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西裝進雞舍 海歸「雞司令」的致富路(海歸扶貧故事會(5))

2020-12-18 人民網

龔光輝(左)在向農戶傳授養雞知識。

在湖南漣源,楓坪鎮天柱山禽業合作社的「雞司令」龔光輝稱得上家喻戶曉。

為什麼呢?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學習7年後,這個海歸碩士決定回家鄉養雞,脫下西裝革履就進了雞舍。

「崽崽瘋了哇!喝了洋墨水回來養雞?」「這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嘛」……鄉親們感到困惑,養雞有什麼好,自己養了一輩子雞也沒因此脫貧致富,怎麼就讓這個海歸崽崽(當地方言,指輩分小的男孩子)「五迷三道」了?

頂住質疑和壓力,在創業10年後,龔光輝將當年的幾個雞舍做成了如今年銷售額達1.7億元人民幣的家禽養殖公司,而這位海歸「雞司令」,帶領著鎮上2400多戶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吸飽「洋墨水」,返鄉來養雞

聽到兒子要帶著「新理念、新技術」返鄉養雞,龔雪東說什麼也不幹。

「第一,送你出國讀書不是為了讓你回來養雞;第二,就算養,你也比不過我。養雞的經驗本事我還能沒你厲害嗎?」父親執意讓龔光輝去大企業上班。

那時,龔雪東的養雞生意卻並不樂觀。

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模式,技術落後、抗風險能力差。龔光輝深知,父親的雞場這樣經營下去難以為繼。

如何說動父親?

借著廣州一家國企給自己提供高薪職位的機會,龔光輝也將父親「騙」到了廣東,專門去看幾家規模化經營的現代養雞場。看著眼前一排排全自動化管理的雞舍,明亮潔淨、規模可觀,自己家的「小作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養了30年雞的龔雪東沉默了。在被深深震撼的同時,他的心底開始動搖——要不讓兒子回來試試?

眼見父親鬆了口,龔光輝又拉著懂禽業技術的弟弟一起入了夥。父親懂市場、弟弟懂技術、自己懂企業管理,彼此互補,缺一不可。2010年,天柱山禽業合作社正式成立,向著龔光輝心中的現代農場邁出了第一步。

龔光輝心中有一幅藍圖。第一,要從「雞販子」轉變成一家真正的養殖公司;第二,從家庭作坊模式向規範的企業發展;第三,在雞場裡全面推廣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向現代化養殖靠攏。

想要一步步做成卻絕非易事。雞舍裡沒搭建專門的生活房,龔光輝就守在雞舍裡「打地鋪」。漣源雨水多,山裡溼氣又重,一覺醒來常常渾身溼漉漉的,「有時腰都直不起來」。龔光輝硬是睡了1年多,調整養殖模式、改良設備、查閱資料,醒著夢著腦子裡都是公雞母雞。

一年下來,兒子的實績讓龔雪東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創業第一年,龔光輝的雞場賣出雞苗1000萬羽,實現利潤400多萬元,比上一年翻了幾番,黑雞、烏雞等品種深受市場歡迎,遠銷四川、山東等省份。

探索新技術,養殖自動化

還在俄羅斯讀書時,龔光輝就對於養殖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有過思考,在他看來,人力成本逐漸走高的背景下,創新技術,實現自動化管理是養殖業的必由之路。

創業後,他分別從德國和荷蘭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現代化養雞設備和雞蛋分揀集合系統,從而實現包括溫度溼度、餵養、收集雞蛋、清潔糞便等環節在內的全流程自動化控制,一間1000多平方米的雞舍只需要一人就能打理妥帖,這種健康養殖模式極大提升了家禽繁育質量。

近年來,龔光輝又開始了雞舍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的探索,除了自動化生產環境之外,他還通過大數據系統智能化收集雞舍的生產數據,由此實現養殖過程可追溯。

「這套系統是我們與設備製造商共同開發出來的,根據天柱山雞舍的特點量身打造,可以說是全球獨一無二。」龔光輝自豪地說。

眼下,海歸「雞司令」龔光輝已經擁有2個佔地面積近9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養殖基地,成為湘中養殖業的龍頭企業。養雞養得成功,另一件事也一直縈繞在他心頭——怎麼才能讓鄉親們也嘗到這科學養雞的「甜頭」?

2014年,龔光輝與漣源市扶貧辦對接,開始參與精準扶貧。早在龔光輝創業之初的設想中,這就是一家「公司 基地 合作社 貧困戶」的全產業鏈現代化公司。貧困戶入股分紅,公司提供雞苗和技術指導,等到雞養大後農戶可以選擇自行出售,也可以賣給公司。不用為銷路犯愁,有公司託底,農戶便沒了後顧之憂,再加上合作社年底分紅,加在一起每年會有三四萬元的收入。一些早年在外務工的青年人也回來了,興致勃勃地想跟著龔光輝學養雞。

村裡人明白了,這不是「高射炮打蚊子」,海歸崽崽在外頭讀的書確實派上了大用場,「養雞也養得精細哩!」

全鏈條幫扶,增收助脫貧

在推進產業扶貧的過程中,湖南探索出了一條「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的新路子,具體來說,就是「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

