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埋鍋造飯,可北宋才普及鐵鍋做飯,之前的人用什麼炒菜?

2020-12-16 華夏史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埋鍋造飯」這個詞語。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清朝,描寫的是行軍的時候在地上挖坑置鍋用來做飯。吃完飯就可以即刻啟程趕路。而用在平民百姓身上一般指安家落戶,開始過上了平穩日子。

可見,一般提到鍋,就會想到飯,想到飯就想到家。而吃飽一直是歷來統治者最重視的民生問題。但是,其實大規模的使用鐵鍋做飯是出現在北宋時期,那麼在北宋之前,人們又是如何做飯炒菜的呢?

1. 石器時代的鍋

其實,在石器時代,火的使用要早於鍋很多年。有火沒鍋可以一樣可以將東西弄熟,但是有鍋沒火,那就只能繼續茹毛飲血了,可見火的使用還是要比鍋的發明的要重要的多。

有了火以後,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最明顯就是人們開始吃上了熟食。並且開始開發不同口味的菜餚。這個時代的鍋叫做石鍋。也就是一塊有鍋的形狀的天然的石頭。人們在這樣的石鍋下面生火,在石鍋上面用來煎炒烹炸各種食物,可見人類在吃的一途上向來有天賦。

而隨著石器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會製作陶器,連更複雜的瓶子罐子都能製作出來,那麼製作一個陶器鍋那更不在話下,所以在這個時候便有了陶器做得鍋,那個時候還不叫鍋,而是叫做鬲、釜、甑等,這些都是用來做飯炒菜的器皿,主要原料是陶土。

2.青銅器時代的鍋

隨著人類的發展,人們學會了在礦石中冶鍊金屬的技術,而最早的冶鍊金屬便是青銅。這個時期的人們也使用青銅器製造很多東西。也正是因為青銅器的出現人們進入了青銅器時代。

當人們發現了金屬,立刻就覺得用陶土來製作鍋不但很重而且很易碎,如果能用青銅器製作鍋,那麼便輕便多了。但是由於那個時候冶煉出來的青銅有限,而且青銅本身的價值也很昂貴,並不能量產,更不能像做到每家每戶都能用上青銅鍋,所以陶鍋還是人們普遍使用的鍋。

3.鐵鍋的出現和使用

緊接著,在人類智慧的不斷鑽研下,發明了冶鐵技術。鐵的質量比青銅要輕上不少,而且還要比銅更堅硬。剛進入鐵器時代的人們雖然認識到鐵可以用來做鍋,但是因為技術的限制和產量小的限制,導致有限的鐵一般用在武器製造上,雖然富裕的人家已經有了鐵鍋,但是普遍情況下依然使用陶鍋來做飯。

這樣一直到了唐代,唐代的經濟是非常發達的,冶鐵技術的發展讓鐵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普及,也正是在唐代,鍋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鍋」。而在唐代,炒菜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有了鐵鍋以後,人們開始著手研究怎麼用鐵鍋,如何做飯才能讓飯更美味,於是出現了炒菜的大興。先放油,然後放肉和菜到鐵鍋裡,進行翻炒,再拌入調料,變成了真正意義的炒菜。

鐵鍋的普及

到了宋朝,才是鐵鍋真正普及到家家戶戶的朝代。在宋朝冶鐵技術已經十分發達,鐵的年產量已經達到了十五萬噸,是中國古代史的峰值。超過了歐洲17世紀總量,是唐朝時候30倍。正是這個令人吃驚的數字,讓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鐵鍋來炒菜。

鐵鍋的優點

其實,在古代人眼中,用鐵鍋來做飯可能只有兩個優點,第一便是分量上輕巧便捷,受熱均勻炒菜更容易熟,而且要省柴火。第二便是炒菜的味道確實更要好。

但是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鐵鍋的好處遠遠不止如此。鐵鍋還能為人體補充鐵元素,治療缺鐵性貧血。鐵鍋還能讓人更少的攝入食用油。避免不粘鍋高溫帶來的化學影響,減少對人體造成的危害。

可見,鍋的歷史在我國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上萬年前。而鐵鍋的發明和使用更是在我國已經傳承了上千年。不過到了現代社會的今天,傳統鐵鍋已經距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傳統鐵鍋已經逐漸被不粘鍋所取代,在市場上已經很難在看到了。這是源於我們對傳統鐵鍋的認識的不足。鐵鍋無論是在工藝上,還是炒菜的口味上,還是從人類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都有著更高的藝術性和實用性。不應該被歷史所遺棄,被人們遺忘在角落中蒙塵。

