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開始學英語成為翻譯家 | 他說:用這個方法學習,再傻的人都能當翻譯

2021-02-25 學英語那點事

45歲開始學英語,46歲成為英語翻譯。這不是杜撰,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少將鍾道隆將軍身上的真實經歷。

鍾將軍將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總結起來,命名為「逆向法」。他說,照這樣學習,「再傻的人都應該當翻譯。」

逆急於求成:

英語和其他任何學科一樣,有一個由不會到會的過程,你越是急於求成就越會屢學屢敗。

逆憑空的強化和提高:

學英語務必要先打好紮實的基礎,而後再談強化和提高。

逆苦惱:

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一種望而生畏、覺得英語學習的高峰永難逾越的苦惱。但只要把畏難的情緒轉化成一個一個具體的困難去克服,那麼取得的進步也是具體的。從而形成一個解決問題、享受喜悅的良性循環。

《逆向法》是「聽、寫、說、背、想」五法並舉。

1. 聽與寫

先把一段音頻材料從頭到尾完整地聽幾遍。

然後再以句子為單位,一句一句聽,反覆只聽一句話。每聽到一個詞就寫下來,聽不懂的位置先空出來。

之後反覆聽留白位置的生詞,聽到模仿著錄音能開口念出來的地步。

再根據發音、整句話的語法關係和句子的語義內容推測其大概的拼寫,到詞典中按圖索驥地去試著查找。

剛開始聽寫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很多這樣的生詞,查詞典查資料可能要花費很大功夫,但越到後面花的時間會越少。

所以不要害怕查詞的這一步,根據發音從詞典中找詞是對能力的鍛鍊,也是英語水平逐漸提高的一種體現。且有了這份精力的付出,所學到的單詞會比輕易學到的詞記得牢得多。

在聽寫的具體格式上,鍾道隆先生建議聽寫時「寫一行,空兩行」,為後面反覆的修改留下餘地。

其實學姐早期也是在用同樣的方法聽寫全十季的老友記,只不過那時學姐也不知道自己摸索著使用的這個方法和逆向法不謀而合。

不過在聽寫格式上,剛開始我每聽寫一行就空一行留作訂正之用,後來發現有的句子並沒有那麼多要訂正的地方,但等有了真需要注釋的句子,一行空白根本就不夠。

所以後來我就改為了把本子平鋪,左頁不空行連續聽寫,右頁全部留白做訂正的格式(即只使用雙數頁聽寫,單數頁留白。)

↑↑↑在留白頁補充的一整頁關於虛擬語氣的語法點

聽寫老友記到後期時我的水平逐漸有了提高,每聽寫完一句已經不需要核對答案就能確定自己的聽寫是否有錯誤,所以也無需單獨留出完整的空白頁了。只在聽寫到不確定的地方時,直接在這一句話的下面預留出五至十行左右的大段空白。下圖黑色筆是聽寫的原句,紅色筆是補充點。

關於聽寫的具體形式其實不必過於教條化,在實際聽寫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情況去逐步調整就好,重點是拿起筆行動起來。

2. 說

整段音頻聽寫完成之後就進入了「說」的階段。

即,聽一句音頻原聲,自己模仿著複述一遍,並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與原音進行對比。然後不斷調整重複,直到和原音在語音和語調上都一模一樣為止。

這裡學姐想說,錄音這一步是一定不能省的,如果不把自己的發音錄下來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咿咿呀呀的聲音到別人耳朵裡聽起來到底是個啥,更不要提自我糾正。錄下來,以第三者的角度審視,再跟標準發音對比,就可以發現之前自己意識不到的錯誤究竟在哪裡,然後再去反覆更正發音的細節,自虐百遍,最終逐漸得到提高。

學姐自己下載過很多錄音復讀的手機軟體,最後用下來最順手的APP 是「 點滴複讀機 」。

它支持單句復讀,A-B任意區間打點復讀,快速、慢速復讀等功能,且軟體支持錄音後自動與原音材料進行對比播放,基本滿足了我跟讀時的全部需求。

3. 背

其實全文的反覆跟讀完成後對於手中的學習材料已經很熟悉了,只需再稍加努力把它們全部背下來。

背誦對於英語水平的整體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只要熟悉了英語的句型句式和不同文體的風格,以後應用起來自然能夠穩定發揮,得心應手。

