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黑柳徹子的自傳體小說《窗邊的小豆豆》,發表於1981年,講述二戰前一年級小學生徹子因調皮被退學,轉學到巴學園小學的故事。在巴學園所接受的教育,奠定了徹子輝煌一生的基礎。該書累計發行量超過750萬本,書中的教育理念誕生於近百年前,仍適用於現代教育。
註:「窗邊」指被排除在外。「小豆豆」是黑柳徹子的小名。
小豆豆,因為太淘氣了,就被原來的學校退學了。無奈之下,媽媽把小豆豆送到了一個叫巴學園的地方。
剛到的第一天,小豆豆就發現「巴學園」是個十分神奇的地方,校門是兩棵樹立著的大樹,裡面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校長——小林宗作,一見到小豆豆,小林宗作立即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他坐到了小豆豆的對面,然後探著身子微笑著,聽小豆豆吧啦吧啦講了四個小時的話。在這期間,小林宗作校長不但沒有絲毫的厭倦和不耐煩,反而一邊點頭一邊詢問:「還有呢?」,最後直到愛講話的小豆豆沒有話可講。
小豆豆高興壞了,覺得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碰到了真正可親的人。初次見面之後,小豆豆就發現自己就喜歡上了這裡。
當然了,巴學園最特別的還要數上課方式了,他們的教室在廢棄的電機車上,而且,上課的內容也沒有固定安排,每天第一節課開始,老師就會在黑板上寫下今天所要學內容的全部問題,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性的上課,遇到不懂的就來請教老師,但所有問題都必須在放學前完成。巴學園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不僅淡化了學科之間的區別,還使老師充分了解到學生們的興趣所在。
學校裡的午餐也非常的特別,總的分為兩種:「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雖然我們都很清楚這兩個名詞指的是什麼,但是聽上去,就感覺這些食物,似乎變得更美味了。
就像校長和小豆豆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一樣,巴學園十分重視師生和同學之間的平等,小豆豆有兩名同學,身體上有著缺陷,一個患有小兒麻痺,而另一個身材異常的矮小,為了消除他們覺得自己「與別人不同」的感受,小林校長想盡了一切辦法,他專門設計了利於兩個同學表現的運動會項目,使他們的缺陷轉換為了優勢,並贏得了各個項目的冠軍,讓兩個孩子有機會憑著自己的本事取得成功,讓他們能「感受到冠軍的快樂」,不僅獲得了學生們的尊重,更讓自己贏得了自尊。
在巴學園中,小豆豆最常聽校長對自己說的話就是:「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於是,小豆豆就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從一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自己一生的基礎。正如
小林宗作校長原話說的那樣:「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印品質』,並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有個性的人。」
任何人都有閃光之處,如果老師善於發現孩子們的「好」,就會讓孩子們自信起來,逐漸變成真正的「好」。
1937~1945,巴學園被毀於二戰的戰火,小林先生最終也沒能再創辦第二個巴學園。
《窗邊的小豆豆》其實已經不僅僅是兒童讀物,裡面溫暖純淨的教育方式,也治癒了許多成年人。書中的巴學園雖然在 1945 年的東京空襲中毀於一旦,但它的真實存在至今仍激勵著許多投身教育的理想主義者為之奮鬥。
其實,與其說這是一本一個小傢伙的成長傳記,不如說是一個帶有強烈的個人魅力的校長的教育寶典。最後,我想通過我的理解來總結一下下對於孩子來說最寶貴的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這兩個:最大程度的可支配的自由,教養者最大善意的溫柔。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在育兒類裡面很有名氣的書,作為孩子的家長,或者從事教育工作的你,最好抽出點時間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