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醋是我省的金字招牌,位居全國四大名醋之首,在全國食醋行業佔有重要地位。此輪重點行業調整,食醋行業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到2011年,全省食醋總產量達到100萬噸,銷售收入達到40億元。打造1戶年產50萬噸級、3戶年產10萬噸級的醋業集團。銷量佔到全國市場份額的25%以上。」這是《山西食醋產業調整振興實施方案》提出的我省醋產業發展目標。
省經信委有關人員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發展,我省食醋行業已形成以老陳醋、陳醋、燻醋等傳統產品為主體,以風味醋、保健醋、醋飲料等新型食醋產品為補充的產業體系和以東湖、水塔、紫林、來福等品牌企業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食醋中小企業分工合作、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截至2008年,我省通過QS認證的制醋企業有100多家,產醋3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7億元。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省食醋行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整體規模偏小,產業集中度偏低;創新意識不強,研發人才匱乏,傳統優勢尚未變成市場優勢;品牌溢價能力不足,產品利潤空間有限;經營理念落後,市場營銷手段不足等問題。
對此,《山西食醋產業調整振興實施方案》提出,快速做大山西老陳醋規模,推進食醋產業集群發展;大力發展風味醋、保健醋及醋飲料;強化市場營銷,提升以老陳醋為主的晉醋系列產品在全國市場的份額。
扶持龍頭,實現品牌化。在山西老陳醋原產地清徐、榆次、太原等地,著力做強傳統山西老陳醋,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強力打造老陳醋知名品牌。充分發揮「水塔」、「來福」等中國馳名商標和 「東湖」、「美和居」、「紫林」等山西著名商標的市場影響力和產業帶動力。加大對3萬噸規模以上企業名牌產品推廣,著力推進「山西老陳醋」註冊商標使用權企業產品的品牌化。
重組整合,實現規模化。充分發揮水塔、東湖、紫林等龍頭企業在科技、品牌、市場等方面的相對優勢,通過聯合、兼併、重組等形式,整合周邊中小醋企資源,迅速做大規模,實現老陳醋產業的規模化,進一步提高山西老陳醋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的份額。大力推進水塔公司20萬噸老陳醋灌裝中心建設,整合清徐、榆次中小醋企,採用統一工藝、統一標準、統一收購、統一灌裝、統一商標、統一銷售的六個統一,實現老陳醋分散生產,集中灌裝,一致對外,形成整體合力,推動老陳醋品質的提升,實現山西老陳醋的規模效應。
有機嫁接,實現特色化。在完整保留山西傳統老陳醋工藝和風格的基礎上,發揮我省特色食藥資源優勢,有機嫁接醋業,開發具有山西地域特色的功能性食醋產品,延伸食醋產品鏈,增加食醋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值,將醋的食用功效向保健功效拓展,叫響山西特色醋品,形成我省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興力量。
分工合作,實現系列化。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立足全國市場,推進高、中、低檔產品系列化和聯動發展,實現高檔產品做品牌、中檔產品謀利潤、低檔產品佔市場的營銷戰略目標。根據全國不同地域人群的食醋口味和飲食習慣,細分市場,有針對性地投放適合當地的食醋品種,實現山西老陳醋、陳醋、米醋、白醋、風味醋、保健醋及醋飲料在外省主銷區域品牌的本地化。同時,加快推進高平塔王、潞城聖堂、晉中陳世家釀、呂梁清泉、萬榮建安、廣靈青源等以本省區域銷售為主的食醋企業擴大規模和集群化發展。
科學發展,實現規範化。進一步規範老陳醋生產標準,加快對全省中小醋企標準化改造。在老陳醋生產上細化量化標準,推進老陳醋釀製新工藝、新設備研究,加快傳統山西老陳醋釀造工藝與現代化生產技術相結合的步伐,實現老陳醋生產標準化、規範化和機械化,提高釀製技藝和產品品質,把山西老陳醋金字招牌做成金字產業。本報見習記者 王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