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鐵鍋才能炒菜?鐵鍋沒有普及的宋代之前,老百姓沒吃過炒菜?

2020-12-22 史論縱橫

中國古代都是「民以食為天」,一直秉承「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的理念,持續發揚「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精神,沒有鍋還不吃飯嘞?

事實證明,只要人餓了,什麼吃的辦法都能想出來,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叫花雞,壓根就不用鍋,只要用樹葉一類的東西把雞包裹起來,然後再糊上黃泥,放到火堆裡,不久就好啦!

即使是現在,作為一名東北人也可以義正言辭的告訴你:只要給我一個烤爐,除了冰淇淋沒有烤不熟的東西。

在古代來說,可以用的炊具還是挺多的,即使是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發明了陶器來製作食物,在很多史前文明中,都發現了大量的陶器,直到今天,依然會有人用陶器來製作砂煲、茶具等器具。

當然,相對於金屬器具來說,陶器雖然有很好的傳熱功能,但是也有缺點,那就是易碎,被淘汰也是遲早的事情。

青銅器的出現是古代第一場金屬技術革命,青銅器具的韌性與硬度都使得它能夠逐漸取代陶器,在生活實踐中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青銅鼎

由銅錫合金而形成的青銅器,在中國古代炊具發展史上是第二代材料,對飲食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春秋戰國時期「鐘鳴鼎食」的說法,說的就是青銅器。

但是隨著青銅器的大量使用,人們發現青銅器具擁有一定的毒性,在鐵器出現之後,逐漸將青銅器淘汰。

鐵器應該說是中國古代的第二次金屬技術革命,鐵的熔點更高,更堅硬,韌性更高,造價更加低廉,大約在戰國時期,人們就開始用鐵器作為炊具,等到秦漢時期,基本完全進入鐵器炊具時代,但是這只能說是鐵炊具的早期。

隨著冶鐵技術的進步,煉鋼方法的改良,秦漢到南北朝算作鐵炊具發展早期,隋唐到南宋為鐵炊具發展中期,元朝之後為巔峰時期。

青銅鼎

不管是陶器也好,青銅也罷,還是鐵做的炊具,也是一個慢慢發展的過程,早期的炊具主要功能是蒸和煮兩種方法,煮是最簡單的做法,只要有一個器具,能夠把水燒開,放入食材,那就是煮。

用煮的炊具主要是「鼎」,現在出土的青銅器中,也是也鼎為主,當然,鼎也有好多種,並不是所有的鼎都是用來煮東西的,還有的是用作禮儀的。

正常來說,跟現在的家用鍋大小差不多的鼎,基本是用來煮食物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事物都適合煮,煮熟東西大多數適合一些有湯的東西,因為食材的味道會隨著水流失。

比如海鮮,吃的就是一個鮮美,如果煮熟的話,我們會發現湯會十分鮮美,而海鮮已經不鮮了。

所以相對於煮來說,蒸的技術含量更高一些,味道也更鮮美,食物的味道不會被水帶走,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飪的國家。

在古代炊具中,「甑」和「鬲」就是合起來主要應用於蒸的炊具,總體來說,由於構造相對複雜一點,在古代時期有各種各樣的形狀,甚至叫法還不一樣。

但是原理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底下是燒水的,然後冒蒸汽到上面,利用蒸汽的熱度把食物加熱成熟。

近些年來,隨著考古技術的發掘,人們發現宋代之前好像沒有出現鐵鍋,因此產生了疑問,在宋代之前,古人是不是不會炒菜呢?

我們前面通過「鼎」「 甑」「 鬲」這些炊具,給大家介紹了蒸煮的烹飪方法,這些炊具的確不適合炒菜,只要是青銅做的器具,很難完成大火爆炒的烹飪要求。

但是要說宋代之前,人們沒有吃過炒菜,那就是有點說不過去了,完全是盲人摸象,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其實,古代最重要的炊具,並不是「鼎」「甑」「鬲」這幾種,而是「釜」,釜的應用場景比前面幾種要強得多,釜能煮還能燒水,上面放上甑也能蒸了,而且還能煎、炒。

在鐵器出現不久,釜就很快取代了鼎,成為鐵器初期最重要的炊具,在古代漢語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在秦末起義中,項羽破釜沉舟創造了軍事奇蹟,還有諸如釜底抽薪等,都是現在應用較為廣泛的成語。

