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曉鵬在深圳電臺錄製《怎樣玩轉兒童醫院》,向家長們介紹如何便捷就診。
「一個醫務科長成天泡在網上,不太像話是吧?其實做醫生的每天忙得像陀螺,誰願意天天泡在網上呢?」深圳市兒童醫院醫務科副主任麻曉鵬(微博名@深圳胖胖熊),一見面就向我們「傾訴」他與微博的結緣,「但是,我們醫務科的工作還幸虧有了微博,給我添麻煩是它,幫我解決問題的也是它。」
麻曉鵬很喜歡自己的微博名。「我是兒科出身,再加上自己本身也比較高比較胖,所以,取名胖胖熊,感覺也能和患者拉近距離。」現在的麻曉鵬可是微博達人,發布微博也成為醫務科工作的一部分,從發布醫院新聞、張貼尋人啟事,到呼籲關注兒科醫務人員生存狀態,再到發布醫療糾紛處理進展,他忙得不亦樂乎。「這是我處理醫療糾紛的工具、平臺和陣地,現在這個社會,這東西真的不能丟。」
麻曉鵬的經驗是從教訓中得來的。
「八毛門」培養起來的醫院危機公關專家
2011年9月初,「八毛門」事件曝光。一個出生6天的嬰兒因無法正常排便前往深圳市兒童醫院就診,醫生建議做造瘻手術,全部費用需10萬元;而患者家屬前往另外一所醫院僅開了0.8元的石蠟油,即緩解了孩子症狀。10萬元手術費與8毛錢間的巨大反差,讓醫院有了「過度醫療」、「亂收費」的惡劣形象。最嚴重的是,患者對醫院信任降到冰點,醫療投訴增加,患者不配合治療,拒絕手術……
那時候,麻曉鵬才剛剛被調到醫務科沒多久。「我以前從不失眠,倒頭就能睡著。但是剛來醫務科時,成宿成宿的失眠,一聽說樓下又來鬧事的,我這心臟就感覺一緊一緊,心跳加速。」
然而,偏偏就讓他這個新手攤上了這麼大的事情。「那時候媒體不停的來,三天兩頭在《第一現場》新聞直播裡露面,多數是投訴」。
擔子落下來了,就得挑。
麻曉鵬和搭檔學中文出身的社工部主任鍾偉梅天天碰頭,商量著如何應對媒體,扭轉社會輿論。
就在那時候,麻曉鵬發現了微博的好處。「我把信息及時發布到微博上,及時告訴大家當事醫生做出診斷的依據、醫院的處理結果。」麻曉鵬說。
在利用微博發布信息的同時,他也收到了群眾反饋。「指責、質疑的聲音肯定有,太多了,恨不得把我們給吃了。」
然而,真相越辯越明,一來一回的過程中,大家逐漸了解了真相。當這個患兒在武漢同濟醫院做了手術,同濟醫院的診斷結果和深圳兒童醫院的診斷結果相同,患兒確為先天性巨結腸時,醫院算是徹底摘掉了「過度醫療」的帽子。
現在回想起來輕描淡寫,但在當時,麻曉鵬用他的個人帳號@深圳胖胖熊和網友們「吵」的熱火朝天。尤其是在最開始的時候,由於缺乏危機公關應對經驗,他們吃了大虧。
「那時候沒經驗,媒體一來,我們就躲。而且,大家都覺著,我們是代表醫院官方說話,怎麼都得慎重再慎重。去詳細了解事件怎麼都得需要五個工作日。我們想著五個工作日之後再給媒體答覆。」麻曉鵬回憶起這件事來,頗有切膚之痛。「然而,記者怎麼可能等你五個工作日之後出文章。新聞要求時效性,當天的事情調查完了當天就得播」。
果然,在媒體的最初報導中,幾乎都是患者單方面的消息內容。「當時,家長杜撰,對外宣稱在我們這裡做手術要10萬元。」「當時感覺很被動」。
至此以後,麻曉鵬總結出了一套醫療糾紛危機公關經驗,現在面對媒體,他不再犯怵,對待醫療糾紛,沉著應對。
自省醫患關係:多說一句話,少打一場官司
「八毛門」事件讓社會把目光從「過度醫療」轉向了「醫患關係」,患者的不信任是重要原因。不僅該事件如此,諸多醫療糾紛的導火索也源於此。
醫院裡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一個患者掛兩個不同專家的門診號,「誰說的更有道理聽誰的,也看看兩個人的意見是不是一致。」;看病前先在百度搜一搜,然後找醫生就診時,跟醫生「討論」病情,「考考」醫生,然後告訴醫生「這病應該怎樣怎樣治……」
作為一名醫生,麻曉鵬遇到這樣的患者會很氣憤,但是工作時間久了,又打了這麼多場官司,他漸漸的體會到了這些患者的心情。
「醫患關係大環境不好,醫療行業信息又不對稱,換做我不學醫,我也會懷疑。」麻曉鵬覺著,消除懷疑,沒有什麼特殊辦法,只能從患者角度詳細的解釋、耐心地溝通。
