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標點符號,武將瞎斷句,朱元璋差點被武將騙了

2020-12-08 文史掠影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學習文章,必須第一步學習句讀(斷句),韓愈《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就是說,學習句讀是學習閱讀文章的基礎。因為古代沒有句讀,也容易鬧出笑話,甚至鬧出悲劇的故事。

有一則很著名的斷句故事:明朝有個才子叫徐文長,有一次外出訪友,陰雨連綿,逗留很長時間,友人寫一張字條放桌子上:「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心想:你這個徐文長看了紙條還好意思賴著不走嗎?

徐文長一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明白了主人的用意。不過他想氣氣朋友,這樣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字未變,但讀法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反。

話說明初時候,朱元璋靠武將得天下,但坐天下的時候,需要文臣,慢慢的就冷落了武將。武將感覺心裡很不舒服,那些淮泗老將裡也有能人,找準機會就對朱元璋說:文臣心眼多,陛下不可親近他們。

朱元璋聽後很納悶,就問何出此言。武將們說,以前張士誠的名字就是文人起的,但是《孟子》裡卻說:「士誠小人也。」可張士誠沒有讀過《孟子》,所以他被文人罵了也不知道。

這裡要插敘一下,在元末明初有一個風氣,也有說是那時候元朝統治者對南方人的一條規定:窮苦人家的孩子取名只能「數位化」,數字來源於兄弟排行等。朱元璋就叫朱重八,他爸爸:朱五四,他爺爺:朱初一(可能是初一出生的),他曾爺爺:朱四九,他高祖:朱百六。

朱元璋聽了武將的話,心裡就琢磨自己的名字,因為自己的名字也是文人李善長等人給他起的。好在沒有用什麼典,很容易理解,朱元璋也沒找李善長理論。

原來,張士誠還是草根的時候也是數字名字,後來成氣候了,文人給他起了「士誠」的名字。在張士誠死後多年,這宗往事,居然被武將挑撥離間朱元璋和文人的關係用上了。

《孟子》確實是有「士誠小人也」這樣一句,但是不是孟子說的,而且也不應該這麼斷句。這是《孟子》裡的一個故事:一個叫尹士的人知道自己誤會了孟子之後,尹士向孟子道歉說:「士,誠小人也」。

