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風雨砥礪初心如磐 戰甲未脫使命在肩丨印江自治縣...

2021-01-12 天眼新聞

我叫劉德發,2018年,印江自治縣脫貧攻堅戰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我有幸成為羅場鄉扶貧辦工作人員、竹元村結對幫扶幹部,竹元村扇子壩組尖刀班班長,自此,我加入這場沒有硝煙、只能打贏不能輸的「戰役」。

入戶路被組霸拉亂石攔截的水洩不通,組裡漫山遍野都是垃圾,村貌一片狼藉,家家戶戶一團糟......貧困戶和部分農戶房子嚴重跑風漏雨,要低保,爭政策......這是2018年初,扇子壩組的真實寫照。剛參加工作涉世未深的我,深感責任之重大,任務之艱巨,使命感油然而生。

記憶中,和幫扶戶代遠雙和代雙慧兄弟之間的故事,最令我動容。一天,我接到羅場中學張阿菊老師的電話,告訴我代遠雙兄弟倆要輟學打工,兩個孩子性格倔,學校多次勸阻無效,如今已在縣城車站準備外出。

掛斷電話,我立馬騎著摩託車去代方齊家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不料代方齊和鄭光梅夫婦因為雙胞胎兒子輟學去打工的問題在吵架。眼看情況不妙,估計也問不出所以然,我轉身騎車朝車站趕去,和窗口服務員說明情況後,緊急請求取消他倆行程的車票。  然後,我把兄弟倆叫到「偏僻」的一角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各種不讀書的壞處和讀書的好處等例子,渴望說服他們。可兄弟倆「決心已定」,去打工的心不動如山。沉默片刻,我思索良久,問他們倆為什麼不讀書了想出去打工?他兩異口同聲的說:「讀不懂,想掙錢來創業。」

我二話不說就帶他兩在縣城幫助他們「求職」,先後走到保險公司、汽車銷售、服裝銷售等店鋪。  「老闆,請問你們還要招人嗎?」  「需要,請把你的身份證和高中以上畢業證拿來登記,登記好後我們經理要對職員進行基本的面試,面試過了才能入職」。  我對他們說,把你們的初中畢業證和身份證拿出來吧。兄弟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奈道:「我們沒有畢業證」。  於是,我又帶著他們到建築工地求職。工地負責人詢問了兄弟倆基本情況,得知只有16歲,搖頭說道,我們不能使用童工。我微微一笑,帶著兄弟倆走了。  幾個小時後,天色漸深,都沒有給他們「找到」工作,我似乎才見得幾縷「陽光」。  「明天你們就坐車去打工,我現在不勸你們了,也不留你們了。」我對他們兄弟二人說道。不料兩兄弟說「哥哥,我們現在不想去打工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孩子不僅就此同意坐我的摩託車回家,代遠雙還不停地說:「劉哥謝謝你,我們回去一定要好好讀書。」  回到學校後,我聯繫班主任張阿菊老師,請她在課上多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況,課下多給他們補補課,更告知兄弟倆不懂就要問。  同時,我每周去幫扶時,抽查他們的作業完成情況,給他們講題。經過一點點努力,兄弟倆的成績一天天的好了起來,最終過了中考分數線,但他們都選擇在印江職業技術學校,學起了自己喜歡的汽修專業。  如今,他們一家人其樂融融,父母也支持兒子的選擇,兒子更是努力上進,認真學習。  通過三年的真幫實扶,如今的扇子壩組群眾生活越來越好,組內越來越和諧了。  風雨砥礪初心如磐、戰甲未脫使命在肩,扶貧工作永遠在路上,我依然不忘初心,不忘來時路,青春無恙、歲月無傷,我將感恩奮進再出發。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蔡茜

