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大夫第」,連城這座百年古建重現昔日風採

2020-12-22 騰訊網

「大夫第」是士大夫的門第,如同「進士第」、「翰林第」一樣,是古代高官的豪宅。我市目前在連城培田、長汀、上杭蛟洋等地有大夫第古建築。

今年,連城縣文化部門在新泉鎮發現一座「大夫第」——謙吉堂

這座破敗不堪行將傾塌的古宅,被該縣有識之士獨具慧眼發現,在文物部門、鎮村配合下,古建公司用半年時間精心施工,古民居謙吉堂修復完工,該縣又一座古建築瑰寶又重現生機,再現昔日風採。

謙吉堂

謙吉堂大門兩側「騰蛟」「起鳳」暗喻該宅人才輩出

謙吉堂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為新泉北村張氏第十七世祖竇坡公祭祀十六世祖信峰公而建。

至第十八世張讓南(1849-1914)中光緒丙子科(1876)鄉試第五名舉人。

光緒丁酉年(1897),張讓南任廣東仁化縣知縣,誥授奉政大夫(正五品),後由同知加六級奏請朝廷封典其上三代為資政大夫(正二品,虛銜),後裔亦將此堂稱為「大夫第」。

謙吉堂為典型的居祠合一式建築,主體坐西朝東,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整棟建築為磚木結構,平面格局由三進三開間兩直橫屋組成。

大門外開八字形、青磚砌築空鬥磚牆,屋脊脊首堆塑祥雲瑞獸、卷草紋飾。建築中軸線上由門廳、中廳、上廳組成,左右各輔一直橫屋。中廳面闊三開間,進深三柱,抬梁穿鬥混合式梁架結構,三合土地面。上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鬥式結構,軒頂為彎椽竹節,挑簷拱上雕雙獅戲球、鰲魚吐瑞。兩側橫屋以花廳為界,前為休閒、商談、禮儀場所,後為內眷居住場所。

中廳

廂房

各廳堂雕梁畫棟,垂柱花籃雕刻精美細緻,橫梁兩端雕刻亭臺樓閣、松鼠葡萄、麒麟飛鳳等吉祥瑞獸,垂柱、菱花格扇、雀替、隔扇、窗花均精雕細刻,工藝精湛,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堂內另有「大夫第」、「四世大夫」牌匾各一方,其書法為顏楷書體,功力紮實,雍容大度而具有廟堂之氣。

「謙吉堂」名取自《易經》第十五卦「謙」卦。謙是謙虛,不自滿,有德而不自居,有功而不自詡之意。堂主取此卦象意在教育和警示後世子孫做一名謙謙君子,行事不張揚,只有保持謙虛低調之做人美德,才能萬事亨通吉祥。

從今年3月起,該縣按古建文物修繕的原則,有效恢復了建築原有的型制和風貌。謙吉堂在營造140年後又重新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讓人不禁唏噓感慨:歲月滄桑,唯有文化傳承生生不息。

