列為領先者?這個問題,其實是我們需要共同去探討和思考,我們怎麼能在這種形式下,發展鋰電產業,這裡提的是一些猜想和假說。

  1)注重產業鏈整體效益:電芯的開發,說起來涉及的因素很多,電芯內的材料NMC(專利),Safety Reinforced Seperator(專利),這些東西讓電池企業本身去做是比較費勁的,把一個圈子圈起來,在電芯前端進行整合,就能在材料和電芯這個反覆迭代的過程中佔據先機。

  2)曾仔細閱讀Martin Klein先生的Viewing th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Many Lenses的材料,LG的美國工程中心,對於BMS的開發,特別是軟體方面至少領先國內許多年。對於電池往下的模組和電池包設計,還有電子設計,LG化學在韓國和各個工程中心的能力也不容小看。

  3)資金的持續投入:看LG化學的財務報表,對電池這塊其實都在虧,在虧也在持續投入,這種魄力不得不說韓國的領導真是決心甚大,毅力不凡。

  4)全球化和本土吸收:其實韓國公司是以韓國本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為主體進行研究和工程開發,配合全球各個工程中心運作,相比日本公司而言,更加開放和有侵略性。

  5)設備整合能力:韓國的鋰電設備,一開始是向日本買,通過聯合本國的製造商,也在進行升級改造,特別是工藝級別的探索,配合完整的ITS信息系統,對過程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這方面很難比。

  小結

  在這裡拋磚引玉,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狼來了,會不會成為中國車韓國芯呢,中國的鋰電業能把它打回去麼?生存或是毀滅,鋰電業是必須經歷一場大的整合,經歷一場金融資本擴充和產業融合。