編輯 劉娟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原標題:   即將在全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出的重大部署。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專車」|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
    「梁書記、彭局長,你們還在搞精準扶貧工作呀?」  「代犬生,你會開車了?」  「梁書記,我會開幾個月了嘞。」  「你這老人電瓶代步車是誰給你買的呢?」  「是政府發給我舊房拆除補助款後,我請人幫我買的!4000多塊錢,方便出行。」我叫彭顯斌,是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山貨成了「香餑餑」|印江自治縣峨嶺街道曾家坳村...
    我叫趙政,是貴州師範學院派駐印江自治縣峨嶺街道曾家坳村第一書記。今年10月,省內農特產品扶貧展銷活動在貴州師範學院舉辦,來自曾家坳村的優質農產品以材質天然、色香味俱全等優點,贏得了廣大師生的青睞。看到貧困群眾鼓起來的錢袋子和淳樸的笑容,我知道,我平凡的駐村時光裡長出了喜人的脫貧花果。我的扶貧故事就從這裡說起……趙政(左)在省內農特產品展銷會上售賣幫扶村農產品從2018年3月16日正式到印江縣曾家坳村駐村至今,已經過去兩年零7個月。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是解心結|印江沙子坡鎮邱家村幫扶幹部龍施翼
    我叫龍施翼,是印江自治縣沙子坡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幹部。2016年10月,根據鎮裡脫貧攻堅工作安排,我成為沙子坡鎮邱家村結對幫扶幹部。邱家村,一個從地圖上看將「邊旮吊」體現得淋漓盡致的深度貧困村,距沙子坡集鎮22.5公裡,距印江縣城43公裡,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多年來,當地老百姓吃夠了貧困的苦。  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可謂是根深蒂固。「哪怕日子再苦再難,生個兒子是我最大的心願,只有養兒才可防老,在村裡說話才硬氣」。
  • 「我的扶貧故事」夫妻齊上陣 孩子只記得「手機裡的爸爸」|印江...
    我叫劉娟,是印江自治縣木黃鎮坪洞口村的一名幫扶幹部。不僅是我,丈夫楊仕剛,在楊柳鎮工作,是印江最偏遠鄉鎮之一。作為一名鄉鎮幹部,更是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的「老兵」。今天我想說的,便是我們夫妻倆的扶貧故事。自從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我就很少看到他回家了,有時因為回縣城開會,才得以短暫的回家。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感謝信讓我落了淚|印江自治縣板溪鎮高坪...
    我叫任偉,是印江自治縣委宣傳部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我被派到板溪鎮高坪村開展結對幫扶。兩年多來,我與攻堅隊戰友一起頂風雨、冒暑寒,爬山梁、跨溝壑,訪遍了高坪村家家戶戶。經歷的人事,啖嘗的苦辣酸甜,常不自覺地跳躍在眼前,浮現於腦際。在眾多的人事中,有一個人,成了我永遠丟不掉的牽掛,他就是吳世財。
  •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環境保護初心如磐 生態文明使命在肩
    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坐落著這樣一所高校,她承擔綠色責任,播撒綠色種子,傳播綠色文明。她誕生於國家環保事業起步之時,經歷萌芽起步到如今蓬勃發展,她始終不忘綠色環境保護初心,積極投身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正在並將繼續以每一個「我」的力量,奮力講好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她有一個綠色的名字,叫作——河北環境工程學院。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村在哪 哪就是我的家丨威寧自治縣中水鎮烽火...
    我叫楊昌雷,2019年6月,從威寧自治縣信訪局派駐到中水鎮烽火村擔任第一書記。受命以來,我克服重重困難到村開展工作,當時我的女兒才滿三個月,為了方便開展工作,解決後顧之憂,我就將妻子和女兒一同帶到村裡,以村為家、以群眾為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被鄉親們稱為「拖家帶口的書記」。烽火村是中水鎮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廣的村,壯大群眾產業,鼓足群眾錢包是我最關心的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 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丨荔波縣甲良鎮甲...
    時間砥礪信仰,歲月見證初心。我叫唐靜,2019年7月1日,我到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甲站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成為一名脫貧攻堅網格員。唐靜入戶走訪(左)剛到村時,我發現網格內地區條件落後,群眾思想認識落後、產業發展不足、生活條件艱苦,部分群眾不配合脫貧攻堅工作,認為幹部來拍照後就離開,導致該網格一直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在我成為網格員後,我堅信通過努力會讓一切慢慢地變化。
  • 重溫軍人誓詞 砥礪初心使命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我宣誓: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誓詞鏗鏘,鑄牢強軍之魂,在肅立的烈士陵園下,該基地某艦船裝備技術保障大隊,組織官兵開展「重溫軍人誓詞,砥礪初心使命」活動,激發官兵們立足本職崗位,爭做新時代「四有」革命軍人的訓練熱情,為履行強軍使命而不懈奮鬥。薪火傳承,淬鍊崗位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他們是我深深的牽掛|印江自治縣羅場鄉佐坪村駐村...
