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他們是我深深的牽掛|印江自治縣羅場鄉佐坪村駐村...

2020-12-17 天眼新聞

白雪皚皚的窗外映射一絲微微的光,投在熟睡的駐村工作隊隊員臉上,在這「大房間」裡住著7名隊員,我也是其中一名。

我叫田鵬,2018年考入羅場鄉林業環保站,同年10月,我成為羅場鄉佐坪村駐村幹部,在這場戰貧戰役中,初出茅廬的我雖然遇到不少困苦,但更多地卻是滿滿的收穫。在攻克絕對貧困這場「戰役」裡,我作為參與者、親歷者、見證者,這將是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財富」。

今年73歲的鄧國芬,是我幫扶貧困戶之一,如今年事已高,但膝下無子,老伴過世的早,女兒們也已外嫁他鄉。

記得一次,天灰濛濛亮時,睡意酣暢的我被一個急促的電話鈴吵醒,「喂!小田嗎?我是鄧婆婆,今天身體感覺不好……」,掛斷電話,我立即穿好衣服,和包村幹部驅車前往路途偏遠、彎道多的大屋基組。來到鄧婆婆家中,我迅速的將她從床上扶起,為她收拾好隨身用品,然後驅車將她送到鄉衛生院。陪鄧婆婆做完進行系列檢查,並將她在衛生院安頓好。照顧病人對年輕的我而言是沒有絲毫經驗的,但想著用心用情去做,就算沒經驗照顧不好,但做了總比不做強。端茶、倒水、送飯,陪她做檢查幫她拿檢查結果……,在我的悉心照顧下,鄧婆婆也有了好轉,經過幾天的治療,她也順利出院。在回家的途中,婆婆拉著我的手說:「你就像我的親孫子一樣,這一次多虧有你們在……!」那一刻,我第一次強烈感受到做好事、被需要的精神愉悅,我強忍住自己激動的淚水,也握住她的手,再三地叮囑她一定要按時吃藥,有什麼事一定一定要及時跟我聯繫,我也會經常看望她的。

「田鵬,明天有時間沒?我們準備去銅仁去看看我爸。」

「有時間,有時間……」

楊澤衛是我的另一戶幫扶貧困戶,因患精神病在銅仁西南精神病醫院住院治療。自接到幫扶任務以來,一直都是與其女楊敏聯繫。

在銅仁西南精神病醫院,終於見到了我的貧困戶楊澤衛,在他女兒的介紹下,我們正式「認識」了,我一邊削蘋果一邊與他交談,問及他的身體狀態。通過向主治醫院了解楊澤衛病情後,知道他還需繼續住院治療,今年回家過年應該沒問題。當把這消息告訴他時,他嘴角露出一絲微微的「笑容」。

「探望時間到了,病人請回寢。」父女倆難分難捨的畫面、楊澤衛離去的背影、楊敏眼角的淚水……一幕幕湧上心頭,這對父女也讓我想到了我久未見面的父親,也更堅定了我要做好幫扶工作的決心。

回到印江已是晚上八點,夜裡我撥通老爸的電話。

「爸,我從銅仁回來了」

「安全到家就好,你的幫扶戶情況如何?」

「楊澤衛的精神狀況比想像中的好多了」

「那就好,經常在外面一定要注意安全,山路崎嶇開慢點」

「知道」……

我哽咽了,淚角不小心滑出了淚水。掛斷電話,擦掉眼角未乾的淚水,收拾好心情,又奔赴我的脫貧攻堅戰場—佐坪,繼續戰鬥!

