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窗邊的小豆豆》為例,解讀小林宗作先生的個性化教育與智慧

2020-08-28 諾諾媽來了

人們都說環境能塑造一個人,尤其是孩子,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句話深刻的詮釋了,童年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

每個孩子在小學階段,除了父母,對他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給他認知啟蒙的老師。因為認知尚處在人生的初級階段,對很多事情懵懵懂懂,碰到一個好老師,絕對是一件幸福又幸運的事情。

最近看了《窗邊的小豆豆》,講述的是作者黑柳徹子在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童年時光,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芭學園」,在小林宗作老師的愛護引導下,喜歡惹麻煩,有「問題行為」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影響她一生的故事。


相信每個看過《窗邊的小豆豆》的人都會對「芭學園」這樣一所溫暖自由的學校充滿嚮往,都能深刻感受到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智慧和對孩子們的熱愛。

在芭學園,這是一個看起來有點特殊的學校。不僅有看起來行為「有些怪怪」的的小豆豆,還是個子矮矮永遠長不高的高橋君,患有小兒麻痺症的泰明,生理有殘疾的孩子有好幾個。但令人感動的是,因為有小林先生這樣一位懂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校長,懂得愛護每個孩子,在這裡不存在偏見和歧視,只有溫馨友愛的氛圍,每個孩子都很自信,他們的個性特長都得到了保護和發展。

作者從小孩子的角度,用樸實細膩,歡快的文字記錄了在芭學園學習生活的難忘時光,很有畫面感和代入感,認真讀進去,你就能回味童年的自己也有這樣傻傻的時刻。這本童年自傳裡每一個部分都是一個簡短的故事,值得細細品味,一定可以從裡面受到啟發和思考。

下面我將分別以下四個部分解讀小林宗作先生的個性化教育與智慧。

一、懂得聆聽,尊重包容,順應孩子的天性發展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

——蘇霍姆林斯基」


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會有一個很調皮的年齡段,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總想去試一試,老給自己和大人惹麻煩,有時候甚至還有點「討人嫌」。


這個時候身邊的大人如能信任包容孩子,循循善誘,同時恪守規則,那麼他會改變獲得優越感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優秀。

小豆豆是一個想法奇特,思維活躍的孩子,對各種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因此總是不斷地範錯誤。例如在值日時,把垃圾倒到列車教室蓋子裡面,卻讓蓋子再也蓋不上;把自己當牛肉掛在單槓上,摔得說不出話來;在校園後面溜達,跳到蓋著報紙的廁所掏口,掉進廁所裡面,經常發生這樣的事,而小林老師的做法和態度是:

「絕對不會把小豆豆的爸爸媽媽請到學校裡來」


「耐心地聽解釋」


「請為這件事道歉」


允許孩子犯錯誤,對事不對人,糾正孩子的行為,不請家長,這樣做一方面避免了爸媽的責備,另一方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為此道歉和改正,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培養孩子遇事不逃避,勇於承擔錯誤的責任感,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的樹立了孩子正確的處事態度。

無論做什麼出格的事,小林先生都不會給她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而是一直對她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心理學有個「羅森塔爾效應」,也稱「人際期望效應」,指的是老師對學生的期待,熱情會促使學生做出相應的努力,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塔爾和L.雅各布森從小學1到6年級隨機抽取3個班,做一組「未來發展趨勢測驗」(即智力測驗)的實驗。然後將「最有潛力」的學生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的老師,並鄭重的囑咐他們做好保密工作。

隨之,老師對「具有發展潛力」的學生發生了微妙的態度變化,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照顧,期待,積極的解答啟發性問題。

其實,這份「最有潛力的學生」名單是隨機抽取的,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然而,幾個月後,奇蹟出現了,這些名單上的學生個個突飛猛進,成績優異。


校長先生不斷地鼓勵,讚美小豆豆「你真是一個好孩子」相當於羅森塔爾效應裡面的「善意的謊言」,給小豆豆產生了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她完成「我的確是一個好孩子」的自我期待,從而做出相應的努力,變得更加自尊,自信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反觀現實中,有很多老師和家長也包括我自己,只要孩子犯了錯誤,首先就是「自以為是」的一頓呵斥,說教,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忽略孩子內心的感受,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不會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裡,有的確實不是孩子的錯,讓孩子感覺特別冤枉,這樣也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正確糾正孩子偏差行為,懂得欣賞和讚美孩子,讓他擁有歸屬感和價值感,順應孩子的天性發展。這是校長先生的個性化教育之一。