    我叫田鵬,2018年考入羅場鄉林業環保站,同年10月,我成為羅場鄉佐坪村駐村幹部,在這場戰貧戰役中,初出茅廬的我雖然遇到不少困苦,但更多地卻是滿滿的收穫。在攻克絕對貧困這場「戰役」裡,我作為參與者、親歷者、見證者,這將是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財富」。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三年多,和兒子說話還要請「翻譯」丨平塘縣甲...
    我叫劉志偉,原來在貴州平塘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工作工作。2017年3月,被組織派駐平塘縣甲茶鎮甲茶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在此期間,吃住在村,為「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進行全方位的排查,補齊短板。  2018年6月份,兒子的到來使我從當年4月份剛失去父親的悲痛中走出來。我給兒子取名書賓,知書達理、相敬如賓的意思。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告訴群眾我的初心和使命丨興義市倉更鎮...
    2019年,在組織的安排和家人的支持下,我離開了熟悉的講臺,將正在上五年級的孩子轉到縣城上學後,便踏上了我的扶貧之路——到距離興義市區62公裡的倉更鎮老王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初來乍到,在走村入戶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由於基層工作經驗不足、對貧困戶情況不了解,加上群眾的不理解、不信任等等,導致工作開展得並不那麼順利。但是,從小就不服輸的我,並沒有因此而沮喪。我暗下決心,將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大家,我扶貧的初心和使命。
  • 「我的扶貧故事」鐵肩戰脫貧 柔情潤民心丨松桃自治縣頭京村指揮長...
    我叫冉群芳,是松桃苗族自治縣孟溪鎮頭京村脫貧攻堅指揮長。  頭京村位於孟溪鎮東南部,距鎮所在地14公裡,全村193戶888人,8個村民組,13名黨員,其中建檔立卡戶34戶134人。是孟溪鎮非貧困村之一。  2017年5月,因頭京村村級基層黨組織生變,我「臨危受命」,擔任村支書。
  • 初心如馨 使命在肩
    這是一次初心和使命的再認識,這是一次信念和信仰的再升華。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巴彥淖爾市紀委監委機關緊扣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體要求,堅持開門納諫聽民聲,調查研究解難題,進一步推動主題教育往深裡走、往實裡走,確保主題教育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 ...的認可 就是我前進的動力|銅仁市印江自治縣黔溪村第一書記幹正洋
    我叫幹正洋,是貴州師範學院的一名教師,也是銅仁市印江自治縣黔溪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我被組織選派到銅仁市印江自治縣黔溪村任第一書記,我的扶貧故事也就從這裡開始了。基層黨建,託起黔溪村的精神脊梁幫扶村村黨支部開展主題教育通過入戶走訪和接訪群眾,我發現老百姓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非常嚴重。他們對很多政策一知半解,對村幹部也不信任。經過研判,我一是加強了基層黨建,讓黨員幹部把黨的好政策、好聲音帶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聲音。
  • 【我的扶貧故事】 安順市公安局派駐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山腳村駐村工作組成員汪彪
    【我的扶貧故事】 人民警察為人民 脫貧攻堅顯擔當丨安順市公安局派駐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山腳村駐村工作組成員汪彪我叫汪彪,是安順市公安局派駐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山腳村駐村工作組成員。2018年3月,正是麻山腹地的脫貧攻堅戰激戰正酣之際,我簡單地收拾了行裝後,便主動請纓奔赴脫貧攻堅戰的最前沿,由此,開啟了我平凡而又意義非凡的駐村生活。
  • 扶貧故事丨「扶貧小白」的「四種身份」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一天也不耽誤 一天也不懈怠地處武陵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腹地的革命老區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掛牌督戰的全國52個未摘帽貧困縣之一,也是貴州省9個未脫貧摘帽的深度貧困縣之一、銅仁市唯一的深度貧困縣和未摘帽貧困縣。截至2019年底,全縣剩餘貧困人口2.02萬人,貧困發生率3.3%,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幹部的「三重身份」丨關嶺自治縣沙營鎮小寨...
    一把雨傘、一個手提包、一隻手電筒,就是我走村串戶的必備行裝。我叫盧文富,是關嶺自治縣沙營鎮小寨村的網格員。自2018年10月,我從關嶺自治縣民政局下派到沙營鎮小寨村任網格員以來,幫群眾做了很多實事。我用心用情幫扶,以實際行動溫暖著整個村莊的人。潘忠信是小寨村雞窩田組的貧困戶,兩個兒子服刑,兩個兒媳不堪忍受貧苦的家庭環境,出走多年,杳無音訊,丟下5個年紀尚幼的孫子跟年過花甲的潘忠信一起生活,家徒四壁,常常是吃不飽,穿不暖,生活十分窘困。我在走訪中了解到潘忠信生活現狀後,主動申請當他家的幫扶人,從此我成了潘忠信家的「貼心管家」。
  • 「多彩貴州網」「我的扶貧故事」尹霞:張玉娥搬家記
    我叫尹霞,是印江自治縣峨嶺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幹部,2018年3月到峨嶺街道上槽村開展幫扶工作。安成波是我的幫扶戶,一家五口人,他的妻子張玉娥患有間歇性精神障礙,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均在上學。初次入戶,我穿梭在潮溼滑碌的林間小道,手使勁地拉著路旁的小樹枝,以防摔倒,儘管如此小心翼翼,還是在一塊溼滑的石板上摔了一跤,足足在石板上躺著平復了兩分鐘才爬起來。當我到他家時,他家的居住環境讓我震驚,房屋破舊不堪,屋頂的瓦片稀稀拉拉,「不堪入目」成為我走訪他家的第一印象。如何才能改善他家的居住環境呢?轉機終於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