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先生說陽宅有問題,主家卻不信,挖地4米和他說的一樣

2020-12-20 詩文書畫匯

民間故事:4米下的棺木陣。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49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

開場詩:

你拍一我拍二,咱倆一起丟手絹。你拍三我拍四,大夥一起聽故事。

竹板這麼一打,咱先哼一篇歡快的開場詩。列為看官心情放緩後,咱這就切入正題開講今兒這篇民間小故事了。

今兒咱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在不久之前,小田曾講過一次,喜歡看我故事的粉絲們應該都有印象。

今兒咱再說一遍,給沒看過的新朋友消磨下時間、圖個樂。寫得不好的地方,你還得多擔待著點兒!

文白咱就不嘮啦,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

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大約發生在70年代中期那會兒。

在今唐山市漢沽農場某村子裡,住著一個李老爺子。這李老爺子時年61歲,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風水先生。其祖上四代皆是堪輿師,留給李老爺子的堪輿古書足有兩個大麻袋之多。

李老爺子這人聰明、肯鑽,從30多歲開始,便開始給附近人看風水。

別說,看得還真挺準!

就連村北頭的那口井,也是當年李老爺子協助管區打井隊建的。

有看官該不解了:這風水咋還跟打井隊扯上關係了?這您就不懂了吧?人家李老爺子夜觀星象,藉助手上的羅盤就能看出哪裡有甘甜的地下水。

位置一選好,剩下的那就是打井隊的事兒了。這口井,直到現在,我路過那裡時候還能看見,只是地裡不再種莊稼,這口井也就荒廢不再使用了。

而關於李老爺子諸如此類的神奇故事,那可多了去了。接下來咱就具體講一則李老爺子的神奇事:

70年代中期,有這麼一天,李老爺子對門住著的一位表姐,整日頭疼,吃藥也不管事。聽聞離這裡40公裡外的黑沿子那有一個老太太,專門治頭疼,據說是拿針在腦門兒上放血。

表姐就找到了李老爺子,讓他帶著去看病。李老爺子騎著過去的28式鐵架子車,馱著表姐就出門了。

那時候沒有像樣的大馬路,基本都是穿村的小路。李老爺子在穿過一個村的時候,就瞧見有人在蓋新房。

李老爺子平時就看風水,於是乎,職業病就犯了。他大老遠就盯著這所房子看,等到走近了一下就停住了。

嘴裡忍不住就蹦出來這麼一句話:「這房子有事啊!再蓋的話,還得出5條人命啊!」

「你別瞎巴巴了,趕緊走,讓房主聽見了,你這不是找膈應嘛!」

而李老爺子的這話,還真就被站在房梁上的一個木匠給聽著了!

「等下,您老別走呢!」說完,這木匠就開始朝下面喊房主:「老鄭,你趕緊出來,碰到明白人了!」

這喊聲剛停,從院子裡就跑出來一個中年男子。他笑呵呵對著李老爺子說道:「您老懂這風水?我這房子還要出人命?」

表姐就在後面捅了一下李老爺子,但他還是如實說了:「你這房子下面住著五個人,你在人家頭上動土,他們可輕饒不了你。你要執意要蓋,得死五條人命!」

房主老鄭一聽這個,後背一陣發涼,隨即將李老爺子請到了屋裡。

「姐,你等我一會兒,我說完就出來。」表姐無奈,點點頭由他去了。

「不瞞老先生,我蓋這房子已經出了兩回事了,死了一個瓦匠,上主梁時又死了一個木匠。我就不想蓋了,可家裡的老小忒多,老房子實在住不開,沒轍了我才又開始張羅人建這房子。」

老鄭頓了頓,繼續說道:「剛才聽您老說下面住著五個人是咋回事?為啥會出五條人命呢?」

「唉!也算我多嘴了,其實我不該說漏的,既然都說了,我也這歲數了,我就告訴你吧!你這房子主梁正中的地基下4-5米左右,有五口紅棺木!這個叫五棺陣,多數是一男配四女,這陣法邪乎得很!你在這上面動土,算是得罪他們了。」

老鄭聽了一聽,心裡是又驚又怕:「好傢夥!這老爺子夠邪乎的啊!肉眼就能看見地下4-5米處的東西,不會是騙錢的吧?」剛想到這,李老爺子又說道:「你信不信都行,我不要一分錢,我姐還等著我呢,我得走了。」說著李老爺子就要走。

