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留學的人經常能夠看見外國人身邊跟著個亞洲女性,那為什麼亞洲男性身邊很少跟著一個白種人的女性呢?難道亞洲男性真的就追不到外國女性嗎?肯定不是的。
在講這個之前,我們可以追溯一下中國到外國留學的歷史。1872年,清朝政府派出第一批留美幼童前往美國進行學習。後來,除了回國的,留在當地的中國男性是「人人皆有一西婦」,意思是每個中國男性都有個美國太太。
第一個去外國留學的中國人是容閎,他的侄子是容揆,兩人都是上的耶魯大學。而榮揆和他的美國太太是高中同學,當時他們的同學都認為他們兩個並不會產生什麼關係。女方的父親一開始也十分反對,但是拗不過兩人長達13年的真心相愛,最終還是同意了二人的婚事。
據歷史記載,當時的美國女生對這幫中國男生可以稱得上是怦然心動。一名叫菲爾普斯的耶魯教授回憶,當年在和中國學生一起上課的美國女生,都認為中國男生風度翩翩、為人慷慨,又都是運動健將,他們根本不把美國男孩放在眼裡。這使得中國男生在當時成為了社交場合的熱門對象。
但是,當時的清政府明文規定留學生不允許和當地的女性結婚,談戀愛也更加不被允許。當時第一批留美幼童中的史錦鏞與美國當地的女孩通信被發現,被清政府強制召回。在回國的路上,史錦鏞剪掉辮子改穿西服,成為了最早的「叛逆者」。
現在的中國留學生男生,給人的印象是魅力和當年的留美幼童不能相提並論,現在的中國男生留學生很少有和外國女性交往的傳言。但還是有一位90後留學生小杜與外國女性交往,且交往的外國女性人數還很多。他認為,歐美女性不做作人簡單且非常好相處,與她們交往其實並不難,只是太多人方法不對。
第一,男性要主動。許多中國男生留學生或許對某個身邊的外國女性感到心動,但是就是太過於害羞而不敢上前搭訕。在外國女性眼中,這就是不自信的表現。不勇於上前搭訕,又怎麼可能會有機會進一步發展呢?
第二,不要一上來就以結婚為目的。一上來就表明自己要結婚,會讓外國女性感到無所適從。
除了方法不對,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小杜為了克服語言障礙,首先是不和中國室友一起住,他選擇外出租個房子,與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一起居住,且這樣花銷更小。在日常生活中,他逐漸積累了很多俚語、思維方式以及了解到了很多差異和文化。其次,他積極參加當地人的一些聚會和活動,半年後他的英語水平就從一個蹩腳的水平,迅速提高到了一個可以和外國人談笑風生的水平。
解決了語言的問題,接下來就是要塑造個人形象。他選擇去蹦極、跳傘、爬山、健身,不再讓自己困在一室之間一方之內,不斷的去探索新鮮有趣的事物,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讓自己的外在形象更加吸引人。
除此之外,小杜還提到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西方女性交往時,大男子主義思想是大忌。西方的青年女性相較於國內的女性更為獨立、自主,而和外國女性交往一定要尊重她們的獨立和自主。
總結起來,在國外留學,一定要主動的多和當地人進行溝通,克服自己的語言障礙,改變自己的婚姻觀和大男子主義心態,使得自己變得更有趣更加成熟。這些「鐵律」對於全世界女孩都適用,而更為重要的是,在實踐這些「鐵律」當中,你將會獲得更多以往從未有過的經驗和體會,能夠看到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