來源:閩西日報

閩西日報記者 傅長盛

通訊員 朱金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我叫「大夫第」,來自清朝,這是我的簡歷!
    在龍川縣豐稔鎮左拔村 有一座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的大夫第 歷經近兩百年風雨基本保存完好 走進左拔村,一排青瓦蓋頂的老式房屋躍入眼帘,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左拔大夫第。這座大夫第是清朝道光年間,時任江西省贛州知府的曾貢,於1829年在家鄉興建,歷時五年建成。
  • 重現「京韻風採、大市風貌」,96萬塊「老磚」還原北京這條老街
    冬意漸濃,從北新橋路口一路向南,遠看是青磚灰瓦的灰色底調,近看處處是「繡花」功夫:復古的掛簷板、古樸的女兒牆、精美的步步錦窗欞……這一刻,恍若走在幾十年前的老北京街頭。這是2021年元旦即將開街的東四南北大街,經過近半年的修繕,這條街重現「京韻風採、大市風貌」。
  • 湖南僅有的四座「大夫第」,小鎮羅洪這一座被遺忘!
    五塊方正的青石壘砌成門庭,門庭上方字跡依稀隱約可見,正門上方「大夫第」三個字蒼勁有力,旁邊裝飾雕刻精美,似為雙龍搶寶之浮雕,筆法生動,流暢美麗,將「大夫第」三字環繞,白色牆底風化剝落風採依舊。▲「大夫第」門匾再下方「紫誥榮封」四個字被風吹雨打,這座宅子的榮耀不減分毫。門前方方正正的長方形石板,整齊的鋪設成寬敞的臺階。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作為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依舊聚焦故宮裡的人和物。這一次,主角是古建築,還有故宮古建的守護人。故宮古建承載厚重歷史,解讀紫禁城磚瓦梁木間的文明密碼隨著午門緩緩打開,《我在故宮六百年》的故事拉開大幕。從紫禁城落成到今天,昔日的紫禁城已成為故宮博物院,跨入了第601個年頭,至今仍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漳州市角美鎮東美村 百年「黑煙厝」滄桑中見風採
    百年「黑煙厝」:滄桑中見風採  極具閩南建築風格的大夫第,氣勢恢弘,屋內設計精美,工藝精湛。最讓人稱奇的是,四面牆壁均是黑色的,在閩南古建築中甚是罕見。近日,導報記者到漳州市臺商區角美鎮東美村,探訪這「黑煙厝」。
  • 龍巖連城:新泉鎮修復「大夫第」謙吉堂
    日前,連城縣文化部門在新泉鎮發現一座「大夫第」——謙吉堂,這座破敗不堪行將傾塌的古宅,維修後再現昔日風採。  謙吉堂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為新泉北村張氏第十七世祖竇坡公祭祀十六世祖信峰公而建。至第十八世張讓南(1849-1914)中光緒丙子科(1876)鄉試第五名舉人。光緒丁酉年(1897),張讓南任廣東仁化縣知縣,誥授奉政大夫(正五品),後由同知加六級奏請朝廷封典其上三代為資政大夫(正二品,虛銜),後裔亦將此堂稱為「大夫第」。  謙吉堂為典型的堂祠合一式建築,主體坐西朝東,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
  • 山西東漢普光寺時隔近百年重現1800年前古剎
    【解說】時隔近百年,始建於東漢時期的普光寺再度向公眾敞開大門,重現1800年前古剎。在沉寂多年後,這座山西創建最古老的寺院經過修繕保護,延續歷史文脈。  【解說】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陽曲縣誌》記載,該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196年-220年),距今約1800年,唐初被命名為普照寺,為避武則天(武曌)諱改為普光寺。
  • 精心修繕,修舊如舊,這兩處老房子重現昔日風採
    2019年11月初,紀念館裡來了一位「洋面孔」的女士Jo-Ann,她指著名單牆上的一個名字激動地說:「這是我媽媽!這是我媽媽!」在和Jo-Ann女士交談後,工作人員得知她的母親漢娜洛瑞·埃斯奎納齊是一位前猶太難民。那次,Jo-Ann在名單牆上找到了6位家人的名字。她告訴工作人員,母親現在定居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工作人員有機會可以去見見她的母親。
  • 湖南僅有的四座「大夫第」,隆回羅洪「大夫第」主人是他?
    「大夫第」三個字隨著時間慢慢的消逝由於大夫第的特殊性,誰是大夫第的主人,已經成為百年謎團。七月末,又一次走近隆回羅洪鎮這座大夫第,解密百年謎團。不要讓大夫第的消逝,導致這座古宅成為永遠的懸念。通過看現場、查資料,似乎掀開了謎團一角,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夫第的主人會不會是他?一、大夫第的前世今生猜疑大夫第在當地被稱為「梁家大院」,目前院內居住的有袁姓、鄒姓等,梁姓已多年不在此院落居住。
  • 始建於東漢時期的普光寺再度向公眾敞開大門 重現1800年前古剎