老鄭一琢磨,如今都這樣了,人家也不圖錢,沒準兒真看出啥來了呢,老鄭就懇求李老爺子如何破解。

李老爺子回答道:「你要是信,就聽我的,你挖地4-5米,將這五口棺木抬出來,之後用紅布將它們從中間捆住,再把它們並排著埋回地裡去。你念叨念叨,說些客氣話。這地方你也別蓋了,就圍起來,把它們五個當祖宗供著,這對你家好!」

說完,李老爺子就走了。

老鄭摸著腦門遲疑半天,「真有這麼神?這房子都蓋一半了,真要廢了?」

得嘞!寧信其有,不信其無!老鄭趕緊把工匠叫到身邊,讓眾人在主梁正下方開始挖土。

一個小時過後,大概挖了4米多深。突然一個工匠大喊道:「老鄭!快過來!這有木板!」

老鄭趕忙跑過來一看!哪是木板啊!那就是棺板,紅的!老鄭這下被驚得是目瞪口呆啊!

「這老爺子真是神人啊!」他不禁感慨道。

「你們接著挖,注意點別弄壞了棺木!」工匠們在這周圍相繼又挖到4口一模一樣的棺木。成蓮花瓣一樣擺放著。而中間的那口最大,周圍四口略小。

老鄭一看這陣勢,算是徹底卑服了!

他按著李老爺子的囑咐,放了些鞭炮,在五個棺木中間繫上了紅布,跪拜後又將五口棺木放回了土中,並排放好,又命眾工匠掩埋好。

這件事就在四六八莊傳開了。而這片地基也沒人敢接近了。每到清明、祭祖的時候,老鄭總會來祭拜。

沒過多久,老鄭就老來得子,終於是有後了。80年代末的時候,他承包了村裡即將倒閉的拔絲廠,沒出兩年,就扭虧為盈了。

90年代末,他又辦了一家加工廠,生意做得風風火火,到現在兒子還在打理著。

80年代初,他幾經打聽,才找到了李老爺子的村。可等他登門感謝的時候,李老爺子已經得了喉癌與世長辭了。

老爺子彌留之際,曾告訴兒媳:「我這是說了不該說的話了,得罪了陰人,這才得了喉癌,他們不想讓我再說了。等我走了,你就把這兩麻袋書全燒了,別讓孩兒他爸入這行,這東西損陽壽!」