4. 想

「想」指的是做一個學習的有心人,拒絕埋頭苦學,而是要邊學邊反思。看看自己學到的知識是否紮實了,學習的進度和步調又是否得當,需不需要調整等。

鍾道隆將軍提倡使用 Special English 慢速英語作為逆向法的學習素材,比如 VOA 慢速英語。

在眾多的英語廣播節目中,學姐一直認為 VOA 的播音員口音最為純正、規範,甚至每一個單詞中每一個音節的發音都如同教科書般標準,常常會和在節目中出現的不同地區的受訪者各不相同的口音形成較鮮明的對比。

而 VOA Special English 播報語速較常速英語慢了1/3,每一個單詞的吐字格外清晰,是用來聽寫、模仿跟讀的尚佳入門材料。

VOA 在很多平臺都可以收聽到,學姐也整理了近五年的 VOA 慢速英語聽力打包合集,進入微信公眾號:學英語那點事,回復 VOA慢速 即可獲取。

如果想用美劇做聽寫的話,學姐當然還是首推《老友記》。記得曾有人向我抱怨 Friends 的難度太大語速太快,但其實在眾多美劇之中,無論語速還是內容《老友記》都是學習難度最小最簡單的了。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

Someone graduated at the age of 22,

有人 22 歲就畢業了,

but waited 5 years before securing a good job!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Someone became a CEO at 25,

有人 25 歲就當上 CEO,

and died at 50.

卻在 50 歲時去世。

While another became a CEO at 50,

也有人遲到 50 歲才當上 CEO,

and lived to 90 years.

然後活到 90 歲。

Someone is still single,

有人依然單身,

while someone else got married.

同時也有人已婚。

Obama retires at 55,

歐巴馬 55 歲就退休,

but Trump starts at 70.

川普 70 歲才開始當總統。

Absolutely everyone in this world works based on their Time Zone.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s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  ,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你也是!

