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實驗錄》:陽明嘔多

2021-03-04 彩雲長在

陸(左八月二十九日住大興街) 傷寒八九日,噦而腹滿,渴飲,小便多,不惡寒,脈急數,此即仲師所謂知其何部不利,利之而愈之證也。

生錦紋軍(三錢後入) 生甘草(二錢) 枳實(二錢) 芒硝(二錢衝服)

拙巢註:此證下後,呃不止,二日死。

【按】大論曰:「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按嘔多與嘔異,凡嘔多不止者,其胃機能必衰逆,更加硝黃苦寒以傷其氣,是為誤治。法當先治其嘔為是。吾師《傷寒發微》注本條云:「蓋即《金匱》病人慾吐者,不可下之之說也。胃中鬱熱上泛,溼痰壅於上膈,便當用瓜蒂散以吐之。胃中虛氣上逆,而胸滿者,則吳茱萸湯以降之。否則,無論何藥入咽即吐,雖欲攻之,烏得而攻之。故必先殺其上逆之勢,然後可行攻下。予每遇此證,或先用一味吳萸湯。間亦有肝膽鬱熱,而用萸連湯者。嘔吐既止,然後以大承氣湯繼之,陽明實熱乃得一下而盡。須知『有陽明證』四字,即隱示人以可攻。若不於無字處求之,但狃於胃氣之虛,視芒硝大黃如蛇蠍,真瞌睡漢耳。」薛生白先賢曰:「溼熱證,嘔惡不止,晝夜不差欲死者,宜用川連三四分,蘇葉二三分,兩味煎湯呷下,即止。」可以互參。

