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身處險境別驚慌,兩大原則把絕望變希望

2021-01-09 煙火弦歌

訟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卦,從卦象上來看坎下乾上,坎代表水、代表險境,乾代表陽剛、代表方正,當你身處險境卻仍然行事方正不知變通,那麼最終就會有很大的兇險。

訟卦的訟字就是訴訟、打官司的意思,下面我們先來具體看一下訟卦的卦辭: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心有誠信卻不能施展抱負,反而要警惕小心,才可以得到暫時的吉祥,但最終卻仍然兇險。如果有大人物出現就會有利,想要渡過大河卻不會順利。

當然,最後一句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也可以做一下引申,如果有大的利好消息或者形勢出現就會順利,想要自己渡過很大的險境則不會順利。

現在我們把訟卦和第五卦需卦放在一起做個比較,需卦卦象乾下坎上,卦辭中有「利涉大川」之語;訟卦卦象坎下乾上,卦辭中有「不利涉大川」之語。

雖然這兩卦都是由坎卦和乾卦兩個單卦組成,但是因為坎卦和乾卦出現的位置和時機不同,導致兩卦的卦象、卦辭和結果都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學習《易經》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各個單卦出現的位置和時機,不能簡單武斷的認為某一單卦始終就是吉祥,另一單卦始終就是災禍。

訟卦爻辭如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九五:訟,元吉。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譯文如下:

不能堅持自己所做的事,會遇到一些小的指責,但最終會吉祥。

打官司輸了就要及時躲避,隱藏在有三百戶人家的封邑裡,可以沒有災禍。

在困境中依靠原來的積蓄度日,是可以磨礪自己的正道,最終會得到吉祥。但如果此時去做和輔佐君王有關的事,則不會成功。

打官司輸了,返回後聽從王命作出改變,安分守己遵守正道可得吉祥。

再遭遇官司,(因為有貴人相助)就會大吉大利。

君王所賜予的象徵尊榮的腰帶,在一天之內多次被收回!(唉,這臉打得啪啪響啊!)

訟卦的卦辭和這六條爻辭可以說是深度融合、不分彼此了,卦辭中的「中吉」對應的是六三爻中的「終吉」和九四爻中的「安貞吉」;卦辭中的「利見大人」對應的是九五爻中的「訟,元吉」;而最後那句「不利涉大川」跟上九爻的爻辭一內一外完美契合,一個明說想要渡過險境不容易,一個通過君王隨時收回榮譽來暗指身不由己的悲哀和危險,讓人感慨不已。

最重要的一點,六條爻辭所包含的全部訴求都指向卦辭中的兩個字:「終兇」,我想,文王當年被困羑裡朝不保夕心懷憂懼,訟卦中所隱藏和流露出的蛛絲馬跡,可能就是他當時內心的真實寫照吧!

在脫離了訟卦最原始也最真實的外部環境後,我們常人能從訟卦中學到些什麼有用的心得呢?

第一個就是咱們開頭時說過的,身處險境時行事要變通,不要太過剛正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第二個是高人原有的觀點,解釋易經的《象傳》裡說,「君子以作事謀始」,就是君子做事在開始的時候就要認真謀劃,防患於未然,這樣才能儘可能減小所遇到的兇險。

最後總結一下,當我們身處人生險境時一定要把握好兩個原則,一是行事變通、切忌過剛;二是一開始就要認真謀劃,防患於未然,只有做到了這兩點,我們才有機會衝破險境,把一時的絕望變成全新的希望!