相關焦點

  • 埋鍋造飯成為歷史,炊事班將被淘汰?我軍未來到底怎麼吃飯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編制裡,長期以來都存在著固有的炊事兵編制。即使在戰場上,軍隊也有專門的炊事班為士兵埋鍋造飯提供飲食。然而時代在進步,隨著未來戰場形勢的變化,未來我軍炊事兵即將成為歷史。在新世紀,我軍的「埋鍋造飯」與過去也有不同,這個東西叫做連用給養單元,有一個燜飯鍋,一個炒菜鍋,摺疊式的支架,燃料是坦克柴油,收起來放兩個玻璃鋼大箱子,體積不到一立方米。給養單元全套一共兩箱,有專用的輕量化的鏟子勺子2個生盆3個熟盆,調料盒什麼的零碎東西在另一個箱子中,訓練有素的炊事班在40分鐘內可以做兩菜一湯一主食,供應全連夥食。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古人用什麼做飯?
    做飯對國人來說並不難,沒有鍋照樣能做飯,這裡就簡單普及下天朝人歷史以來廚具的發展。 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的人是不可能懂得用鍋做飯的,但他們懂得用火來燒烤食物的時候,先前是等著自然的恩賜—雷火,森林著火動物被燒熟後,便去找動物屍體吃
  • 自家炒菜做飯用什麼鍋最好?
    人只要活著,就需要吃穿住用,而最重要的要算吃了,人如果不吃東西,身體幾天就會垮掉,所以吃變得尤其重要。要吃,就需要做,自然也就需要鍋碗瓢盆,那麼,平日裡炒菜做飯用什麼鍋最好呢?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經驗。炒菜,建議大家用鐵鍋。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自從回到老家之後,做飯的重擔就壓在了我的身上。一家人的飯都是我做的,農村經常用那種大鐵鍋炒菜。和灶臺連在一起的那種大鐵鍋炒菜特別爽,但是刷的時候又特別的艱難。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 我國宋代之前鐵鍋還沒有誕生,那古人又是如何做飯的?
    說起來,鐵鍋是在北宋初期開始在老百姓家中普及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時期冶鐵技術得到了較大發展,據歷史記載,到宋徽宗(1082年——1135年)時期,全國人口將近1.3億,鐵的年產量達到了900萬斤,也就是4500噸,但比起現在動輒幾億噸的年產量,可謂是小巫見大巫。這些鐵產量足夠鑄造出相當多的鐵鍋,供老百姓使用,這是鐵鍋能在這時期比較廣泛的普及的根本原因。
  • 鐵鍋,不粘鍋還是不鏽鋼鍋?鍋都沒選對,炒菜能好吃嗎?
    其實經常做飯的人就知道,如果我們想讓自己做出的飯菜更加的可口的話,其實不光是跟食材的新鮮以及做飯人的技術有關,其實做飯的鍋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任何菜都是離不開用鍋的,什麼鍋做什麼菜都是會對我們健康有關係的,我們可不要忽略了哦!
  • 宋朝時期才出現鐵鍋,之前的古人怎麼做飯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美食的製造不僅需要好的材料,也需要好的工具,例如一口好鍋,但宋朝以前是沒有鐵鍋的,那麼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 直到北宋時期,宋朝人開始使用煤進行冶鐵,這可以說是煉鐵技術的一大進步,正是因為宋朝的冶鐵技術有了長足進步,宋朝人們才能夠用上物美價廉的鐵鍋,
  • 宋朝時期才出現的鐵鍋,在此之前的兩千年,古人是如何做飯的呢?
    古代的冶鐵技術並不發達,宋朝才誕生了鐵鍋,那麼在此之前古代人吃的炒菜是用什麼器皿做的呢?從遠古時期的人類第一次吃熟食之前,人類一直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沒有器具,沒有調味品,當他們學會用火烤食生食時,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人類文明的一大步,進入舊石器時代,通過打磨石器作為用具,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發明了陶製飲食器,用此來製作和盛飯食物。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古人是拿什麼做飯的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拿什麼做飯的?鐵鍋燉肉在鐵器發展的時代,鐵鍋的發明可以說是改變了中國烹飪的歷史進程,也正是因為鐵質鍋具的穿線,煎炸烹炒,五花八門的菜系,北京的爆肚、西湖的醋魚、四川的魚香肉絲、東北的鐵鍋亂燉,還有大多數男性同胞們超級喜歡的爆炒腰花
  • 鐵鍋補鐵?炒菜到底用什麼鍋比較好?看完才知道
    鐵鍋補鐵?炒菜到底用什麼鍋比較好?看完才知道炒菜用什麼鍋一直是大家都在探討的問題,選用什麼材質的鍋來炒菜也是時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平常吃的菜都是要經過鍋來炒熟的,所以說選擇什麼樣的鍋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炒鍋的材質實在是太多了,比如有鋁鍋、鐵鍋、不鏽鋼鍋等各種炒鍋,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