曹穎甫曰:於昔治肉莊範阿良婦十五日不大便,終日嘔吐,渴而飲水,吐尤甚。予診其脈洪大而實,用大承氣湯,生軍三錢,枳實三錢,川樸二錢,芒硝三錢。以其不能進藥也,先用吳萸三錢,令其煎好先服,一劑愈。後治菜市街福興祥衣莊男子,大熱,脈實,大便七日不行,亦以其茶水入口即吐也,先用薑汁半夏三錢,吳萸一錢,川連三分,令其先行煎服,然後用大黃三錢,枳實四錢,厚樸一錢,芒硝三錢,亦以一劑愈。蓋見嘔吐者易治,見噦逆者難治,世有能治此者,吾當北面事之。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歡迎大家光臨彩雲長在的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20201130免費電子書|《北京人在紐約》《禪與日本文化》《創傷與記憶》《獨立全解《經方實驗錄》醫案》《連城訣》
    一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已經理解了心理創傷的痕跡不是儲存為一件過去發生的壞事情的敘述,而是一種被體驗為直接威脅到生命安全的身體感覺,而且這種威脅會感知為發生在此時此刻。《獨立全解《經方實驗錄》醫案》鮑豔舉,花寶金豆瓣評分無
  • 發燒、愛睡覺的經方治療
    血常規:辨六經為:太陽少陽陽明合病辨方證為:小柴胡湯加生石膏、桂枝、桔梗。處方:柴胡20克,黃芩12克,清半夏10克生薑10克,人參10克,炙甘草10克大棗15克,生石膏80克,桔梗10克桂枝10克。中藥飲片,2劑,代煎,每劑2袋,1袋,口服,日3次。
  • 歌訣速記120首《傷寒論》經方
    之前曾學習《傷寒論》中的中藥今天繼續複習一下《傷寒論》經方
  •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28)桂枝半夏厚樸湯治療咳嗽
    咳嗽,咳痰,讀書時候加重,考慮自己本身素有裡飲,太陰裡虛寒證,痰不多,每次都說話讀書時嗆咳,痰氣交阻,當時還考慮了小青龍的外寒裡飲,綜合自己的體質及身體發病情況,咳嗽特點,辨方證的時候,選用了桂枝湯半夏厚樸湯。
  • 【馮世綸經方百案心解】口中噴火齒衄案,經方辨證玉女煎!
    >閻某,女,44歲,2014年9月4日初診口中「噴火感」1月,口乾,咽幹,食慾可但不消化,無腹脹,前幾日齒衄,小腿肚酸脹,汗可,有時多,晨起陣汗出,不惡風,勞累後尿頻急,大便粘,2-3日一行,舌淡苔薄白脈細。
  • 《傷寒論經方今注》之經方臨證心法
    01經方臨證心法1.三陽合病,取治少陽。9.凡身重者,多屬皮膚肌肉溼盛;凡身體偏側疼痛者,多屬於久寒夾瘀所致。10.心下有停水,微者短氣,甚者悸。11.瘀血證與腦系疾病關係非常大。久瘀血其來也漸,故令喜忘;新瘀血其來也暴,故令如狂。
  • 經方推類方變化:二陳湯,柴胡湯
    試舉二陳湯為例:二陳湯的組成、功用與主治二陳湯出於《和劑局方》,由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四味藥組成(原書有烏梅、生薑,現多不用)。半夏化痰和胃、降逆止嘔為主藥,陳皮化痰、理氣和中為輔藥,茯苓滲溼化痰、安神為佐藥,甘草和中、潤肺化痰為使藥。
  • 【江爾遜】臨床50年運用經方的經驗
    診畢,便立即想到《金匱要略》有「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之溫瘧的記載,遂書白虎加桂枝湯原方,服1劑,次日瘧便未發。家屬與病員鹹稱奇異而問曰:方中何藥能殺滅瘧原蟲?餘只好默然一笑。又治一女患者,年四旬,小學教師,體素弱,患嚴重心悸怔忡,經當地中、西醫治療月餘未效,延餘往診。
  • 10分鐘歌訣速記120首《傷寒論》經方
    此「傷寒七言詩」涵蓋120多首經方,短小精悍、朗朗上口,連方藥適用範圍、禁忌症、加減法等都寫的很清楚。君若開卷莫著忙,醫者貴在有涵養。聖人原序意讀通,尤知醫者責任重。太陽本證三分鼎,中風傷寒表鬱輕。中風表虛桂枝湯,自汗用之也恰當。桂枝三禁記妥貼,表實裡熱及溼熱。若兼太陽經不舒,桂加葛根湯為主。
  • 經方治療鼻塞頭痛的女大學生
    經方思維:經方辨證依據症狀反應。臨床先辨六經八綱,繼辨方證。辨方證是六經八綱的延續,辨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
  • 記住這五個經方,這輩子就夠用了
    古今中外的中醫學家常以經方作為母方,依辨證論治的原則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劑。經方的特點可概括為「普、簡、廉、效」。面對眾多經方,面對複雜的疾病該如何選方配伍?記住以下這五個經方,這輩子就夠用了。嘔血皆因胃火熾,脈來洪數嘔連綿,急用二陳加枳實,竹茹薑汁炒黃連。若還藥石難吞下,檳榔少許木香煎。五六日來嘔不休,心中脹悶手難揉,多加枳樸芩連芍,便秘硝黃一服療。嘈雜噯氣一般看,胸中積熱與停痰,石膏香附南星藿,二陳加減有何難?悶脹吞酸與吐酸,本方加入炒萸連。
  • 經方研究室學術沙龍(三)
    2021年1月21日下午我們舉辦了第3次經方學術沙龍活動,我們再次榮幸地邀請到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呼吸科張立山教授,並且從這次活動開始張立山教授將為我們作系列講座。此次沙龍張教授講課主題是《六經辨證的思維方法》。
  • 【經方研讀】吳茱萸湯
    〔原文〕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 經方治療心下緊結
    經方思維:經方辨證依據症狀反應。臨床先辨六經八綱,繼辨方證。辨方證是六經八綱的延續,辨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
  • 經方解表識未了
    她的特點是汗出多、惡寒、周身皮膚刺痛、按之不痛、頭痛明顯,這是太陽病證不解;又具口乾、煩躁明顯,這是陽明裡熱證,所以她是二陽並病。《傷寒論》第118條云:「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指導如何治療。指本來是太陽病,病在表,應以發汗解表治療,錯誤的治療是反以火逆、燒針、攻下造成大量津液損傷,用火攻,不但表沒解,還引邪入裡了,這就成陽明裡熱證了,最後形成太陽陽明合病,使人煩躁。
  • 少陽樞機不利,陽明燥結成實;鄔橋英用小柴胡湯合大承氣湯治療
    證:乃素有痼疾,復感外邪,邪犯少陽陽明,少陽樞機不利,陽明燥結成實。治宜:和胃止嘔,通髒洩熱。擬小柴胡湯合大承氣湯加減。翌日複診:服1劑,半小時後即感腹痛,瀉下大便1次,量不多;下午又服1劑,瀉2次。人夜體溫退至37.5℃,晨起體溫37.2℃。囑守方再服1劑,熱退症平,索食粥水。後擬四君子湯加減善後。服5劑,病情穩定。本案引自(《新中醫》2000年第8期)。
  • 經方大師江爾遜:運用經方的四大思維方法
    又世有「怪病多痰」「頑證多痰」及「治痰必治氣」之說,這在仲景書中亦可找到相似記載。餘曾治一商賈之婦,年四旬許,因操理商業、家務,過度勞頓,遂患嚴重「怪病」。自覺咽中有一巨物堵塞,形如湯圓,吞不下,吐不出,甚至呼吸困難(遠非一般梅核氣可比),終日惶惶不安,寢食俱廢(但咽食無礙)。屢經治療無效,竟致稽月,臥床不起,家人鹹恐,束手無策。嗣經友人介紹,始延餘往診。因路程較遠,至已深夜。
  • 經方中甘草運用擷英
    發現:經方中甘草的用量以27.8g居多,最多可用至69.5g,最小用至3.5g;生甘草多用於熱證、疔毒、瘡瘍、飲證等,而炙甘草多用於表證、中焦虛弱、脾胃虛寒、中氣不足、營衛不和等證;經方中未標註用法的甘草並非一定是生甘草,應根據病因、病機、病證以及甘草在方中的作用而定;經方中的炙甘草應當是「炒甘草」,而非蜜炙甘草;甘草能調和諸藥,在不同的方劑(可用於散劑、攻劑、溫劑、清劑、毒劑)中發揮不同的功效,當方中甘草用量較大或與方中其他藥物等量時又可明顯體現出主治作用
  • 學習經方的體會——治療咳吐涎沫方眾多,小青龍湯、半夏乾薑散、吳茱萸湯、理中湯主證各有什麼不同?
    近些年來在經方家馮世綸先生身邊跟診,對《傷寒論》、《金匱要略》進行了重新學習,再一次對胡(希恕)——馮(世綸)經方醫學體系有了更深理解,結合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