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與扶貧對象自身特點相結合,天柱山合作社與貧困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直接幫扶、委託幫扶、技術培訓、股份合作4種幫扶方式,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

「貧困戶可以用產業獎補資金入股,年底享受分紅。同時,貧困戶也可以自己『抱團』成立合作社,建立養殖基地,從而形成規模化養殖,我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鏈條幫扶服務。」龔光輝對本報記者說。

去年10月,龔光輝被授予了一份沉甸甸的特別「光輝」,他被評為湖南省2019年「百名最美扶貧人物」。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他的公司資產總值已達2.67億元,並在十餘個鄉鎮建立了26個養殖基地,聯結1萬餘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014年至今,龔光輝已累計給貧困戶分紅近500萬元。

對於未來,龔光輝已經有了新的計劃。他盤算著,合作社下一步可以嘗試開展研學活動。「伴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現在很多孩子對家禽的了解很少,雖然吃雞肉,但卻不知道雞是從哪裡來的、如何長大出籠的,不知道雞蛋是怎麼來的。圍繞禽類科普,向孩子們介紹更多的農業知識,也讓他們多一點接觸自然的機會。」龔光輝說。

相關焦點

  • 脫下西裝進雞舍 海歸「雞司令」的致富路
    在湖南漣源,楓坪鎮天柱山禽業合作社的「雞司令」龔光輝稱得上家喻戶曉。為什麼呢?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學習7年後,這個海歸碩士決定回家鄉養雞,脫下西裝革履就進了雞舍。「崽崽瘋了哇!喝了洋墨水回來養雞?」
  • 海歸創業秀出新高度!誠意滿滿也得「軟硬兼有」
    根據《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中的有關數據顯示,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海歸數量佔全國海歸總量的39.57%,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海歸數量佔全國海歸總量的30.87%,兩者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以杭州為例,所吸引到的非杭州籍海歸數量已是杭州籍海歸的兩倍,而其中「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環境好、生活舒適」「工資高、待遇好、發展空間大」等因素,是杭州成為海歸就業創業關注熱點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也有更多海歸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就業創業。
  • 鐵道工變身「洋翻譯」海歸男甘當「螺絲釘」
    海歸MBA脫下西裝穿工裝從鐵道工變身「洋翻譯」,反差巨大的兩種生活源於王文忠15年前的一個決定。1998年,退伍後從事火車塗油工作兩年的王文忠藉由單位勞務派遣的機會,決定自費留學日本。這一走,便是八年。期間他不僅攻讀了本科碩士課程,還同時拿到了MBA學位及日本語能力認定一級證書。
  • 英國海歸人數最多?2018海歸就業形勢全剖析
    《2017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英、美、澳、日四個國家的海歸人數佔比最高,分別為24.5%、21.2%、17.9%以及8.6%,其次為韓國(6.1%)、加拿大(4.5%
  • 海歸青年逐夢「留學之鄉」:沉下心,海歸大有可為
    海歸青年逐夢「留學之鄉」  12月8日,第四屆留學生節暨2017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周(以下簡稱「留學生節」)將在珠海拉開帷幕,搭建海歸圓夢的平臺。  珠海是中國留學文化發源地之一,被稱為「留學之鄉」。170年前,「留學生之父」容閎從這裡離家赴美,開啟「海歸」報國先河。
  • 海歸回國找工作?海歸人才專場招聘會等你來!
    深圳站10月10日(深圳會展中心5號館);上海站10月31日(上海龍之夢大酒店)。秋季線下企業預計200多家,提供崗位超1500個,現場面對面交流和面試,歡迎海歸求職者們積極報名參加!詳情請關「JOBS海歸」公眾號了解最新動態。據了解,本次海歸人才招聘會還舉辦了海歸人才職業規劃論壇,聚焦海歸人才的就業熱點與難題,助力海歸人才職業規劃。
  • 徐家莊鄉:「雞司令」張中毫「脫貧記」
    近年來,在黨的扶貧政策幫扶下,原本「一貧如洗」的張中毫自立自強,主動發展蛋雞養殖產業,走上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被鄉親們親切地譽為脫貧路上的「雞司令」。今年48歲的張中毫,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張中毫自己開著一個小家電修理鋪,再加上幾畝耕地的農業收入,生活過得也算殷實。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5年,張中毫的妻子突然被檢查出了患有乳腺癌。
  • 研究生小夥幫服刑人員賣雞 海歸女碩士用英文調解
    且看舟山定海白泉司法所研究生學歷的劉琦、海歸女碩士沈宇翔如何將社區矯正工作做得「含情脈脈」。東北小夥就是這樣熱心腸劉琦是遼寧人,千裡迢迢跑到舟山來闖蕩。進入白泉司法所工作不久,他與同事為每個社區服刑人員量身定製了一本學習筆記。
  • 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發布《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