魏晉時期,曹植在七步詩中也說到「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的形象比喻。

關於釜和鍋的區別,我也查了很多資料,說法很多,有人把釜當作鍋的前身,有人認為鍋是釜的一種。

經過我綜合分析認為,也許兩個東西,在古代可能都是一種東西,只不過是叫法不同,都是圓形能夠進行烹飪的東西。

在外形上的主要差別大概就是,釜的底要要一點,肚子大一點,口也小一點,抽象來說,有點像罈子和花瓶一類的東西;鍋就是小底大肚子,上面沒有口。

之所以釜會是這樣的形狀,主要是因為釜雖然能煎炒,但是蒸煮是其主要功能,而鍋是為了適應煎炒,乾脆就要下面的一個大底。

所以,我認為釜和鍋就是一種本質原理差不多的炊具,由於側重點不同,最後叫法也不同。

很可能是之前就有鍋,只不過被當作釜來叫了,因為鐵器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而鍋的製作技術遠沒有其他炊具製作技術複雜,沒有道理能夠做出較為複雜的釜,而做不出簡單的鍋。

比如漢朝劉向編纂的《孝子傳》中就有「母好食鍋底焦飯」,就說明秦漢時期應該是有鍋的,只不過不那麼叫。

古代鐵鍋

那麼,釜與鍋的叫法轉換,到底出現在什麼時候?

有學者曾經用現在檢索技術對古代用釜與鍋的使用數量進行了比對,大概發現,從先秦到南北朝基本只有個別詞語用鍋。

而唐代到宋代,鍋的佔比基本達到了15%,釜的佔比為85%,等到了元代開始發生發展,元代釜的佔比為25%,而鍋達到75%,明代釜的比重有所上升,達到31%,但是到清代之後只佔20%。

由此可見,唐宋時期是鍋的剛剛起步階段,應該是得益於人們對爆炒烹飪技術的要求,加上冶鐵技術的進步,才使得鐵鍋能夠大量生產。

但是元釜鍋轉換的重要節點是在元代,主要是因為元代之後,文學的發展開始注重口語性,鍋在現實生活中的發音比釜更有穿透力,元代之後還在用釜的,大概只剩下窮酸腐儒了。

鐵鍋

可以說,在民以食為天的古代,千萬不要擔心古人沒有吃飯的傢伙事。

另外我發現很多人對古代的認知很匱乏,認為古代的窮人從來吃不起肉,一年到頭也吃不到一點油性的東西,這其實也是對養殖業的不了解,我國古代一直是精耕細作的農業大國,無論在種植技術和養殖技術上,都有著長足的發展,只要有草就能養活了豬,並不像現在,還要餵一些飼料。

現在養豬困難,主要原因是很多地方還在延續最傳統的養殖方法,而要面對的已經更加複雜的養殖環境,豬是越來越不好養活了!

