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皚皚的窗外映射一絲微微的光,投在熟睡的駐村工作隊隊員臉上,在這「大房間」裡住著7名隊員,我也是其中一名。
我叫田鵬,2018年考入羅場鄉林業環保站,同年10月,我成為羅場鄉佐坪村駐村幹部,在這場戰貧戰役中,初出茅廬的我雖然遇到不少困苦,但更多地卻是滿滿的收穫。在攻克絕對貧困這場「戰役」裡,我作為參與者、親歷者、見證者,這將是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財富」。
今年73歲的鄧國芬,是我幫扶貧困戶之一,如今年事已高,但膝下無子,老伴過世的早,女兒們也已外嫁他鄉。
記得一次,天灰濛濛亮時,睡意酣暢的我被一個急促的電話鈴吵醒,「喂!小田嗎?我是鄧婆婆,今天身體感覺不好……」,掛斷電話,我立即穿好衣服,和包村幹部驅車前往路途偏遠、彎道多的大屋基組。來到鄧婆婆家中,我迅速的將她從床上扶起,為她收拾好隨身用品,然後驅車將她送到鄉衛生院。陪鄧婆婆做完進行系列檢查,並將她在衛生院安頓好。照顧病人對年輕的我而言是沒有絲毫經驗的,但想著用心用情去做,就算沒經驗照顧不好,但做了總比不做強。端茶、倒水、送飯,陪她做檢查幫她拿檢查結果……,在我的悉心照顧下,鄧婆婆也有了好轉,經過幾天的治療,她也順利出院。在回家的途中,婆婆拉著我的手說:「你就像我的親孫子一樣,這一次多虧有你們在……!」那一刻,我第一次強烈感受到做好事、被需要的精神愉悅,我強忍住自己激動的淚水,也握住她的手,再三地叮囑她一定要按時吃藥,有什麼事一定一定要及時跟我聯繫,我也會經常看望她的。
「田鵬,明天有時間沒?我們準備去銅仁去看看我爸。」
「有時間,有時間……」
楊澤衛是我的另一戶幫扶貧困戶,因患精神病在銅仁西南精神病醫院住院治療。自接到幫扶任務以來,一直都是與其女楊敏聯繫。
在銅仁西南精神病醫院,終於見到了我的貧困戶楊澤衛,在他女兒的介紹下,我們正式「認識」了,我一邊削蘋果一邊與他交談,問及他的身體狀態。通過向主治醫院了解楊澤衛病情後,知道他還需繼續住院治療,今年回家過年應該沒問題。當把這消息告訴他時,他嘴角露出一絲微微的「笑容」。
「探望時間到了,病人請回寢。」父女倆難分難捨的畫面、楊澤衛離去的背影、楊敏眼角的淚水……一幕幕湧上心頭,這對父女也讓我想到了我久未見面的父親,也更堅定了我要做好幫扶工作的決心。
回到印江已是晚上八點,夜裡我撥通老爸的電話。
「爸,我從銅仁回來了」
「安全到家就好,你的幫扶戶情況如何?」
「楊澤衛的精神狀況比想像中的好多了」
「那就好,經常在外面一定要注意安全,山路崎嶇開慢點」
「知道」……
我哽咽了,淚角不小心滑出了淚水。掛斷電話,擦掉眼角未乾的淚水,收拾好心情,又奔赴我的脫貧攻堅戰場—佐坪,繼續戰鬥!
兩年多的幫扶,讓他們變成了我的親人,成為我心中一份難捨的牽掛。
講述人 田鵬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蔡茜 整理
編輯 楊聰
編審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