相關焦點

  • 讀《易經》三原則:變易、簡易、不易
    《易經》有三:《歸藏易》、《連山易》、《周易》。前兩部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僅餘一部《周易》,故《易經》即是指《周易》。在開始習讀《周易》之前,首先要明確三大原則: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簡而言之:變易,宇宙世間萬事萬物,時刻皆在變化之中。簡易,有其理必有其事。意思就是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事必有其理,我們看到「其事」但又無法解釋清楚時,只是因為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沒有找到它的原理而已。
  • 他為抓黑惡勢力頭目遠赴柬埔寨,沒想到卻身處險境……
    他為抓黑惡勢力頭目遠赴柬埔寨,沒想到卻身處險境…… 2021-01-13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易經中的的三原則三法則
    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本書包括的三大原則:變易、簡易、不易。
  • 吳怡博士《易經處變學》摘選丨易經常見術語全解析
    作者/吳怡 編輯/蔣穎 佳黛 圖片/花瓣網本文摘自/《易經處變學》
  • 哪怕身處黑暗,也要心懷希望
    張志超被控強姦殺人入獄已有15年,當時他還是個15歲的半大孩子。入獄六年,才敢告訴母親自己蒙冤,自此母親馬玉萍走上了漫長的申訴之路。為了方便,馬玉萍就近打工,什麼髒活累活都幹過,什麼苦都吃過,最難的時候,住幾十塊錢的地下室。申訴,等待,被駁回,重整旗鼓再來一輪。再難,馬玉萍也沒有放棄。因為在她心裡,始終有一個希望,那就是兒子沉冤得雪,重新站在陽光下。
  • 《易經》坎卦智慧:同樣是面對困境,為什麼每個人的結局大不一樣
    在《易經》坎卦之中,先賢們也為我們從另一個維度講解了在面對困境之時,每個人因為時機、地位、環境的不同,所得到的不同結局的智慧,如果能夠真正的理解了其中的智慧與道理,那我們無論碰到何種困境,都可以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洞見力,不會再被困境所困住,從而使自己的心境變得平和起來,並知道正確的應對之道是什麼。
  • 《易經》智慧,在一「變」字——惟變不變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內涵無數的智慧。但事實上,這無數的智慧都凝結在一個字中——變。看其名也可窺見端倪:易者,變也。整部《易經》,其實都是在講一「變」字,它以前人長年的經驗知識,講事物變化的規律和法則,所以才叫《易經》。《易經》中的八大卦,其實是代表八種自然現象,乾卦為天,坤卦為地,震卦為雷,巽卦為風,坎卦為水,離卦為火,艮卦為山,兌卦為澤。
  • 心理測試:假如你身處險境,面前有四條路,你會選擇哪一條?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小測試:假如你現在身處險境,並且有生命危險,面前有四條路,你會選擇哪一條路?這個測試的主要目的是,測試你在2020年最後的二個月裡,會有什麼樣的好事發生?> 選擇3的小夥伴看這裡選擇3的小夥伴,你現在心裡的壓力可能會有點大,
  • 風聲: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都努力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風聲》封面上印有一句話: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大堅韌和大智慧。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大孤獨、大絕望應該就是抗日戰爭時期,僅靠從歷史課本上了解到的那一段內容,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什麼是罄竹難書的罪惡,那是日本人種下的,還能感受到什麼叫民不聊生、生靈塗炭,那是苦難中國的真實寫。
  • 《易經》「窮則變,變則通」,記住這1句話,參悟人生成敗的本質
    船停在岸邊,他從標記處跳下來尋找他的劍,但他這樣是永遠找不到他的劍。這個故事是成語「刻舟求劍」的由來。它告訴我們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哲學:我們的生活是不斷變化的。《易經》中說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矣。」這裡的「貧窮」不是貧窮,而是當我們生活中的任何因素處於低谷時。每個人都有貪圖安逸的心理,除非自己「窮」,否則往往很難做出改變,很難堅守舊規矩。然而萬物無常,無常是常事。無論如何追求穩定,「變數」都會不期而至。畢竟「窮則變」。事情發展到極致,必然會發生變化。
  • 《易經》:人生的精髓,全藏在這三個簡單的字裡面,希望你全擁有