兩年多的幫扶,讓他們變成了我的親人,成為我心中一份難捨的牽掛。

講述人 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蔡茜 整理

編輯 楊聰

編審 朱邪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山貨成了「香餑餑」|印江自治縣峨嶺街道曾家坳村...
    我叫趙政,是貴州師範學院派駐印江自治縣峨嶺街道曾家坳村第一書記。今年10月,省內農特產品扶貧展銷活動在貴州師範學院舉辦,來自曾家坳村的優質農產品以材質天然、色香味俱全等優點,贏得了廣大師生的青睞。看到貧困群眾鼓起來的錢袋子和淳樸的笑容,我知道,我平凡的駐村時光裡長出了喜人的脫貧花果。我的扶貧故事就從這裡說起……趙政(左)在省內農特產品展銷會上售賣幫扶村農產品從2018年3月16日正式到印江縣曾家坳村駐村至今,已經過去兩年零7個月。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專車」|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
    「梁書記、彭局長,你們還在搞精準扶貧工作呀?」  「代犬生,你會開車了?」  「梁書記,我會開幾個月了嘞。」  「你這老人電瓶代步車是誰給你買的呢?」  「是政府發給我舊房拆除補助款後,我請人幫我買的!4000多塊錢,方便出行。」我叫彭顯斌,是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感謝信讓我落了淚|印江自治縣板溪鎮高坪...
    我叫任偉,是印江自治縣委宣傳部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我被派到板溪鎮高坪村開展結對幫扶。兩年多來,我與攻堅隊戰友一起頂風雨、冒暑寒,爬山梁、跨溝壑,訪遍了高坪村家家戶戶。經歷的人事,啖嘗的苦辣酸甜,常不自覺地跳躍在眼前,浮現於腦際。在眾多的人事中,有一個人,成了我永遠丟不掉的牽掛,他就是吳世財。
  • 「我的扶貧故事」風雨砥礪初心如磐 戰甲未脫使命在肩丨印江自治縣...
    我叫劉德發,2018年,印江自治縣脫貧攻堅戰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我有幸成為羅場鄉扶貧辦工作人員、竹元村結對幫扶幹部,竹元村扇子壩組尖刀班班長,自此,我加入這場沒有硝煙、只能打贏不能輸的「戰役」。剛參加工作涉世未深的我,深感責任之重大,任務之艱巨,使命感油然而生。記憶中,和幫扶戶代遠雙和代雙慧兄弟之間的故事,最令我動容。一天,我接到羅場中學張阿菊老師的電話,告訴我代遠雙兄弟倆要輟學打工,兩個孩子性格倔,學校多次勸阻無效,如今已在縣城車站準備外出。掛斷電話,我立馬騎著摩託車去代方齊家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不料代方齊和鄭光梅夫婦因為雙胞胎兒子輟學去打工的問題在吵架。
  • 「我的扶貧故事」夫妻齊上陣 孩子只記得「手機裡的爸爸」|印江...
    我叫劉娟,是印江自治縣木黃鎮坪洞口村的一名幫扶幹部。不僅是我,丈夫楊仕剛,在楊柳鎮工作,是印江最偏遠鄉鎮之一。作為一名鄉鎮幹部,更是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的「老兵」。今天我想說的,便是我們夫妻倆的扶貧故事。自從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我就很少看到他回家了,有時因為回縣城開會,才得以短暫的回家。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更「駐心」 我把這裡當成家丨平塘縣平舟鎮樂...
    我叫楊春雷,是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平塘公司職工,現是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平舟鎮樂康村駐村幹部。自駐村以來,總是行色匆匆,每次到單位辦公樓總是急著要走,大家都知道,我忙著回到樂康村,我記掛著那裡的一切。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是解心結|印江沙子坡鎮邱家村幫扶幹部龍施翼
    我叫龍施翼,是印江自治縣沙子坡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幹部。2016年10月,根據鎮裡脫貧攻堅工作安排,我成為沙子坡鎮邱家村結對幫扶幹部。  了解到袁華家中的情況後,我展開了思考,我認為,要開展好幫扶工作,就要融入到這個家庭中去。  拉家常、談心事、講政策、說故事成為我起初入戶幫扶的重要工作,漸漸地,雙老開始依賴我,期盼我每周都能去家裡看望他們,能有個人說說話、聊聊天,待我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
  • 【我的扶貧故事】 安順市公安局派駐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山腳村駐村工作組成員汪彪
    【我的扶貧故事】 人民警察為人民 脫貧攻堅顯擔當丨安順市公安局派駐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山腳村駐村工作組成員汪彪近三年的駐村生活,我見證了一個村莊翻天覆地的變化,並有幸地為群眾增收致富過上幸福生活做過自己所能及的貢獻,這份經歷將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成了我的第二故鄉|羅甸縣邊陽鎮者任村駐村...
    我叫楊廣芳,是羅甸縣邊陽鎮者任村駐村工作隊長。者任村總人口1457戶6516人,貧困人口478戶1782人,2014年困發生率為27.34%;全村人口基數大,貧困面廣,工作壓力山大。全天24小時都要睜著眼睛,每項工作都需要親自過問,因為群眾工作無小事,脫貧攻堅工作更如此。
  • 「我的扶貧故事」把駐村幫扶落實到每一件小事上去丨紫雲自治縣...
    我叫熊舉信,是紫雲自治縣宗地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 2019年4月擔任宗地鎮打郎村作戰隊長。打郎村是宗地鎮最多網格的村,總計13個網格,21個村民組,30個自然村寨。我下村第一件事情,首先對駐村人員分類安排工作,職責落實到人、責任明確到人,對整體制定統一管理制度,確保高效率完成工作。通過深入開展扶貧工作,逐戶對貧困戶基本情況、收入來源、住房安全、教育保障、醫療保障、飲水安全以及健康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把存在的問題以及困難梳理清晰,以便「找窮根」「下對藥」。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扶貧「三部曲」︱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