    楊佩佩 攝中新網太原5月19日電 時隔近百年,山西太原西緝虎營15號,始建於東漢時期的普光寺再度向公眾敞開大門,重現1800年前古剎。在沉寂多年後,這座山西創建最古老的寺院經過修繕保護,延續歷史文脈。「每次路過,都會被這座古色古香的寺廟建築所吸引,但從未了解過它的歷史。」
  • 讓厚重題材「貼地」起飛 《我在故宮六百年》見微知著
    靈沼軒遺落的藍色瓷磚從德國漂洋過海而來,與之為伴的還有來自英國的結構鋼梁、本土取材的石料,這座鐵框架「水晶宮」堪稱100多年前故宮「全球採購」的樣板房;養心殿正殿後簷雨搭上的明瓦由海月貝殼製成,這些玲瓏剔透的海洋瑰寶連綴成北京目前僅存的「貝殼屋頂」;明中都皇城位於安徽鳳陽,這座皇家「爛尾樓」保留了「土作」工藝的秘密……《我在故宮六百年》不僅延續了《我在故宮修文物》裡的溫情日常,更衝破巍巍宮牆的局限
  • 塔影園將重現虎丘,中式營造「公益反哺」蘇州園林
    7月10日上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融創古建保護專項基金虎丘塔影園項目的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蘇州虎丘舉行。融創中國、虎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三方攜手,將重現「鑿池現塔影」的塔影園。2018年成立的融創公益基金會,圍繞鄉村振興、教育扶智、古建保護三大領域開展行動。
  • 山西古建文物頻遭盜賣 部分廟宇被整座賣掉
    山西平順縣明惠大師塔(圖片來源:資料圖)山西村落古建築文物頻遭盜賣大量古建築存在丟失構件現象,其中不乏村中整座戲臺、廟宇被賣掉在山西高平市西部山區有座康營村,是古代著名的長平之戰的主要戰場。「前幾年廟裡丟了很多東西,有磚雕,還有精美的桃園三結義雕塑,等等。」47歲的成湯廟安全防護員王建林說,由於失盜嚴重,後來各級文物保護部門和企業家投資約850萬元對其進行了維修,並派專人看管。雖然目前失盜情況幾乎杜絕,但廟裡的一些雕刻已經不像原來那樣古色古香而是新建新修的了。山西是全國古建築遺存最多的省份。
  • 中國特色美食——龍巖——連城
    元至正六年(1346)改名連城。隸屬汀州、汀州路、汀州府、汀漳道。1929-1934年先後在新泉、蓮峰建立縣蘇維埃政府,曾一度改名明光縣。1938年,福建省抗敵後援會遷移到連城。1949年11月6日解放,隸屬龍巖專區(地區)、龍巖市。
  • 【福建】連城培田村:一座「可談風月」的客家古村落
    【大夫第——繼述堂】 培田村中規模最大的「九廳十八井」合院建築,當首推繼述堂。繼述堂也稱大夫第,規模宏大。它遠不止九廳十八井,而是有18 個廳堂24 個天井72 個房間,共佔地6900 平方米。
  • 連城連史紙:一張薄紙百年傳 今朝再續新傳奇
    福建日報記者 黃筱菁 通訊員 黃水林 攝東南網3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筱菁 通訊員 黃水林 文/圖)薄如蟬翼,白淨如玉,這是被譽為「紙壽千年」的連城連史紙。清乾隆年間《連城縣誌》記載「紙以竹穰為之……又有連史、官邊、煙紙、夾板等紙」,這是我國最早記載「連史紙」名稱的史料。
  • 什麼原因讓後人分家時,寧可要這座園子也不要36座山頭的山林田產
    、司馬第、大夫第、得水園等古建築和遺址。「得水園」,因屋前小溪而得名,主體建築是一幢二進木質結構的房屋,那屋頂山牆上生動的飛簷、房梁花窗上精美的雕刻,以及精心的整體布局,依稀透出昔日的奢華。「古香園」依山而築,佔地十餘畝,曾有一水榭、一戲臺、兩荷池、八亭閣、十二錦鱗池,流水潺湲,迴廊曲折,亭臺樓閣隱沒於花叢之中,據說當時的主人建造這座花園,共花費白銀萬兩之多,以至於後人分家時,寧可要這座園子,也不要36座山頭的山林田產,而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已不是當年熱鬧而美麗的古香園,爬滿青藤野草的牌樓。
  • 糧食店百年客棧修繕復原 中和戲院等陸續修繕
    如今揭開鐵皮圍擋的「面紗」,青磚灰瓦莊重典雅,紅綠窗欞古色古香……人們這才注意到它——「通新客棧」,已有百年歷史,屬於市級文物。其實,在遊客如織的大柵欄,像這樣因不為人知而門庭冷落的文物舊跡還有很多。眼下,西城區正逐個修繕,讓它們重現昔日光彩。
  • 浙江這座古鎮,至今還有1300多間古建,被譽為活著的民俗博物館
    前童古鎮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前童鎮,是浙東地區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儒家文化小鎮,至今還保存有1300多間古建民居,被譽為「江南第一儒鎮」、「江南小麗江」、「活著的民俗博物館」。前童雖然有了些商業氣,但古鎮保存得很完整,風情獨特,趁國慶假期,來這座古風猶存的古鎮捕捉它曾經的風採吧!
  • 濟南連城廣場10月開業 一大波海外輕奢精美商品來襲
    備受濟南市民矚目的連城廣場將於10月份啟動開業。作為連城國際大型城市綜合體的一部分,連城廣場是一個集美食廣場、義大利奢侈品集合店、保稅區進出口商品超市、兒童樂園、主題餐飲等於一體的特色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