相關焦點

  • 45歲自學英語,一年後成為翻譯,學好英語的「笨」方法
    ,45歲自學英語,一年後成為翻譯;設計發明了電腦語言複讀機。52歲自學電腦,成為電腦作家。要知道我們大多數人學習十幾年的英語,水平還是差得可憐,鍾道隆是怎麼用一年把英語學精通的呢?他從最簡單的ABC開始,聽任何聽力材料都要求自己可以用筆寫出來。第一遍聽不懂就聽第二遍,第二遍聽不懂就聽第三遍,這樣一直反覆聽,直到自己可以一字不錯地把寫出來為止。這種笨方法他堅持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磁帶放了整整一大箱子(當時學習英語還是使用磁帶,MP3還沒有出現)。
  • 鍾道隆將軍:英語學習逆向法——再傻的人都能當翻譯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學習英語的,有沒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小編今天就想給大家推薦一個備受好評的英語學習方法,叫「逆向英語學習法」。逆向英語學習法的發明者是鍾道隆先生,他從45歲開始下苦功學習英語,僅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就從"聽不懂,說不了"進步到能當翻譯。
  • 他45歲苦練聽力成為英語專家,發明了複讀機,毅力讓人嘆服……
    他45歲開始學英語,46歲成為英語翻譯,因為成功學英語的經歷而聞名全國,20多年前,他是中國大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偶像級人物。說起自己中年開始學英語的原因,鍾將軍在其著作《踏踏實實學英語》一書中,有詳細的描述。
  • 45歲學英語,自學1年考上高級翻譯:聰明的人都懂得下笨功夫
    可在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多語言學習者,他們視語言學習為愛好,不僅不厭煩,反而樂在其中,並且每兩三年就會再學一門新語言。 鍾道隆出生於1934年,45歲才開始學英語,由於當時的歷史環境,英語學習是一項「摸黑」的學科。
  • 靠這套方法,他把學生教成比爾蓋茨的貼身翻譯,他說:英語這樣學才會...
    300億/年,但是,真正能用英語溝通的人還不到3%。因為許歡歡非常喜歡NBA籃球,覺得外國主持人很炫酷,所以他刻意去研究了正氣、共鳴腔、音響等發聲技巧。一開始別人只覺得他是個聲音控,到後來,他身邊的人突然發現:他說話的語音語調都變了,就像電視廣播裡的主持人一樣,真的很神奇!
  • 他45歲開始學英語成為一代名師,給英語教師什麼啟示?
    歲開始學英語,一年後成為翻譯,並出版多部著作,至今舉辦英語講座1876次,成為「久病成醫」的英語名師作為外語教師,積累了幾年經驗,還需要再學習嗎?這種情況很像戲曲演員的反串,唱花臉的演員要特意去學唱其對立面青衣,以鍛鍊全面的表演能力。在這方面我們要向專職的翻譯人員學習。他們翻譯的內容五花八門,今天這個專業,明天那個專業,根本沒有可能搞懂所有要翻譯的專業內容,有時甚至倉促上陣。但是由於他們的英語基紮實,只要臨時把有關的一些專業名詞」突擊」一下就能隨機應變地進行翻譯。
  • 45歲開始學英語 老將軍意外發明複讀機
    每天下午7點,打開中國教育電視臺1頻道,「逆向法英語」已成了英語學習者熟悉和喜愛的節目,主講和推創這套方法的就是鍾道隆教授。從聽京戲得到啟示鍾教授和許多人一樣,曾下了很大功夫學英語,雖已能閱讀專業書籍,但仍沒擺脫「啞巴」英語的聽說水平。1979年,鍾教授以通信專家的身份出訪法國和德國。
  • 4歲就開始闖大思 兩年半後喜歡的動畫片他能翻譯成英文!
    Daniel在大思英語闖關已經快三個月了,從一開始的聽不懂,需要人陪,到現在能自覺獨立闖關,收穫了很多……Daniel從9月8日闖關到現在4個多月了,每天都在進步,時不時給我們一點小驚喜,讓我們倍感欣慰,選擇大思是正確的。
  • 25歲給瑞士總統做翻譯,他的英語自學秘訣在這裡
    但通過大學二年級頓悟出的方法,我利用業餘時間學習英文,一步步做到了不帶字幕看懂美劇、輕鬆聽懂英語新聞、和外國友人談天說地。22歲我成為全球500強公司的英文講師,錄音素材供全球員工使用。24歲自學成為同聲傳譯,25歲為瑞士總統翻譯。
  • 寧波鎮海籍大翻譯家草嬰去世 《復活》是他翻譯的
    太太盛天民說,草嬰先生是一位反法西斯老戰士。70多年前,他是用筆來與法西斯戰鬥的老戰士,那也是草嬰先生從事俄語文學翻譯半個多世紀的起點。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4歲的他在那年12月隨家人避難上海。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少年草嬰朦朧的愛國心,也從那個時期開始閱讀各類進步書籍,從此與俄語、俄國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 他翻譯的每個字都是用心血「嘔」出來的