老百姓的比喻很形象,醫院素有「三長一短」之稱,即:掛號、看病、取藥排隊時間長,看病時間短。麻曉鵬覺著,如果能夠在看病時,「多說那麼一句話」,或許患者就不會來投訴,醫療糾紛就會少一些,而多說的「那麼一句話」就是對患者的人文關懷。
麻曉鵬曾經處理過這樣一場醫療糾紛。有位患兒得了秋季腹瀉,前來醫院就診,醫生在病曆本上寫明「明日早晨複查」,在旁邊又寫了一句「變化隨診」。然而,由於家長是小學文化程度,只曉得第二天一早要帶孩子來複查,孩子晚上病情惡化,也沒有及時前去就醫,結果,早上到醫院的時候孩子就已經不行了。
「他文化程度不高,不懂什麼叫變化隨診,也沒有問,就這樣乾等著,孩子的命就這樣沒了。」
表面看,醫生沒有任何責任,他不知道家長不認字,該寫的都寫了。這件事情處理後,家長見到了當事醫生,這樣對醫生說:「我也就小學畢業,沒什麼文化,我就希望你以後能跟孩子家長多解釋解釋,我的孩子現在沒了,我不想別的孩子以後也這樣也沒了」。
如何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麻曉鵬說,有時候在處理醫療糾紛時,他也會覺著患者可憐,「看著家長掉眼淚,我們也跟著掉眼淚,誰沒有孩子呢……」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較多,都成了捧在手裡的寶貝蛋,在患兒生病時,尤其緊張。一個孩子生病,汽車到醫院一停,下來一堆人;兩針扎不進去,恨不得給護士來上一巴掌;住院的孩子睡著了,有的家長就會立刻喊「大夫,大夫,孩子昏迷了,趕快啊!」,醫生才剛看完,又得過去,一掐,醒了。
「家長對孩子的愛,全部轉化為了焦慮」,麻曉鵬說:「自己得了病怎麼都可以忍,但是孩子得了病,怎麼捨得讓孩子忍啊!」
所以,在抓醫療質量安全時,會不停的告誡醫生,多去看、多巡視、多溝通,多交流!
兒科俗稱「啞科」,患兒的疾病需要家長代為表述,有些家長並不能準確表達,再加上兒童疾病有變化快的特點,因此,患兒的任何風吹草動都需要醫護人員的仔細觀察,「即便家屬不去叫,也要多往孩子身邊跑」。
正是有了這份兒心,麻曉鵬發微博時,還會提醒患兒家屬換季了要注意哪些疾病發生,腹瀉的孩子會出現什麼樣的症狀,孩子病情不好沒有及時就診時,他會發微博,動員網友幫助尋人……
做同事的堅實後盾 對惡性醫療糾紛、醫暴說不
同情患者,站在患者角度考慮問題是麻曉鵬一貫的原則。但是,對待惡性醫療糾紛事件,麻曉鵬認死理,說什麼都得給患者掰扯清楚。
曾經有位家長帶著孩子前來深圳市兒童醫院就診,「我們醫生告訴他了,懷疑孩子患有先天性神經肌肉病,孩子住進醫院後,建議家長做基因篩查。」家長不同意,再加上患兒病情越來越重,於是就在天涯、寶寶樹等網站上發布消息,指責醫生是庸醫。作為對接人,麻曉鵬也跟著挨罵。
「那些媽媽尤其是剛生完小孩的媽媽們,出於同情心,特別『義憤填膺』,組團上微博來罵我,並且還會相互介紹經驗,怎麼上網發微博,怎麼去罵胖胖熊。」「這個患兒媽媽還號召大家給她的孩子捐款,很多家長真的有給她匯錢,但是,她欠了我們醫院很多治療費,就是不交。」那段時間,麻曉鵬一邊跟患者家屬溝通,一邊通過官方微博發布孩子治療情況,忙著去各大網站做應對。
「後來,有的家屬回過神來了」。這位家長使用支付寶帳號讓大家給她匯款,結果利用淘寶購物,給賣家寫好評時被捐款人發現,遭到一片罵聲。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麻曉鵬說。甚至有的患者在網上公開投訴醫生,讓麻曉鵬去處理。
「我就告訴他們,到醫務科找我來投訴,我一定會認真對待,真的要有問題,我一定處理醫生。但是,有些人只是在網上罵,就是不來。」
現在,想訛醫院的人太多,麻曉鵬攤上的也不少。可他處理醫療糾紛就有一個原則:科學的態度,專業的精神。「用知識,我給你講明白,我們不去靠醫院的優勢,集體對個人的欺負患者,這樣老百姓也看不慣。但是,想訛我們,絕對不允許,對醫務人員施暴也絕對不允許。」
曾經,有位患兒家屬帶著孩子在醫院急診科就診,因為不夠優先就診資格,沒有給他優先就診,孩子家長在急診室吵鬧起來,用訂書機使勁砸桌子,結果,有位護士伸手拿掛號單想看看他的排號時,被砸到了手指,「把我們護士砸骨裂了」。