    我是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杜朝文。有幸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幸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把精彩美好、充滿激情的韶華奉獻在這茫茫大山裡的村落。  回首過往,風雪無數。「三部曲」講述我在水塘,駐村兩年的扶貧故事。
  • ...的認可 就是我前進的動力|銅仁市印江自治縣黔溪村第一書記幹正洋
    我叫幹正洋,是貴州師範學院的一名教師,也是銅仁市印江自治縣黔溪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我被組織選派到銅仁市印江自治縣黔溪村任第一書記,我的扶貧故事也就從這裡開始了。基層黨建,託起黔溪村的精神脊梁幫扶村村黨支部開展主題教育通過入戶走訪和接訪群眾,我發現老百姓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非常嚴重。他們對很多政策一知半解,對村幹部也不信任。經過研判,我一是加強了基層黨建,讓黨員幹部把黨的好政策、好聲音帶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聲音。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與向叔一家「結成親」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車潔,是沿河自治縣後坪鄉雙坪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2018年被鄉裡下派到雙坪村,負責包保雙坪村雙坪組。兩年多來,群眾的大小事始終佔據在我的心裡,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是我的一貫做法。我行事風風火火,幹起活來,不怕髒不怕累,遇事從來不推脫。
  • 「我的扶貧故事」百花深處是桃源|紫雲自治縣大營鎮百花村駐村第一...
    今天的百花村花兒笑、鳥兒鳴,田間地頭農戶們的歡聲笑語,村內肉牛養殖、家庭農場、食用菌、農業產業種植等脫貧產業也有序推進,形成產業「百花」「齊放」的態勢,是真正的「百花村」。今年春天,一夜春雨過後,駐村書記陳懷靜和村支書舒啟凡到中藥材種植基地內查看中藥材的長勢情況我叫陳懷靜,是紫雲自治縣大營鎮百花村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參加脫貧攻堅戰,是我最幸福的事丨三都水族自治縣...
    我叫譚榮高,是三都水族自治縣公安局的一名民警,再過7個月我就要退休了。2018年5月,我到三都縣中和鎮拉佑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我主要包保馬聯二組16戶的貧困戶。 進村工作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入戶調查走訪,我所包保的16戶貧困戶生活較為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村在哪 哪就是我的家丨威寧自治縣中水鎮烽火...
    我叫楊昌雷,2019年6月,從威寧自治縣信訪局派駐到中水鎮烽火村擔任第一書記。受命以來,我克服重重困難到村開展工作,當時我的女兒才滿三個月,為了方便開展工作,解決後顧之憂,我就將妻子和女兒一同帶到村裡,以村為家、以群眾為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被鄉親們稱為「拖家帶口的書記」。烽火村是中水鎮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廣的村,壯大群眾產業,鼓足群眾錢包是我最關心的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群眾眼裡的「鐵人」丨道真自治縣棕坪鄉文聯...
    群眾眼中,我是「鐵人」;家人眼中,我是忙人。在我自己眼中,我不過是一名平凡普通的共產黨員。我叫孫正軍,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請纓,從遵義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來到道真自治縣棕坪鄉文聯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三心二意」|沿河自治縣客田鎮紅溪村駐...
    近一年的駐村工作,隊員信任,群眾信任。」駐村第一書記黎斌對他的評價。細緻耐心你我眾志成城、勢可攻營拔寨,是他寫在床頭上的脫貧攻堅格言。沒有群眾基礎,白天走村串戶,沒有攻堅知識,夜晚挑燈細讀。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他走遍了全村所有農戶,熟悉了脫貧攻堅業務,成了紅溪指揮部的業務骨幹和能手。
  • 「多彩貴州網」「我的扶貧故事」尹霞:張玉娥搬家記
    我叫尹霞,是印江自治縣峨嶺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幹部,2018年3月到峨嶺街道上槽村開展幫扶工作。安成波是我的幫扶戶,一家五口人,他的妻子張玉娥患有間歇性精神障礙,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均在上學。安成波的家獨自建在上槽村偏僻半山坡上,從村裡到他家,得先走路到山底,跨過一條河溝,然後再爬到對面的半上坡。初次入戶,我穿梭在潮溼滑碌的林間小道,手使勁地拉著路旁的小樹枝,以防摔倒,儘管如此小心翼翼,還是在一塊溼滑的石板上摔了一跤,足足在石板上躺著平復了兩分鐘才爬起來。當我到他家時,他家的居住環境讓我震驚,房屋破舊不堪,屋頂的瓦片稀稀拉拉,「不堪入目」成為我走訪他家的第一印象。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結合袁宗林一家的生活實際情況,我主動對接,為他家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9年初,袁宗林一家搬到了匯川區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學堂堡社區。   如今,孩子就近上學,家人看病無憂,袁宗林也在社區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