    我覺得自己很平凡很渺小,好像一棵小草,火燒也好,被人踩也好,但我不會隨便屈服,有了條件我還是會重新長出來。」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草嬰是位大翻譯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長期都是個不拿工資、不定級別、不進國家編制,僅靠翻譯稿費生活的老人。其實,草嬰本來是有機會當「官」的,1977年上海籌辦上海譯文出版社時曾請他出任總編輯,可他放棄了,他想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翻譯託爾斯泰的作品上。
  • 45歲保潔阿姨自學外語給外賓翻譯 被贊「最牛」
    得知這就是網上所說的「時髦」保潔員,記者上前與她聊了起來。今年45歲的她,比大多數人更珍惜這份工作,因為之前的單位倒閉解散了,她成了下崗工人,2009年才找到這份保潔員工作,每天11: 30—18:  00上班,月薪1450元。「上有80歲的老母親,下有女兒在讀大學,丈夫在外打零工。所以我非常需要這份工作,而且也很喜歡這個工作。」
  • 「*牛」保潔阿姨45歲自學外語給外賓翻譯
    得知這就是網上所說的「時髦」保潔員,記者上前與她聊了起來。今年45歲的她,比大多數人更珍惜這份工作,因為之前的單位倒閉解散了,她成了下崗工人,2009年才找到這份保潔員工作,每天11:30—18:00上班,月薪1450元。「上有80歲的老母親,下有女兒在讀大學,丈夫在外打零工。所以我非常需要這份工作,而且也很喜歡這個工作。」
  • 84歲鍾南山院士飆英文刷屏:35歲才開始學英語,他的真實水平到底有多好?
    「不管我英語多差,我都用英語寫。」鍾南山徹徹底底把英語當成工具使用,這無疑是科學的學習方法之一。(具體怎麼科學,後面有解說)越了解這個老頭,越發現他不簡單,讓人慾罷不能:或許是他拒絕哈佛來中國,居然是為了學武術?!抑或是他的《如何在6個月掌握任何一門外語》成為TEDx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語言教育類演講。
  • 他45歲自學英語,發明複讀機,自創「逆向英語學習法」
    文 | 教育君引言活得老,學到老,學習英語亦是如此,靠的是長期的堅持,如果你下定決心想把英語學好,肯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可惜的是有的人學不好英語,是因為對自己沒信心,半途而廢,沒能堅持到底。他45歲自學英語鍾道隆教授是浙江浦江人,是我國的通信工程專家,因為有著卓越的成就和深遠的影響,他還入選《東方之子》。
  • 4個月從英語菜鳥逆襲成比爾蓋茨貼身翻譯: 用對方法, 英語so easy!
    她也不是英語專業的,練了4個月,就輕鬆成了比爾蓋茨的貼身翻譯。剛開始她詞彙量還行,卻連不成句子,還老覺得自己說的是錯的,連口都不敢開。最後按照這種方法,練習特定的材料,並完整複述出來。只要你用對方法,也可以把英語說的像母語一樣溜,關鍵是要遇見他,
  • 83歲殘疾人翻譯家王志衝再出新作,翻譯出版奧斯特洛夫斯基全集
    後來,他發表出版的譯作越來越多,真的以為自己要成為翻譯家了,不料卻碰上十年浩劫,這個正在冉冉升起的翻譯新星不得不改行,在街道工廠當了近20年的會計。當會計就要出門上班,王志衝為此專門改制了一輛手搖三輪輪椅車。第一次上車,他用騎自行車的方式去搖輪子,沒想到,在第一個轉彎處,他就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幸有好心路人攙扶,才重新爬了起來。一次次的嘗試後,他才終於熟練控制輪椅車,每天準時上下班。
  • 翻譯和語法,孩子開口說英語的兩大殺手
    Kathy是我的女兒,三歲半,儘管爺爺每天都聽到她跟我用英語交流,對於Kathy不能按照他的期望,說出相應的英文單詞仍然耿耿於懷。可是,可以自如地運用語言也抵不過翻譯一兩個詞重要嗎?原來500年前出現的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仍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根深蒂固,於是,能否翻譯出來某個詞或某句句子成為評價孩子英語學得好與壞的標準。古老的語法翻譯法不重視聽說技能的培養,只重視語法結構的分析,且嚴重依賴母語學外語。
  • 鍾道隆~45歲開始自學英語,並創立逆向英語學習法,同時發明複讀機的共和國將軍
    鍾道隆人物介紹:45歲開始自學英語,並創立逆向英語學習法
  • 很多人說英語難,但這位拾荒大姐竟能翻譯英文原著!
    成績一般的時候,有沒有覺得英語真難學?已經步入職場的小哥哥小姐姐,加班忙碌到深夜,想學英語卻總也擠不出時間。很多英語專業學生,想圓自己的出國留學夢,苦練口語卻往往沒耐心,堅持不下去。英語,可能是我們下功夫最多卻最難學會的一門語言了~英語,真有那麼難學?是我們不夠努力,還是沒有找到興趣和方法?看完今天這篇文章,相信你心中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