  • 新鐵鍋不要直接用!食用油靠鐵鍋,鐵鍋變不粘鍋,用多久都不鏽!
    一、鐵鍋炒菜的好處: 1、用鐵鍋炒菜可以少放油。鐵鍋用的時間長了,表面會自然生成一層油光,基本相當於不粘鍋的效果。做菜時候不必放太多油,從而避免攝入過量食用油。清洗鐵鍋,無需用洗潔精,用熱水配合硬刷子刷乾淨,完全晾乾即可。 2、傳統鐵鍋能避免不粘鍋表層有害化學物質的潛在影響。
  • 只有鐵鍋才能炒菜?鐵鍋沒有普及的宋代之前,老百姓沒吃過炒菜?
    中國古代都是「民以食為天」,一直秉承「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的理念,持續發揚「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精神,沒有鍋還不吃飯嘞?事實證明,只要人餓了,什麼吃的辦法都能想出來,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叫花雞,壓根就不用鍋,只要用樹葉一類的東西把雞包裹起來,然後再糊上黃泥,放到火堆裡,不久就好啦!
  • 用鐵鍋做飯真的可以補鐵嗎?不粘鍋和鐵鍋到底哪個用起來更好?
    很多人覺得鐵鍋做飯更健康,紛紛買鐵鍋。當然,想法是沒問題的。 所以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用鐵鍋煎來補鐵,有些復古的浪漫情懷。雖然在鐵鍋裡煎不會明顯增加我們對鐵的吸收,但是用鐵鍋煎也是有好處的。
  • 宋朝以前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
    鐵鍋這個廚房器具,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因為存在感極低,人們都習慣了它的存在,反而從來沒人會考慮,如果世上沒有鍋人們該怎麼做飯?是的,我們習以為常的鍋,在宋代以前,是並沒有出現的。所以,普通老百姓不可能用得起鐵器,僅有少量鐵器在皇族和貴族之間使用。用鐵造鍋就更不可能了,那就相當於現代用鑽石打造一口鍋,尋常人根本想都不敢想。一直到宋朝,我國才誕生了鐵鍋,炒菜也終於開始出現在歷史舞臺。也正是這個時期,中華美食得以蓬勃發展,使得宋朝成為了歷史上美食的天堂。
  • 炒菜粘不粘鍋不是鍋的問題,是你會不會做飯的問題
    炒菜粘不粘鍋不是鍋的問題,是你會不會做飯的問題首先,鐵鍋養得好外加使用方法得當的話,是很難粘鍋的,在正確的使用和保養下,鐵鍋表面會有一層油膜,是天然的不沾塗層,自然不容易粘鍋。但因為這個油膜畢竟只是油脂形成的,不夠牢固,保養不當的話就會被破壞,也就失去了不粘效果。
  • 同樣是用鐵鍋炒菜,為什麼家裡炒菜經常粘鍋,而飯店卻從來不粘?
    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煮飯炒菜是一件十分煩人的事情,但是比這個還煩人的應該就是炒菜的時候又遇到粘鍋,這樣不僅炒出來的菜十分難看,而且還經常炒焦炒糊掉,嚴重影響食慾,可是讓人十分奇怪的是,同樣是用鐵鍋炒菜,為什麼家裡炒菜經常粘鍋,而飯店鐵大鍋炒菜卻從來不粘?
  • 鐵鍋,不粘鍋,不鏽鋼鍋,哪種鍋?喜歡做飯的人一定知道
    目前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鍋碗瓢盆眼花繚亂,比如鐵鍋、不鏽鋼鍋、不粘鍋等等,我想很多人還是關心鍋不粘的問題。作為一個每天要在廚房呆6個多小時的人,鍋是我最關心的,當我剛學會做飯時,我聽到誰誰說哪種鍋好,哪種不粘鍋,我就買哪一種。哪種鍋比較好?喜歡烹飪的人看看!
  • 鐵鍋炒菜怎麼就那麼香
    >還把魔爪伸向過木乃伊(點擊了解)這兩天我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都說鐵鍋炒菜香仔細想想後來隨著油的普及,唐宋之後,炒菜之法在史籍上出現頻率日漸增多,北宋時期,炒菜更是逐漸進入了鼎盛時期。不管怎麼說,要想產生鑊氣,大量的食用油、猛烈的火力、恰好的時間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而要想承載這些條件只有鐵鍋,因為瞬時熱量和持久溫度這兩個要素是鐵鍋的絕對優勢,鐵元素也會促進食物的氧化,讓其聞起來更香。其他材質的鍋子不是受熱不均,就是有塗層,大火加熱與翻炒易損壞,這就是為什麼國內飯店的後廚基本都用鐵鍋的原因。
  • 炒菜時,家裡的鐵鍋總是「粘鍋」?用「它」煮一煮,不生鏽不粘鍋
    我們機體需要活動,就必須要補充能量,而補充能力就必須得攝入食物,為了滿足這個需求,平時生活中我們是離不開做飯炒菜的,而說到做飯炒菜的話,就不得不說到菜鍋,一般家裡用的鍋都是鐵鍋
  • 鍋與菜搭配:鐵鍋宜炒菜忌煮湯
    資料圖片 記者 周民 攝沒有醜女人,只有不會搭配穿衣的女人!做飯也是同理——鍋與菜搭配不當,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健康美味的佳餚。專家指出,要選擇合適的鍋,做合適的菜。鐵鍋——宜炒菜 忌煮湯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建議炒菜時用鐵鍋,因為鐵鍋一般不含其它化學物質,很少有溶出物。即使有鐵物質溶出,對人體也有好處。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王玉梅指出,用鐵鍋烹飪是最直接的補鐵方法。不過鐵鍋易生鏽,不宜盛食物過夜;也不適合煮湯,否則鐵鍋表面保護其不生鏽的食油層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