    沒讀過《易經》的人,第一時間覺得《易經》是一本算命的書,這種看法是大錯特錯!曾仕強研究《易經》數十年,他認為《易經》是在傳播一種務實的入世思想,無論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他教你怎麼在原則的基礎上去變通,順利地把事情做成。《易經》真的很深奧,很難懂嗎?
  • 吳怡博士《易經處變學》摘選丨坤卦之於處變學詳解
    作者/吳怡 校對/matty編輯/佳黛 圖片/花瓣網本文摘自/《易經處變學》在坤卦的第一部分,我們已經解釋了卦爻辭,也解讀了如何自修,現在我們來看看,坤卦之於應變,以及如果作為領導者,如何自處。就處變學來說,這位領導者,不安於他所處六五的位置,而逞強好鬥,向上直衝的話,就會遇到上六的變局。本卦講變,重在六三、六四兩爻,也就是說,一種事業的轉型,或重新發展,應該在這兩爻上。六三有下面兩爻的修德和建立知識的基礎,尚可以應變。六四有內卦三爻所積聚的陰柔的力量,還能應變。可是上六則脫離了這個基礎,又不服六五的自處的智慧,自然會走上變的困境。
  • 《易經》坎卦六四爻:君子相交,只在其誠
    在《易經》坎卦六四爻中,就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處在困境與危險之中的人們,如何通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誠心交友之舉,從而使自己擺脫困境與危險的智慧,使我們在碰到類似的情況之下時,為我們的行動抉擇做出一定的參考,下面就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內容。坎卦六四爻: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 《易經》:人處困境之中不要慌,把握好這3步,往往就能脫離困境
    實際上人世間的所有問題,都有大同小異之處,《易經》告訴你,遇上困境,學會這三種方法,往往就可以脫離困境。保持樂觀的心態困難的大小,那是人無法改變的,也是由外界因素決定的,而內在因素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的心態。
  • 易經這3個卦代表了家庭的興衰,希望自己家族經久不衰,值得一看
    中國人對家的概念非常的看重,一個家庭的興衰與否,也直接關係到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所以家庭教育和家風是非常受到國人的重視的。一個人這一生的成就,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文化的積累,而家庭和學校猶如一個人成功的雙翼。但是治理好一個家絕非易事,自古就有「清官難斷家務事」一說。
  • 《易經》:悟透其中智慧,即便身處困境,也能因禍得福
    易經:如果你明白其中的智慧,你就可以每朵雲都有一線希望,即使你身處困境。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每個人都會遇到相對平等的情況。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磨難和痛苦。無論貧富,一生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無論一個人的人生巔峰有多輝煌,他還是會在谷底遇到未知的負重之旅。
  • 《易經》:真正聰明的人,和人打交道時,清楚把握這三個原則
    實際上,並非由於這些人多會說,或是多會做,反而是這些人有意或無意地掌握了與人相處的某些基本原則。《易經·繫辭傳》有段話是如此說的:「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確實不用過多,如果我們能著力緊緊抓住這三個基本原則,那大家與人相處的能力自然而然能上一個臺階!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 《風聲》老鬼身處險境,仍能傳遞情報,這三個經驗值得職場人借鑑
    我們驚嘆於特工老鬼的意志和求生技能,在不能出門,沒有電話,到處是眼線的險境中,她也不死心,照樣能將情報成功傳遞出去。她傳遞情報方式的奇特和技巧,也令我們佩服。比如她看到自己下線老鱉時,在胸前口袋裡放支白色筆帽的鋼筆。這就代表敵人在盯著,暫時不要跟她聯絡。
  • 《易經》關於「變」的玄機,有3個要訣,只有高人才能領悟
    「易」的本質就是變。《易經》裡面的變化並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規律可循。有的易學者能洞察其中規律,但是大多數易學者,仍然感到一頭霧水。宋代傑出的易學大家邵康節,點明了《易經》的變化玄機,故宮珍藏善本《梅花易數》有記載。裡面就提到了《易經》變化玄機的3個訣要,領悟的人能受用一生。
  • 研讀《易經》需要堅持的原則
    假如《易經》能夠提供思想家獨立的世界觀,或者提供自然事物普遍規律的原理性知識,我們就可以判定它是哲學或科學的著作。但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仍舊沒有人能夠將《易經》的具體內容講清楚。也就是說,我們還不知道這本書究竟講了什麼。所以,那些口口宣稱《易經》是最高哲學和科學的學者其實並沒有根據的,他們的言論並不能得到經文本身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