二、幫助有殘疾的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

在芭學園,除了小豆豆這樣怪怪的學生,還有一些生理有缺陷的孩子,比如患有小兒麻痺症的泰明和個子矮小,腿短手短的高橋君。

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小林老師對高橋君健全人格的塑造。

大家都知道,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一般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他們看到身體正常的孩子會發現「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呢?」。

在家裡可能還好,特別是在學校人多的地方,這種某些能力不如別人的感覺可能會讓他們陷入羞愧、痛苦的感覺中不能自拔,那麼可想而知,他們成長會很艱難。

幸運的是,在芭學園,小林老師通過男孩女孩一起脫光衣服遊泳,脫下一件件衣服,就好像脫下一層層羞愧的心理,告訴他們「無論什麼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根據高橋君「腿短手短」這樣一個身體特點用心良苦的設置運動會項目,例如「鑽鯉魚比賽」,「找媽媽比賽」、「獨一無二的接力賽」活動助他拿下運動會的第一名;在比他身高還高的跳馬面前鼓勵他「沒關係,你能跳過去,你絕對能跳過去!」。

「無論什麼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


「雖然高橋君個子矮小,永遠也不會再長高了,但在他懷有這種身體上的自卑心理之前,先生希望他「不要忘記奪得第一名時的自信」


「你絕對能做到!」


小林先生的支持和鼓勵就像他人生的助推器和腳手架一樣,不斷推著他向前。

一個有殘疾的孩子想要克服心理上的自卑,他必須擁有多次成功的正向反饋,擁有戰勝挫折的勇氣,才能有底氣面對未來,身心健康的成長。而懂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的小林宗作先生深知這一點,因此持續不斷的鼓勵高橋君,給他創造機會拿下每年運動會上的第一名。


事實證明,小林老師對高橋君的培育,成功的塑造了他健全的人格。在這本書的後記裡面,高橋君一路順利從高中到大學畢業,畢業後從事重要「人際關係協調」的工作,「性格明朗而富有魅力」,事業順利,婚姻幸福。並且「從來沒有因為身體缺陷懷有自卑心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林老師給到孩子的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是影響以後的人生,這也正是小林先生教育智慧的結果。

三、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孩子們親近大自然,從生活實踐中學習知識,獲取能量。

「不要把孩子們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要比老師的計劃大得多。」

—— 小林宗作


知識不僅僅局限於課本上,體驗「種莊稼」也是另一種學習。

在今天,很多城市裡面的孩子都不知道平時飯桌上的大米是怎麼來的,也分不清韭菜和麥苗,即時吃飯的時候總會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並沒有見到真正的禾苗和稻穀,所以對珍惜糧食並沒有多大感覺。

對於孩子來說,親自去田間勞作,切身體會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和過程,比在書上來的更深刻,明白糧食從何而來,也是一種知識拓展。

在芭學園,小林老師還有一大特色教育就是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邀請「旱田」老師教大家種莊稼,通過學習除草,翻地,培壟,播種,施肥。不僅教大家種莊稼,還能學到一些關於鳥類,天氣,節氣的常識。

從這以後,孩子們每天都會去仔細觀察自己的「莊稼」,見到種子發芽了,會特別的欣喜。

不得不說,在當時還處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就有如此先進的理念,真的十分佩服小林先生的個性化教學。

也許日本教育文化本身就十分注重親近自然,生活實踐。

記得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面,日本的「蓮花幼兒園」孩子們早上可以光腳在地上接觸沙子做早操,「藤幼兒園」的老師會給孩子們發放蔬菜苗,讓他們自己照顧,幼兒園裡面還可以養馬,這些都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責任感,也是學習的另外一種十分珍貴的體驗。


自以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讓他們親近大自然,從生活實踐中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感受真實的自然生活,例如觀察蜜蜂採蜜,蝴蝶授粉,種子發芽等………


就像小林老師認為的「讓孩子們看到真正的東西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四、教育的意義和真諦:是懂得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讓每個孩子都保持個性,成為他自己。

「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把他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小林宗作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的意義和真諦是發現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長,使其天賦潛能得到發展,最終成為他自己!

事實上,芭學園的每個孩子最後都從事了自己喜愛的工作,擁有幸福的人生。

《窗邊的小豆豆》後記裡面有這樣的計述:有生理缺陷的高橋君性格開朗自信,畢業後做了重要的人際關係協調工作,;喜歡在課堂上擺弄酒精燒瓶的阿泰,成了物理學家;喜歡和小孩子親近的美代,做了音樂教師;只有小學文化的大榮君,成為了日本植物鑑定專家;而淘氣的小豆豆就是本書的作者黑柳徹子,不僅僅是暢銷書作家,還是亞洲第一位聯合國親善大使,日本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和人格雛形的重要階段,如果此時碰到一個熱愛學生,一位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並發揮他們天賦潛能的老師該是多麼幸運又幸福啊。

人人都渴望芭學園,人人都希望能遇見像小林宗作這樣的老師,很多人讀了《窗邊的小豆豆》,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如果小學的時候,碰到這樣一位人生導師,我現在的人生會不會很不一樣呢?

