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翻譯的每個字都是用心血「嘔」出來的

2020-12-16 鳳凰網讀書

20世紀初,他們銳意進取、開風氣之先,他們在各自的行業不懈追求,成績卓然……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些跨世紀的大師,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重溫一個時代的精髓。

草嬰翻譯的託爾斯泰小說全集。

草嬰的案頭堆疊著一堆堆書稿。

夫妻倆相濡以沫走過65個春秋。

著名翻譯家草嬰:

大師系列之 草嬰

1941年,他開始從事翻譯,至今逾70載,他以一人之力翻譯了一代文豪託爾斯泰的全部小說,還有肖洛霍夫、萊蒙託夫等人的作品。1987年,他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文學翻譯大會上被授予高爾基文學獎,是迄今為止獲得該獎項唯一的中國人。他就是著名翻譯家——草嬰。

2012年9月,在上海華東醫院,記者見到了年近九旬的草嬰。老先生穿著一件紅綠相間的格子襯衫,安靜地坐在輪椅上,瘦小、溫和、安詳,他已經有兩年多沒有離開過這家醫院了。草嬰自幼體弱多病,一生曾數次遭遇「鬼門關」,但終於一次次闖過來了,夫人盛天民說,支撐他闖過難關的,是他品格造就的執著和堅韌,是他內心充溢的從容和淡定。

草嬰,原名盛峻峰。文學翻譯家。1923年出生,浙江省寧波慈谿人。南通農學院肄業。1960年參加《辭海》編輯工作,任《辭海》編委兼外國文學學科主編。主要翻譯作品有前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一個人的遭遇》,列夫·託爾斯泰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專題策劃:趙潔

文/圖 上海站記者 李曉璐 劉放

長期不拿工資

只靠翻譯稿費生活

草嬰原名盛峻峰,草嬰是他1942年發表第一部文學譯作《老人》的筆名,取自白居易名作: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他說,「草嬰,就是比小草還要小的意思。我覺得自己很平凡很渺小,好像一棵小草,火燒也好,被人踩也好,但我不會隨便屈服,有了條件我還是會重新長出來。」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草嬰是位大翻譯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長期都是個不拿工資、不定級別、不進國家編制,僅靠翻譯稿費生活的老人。其實,草嬰本來是有機會當「官」的,1977年上海籌辦上海譯文出版社時曾請他出任總編輯,可他放棄了,他想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翻譯託爾斯泰的作品上。他說,「一個人的一生其實並不很長,所謂人生苦短,講的就是這個意思。能集中你所有精力,在你的一生中做好一份有意義的工作,那就算不錯了。」這一放棄就意味著他失去了很多唾手可得的待遇,但草嬰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就這樣,草嬰埋首到了託爾斯泰所描繪的世界裡,每天早晨6點半起床,早飯後就進入書房開始工作,親朋好友來訪,他也是坐一會兒就說「對不起,我要上班了」,不待人家反應,就自顧自地走進書房。

而他嚴謹的翻譯態度更是近乎傳奇:據說他翻譯一本書前,通常要先把原作通讀幾遍甚至十幾遍,還要做卡片,比如《戰爭與和平》中有559個人物,他就做559張小卡片,將每個人的姓名、身份、性格特點寫在上面,同時他還要熟讀有關俄羅斯歷史、哲學、宗教、政治、軍事、風俗等方面的書籍,直到把整部原作理解透了才開始動筆。他甚至還常請演員朋友誦讀譯文、從中文角度審閱。在翻譯肖洛霍夫的《一個人的遭遇》時,他就請老朋友孫道臨朗讀,聽到不順之處就記下來,然後改正拗口之處,作音韻上的調整。

一年365天,草嬰沒有一天不翻譯,12卷本的《託爾斯泰小說全集》花費了他20多年的時間,因為他每天的翻譯速度只有1000字。所以才有人感嘆說,他翻譯的每個字,都是用心血「嘔」出來的。