相關焦點

  • 【高工鋰電·聚焦】LG化學動力電池市場再下一城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翻身?
    日韓動力電池企業搶食國內市場的速度還在加快。
  • 寧德時代與LG化學,誰是新的動力電池王者?
    自2015年工信部發布動力電池白名單後,LG化學等國外動力電池企業一度被隔絕在中國市場以外。但在2019年年中,動力電池白名單失效,LG化學得以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2019年底,特斯拉上海工廠投產。以往與特斯拉深度綁定的松下,以利潤低下的原因拒絕在中國建設動力電池工廠,這給了LG化學可乘之機。
  • 韓系電池企業因特斯拉「交惡」,LG化學登上全球電池裝機量榜首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寧德時代和比亞迪裝機量下滑,與國內車企復工延遲及消費者購車需求受疫情影響被抑制等因素有關,與此同時,全球動力電池產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也反映出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在加劇。特斯拉如同「漲停板」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於清教將特斯拉比喻成股票市場的「漲停板」,讓國內外大大小小企業去追漲。
  • 一文讀懂日韓動力電池三巨頭:松下、LG化學、三星SDI
    (2)美國:生產圓柱電池,工廠位於Nevada,設計產能35Gwh,該工廠生產的動力電池主要供給特斯拉儲能系統和Model 3。(3)中國:大連工廠成立於2016 年12 月,是松下在中國的第一座車用動力電池工廠,主要生產方形電池,於2018 年3 月開始量產供貨。
  • LG化學/三星SDI/松下的三種電池技術誰將佔有未來動力電池市場呢
    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會迎來補貼終止的那一天。國內電動汽車市場上,動力電池也將面臨著沒有補貼之後的外資企業的大舉進軍國內動力電池市場。而面對外資企業的研發早,可靠性高,基礎研發能力強,成本低,單體電池技術先進等優勢,我們國內車企是否做好應對準備了呢?那麼我們國內的電池提供商將要面臨更大的終端壓力以及材料製造壓力和可靠性壓力。那麼外資電池廠商的核心技術有哪些呢?目前我國的電池廠商和外資一流的廠商之間的技術有多大差距呢?
  • 盤點LG化學、三星、松下的動力電池技術「法寶」
    盤點LG化學、三星、松下的動力電池技術「法寶」 胡薇 發表於 2018-07-30 16:25:45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全面退坡時間的臨近,LG化學、三星SDI
  • 加快布局 韓動力電池產業再提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特斯拉「電池日」翌日,股價大跌。新發布的電池顯然沒有滿足市場的期待,動力電池在業界舉足輕重的地位則再次彰顯。逐鹿鋰電,韓系異軍突起「2022年動力鋰電池將嚴重短缺。」
  • LG化學業績一枝獨秀 H1多數電池企業業績都下滑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對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衝擊幾乎是全面的,但是LG化學似乎並未受到影響。相反,LG化學還因特斯拉(上海)工廠Model 3的量產及產能快速釋放,電池銷售創下新高。 據電池中國網了解,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上海)工廠約生產了4.98萬輛Model 3,而這些Model 3所用電池主要是由LG化學提供。
  • 辛學喆:到2023年,LG化學動力電池產能將達250GWh
    「目前,LG化學動力電池總產能為130GWh,2023年包括圓柱電池在內的產能將擴大至250GWh」,LG化學全球執行長辛學喆(Hak Cheol SHIN)在2020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透露,同時,他還預測認為,以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主的新能源車市場,將從2020年的480萬輛增長到
  • 中韓動力電池開戰!供貨特斯拉的LG化學將撼動寧德時代的霸主地位?
    LG化學在中國市場,雙管齊下。在美國市場,LG化學與通用汽車成立了合資公司。通用汽車早在2009年就選擇LG化學作為合作夥伴,為雪佛蘭Volt提供電池,是LG化學從消費電池轉向動力電池的重要扶持者。不同於中國人在電子信息產業「缺芯少屏」的困境,在動力電池領域,中國依靠政策和市場的力量,已經成長出諸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行業巨擘,又不斷有蜂巢能源、遠景AESC等行業新秀衝擊市場。半路殺出的中國企業成了韓國想要上演「帽子戲法」的攔路虎。韓國人在動力電池領域可能需要打敗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
  • LG化學電池業務正式獨立,LG新能源能坐穩動力電池王座嗎?
    同時, LG新能源正在構建全球化經營體系,全球共2.2萬名員工,在韓國梧倉、美國密西根、中國南京、波蘭弗羅茨瓦夫設有生產基地,並在韓國大田,美國特洛伊,中國南京,德國法蘭克福運營技術研發中心。根據韓國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電動汽車電池總裝機量同比減少1.3%,但LG化學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總份額同比翻了一倍以上,以24.6%的市佔率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位居第一,其後依次為寧德時代(23.7%)和松下(19.5%)。
  • LG化學成ModelY獨家供應商?韓媒說的那沒事了
    在經過一番打聽求證後,一位接近寧德時代的消息人士告訴第一電動網:「我了解到的情況是寧德時代會繼續給Model Y供貨,而且車企主推的車型會有先後,不是說LG和特斯拉籤約了就是獨家供應商。」末了,又補充了一句,「韓媒還說端午節是他們的,你信嗎?」 隨後,小編也搜索到了該消息的原始出處。
  • 特斯拉動力電池饑渴:松下、寧德時代、LG化學三家分晉
    日前,有國外媒體報導稱,特斯拉2月份在中國工廠所生產的Model 3全部採用的是LG化學供應的動力電池,電池的供應量達到201.92MWh。 數據顯示,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頭部廠商,特斯拉僅在2019年就達到了367500 輛的新車交付總量。
  • LG化學與通用/吉利成立電池合資公司!
    據外媒報導,近日,LG化學執行長Hak Cheol Shin(辛學喆)表示,該公司正與幾家汽車製造商洽談成立合資企業以生產電動車電池。路透社方面援引辛學喆的話稱,LG化學已經在與通用汽車和吉利汽車推進電池合資企業的建立,並希望將業務擴展到其他汽車製造商,不過他並未透露具體意向企業。
  • 高端動力電池產能不足問題凸顯?聽一聽車企怎麼說
    不可否認的是,整車企業往往更懂怎麼用電池。因而,在協同發展的行業大潮流下,整車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都要弄清楚的首要問題是:新能源汽車該用怎樣的動力電池?日前,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攜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聯合開展的「協同·發展——2017』新能源汽車產業探尋之旅」調研活動調研組一行走訪了8家國內知名整車製造企業。來聽聽它們怎麼說!
  • 車企和電池廠家紛紛組CP 電池企業成香餑餑,車企除自建工廠外還...
    東興證券的調研報告指出,作為新能源車的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在整車成本中所佔比重高達40%~50%。以特斯拉為例,其動力電池佔特斯拉總成本約38%,可謂是影響產能的核心環節。此前特斯拉產能未能達到預期,其創始人亦多次甩鍋給電池供應;而奧迪因為LG化學的電池供應有限不得不下調e-tron產能目標;捷豹CEO也公開表示I-Pace的銷量取決於他們能採購到多少電池。
  • 寧德時代陰影下的動力電池生死競賽 中國動力電池龍頭劍指全球
    01 中國動力電池龍頭劍指全球 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已經被中日韓龍頭大廠壟斷。從2015年趕超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到2019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為71GWh,全球佔比61.7%。具體到企業來看,寧德時代連續三年蟬聯世界第一,排名前十企業中,中國企業也是佔了大半。
  • LG化學無法滿足需求 奧迪將投資120億歐元自建電池組裝廠
    尤其是要在建立電池組裝廠方面投入巨資,說明該公司對未來發展有著長久且具體規劃。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奧迪集團建立電池組裝廠,或許也有避免受到供應商制約有關。 2020年2月,奧迪集團因供應鏈問題被迫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工廠停產純電動SUV車型e-tron。
  • LG化學與SKI在美糾紛威脅大眾、福特利益 兩車企忙替SKI喊話
    儘管LG化學也是大眾汽車的重要動力電池供應商,但是在美國(北美)市場,LG化學的重要客戶是通用汽車。LG化學和通用汽車成立了合資公司,在美布局了30GWh的動力電池產能,服務通用在北美市場的電動化布局。 很顯然,通用、大眾、福特各自在美國市場的電動化布局能否順利推行,都有賴於動力電池能否穩定供應。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中國電池企業成歐洲香餑餑 大眾...
    梅賽德斯-奔馳9億入股孚能科技就在不久前大眾集團「大手筆」入主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國軒高科後,此前一直盛傳的戴姆勒入股中國動力電池電芯製造商孚能科技(贛州)有限公司的消息,如今迎來實質性進展某頭部電池廠排產計劃環比上漲30%-40%,主因海外高鎳訂單恢復及國內車市對鐵鋰需求增加。小動力市場方面,國內兩輪車及電動工具市場繼續火熱,部分電池廠已接近滿產。數碼市場已進入淡季,電池廠會相對減少產能,預計8月底及9月初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