深以為然!

有人說這本書講的是一個教育的烏託邦,放在今天根本不現實。

在我看來,芭學園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處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的確有它存在的特殊性,目前我們國內的教育大環境一時之間難以做出改變。

但我們每個人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應該學一學小林老師的教育智慧和理念,讓我們的孩子保持個性,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愛護他們的天性發展,一路成長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最終擁有幸福的人生。

相關焦點

  • 《窗邊的小豆豆》小林宗作老師的教育烏託邦(下)
    上一期,我們請了立命館大學的盧靜陽為大家介紹了《窗邊小豆豆》裡的兒童形象(複習戳:《窗邊的小豆豆》de兒童像|當退學的「怪孩子」遇上蹲下來說話的老師(上))。而接納了「怪豆豆」的小林老師,不僅是黑柳徹子希望成為的老師形象,可能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老師形象吧。
  • 小豆豆和《窗邊的小豆豆》
    作者黑柳徹子,也就是書中的小豆豆,在巴學園是1939年到1945年,而這本書出版時已經是1981年。這時候作者對當年小林校長所作所為對他們成長的影響已經有了深刻的體悟。這種體悟滲透在字裡行間,有一些甚至明確地表達了出來。  小林校長,名小林宗作,1937年他以有限的家資創辦了巴學園。他經常說的是:「無論哪個孩子,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
  • 《窗邊的小豆豆》:夢想中的學校——巴學園
    《窗邊的小豆豆》《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黑柳徹子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小林校長卻常常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和其他的學校不一樣,巴學園的門是用矮矮的樹做成的,教室是廢舊的電車,那裡的一切都讓小豆豆充滿了好奇。更別提,在那裡她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老師:小林宗作先生。
  • 《窗邊的小豆豆》:如果每個孩子都能遇到一個小林校長
    如果你恰好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惑,就請你去讀一讀日本作家 、電視節目主持人黑柳徹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一書吧。《窗邊的小豆豆》是黑柳徹子根據自己的切身經歷寫成的一部兒童文學作品。這本書被納入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課本,連續十年位居開卷全國暢銷書排行榜,說是兒童文學作品,卻也適合老師和家長們去靜下心來,認真讀一讀的很好的教育方法書。
  • 《窗邊的小豆豆》裡藏著的教育哲學
    最近一直在睡前給孩子朗讀《窗邊的小豆豆》。我認為,這是一本讓孩子羨慕,讓大人慚愧的書。成人看世界,難免帶有功利性,總是要衡量做一件事情的成本,做完一件事情能得到的成果。但是,孩子們真的是非常單純的因為「喜歡」才會堅持和反覆去做一件事情。
  • 真正的教育是走進孩子的內心——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01《窗邊的小豆豆》是一部在全球享有極高聲譽的作品,作者黑徹柳子講述了二戰期間,她在日本一所私立小學——巴學園中的學習和生活。凡是讀過此書的人,無不被校長小林宗作真誠博大的愛心所感動,他的教育理念超越了國界,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包括所有的家長深思。
  • 《窗邊的小豆豆》:只有融入了愛的教育,才是有靈魂的教育
    ——小林宗作人人都愛小豆豆,人人都渴望擁有巴學園。《窗邊的小豆豆》是一部影響20世紀的兒童文學作品,講述了日本電視節目主持人黑柳徹子小時候的一段真實經歷。只是,小豆豆並不知道自己在別人眼中是被貼著標籤的,她那些讓人無法容忍的行為背後,其實是孩童的天真無邪。但成人的世界卻是那麼複雜,誰還會費盡心思地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用意。幸運的是,小豆豆來到巴學園,遇到了小林宗作(校長),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別人眼中「怪怪」的小豆豆逐漸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黑柳徹子是日本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也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 《窗邊的小豆豆》常考知識點梳理
    她的代表作《窗邊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之後,不僅在日本,在全球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4、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 《窗邊的小豆豆》:累計發行超750萬,書中教育理念,現代仍適用