李老爺子從得病到離世,不足倆月。因為吃不下東西,把老爺子身子折騰得是骨瘦如柴。在這倆月時間裡,李老爺子可真沒少遭罪……

——END——

好了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文/小田

文中故事來源於筆者父親口述,目的是藉故事來明事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感謝大家的支持!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新編民間故事每日陸續更新、上線,如果喜歡我的文章,煩請動動您的小手幫忙點個讚,您要能給個評論那就更好啦!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2女相繼夭折,老漢不明所以,先生:院子2米下有瓷娃娃
    民間故事:2女相繼夭折,老漢不明所以,先生:院子2米下有瓷娃娃。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57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又到了跟大伙兒說故事的時候了。您願意聽故事,咱就每天準時更新。今兒咱講一篇發生在過去大天津的一件民間小故事。
  • 民間故事:老木匠夜宿主家,將鞋正反擺放,徒弟好心卻險些失命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19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木匠在筆者眼裡看來是一個神秘且令人敬畏的職業。木匠除了高超的木工手藝外,還有一些行規和禁忌讓人很是好奇。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便關乎木匠的行規和禁忌。咱閒言少敘,民間故事這就開講了:古時候的滁州,有一個姓李的老翁。
  • 民間故事:風水先生敲詐三百兩,惱羞成怒壞良心
    但凡有錢人家死了人,就會花許多錢請他來,盛筵款待,可保平安無事,但如果不請他或者有所怠慢,時隔不久必然發生禍事。這位風水先生的名聲雖然不好,但有錢人都不敢得罪他,所以日子過得相當滋潤,家財豐厚。某地有一個富翁,得病死了。家中兩個兒子便派人請風水先生幫忙辦理後事,挑選吉地。
  • 民間故事:小夥守靈時,蠟燭滅了,風水先生:你屬牛?咋不早說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風水、喪葬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說著說著不自覺流下傷心的淚水,全然忘記了風水先生交代他的話,「看好蠟燭,千萬別滅了。」不過王偉哪有心思聽進去,內心除了悲傷還是悲傷。再說,這蠟燭可是特製的,能點3天3夜,風都吹不滅。可越是違背常理的事,越會發生。當他注意到蠟燭的時候,不知道滅了多久了,不僅如此,連帶上的香也滅了兩根。
  • 民間故事:只因拾到一樣東西,文昌帝君說了一句話,他做了件大事
    巷子裡路面溼滑,又不平整,快到家門口了,不小心絆了一跤,籃子裡的東西撒了一地。他心裡氣呼呼地回家拿了燈籠一看,原來是一個袋子把他絆倒了。就拿回家裡,份量還比較超重,裡面有兩個銀元寶,十幾兩散碎銀子,幾百文小錢,還有一本帳冊和一些借據,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家糧行的東西。
  • 風水師不肯說的陽宅絕招 100 條
    詩曰:入門要見木中木,必定其家有涕哭,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 2. 院內有深坑必定傷兒丁。住宅後有大坑,主兇不發家。 3. 大門兩旁不能有兩棵樹。不能有掉皮樹(如法桐樹),其家年年生災,月月破財。詩曰:門旁若有兩棵樹,定有二人來同居。 4.
  • 道先生講風水:關於陰陽宅址和陽宅斷事口訣!值得收藏
    若一個城市規劃合理,則能快速發展,提升城市經濟和城市規划水平,而家宅的規劃與設計若能與周邊的環境所協調,不僅讓人感覺舒服,也會對家庭成員的健康,經濟狀況等有直很好的影響。道先生今天給大家講一講陽宅與陰宅址的條件:陽宅選址的條件:第一、陽宅重局不重龍平原陽宅選址與局大、氣厚為佳。山區陽宅選址則與龍脈支腳開帳,結陽宅以真。
  • 民間故事:生意上有過節,他一把火,毀了對方的風水寶地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35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松北宋年間,山東巨野縣有一個大戶人家,男主家姓馮,叫馮友。他有四個兒子,一個閨女,因祖上是做藥材生意,幾輩人積累了不少家產。
  • 民間故事:孩他爸,這娃莫不是丟了魂,他爺能吃能喝咋說他要沒了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農村習俗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在民間,流傳著許多稀奇古怪的故事,特別是關於風水和習俗。山野奇談民間事,夜半橋頭話鬼魂,雖然故事玄乎,但也是屬於特有的民間文化範疇。不可迷信之,但不妨礙我們對故事的喜愛。
  • 民間故事:張老漢無兒無女,老先生則說:走,看看你家祖墳去
    閒話不多說,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本故事的主人公姓張,是個農家老漢,我們就稱他為張老漢吧。80年代那會兒,張老漢時年43歲。他料理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夫妻倆吃喝倒是不發愁。可卻有一事,是這對夫妻心裡解不開的結。