「我是在上海念的俄羅斯大學」

草嬰的俄語文學翻譯,用詞準確、傳神、簡練,有人說讀他的譯作常常「無法分出他與原作者」,「你會深信不疑他的譯筆就是原文,這些譯本就是那些異國的大師用中文寫的」。草嬰的俄語造詣之深使很多人以為他留過洋,對此他風趣地說,「我是在上海念的俄羅斯大學。」上海哪兒有俄羅斯大學呢?說起來多少令人有些難以置信,這位聞名中外的大翻譯家竟然是自學成才的。

1923年,草嬰出生於浙江鎮海一個大戶人家,曾祖父是當地的大人物,創立的盛滋記釀造廠生產的醬油曾在第一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金獎,而祖父和父親則兩代從醫,家境一直很富裕。戰爭時期,他隨家人避難上海,也就是那個時期,前蘇聯文學作品大量湧入中國,「當時的蘇聯是進步的象徵,我開始對他們的文學產生了興趣,很想學習俄語。」他的第一位俄語老師是位俄僑,草嬰回憶說,他是在報紙上看到她招收學生學俄語的廣告,便瞞著家人自己找上門去,「她是家庭婦女,不懂中文,也沒有課本和詞典,學得很吃力。但不管怎麼說,她是我的俄語啟蒙老師。」

跟著那位家庭婦女學習了一年多之後,草嬰遇上了比他大11歲的上海地下黨領導人姜椿芳,這成為草嬰人生中又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在哈爾濱學習的俄語,所以俄國文學修養很好。當他知道我在學俄語時,就主動來幫我解決學習困難。」草嬰回憶說。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地下黨和蘇聯塔斯社(前蘇聯國家通訊社)在上海創辦《時代周刊》,由於那個時候懂俄文的人並不多,姜椿芳便邀請了當時不過18歲的草嬰翻譯有關蘇德戰爭的通訊、特稿等。1942年,該社在上海又創辦了中文雜誌《蘇聯文藝》,草嬰成為其中一員,從此走上了翻譯的道路,短短幾年即聲名鵲起。

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位支持自己的妻子

翻譯家和作家不同,往往默默無聞,至多在譯界享有一定的聲譽,但草嬰卻似乎是個異數,他的名字隨著他的譯作流傳,幾十年來感動過無數讀者。幾年前,草嬰有一次在讀到作家馮驥才的一本書後,給馮驥才打電話說那本書使他「激動了好幾天」,馮驥才卻情不自禁地說,「我才感動您一兩天,可我被您感動了幾十年。」有人說,每一個熱愛文學的人,都不免會被一部部不朽作品中的生動的情節、活生生的人物所感動,而草嬰讓人所感動的不止是他的譯作,還有他自身堅韌、從容的人格。

因為年事已高,草嬰近幾年一直住在上海華東醫院的病房裡,妻子盛天民陪伴在他身邊,她說,草嬰從小身體就不好,年輕時便受肺結核病的侵擾,後來的幾十年裡還曾遭遇過胃腸大出血、胸椎壓縮性骨折,數次徘徊在生死邊緣,幸而他如野草般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終於一次次闖過了磨難。草嬰自己則在談及「長壽秘訣」時笑言說,因為他一生只做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我稀裡糊塗過了一生,傻裡傻氣過了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有盛天民。」

盛天民是草嬰的同校「師妹」,在她眼中草嬰就是一個「老大哥」,「我們都很崇拜他,他比我大5歲,又很早就接觸了那些進步書刊,一直向我們傳授進步思想。」因為有著相同的革命理想和愛國精神,兩人一直保持著聯繫,後來水到渠成地結成了夫妻。「他不會做特別讓我感動的事情」,但他絕對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好丈夫、好父親」,「三個孩子都是他管,他在家裡是很有威嚴的,都是他說了算,這不是說他平常會打罵孩子,相反他的教育非常開明,兒子選擇理工科、女兒選擇畫畫,他都支持的。」

從1947年結婚至今,草嬰和盛天民已經攜手走過了65個春秋。草嬰說,自己這一生走來,除了很感激父親和姜椿芳之外,最感激的就是妻子。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比什麼都來得重要,也正是因為有妻子給予的強大精神支持,才使得草嬰可以放心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盛天民談草嬰:

他就像小草,

渺小但特別堅韌

廣州日報:草嬰先生平時有什麼愛好嗎?