    簡介:黑柳徹子的自傳體小說《窗邊的小豆豆》,發表於1981年,講述二戰前一年級小學生徹子因調皮被退學,轉學到巴學園小學的故事。在巴學園所接受的教育,奠定了徹子輝煌一生的基礎。該書累計發行量超過750萬本,書中的教育理念誕生於近百年前,仍適用於現代教育。
  • 童年裡最美的底色——《窗邊的小豆豆》閱讀推介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描繪的學校"巴學園"是真實存在的,是小林宗作先生於1937年創辦的實行幼小一貫教育的學校。小豆豆其實就是作者本人,她在巴學園長大,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黑柳徹子的童年生活回憶錄。1984年2月,她被任命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成功人士,在初入校園時,被多所小學的校規、老師、同學所厭棄,她的逆襲和華麗蛻變統統源於她與"巴學園"這所學校的幸運邂逅,她在巴學園中成長的那幾年,可以說奠定了她一生的生活基調:樂觀自信、開朗陽光,所以長大後,她把這段在"巴學園"裡的美好時光寫成了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我們才得以有幸體驗到那所小學裡令人無限嚮往的童年生活。
  • 《窗邊的小豆豆》:問題兒童被校長培養為大名鼎鼎主持人
    《窗邊的小豆豆》是一部影響20世紀的兒童文學傑作,講述了作者黑柳徹子上小學時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氣搗蛋,擾亂課堂紀律被原學校退學後,到巴學園就讀。她在小林宗作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從一般人眼裡的怪小孩,逐漸成了一個好孩子。這段經歷成為小豆豆最寶貴的財富,奠定了她的一生。
  • 悅讀紀《窗邊的小豆豆》閱讀分享
    這是一次師者仁心與教育智慧的學習與交融,迸射著耀眼的光芒。工作室公眾號推出的《悅讀紀》欄目將陸續和大家分享名師和學員們的閱讀心得。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周建湘老師推薦的《窗邊的小豆豆》和劉遠霞老師的閱讀感受,以及萬博老師的點評。
  • 窗邊的小豆豆:人世間最好的學校,讓我們的學校無地自容
    ——《窗邊的小豆豆》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撥亂了教育的神經,延遲開學的同時,直播網課成為了常態。學生在「興奮」的同時,家長們卻不堪其擾,盼望著神獸們早點開學該有多好!上學——歷來都是中國學生最討厭的事情,是為「厭學」。
  • 《窗邊的小豆豆》完結篇:在成長中學會愛與離別
    今天是《窗邊的小豆豆》的最後一期了。從被認為是「問題小孩」,到進入巴學園,再到離開被燒毀巴學園,一晃眼,小豆豆成為了一個獨立、可以給社會帶來能量,用文字感動更多孩子的大人。不知道在過去的24天,我們的小朋友們有在小豆豆的故事裡獲得不一樣的成長感悟嗎?那其實,在和大家一起收聽《窗邊的小豆豆》的日子裡,茜茜老師倒是深受感動。
  • 用孩子的眼光發現教育—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用孩子的眼光發現教育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的代表作,自問世至今
  • 《窗邊的小豆豆》: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其實「巴學園」是暢銷書《窗邊的小豆豆》裡的學校,同時它也是一所真實存在的學校。1937年,小林宗作先生創辦了巴學園,1981年,擁有作家和主持人雙重身份的黑柳徹子女士,將自己在巴學園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創作成了兒童文學作品《窗邊的小豆豆》。
  • 閱讀推薦 | 《窗邊的小豆豆》教育部推薦、書評9分!
    這本講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傳性的小書,「不僅帶給全世界幾千萬讀者無數的笑聲和感動,而且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20世紀全球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給予這本書高度評價:「《窗邊的小豆豆》這樣的書不僅僅是兒童需要讀的,其實更應該讀的是老師、家長。」
  • 《窗邊的小豆豆》對孩子最好的愛
    今天我將和大家繼續來聊一聊《窗邊的小豆豆》書中的故事。《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 《窗邊的小豆豆》「小豆豆」的故事,問題孩子也能「靜待花開」
    一、在電車裡上課的巴學園小豆豆第一天去面試,校長小林宗作陪她聊天四個小時。「在那以前及以後,再也沒有一個大人這麼認真聽小豆豆講話。」對孩子最大的尊重,就是認真聽她說話,哪怕她說得毫無條理,大人聽得一頭霧水,也是最有效的交流——孩子的表達欲得到滿足、大人獲得了解孩子的機會。
  • 《窗邊的小豆豆》:最溫暖的治癒系童年
    爸爸房間裡的書架上有許多藏書,我經常悄悄進去找書看,其中有一本已經很舊了,封面上是一個小姑娘的漫畫像,小姑娘的頭髮有點短,眼睛圓圓的,模樣看起來很萌,封面的右側寫著書名:窗邊的小豆豆。作者是黑柳徹子,那是我閱讀的第一本日本兒童文學作品,那年我1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