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第」是士大夫的門第,如同「進士第」、「翰林第」一樣,是古代高官的豪宅。我市目前在連城培田、長汀、上杭蛟洋等地有大夫第古建築。
今年,連城縣文化部門在新泉鎮發現一座「大夫第」——謙吉堂
這座破敗不堪行將傾塌的古宅,被該縣有識之士獨具慧眼發現,在文物部門、鎮村配合下,古建公司用半年時間精心施工,古民居謙吉堂修復完工,該縣又一座古建築瑰寶又重現生機,再現昔日風採。
謙吉堂
謙吉堂大門兩側「騰蛟」「起鳳」暗喻該宅人才輩出
謙吉堂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為新泉北村張氏第十七世祖竇坡公祭祀十六世祖信峰公而建。
至第十八世張讓南(1849-1914)中光緒丙子科(1876)鄉試第五名舉人。
光緒丁酉年(1897),張讓南任廣東仁化縣知縣,誥授奉政大夫(正五品),後由同知加六級奏請朝廷封典其上三代為資政大夫(正二品,虛銜),後裔亦將此堂稱為「大夫第」。
謙吉堂為典型的居祠合一式建築,主體坐西朝東,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整棟建築為磚木結構,平面格局由三進三開間兩直橫屋組成。
大門外開八字形、青磚砌築空鬥磚牆,屋脊脊首堆塑祥雲瑞獸、卷草紋飾。建築中軸線上由門廳、中廳、上廳組成,左右各輔一直橫屋。中廳面闊三開間,進深三柱,抬梁穿鬥混合式梁架結構,三合土地面。上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鬥式結構,軒頂為彎椽竹節,挑簷拱上雕雙獅戲球、鰲魚吐瑞。兩側橫屋以花廳為界,前為休閒、商談、禮儀場所,後為內眷居住場所。
中廳
廂房
各廳堂雕梁畫棟,垂柱花籃雕刻精美細緻,橫梁兩端雕刻亭臺樓閣、松鼠葡萄、麒麟飛鳳等吉祥瑞獸,垂柱、菱花格扇、雀替、隔扇、窗花均精雕細刻,工藝精湛,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堂內另有「大夫第」、「四世大夫」牌匾各一方,其書法為顏楷書體,功力紮實,雍容大度而具有廟堂之氣。
「謙吉堂」名取自《易經》第十五卦「謙」卦。謙是謙虛,不自滿,有德而不自居,有功而不自詡之意。堂主取此卦象意在教育和警示後世子孫做一名謙謙君子,行事不張揚,只有保持謙虛低調之做人美德,才能萬事亨通吉祥。
從今年3月起,該縣按古建文物修繕的原則,有效恢復了建築原有的型制和風貌。謙吉堂在營造140年後又重新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讓人不禁唏噓感慨:歲月滄桑,唯有文化傳承生生不息。
來源:閩西日報
閩西日報記者 傅長盛
通訊員 朱金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