盛天民:家裡收藏了很多古典音樂的唱片,他比較愛好在休息的時候聽聽國外的古典音樂。或者在家看看外國電影,他是那種牌也不會打,麻將也不會搓,煙也不抽,酒也不喝的人,生活比較簡單。

廣州日報:草嬰先生對於一輩子只做俄文作品翻譯這一件事後悔過嗎?

盛天民:從來沒有,我記得他說過,人的精力、時間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到最應該用的地方,這就是勝利。他們當年一起搞翻譯的人,後來許多到北京去當官了。這些年碰到草嬰他們會講,「還是你好,有這麼多作品留下來。」

廣州日報:他對於年青一代文學譯者有什麼建議?

盛天民:草嬰曾說文學翻譯不同於其他翻譯,不單單要用字精準,用詞優美,用句流暢,還要有自己的風格,它是藝術品。要做到這一點,像草嬰從開始翻譯到翻譯完成,他都要閱讀好幾遍,有時甚至讓演員朗誦,檢查句子的流暢度。碰到書裡出現他不熟悉的領域,草嬰都要翻閱許多參考書,請教那些了解情況的人,直到完全領悟。他曾經說過,一個文學翻譯家,主要就是做原文作者同譯文讀者之間的一個橋梁,這個橋梁要做得寬闊、平坦、容易走。

廣州日報:您最欣賞草嬰先生哪一點呢?

盛天民:他就像他的筆名一樣,小草,雖然渺小但特別堅韌,無論當時生活多艱苦,他從來沒有放棄過翻譯,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理想。