談到這個事件,麻曉鵬很氣憤。「這算是輕微傷。護士得休假,得治病,得調養,護士的心理受到很大傷害,家長沒有賠償,甚至連個道歉都沒有,就這麼走了。我們當然不能容忍,我們報警要求警方拘留他,但警方認為不夠拘留的條件,雙方調解不成,醫院正準備起訴他。」
麻曉鵬說,「這種事情我們醫務科就要跟進,我們要做醫務人員的堅強後盾。」為此,醫務科專門做了個醫務人員受到人身傷害的處理流程,傳達到了每位醫務人員。流程圖上清楚的寫著一但遇到醫務人員受到人身傷害,誰來處理,如何處理,如何備案。(如下圖所示)
(圖片說明:本圖由深圳市兒童醫院醫務科獨家提供)
「我們要讓醫護人員覺著,有人保護大家,對於傷醫事件,一定要給醫務人員一個說法,該起訴的就得起訴。」麻曉鵬斬釘截鐵的說。「不是說,患者吵得越厲害,鬧得越厲害,我們賠錢就賠的越多。否則就變成了為了和諧,變成了大鬧多給,小鬧小給。那變成什麼了!」
「現在還算好,醫鬧明顯減少了。」麻曉鵬告訴健康界,自從《廣東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能明顯感覺到條例對醫鬧形成了威懾力。而且,患者現在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第三方鑑定,對患者一方來講,更加公平。
健康界對話麻曉鵬
健康界:長時間的處於負面事件中,您的情緒會不會受到影響?
麻曉鵬:我就是客觀對待、陽光看待。是我們的錯,我們承認錯誤,爭取把患者的損失減少到最小,不是我們的錯,我們會堅持真理。
健康界:處理了這麼多的醫療糾紛,是不是遇到的委屈事也很多?
麻曉鵬:委屈談不上。所謂委屈,就是病人對你的不理解。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不是學醫的,可能我們也會態度急。
健康界:您天天處理醫療糾紛,還抓醫療質量,醫生是不是也很怕您?
麻曉鵬:以前我沒有來醫務科工作時,感覺醫務科就像蓋世太保。一聽說醫務科來找,心理就咯噔一下,心想,肯定是犯錯了。其實,我們對醫生,包括犯了錯誤的醫生,我們會告訴大家,犯了什麼錯誤,錯誤在哪裡。你要跟大家說清楚,按照醫院規章制度,違反到什麼程度,我就處罰到什麼程度,跟媒體曝光沒有關係。
健康界:您是否可以給醫務人員一些建議,面對醫療糾紛事件時如何處理?
麻曉鵬:醫生,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那得天天在那裡糾結,跟祥林嫂似的,見誰跟誰訴苦。現在有些問題從政府的層面都還未能解決,你能解決嗎?所以,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又熱愛這個執業,你就要無怨無悔。你要是真的無法忍受了,不喜歡這個職業了,那也不要勉強,趁著年輕趕緊改行,勉強做是做不好這份工作的。
健康界:是否可以介紹一下,現在面對媒體,您如何應對?
麻曉鵬:輿論是把雙刃劍,可以把你捧上天,也可以把你摔下地,因此,醫院就得做輿論的引導者,要爭取第一時間發言,表明態度,公布做法。和媒體打交道不能藏著掖著,如果醫院是正確的,拿出證據,講明事實;如果有錯就承認,但要引導媒體去看犯錯以後,醫院做了哪些工作,要讓公眾看到醫院真誠的態度。
健康界:在發生醫療糾紛危機時,我們如何進行公關?
麻曉鵬:剛才都已經談到了。另外,我們醫院要求一旦出現“潛在危機”,需要及時上報醫務科,由醫務科備案跟進。醫務人員針對患者病情以及治療情況出具一份報告給我們。一旦患者投訴找記者過來,我們馬上就會告訴媒體,事件初步情況是什麼樣子,第二天調查完,進一步告訴調查結果。這樣,我們就會有備無患。
健康界:化解了這麼多的糾紛,您是否感覺到成就感?
麻曉鵬:我的成就感來自兩方面,一方面,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醫療糾紛處理更透明,醫療質量也越來越好;另一方面,患者對我們也認可了,而且,同行也對我們越來越認可。
健康界:您有沒有感覺,在微博上,您已經成為名人了?
麻曉鵬:(笑)名人談不上,就是想把微博作為一個平臺,作為一個陣地,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