但朱元璋很快搞清楚了「士誠小人也」的原委,知道是武將瞎斷句,不禁又氣又笑,感嘆差點被武將騙了。在宋朝明朝,文人和武將的關係向來不和諧,哪怕是到了明末依然這樣,連李自成的麾下也是這樣,李巖就曾被李自成手下的武將嫉恨,最後慫恿李自成把李巖殺了。也造成了李自成遽失參謀,最後一敗塗地。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古人是怎麼給文章斷句的?
    古代書籍數量稀少,很難獲得,根本沒有必要讀得那麼快,這些書沒有標點符號,也不分段落,怎麼理解是讀者的事。梁文道在《古書沒有標點符號》這篇文章中說:標點符號的流行只是近兩三百年間的事情。標點符號是怎麼誕生的呢?它其實是一個商業行為的結果。五六百年前,歐洲出現了古登堡印刷術,書籍出現並成為最古老的工業產品,進入市場成了商品。
  • 中國古代有標點符號,為何大部分書籍都不加標點
    像這種因斷句而鬧出的笑話或者爭議,不僅正史有很多記載,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故事。比如某書法家為慈禧題扇抄詩漏掉一字,後機智斷句,將詩變為詞而化險為夷。正史野史之所以有許多這類記載,是因為,古代的書籍大部分是不加標點的,因此不同的人在閱讀書籍時,往往會作出不同的斷句,同時也產生了不同的理解。
  • 古文沒有標點符號,斷句是門技術活兒,康熙一句話讓人細思極恐
    我們現在使用的標點符號是民國時期胡適先生等人才開始提出的,在這之前,我國的古文中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也就是說,那時候的人們看書,斷句完全是按照自己及前輩們的經驗。大部分內容斷句還是比較簡單明了的,但是呢,由於我國文字、還有說話的藝術博大精深,有時候就會出現那麼幾個「要命」的句子,斷句的地方不同,表達的意思那就天差地別了,有些甚至讓人細想起來得直冒冷汗。
  • 沒有標點符號,文章該怎麼讀?古人:我的傷痛你不懂!
    古人使用標點嗎?中國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標點符號的,不用標點符號,不等於說不用斷句。斷句,需要讀者自己來做。古人閱讀文章的斷句功夫,叫做「句讀(dòu)」。句讀只是為了斷句,可以算作標點符號的前身,但表示感嘆、疑問等語氣的工作,句讀卻無法承擔,還得交給專職的語氣詞——比如「也」、「乎」、「耶」、「焉」等。看看著一本「大圈密點」、寫滿批註的《紅樓夢》,古人就是這樣做讀書筆記的。
  • 碑文上到底用不用「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是現代漢語的組成部分,這是規制,不需要討論。高考寫作文,投稿給稿費,一個標點符號佔一格算一個字。上個世紀初,中國大地上出現新文化運動,其中白話文運動是主要方面,標點符號隨白話文運動產生,距今百年多一點。由於我們看到的古典碑文都是沒有標點的,立碑尊古禮,所以,現時生活中,許多立碑刻字都不用標點。
  • 七品芝麻官怒斬三品武將後,朱元璋提拔他為正五品御史
    朱元璋痛失兩員愛將,異常悲憤,不惜一切代價,把蔣英抓捕後抽筋剝皮。朱元璋感念耿再成的功勞,格外重視他的兩個兒子,把他們安置在常遇春手下。朱元璋建立大明,首都定在南京,另外還有一個政治中心,就是安徽鳳陽,一個小縣城一夜之間變成了大都市。
  • 三國志戰略版內政委任武將推薦 內政委任什麼武將
    三國志戰略版是一款建造策略類型手遊,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通過建造古代功能型建築來打造自己的城池,自己則成為主公運營國家,那麼三國志戰略版內政委任什麼武將呢?接下來小編帶來三國志戰略版內政委任武將推薦,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武將,連「武聖」關羽也只能排到第七名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武將,連「武聖」關羽也只能排到第七名正所謂「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關乎國家社稷的安危,都是國家的基柱。下面,小編就盤點一下中國古代的十大武將:第十名 常勝將軍——趙雲趙雲,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名將。
  • 若沒有標點符號,我們讀書得有多吃力?弄不好還要鬧出大笑話
    標點符號是書面上用於標明句讀和語氣的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也是書面語的組成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在古代,古人的書寫方法和我們今天人大相逕庭,我們是從左往右,古人是從右往左,我們是一排排書寫,而他們是一行行刻字。
  • 我因為一個標點符號,差點丟了工作…
    記得以前聽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員工在提交工作報告時因為忘記了一個標點符號被上司批評說不認真,還被要求重新修改…標點符號看似可有可無,但是正確加註標點可以方便他人閱讀,細節之中也能體現寫作人的態度。那麼,日語中的標點符號怎麼用呢?「句読點(くとうてん)」即「標點符號」,是「句點(。)」
  • 打字的你可曾知道標點符號的歷史?
    沒有標點我們表達語氣心情只能用文字襯託,簡單幹脆的表達它不香嗎?在不濟,你斷句總要用到標點吧(當然那些長到變態的名字除外),沒有標點你讀起書來不累嗎?念起稿來肺活量夠不夠?標點符號很重要,但也重要到被我們忽視,就比如說很少人對它的過去感興趣,今天我就做一次「很少人」來談談標點符號。
  • 標點符號 五六百年前才出現
    如果沒有標點符號,今天的文章不知該怎樣寫,書也不知該怎樣讀。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標點符號的,古代讀書人首先要下「句讀」的功夫。其實,古代的外國人也不用標點符號。新式標點符號,只是五六百年前出現並推廣使用的「新事物」。  中外古代基本不用標點符號  中國古代的文字裡,有標點符號嗎?
  • 三國殺:「英文版」是怎麼翻譯武將臺詞的?總感覺差點意思
    可武將臺詞多為文言文,古風濃鬱,翻譯時難免會有些「跑題」現象。「Let me see」讓我再想一想孫權的那句「容我三思」,堪稱武將臺詞配音的典範,每個字之間語調逐漸下降,間隔隨之加長。可英譯版的感覺完全不同,一點君主風範都沒有,顯得過於小氣。「my son,Do you dare to kill me?」我的兒子,你敢打我嗎?蜀漢後期人才凋零,鷹派代表大將軍姜維決心以進為退,以攻為守,很多人認為連番用兵耗盡了蜀國的元氣。
  • 的故事:標點符號,五六百年前才出現
    如果沒有標點符號,今天的文章不知該怎樣寫,書也不知該怎樣讀。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標點符號的,古代讀書人首先要下「句讀」的功夫。其實,古代的外國人也不用標點符號。新式標點符號,只是五六百年前出現並推廣使用的「新事物」。
  • 認真學習人民日報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三、中文標點 在中國古代文書中,一般不加標點符號,而是通過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古代中文無通用的標點符號,到了19世紀開始使用「。」作為斷句。日本在8世紀時,使用返點和訓點作為標點系統。 標點符號趣談
  • 的故事:標點符號五六百年前才出現
    胡適魯迅劉半農如果沒有標點符號,今天的文章不知該怎樣寫,書也不知該怎樣讀。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標點符號的,古代讀書人首先要下「句讀」的功夫。其實,古代的外國人也不用標點符號。新式標點符號,只是五六百年前出現並推廣使用的「新事物」。
  • 小學生給句子斷句,標點符號位置逗樂眾人:人間真實
    01小學生給句子斷句,標點符號位置逗樂眾人:人間真實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句子,分別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上臺給句子加上標點符號,句子是:「我去上學了老師看完卻差點被「氣死」,便要見家長,不過只是跟家長分享一下男生這清奇的腦迴路,並且強調了一下在孩子面前應該注意言辭。老師說,孩子這個話聽起來就很不愛上學的樣子,態度得端正了!希望爸媽在孩面前不要隨便說「我去」這樣的話。寶媽一聽也覺得不好意思,直言「再也不要生兒子了!太調皮了。」
  • 標點符號?
    孟教授引用了大量古代文人的著作和材料,比如宋代,連皇帝批閱奏章這麼「嚴肅」的事也都沒有「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乃書面語符號  既然古人日常生活根本不說「之乎者也」,那「之乎者也」是什麼?  孟昭連指出,語言學家告訴人們「古代文言是沒有標點的」,這其實是一種莫大的誤解。
  • 古代書籍裡為什麼沒有標點符號?
    其實中國古代是有標點符號的,但是不常用,也不規範。在文言文典籍中,大多不用標點符號。但是不用標點符號並不代表不用斷句,斷句是要靠讀者根據自己的理解而定的,因此古代讀書首先要學會斷句。《禮記.學記》中記載:「一年視離經辨志」,意思是上學一年後就要考核學生「離經辨志」能力。「離經」是指離析經文文句,也就是斷句;「辨志」是指辨解文句內容。
  • 《吞食孔明傳》武將有哪些 武將排行榜一覽
    導 讀 吞食孔明傳遊戲中有很多武將,玩家可以掌握50多名,那麼這些武將哪些比較強,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吞食孔明傳武將排行榜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