  • 民間故事:百歲老人過大壽,請先生算命,先生說了句「長命百歲」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算命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學習故事情節等,一切相關事宜。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的欣賞故事。不過我也曾經聽過那麼幾位算命特別準的先生,就比如今天故事中所講的那位,也不知是巧合,還是真有推演命理的高人。我想老人最忌諱的便是問他年齡了,而他們多半這麼回答「活得太久了,忘記了。」這類的答案。然而老人最喜歡聽的便是這句「祝你長命百歲」,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就像下面故事中的這位老人。
  • 靈異故事:算命先生說他媳婦不是人,他驚呼算得真準
    女子微微一笑,輕聲細語的說:「官人,我叫白靈,你就叫我靈兒吧,我與你有緣,你若不嫌棄我做你妻子可好?」李廣聽完女子的話有些迷糊,他結結巴巴又問道:「白,白姑娘,雖然你很漂亮,我也沒成親,可是你要和我做夫妻,也太唐突了吧,還有,你說我們有緣,什麼什麼結緣的?」
  • 靈異故事:窮小子找算命先生求財,算命先生告訴他一個發財的關鍵
    民間故事……很久以前,長安城外的小劉莊有個叫劉禪的人,這個人祖上窮了三輩子,到了他這一代只有兩畝地薄田,純粹的靠天吃飯。那幾年大旱,劉禪和別人一樣田地裡顆粒無收,只能靠挖野菜啃樹皮為生。一日,劉禪餓的前胸貼後背,心中發慌,為了不被餓死,他決定出門去乞討。來到城中最熱鬧的大街上,劉禪看到了很多和自己一樣乞討的人,他們拿著破碗對路過的每一個人伸手,可看了半天,一個乞丐也沒要到東西,反而是遭了不少白眼。劉禪忽然覺得世界不公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人和人的差距真是大,怎麼自己就沒投胎個好人家呢。
  • 民間故事:小夥墳地挖竹筍,女子送來碗白米飯,女子:你怎麼不吃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一個人吃喝不多,所以他種的地沒多少,再加上經常上山挖野菜挖竹筍,所以生活上也並不困難。只是父母生前生病買藥借了不少錢,要不是這些外債,他都幾乎不用辛苦的往山上跑。由此可見,張陽一個人生活有多孤單,有多辛苦。可就這樣一個可憐小夥,怎麼就攤上這麼一件怪事,讓人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
  • 靈異故事:算命先生說他印堂發黑必有災禍,他笑著說「算得真準」
    靈異故事……古時候寧遠縣有個叫吳用的算命先生,他從小對風水算命就很有天賦,學的比別人快,成名也比別人早。十七歲那年吳用就已經遠近聞名了。因為年輕,吳用不懂得做事留三分的道理,很多時候給人算命都把話說的很透徹,這恰恰是算命的大忌。
  • 信裡信外,誰寫了最短的信?最多的情書?說一說我知道的信的故事
    梁實秋對這種現象就非常反感,他說,這種信的用處至少可以讓我們知道,此人依然健在,這種信還不能不回,一定要在信上寫著,侯有機緣,定當馳告。更讓梁實秋討厭的是匿名信。他在《匿名信》這篇文章中就有精彩的描寫,他寫匿名信人寫信之前的表現。他說,寫匿名信的人必定是迫不得已,就像一個人不為生活所迫,絕不會男盜女娼一樣。
  • 民間故事:道長,當初是你說埋這,現在又讓遷墳,我爹和你有仇?
    陳水陽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原來起初他還是不怎麼相信謝慶的,後來偷偷跑到城裡問了一算命先生,結果把事情一說,那算命先生說的話恰巧與謝慶說的相反,再加上他原本名聲不好,他毫不猶豫便相信了那算命先生的話。包括現在他還不以為然,心想你這歪道長還真歪。謝慶看出了他的心思,來不及生氣只是催促他遷墳,另尋他地。「什麼?
  • 古「小說」與民間故事:《虞初周說》、《皇帝說》
    他說:我認為《漢書·藝文志》所舉的「小說」,實際就是我們現在所謂民間故事,其中尤以神話和傳說為多。漢時的確有一種稗官。據顏師古注:「如淳曰:『街談巷語,其細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間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師古曰:『稗官,小官』。《漢書·名臣奏》:『唐林請省置吏,公卿大夫至都官、稗官,各減什三』是也。」
  • 民間故事:算命先生丁不二
    這句話能說中99%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是如此嘛。再比如說算幾口人,說對了你更加信了,說錯了也無妨,你只需要裝著高深莫測模樣說一句「很快就是了」,那麼他肯定急著掏錢找你破解。當然話不能說滿,就像丁不二先生一樣,也有真本事的人,只不過少之又少罷了。此人清朝年間生人,居無定所,常行走於大山之中,很少有人能尋到他的蹤跡。
  • 民間故事:3歲小兒子不會說話,打開棺蓋一看,裡面卻是一群蝙蝠
    隨後他拿出工具,在四周看了好半天,又從兜裡拿出一個工具,看了好一會兒。「下面棺槨有問題,應該就是你父親棺槨的事兒。」父親說道。王先生疑惑不解,後問道:「先生,棺槨到底有啥問題?能說明白點嗎?」「你們不信這東西,我就先不收了。等清明節你們辦完之後,如我所說,再給也不遲!」王先生家人一聽這話,都很客氣地說:「那您受累了。」父親看了看表,說要回家。王先生開車將父親送回了家。日子一天天就這麼過著,轉眼清明節就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