相關焦點

  • 巧用「生薑」止嘔
    ❖ 臨床上,生薑、半夏和人參合用,溫中補虛止嘔,用於妊娠嘔吐及虛寒嘔吐;❖ 胃寒重,單用生薑驅寒力弱,可配伍高良姜、吳茱萸;❖ 若證屬胃熱嘔吐,可配伍竹茹、黃連以清胃止嘔;❖ 生薑配伍砂仁、豆蔻可以治療痰溼嘔吐;❖ 生薑配合陳皮,可以緩解酒後嘔吐。
  • 日軍截獲我軍情報,每個字都認識,念出來後卻懵了:這是啥意思?
    這些方言五花八門,各地都有所不同。查閱資料的時候,小編還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日軍截獲了我軍的情報,每個字都認識,但是念出來後卻懵了:這是什麼意思?,這方言可謂是在抗日戰爭中立了大功。要知道,在戰爭時期,知曉敵情十分重要,兩國語言不同是一個極大的障礙,這時翻譯官的作用就十分重要,那時候,在獲取情報方面,無論是技術還是人員,日本都是比較完善的。而我國當時是一個十分落後的國家,技術不行,資金也不到位,還要時刻擔心重要情報被日本截取。
  • 神一樣的文章,每個字的拼音都一樣,外國人看後直呼翻譯不了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作為世界上目前唯一一個即表音也表意的文字,用漢字書寫的優美文章不計其數,而文字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漢字對中國人的影響最為深刻,而一批批文學大師也將中國文字的變化提升到了一個又一個巔峰。
  • 寶寶嘔奶該怎麼辦?
    每個小寶寶都會出現一些嘔吐的情況。對於一些新手父母來說,一旦發現這種情況,他們會特別擔心甚至是不清楚該怎麼辦才好。寶寶如果嘔奶了怎麼辦呢?但是只有找到導致寶寶嘔奶的原因,就能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嬰兒很可能是因為剛吃完奶再出去吹冷風,胃裡還有沒消化吸收的奶液,所以嘔出來了。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經常發生嘔奶的情況,那麼有可能是母親吃了寒性的東西,導致寶寶胃腸不適應母乳而嘔奶。還有一些寶寶可能是因為剛吃完奶後,媽媽們就立即讓寶寶活動起來。
  • 全球「最難」記住的首都,英文翻譯要用172個字,中文卻2個字搞定
    導語:全球「最難」記住的首都,英文翻譯要用172個字,中文卻2個字搞定眾所周知,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首都,因為首都不僅是一個國家對外形象的象徵,更是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重要地方,隨著如今旅遊的發展,我們出國旅遊的時候
  • 全球最難記住的首都,英文翻譯要用172個字,中文卻2個字搞定
    導語:全球「最難」記住的首都,英文翻譯要用172個字,中文卻2個字搞定。
  • 刻下的每個字都有靈魂
    馬永富  職業:碑匠  工作年限:25年  「就因為我信命,所以我才相信,我刻出來的每個字都有靈魂。用心刻每個字,都是對亡靈最後的尊重。」——碑匠馬永富  每刻完一塊墓碑,馬永富都會起身,後退一步,歪頭默默看上幾秒鐘,再走上前,把臉靠近離碑文十幾釐米的地方,仔細端詳。
  • 翻譯意思, 而不要翻譯字
    要想翻譯意思,必須先弄清楚原文的意思。正如薩沃裡所說,譯者必須先問自己第一個問題:作者說的是什麼?但若到此為止,那是很不夠的。因為這時你看到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若動手翻譯,難免弄出機械的字對字的譯文。因此,譯者還必須問自己第二個問題:作者的意思是什麼?
  •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12字詩詞,應該如何翻譯?
    詩詞的翻譯向來都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因為其本身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的凝練性,每個字詞的使用都經歷了諸多雕琢,都凝結了詩人獨一無二的心血。如果用大白話翻譯出來,破壞了詩歌本來的韻味;如果不給翻譯,在理解詩詞的路上總覺得還是少了點什麼。
  • 他創造了一個漢字,被全國女性罵了十幾年,現在每個人都在用
    歷史在發展,漢字也在發展,從傳說中的倉頡造字開始,一直到近現代都有人在創造新的漢字,比如民國時期就有個人創造了一個新的漢字,雖然當時被全國女性痛罵,可是現在每個人都在用,這是個什麼字呢?不妨一起來看看。
  • 萬裡學院博士翻譯《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出名
    於海江是中國大陸出版的第一本江澤民傳記——《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以下簡稱《江澤民傳》)的中文譯者之一。在眾多記者和讀者面前,這位身材有些消瘦、說話慢條斯理的英語言文學博士面露羞澀,談起這本書在全國各地受到的追捧,只平靜地說了一句:「這並不意外。」