    近日,知名職業諮詢機構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重磅發布最新《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針對留學生海歸就業形勢和職業發展情況開展了全面的調查研究,對留學人才求職的現狀與趨勢進行了極具意義的全面分析與解讀。專業同質化導致了留學生海歸的就業方向集中,造成更大的求職競爭壓力。報告顯示,金融業依然是海歸就業最主要的行業領域。在海歸就業的行業領域中,金融業佔比最高,此外例如諮詢服務、網際網路、消費品/貿易、房地產等也是相對熱門的行業。
  • 月薪2000="海歸"待遇?海歸不再是就業金字招牌
    月薪2000="海歸"待遇?海歸不再是就業金字招牌 2008年01月24日 17:30 來源:成都日報 但隨著近幾年「海歸」人數的逐漸增多,海外文憑已不再像以往那麼稀有,部分「海歸」甚至成了「海待」……1月19日,在由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舉辦的「2008留英校友職業發展研討會暨小型專場招聘會」上,世界知名企業高管、海歸人士、留學生,就「海歸」就業前景各抒己見。
  • 80後海歸博導漸成趨勢?「新海歸」我們讚美什麼
    3年來,站在全球背景觀海歸,立於海歸瀚海尋人物,深入海歸內心探精髓;  3年來,改進文風寫海歸,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橫刀躍馬論海歸,激濁揚清,揮斥方遒。  「80後」海歸博導,擔當大任有銳氣;「創二代」海歸,乘風破浪有勇氣;通通歸於「新海歸」的精氣神——變革、繼承、創新、責任。
  • 海歸也分三六九等?看你屬於海歸哪一派
    近日中國熱播的電視劇《歡樂頌》引起關注。劇中兩名主角安迪和曲筱綃雖然同是海歸,但實力卻相去甚遠。劇中兩名主角安迪和曲筱綃雖然同是海歸,但實力卻相去甚遠。安迪畢業於世界頂尖名校,有著豐富的海外工作經驗,並被重金邀請回國擔任企業高管。曲筱綃則是富二代出國「坑爹」的代表,不學無術,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吃喝玩樂上。其實,這種現象也存在於現實生活中。
  • 海歸代表走進梁家河:飲水思源牢記使命
    馮世光攝9月17日至21日,來自歐美同學會北京、上海、重慶、內蒙古、福建、貴州等地的11名海歸代表參加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舉辦的「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活動, 先後赴西安、延安、梁家河參觀學習座談。
  • 《2019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海歸求職薪酬優勢明顯
    2020年初,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CCG)《2019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發布,報告顯示,企業招聘海歸平均月薪酬為10996元。●海歸平均薪酬高於中位數,海歸的就業供需匹配仍存在失衡狀況;●海歸可選擇的城市更多,「家鄉」對於海歸的吸引力顯著上升。
  • 報告:海歸加速回流 去年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增33.9%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7日電 (左宇坤)7日,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留學生回國求職同比增長67.3%,二季度同比增幅更是高達195%。
  • 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90後成為海歸主體
    報告顯示,90後成為新生代海歸的主體,佔比高達55%。今年的《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95%的海歸都能在歸國後的半年內找到工作,而國內的就業前景也更加吸引留學生們回國工作。而遷移的人群中,有13%的海歸遷往北京,8%的海歸遷往上海,7%的海歸遷往廣東。
  • 海歸就業路不止一條,他們為何選擇「回歸山野」?
    但是,老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仍然有許多「海歸」不走尋常路,走出屬於自己的職業道路。 英國海歸回家幹淘寶 給更多人帶來便利在許多人眼裡,「海歸」往往是自帶光環,從事光鮮的職業。俄羅斯海歸回鄉當農民 科學管理公司發展農產品近日,一條「海歸女碩士包2400畝荒山當農民」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故事的主人公叫肖源,今年26歲。一年前,她從莫斯科留學回國後,跟著父母回到了故鄉婁底蛇形山鎮姚橋村,成為了一位「職業農民」。 她的選擇被當地村民當成「反面教材」。
  • 正是乘風破浪時——海歸青年導演鄧楚煒訪談
    電影《一代女魂唐群英》在2019年2月英國倫敦「北歐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導演」提名,在2019年5月法國「尼斯國際電影節」獲「最佳新人導演」。 每個與電影相愛的電影人,都想給觀眾講好故事,而他們心中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每個海歸導演,回溯到海外教育與國內市場之間的公海中,找不到黃金驛站,唯有用自己的方式建造方舟。 現實和夢想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 獵聘:近六成海歸留學生希望在國內工作,一線城市是海歸就業首選
    其中,希望在上海工作的留學生佔比最高,為24.26%;北京位居第二,佔比為17.99%;深圳、廣州位居第三、第四,佔比分別為10.08%、5.38%。新一線城市中,杭州、成都對留學生的吸引力更大,兩者分別以4.52%、3.54%的佔比位列第五、第六。
  • 中國將迎「史上最大海歸潮」海歸就業難在哪?
    2013年有27萬名留學生歸國,今年預計海歸人數比去年增長近50%,今年將迎來「史上最大海歸潮」。這意味著,2014年就業季預計將有超過30萬名海歸同國內727萬名應屆畢業生一起參與就業競爭,海歸就業變得比之前更加困難。除了越來越多的求職人數,造成海歸就業難的原因還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