  • 他「創造」2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10年,如今這2字每個女性都用
    劉半農曾經因為「創造」了2個漢字,被許多守舊派、以及女性罵了10年,但如今這2個漢字早已廣泛使用,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為啥創造兩字要打引號?因為這兩個字一直被誤以為是劉半農發明的,但實際上,劉半農只是把它們從生僻字變成了常用字。
  • 翻譯家草嬰去世:曾不進國家編制 僅靠翻譯稿費生活
    在他的鼓勵下,我們才有了認真對待現實的勇氣。希望他走好,請他放心,我們會繼承他的遺志。」得知好友過世,定居莫斯科多年的著名俄國文學翻譯家白嗣宏教授給草嬰先生的夫人盛天民發了這樣一條簡訊。短短幾行字,道出了翻譯界同行、晚輩共同的心聲。
  • 他發明了1個漢字,卻被中國女性怒罵性別歧視!如今每個人都在用
    推薦語:長知識了,長這麼大,才知道原來這個字是他發明的,這麼常見的字在過去居然沒有...下文轉載自作者:禮遊最近有一則消息刷爆了朋友圈,那就是破譯一個甲骨文字就獎勵十萬元!這一消息的流出讓網友門都激動不已,紛紛表示要組隊發家致富。但是甲骨文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既然國家能拿出一個字十萬元的獎勵,其破譯難度也可想而知。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也是關於文字的。據說這個人因為發明了一個字,就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不過現在基本每個人都在用。究竟是誰又發明了哪個字呢?一起來看看!這個人就是劉半農。
  • 他改變一個字的讀音,讓已婚女性罵了三年,如今這個字人人都在用
    發展到現在,有些字可能是同一個字但是卻有好幾個讀音,比如說尾、了等字,也有一個讀音但是意思卻不相同的,比如說他、她、它,這三個字現在分別是第三人稱用來表示男性、女性以及人以外的事物。但在很久之前「她」其實並不是表示女性的,是一個叫劉半農的人將「她」改了讀音的,當時還轟動了全國並被反對攻擊。很早以前古人是不區分人與物,他這個字是男女和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的。
  • 他提議使用1個漢字,卻遭到中國女性痛罵?如今每個女性都在用
    但現實和想像是有差距的,在現實中,他並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所在的部隊非常的混亂,而他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種混亂,無能為力。沒過多久,他又離開了部隊,回到了家鄉,再度拿起了筆桿子。此後的他便一直致力於用文字來改變國人的思想,進行了許多文學創作,也翻譯過許多國外小說。
  • 每個漢字他都能用數字寫出來 活動出場費3千元
    昨天,劉才涵(左)現場寫下的書法,橫著看是一串數字,豎起來看是漢字:五一節快樂  隨便寫個漢字,他都能用阿拉伯數字寫出來,說是漢字設置的「密碼」,這事你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家住蓮前西路的劉才涵就是靠這招出名的,4月上旬在廈門舉行的」兩岸達人秀」上,他一舉進入前10名,目前他參加書法活動的出場費達3000元呢。
  • 《經方實驗錄》:陽明嘔多
    【按】大論曰:「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按嘔多與嘔異,凡嘔多不止者,其胃機能必衰逆,更加硝黃苦寒以傷其氣,是為誤治。法當先治其嘔為是。吾師《傷寒發微》注本條云:「蓋即《金匱》病人慾吐者,不可下之之說也。胃中鬱熱上泛,溼痰壅於上膈,便當用瓜蒂散以吐之。胃中虛氣上逆,而胸滿者,則吳茱萸湯以降之。否則,無論何藥入咽即吐,雖欲攻之,烏得而攻之。故必先殺其上逆之勢,然後可行攻下。
  • 他改變了一個字的讀音,轟動全國被未婚女子攻擊,現在人人都在用
    他自幼聰慧過人,6歲就能詠詩、作對聯。16歲時,考入常州府中學堂,成績優異。四年後,回母校翰墨林小學教書,同時還編輯《江陰雜誌》。1912年,與弟弟一起到上海謀生,他在開明劇社擔任編輯。 次年春,在中華書局任編譯員。劉半農愛好寫作,先後在《時事新報》、《小說界》等刊物發表40多篇他翻譯和創作的小說,向時人介紹安徒生、託爾斯泰等作家的作品。
  • 「嘔」用德語怎麼說?盤點德語日常超實用的語氣詞
    Na ja / Na gut = ok, fine 那好吧Na ja 和 Na gut 有異曲同工之妙,小編認為最相似的翻譯是英語的OK,fine,配上這個小表情大家體會一下我們再稱讚一次Christoph並祝願他有一個超棒的2014賽季。„Bravo! rief er mit seinem ironischen Lachen. Bravo, mein Sohn!「「太棒了!他諷刺的笑了起來。太棒了,我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