但是你不能說現在的養殖陷入困境,就認為古代養殖同樣困難,老百姓都吃不起肉,這是不對的。

打一個比方,假如古代一個五口之家,養兩頭豬的話,一年之後可以600斤肉,平均下來一個人一年可以吃一百斤的肉,平均一天三兩豬肉也不是不能實現的。

相關焦點

  • 都說埋鍋造飯,可北宋才普及鐵鍋做飯,之前的人用什麼炒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埋鍋造飯」這個詞語。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清朝,描寫的是行軍的時候在地上挖坑置鍋用來做飯。吃完飯就可以即刻啟程趕路。而用在平民百姓身上一般指安家落戶,開始過上了平穩日子。但是,其實大規模的使用鐵鍋做飯是出現在北宋時期,那麼在北宋之前,人們又是如何做飯炒菜的呢?1. 石器時代的鍋其實,在石器時代,火的使用要早於鍋很多年。有火沒鍋可以一樣可以將東西弄熟,但是有鍋沒火,那就只能繼續茹毛飲血了,可見火的使用還是要比鍋的發明的要重要的多。
  • 博物館觀宋代鐵鍋:中國人吃炒菜不到千年,再早只會燒烤和亂燉
    很多人可能以為這種小博物館沒有什麼可看的,不僅國家級的文物少,而且展品級別低,不夠精彩,但我的看法不同,大的博物館正是因為追求檔次與完美,反倒忽略一些細節收藏,我倒是經常在一些小博物館裡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和想了解的事情。我在這裡發現了一口鍋,就是尋找了很久的「宋代鐵鍋」。
  • 鐵鍋炒菜怎麼就那麼香
    自殷周以後,鼎大多為青銅鑄造,青銅器有著良好的導熱功能,只不過當時能用得上青銅器的,只有王公貴胄,根本無法普及。直到西周時期,冶銅和冶鐵的技術得到發展,銅釜與鐵釜也就相繼出現了。鼎就「升華」成為了祭祀的禮器和權利的象徵。
  • 用平底鍋炒菜,為什麼沒有鐵鍋炒的香?
    對於勤儉持家的廣東人來說,許多街坊都對食物有著一種「不能浪費」的執著——能吃完的菜最好不要留到下一餐,吃不完的主食可以做成炒麵和炒飯,快捷方便又好吃!但炒菜炒了那麼多年,許多人依然沒學會怎麼才能把炒飯炒麵做好:不知為何自己做的炒飯怎麼也達不到金黃色澤、粒粒分明的效果;做炒麵的時候更慘,不是粘鍋就是炒糊了……(T_T)其實不光是炒麵炒飯,在我們日常炒菜的時候,也經常會碰上讓人頭疼的粘鍋問題——情況輕則鍋難洗,重則可能導致菜有焦味而不能食用。
  • 我國宋代之前鐵鍋還沒有誕生,那古人又是如何做飯的?
    文·段宏剛鐵鍋作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卻又很不起眼的工具,沒有多少人認真關注過它的歷史。說起來,鐵鍋是在北宋初期開始在老百姓家中普及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時期冶鐵技術得到了較大發展,據歷史記載,到宋徽宗(1082年——1135年)時期,全國人口將近1.3億,鐵的年產量達到了900萬斤,也就是4500噸,但比起現在動輒幾億噸的年產量,可謂是小巫見大巫。這些鐵產量足夠鑄造出相當多的鐵鍋,供老百姓使用,這是鐵鍋能在這時期比較廣泛的普及的根本原因。
  • 家裡有這種鐵鍋趕緊扔了 鐵鍋炒菜好嗎
    日常生活中,我們炒菜最常用的就是鐵鍋了,很多人認為用鐵鍋炒菜能補鐵,但是最近央視曝光,用這種鐵鍋炒菜會危及健康,大家可要警惕了,家裡有這種鐵鍋趕緊扔了,如果你家還在用鐵鍋炒菜你一定得看看,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曝光!家裡有這種鍋趕緊扔!
  • 古代能吃炒菜嗎?古人何時發明鐵鍋和炒菜的
    不光是天朝,很久以前,世界各地的古朝大多都是以一種主食吃一輩子,比如南美人吃的土豆,中東的小麥,印度的大米等等。直到絲綢之路之後各種農作物才有所傳播,不同的地方開始吃起了以前吃不到的穀物。那麼,古代人都吃些什麼、怎麼做飯呢?秦朝中餐沒完全成型,調料沒幾個,食物種類非常少。
  • 鐵鍋炒菜會幫人補鐵嗎?
    它的原理很簡單,鍋壁上的鐵在鏟子的刮蹭之下,有微量碎屑掉下來,接觸到食物中的酸性物質之後,就像中學化學裡學過的原理一樣,會變成鐵離子,混入到食品當中,增加食物中鐵的含量。國外多年前的測定表明,用鐵質平鍋來炒蛋時,炒蛋中的鐵含量竟能增加兩倍。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於多少鐵有機會進入食品。自然,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面積越大,食物的酸度越高,進入食物中的鐵就越多。
  • 使用鐵鍋炒菜有哪些禁忌?
    鐵鍋炒菜有很多的好處。比如耐高溫、導熱快而且均勻,更重要的一點是鐵鍋炒菜還可以補充人體所需要的鐵元素。高溫下,鐵鍋中的少量鐵元素會滲入到食物中,因此在客觀上起到了補鐵的作用。雖然鐵鍋結實、耐用,還可以補充鐵元素,但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適合選用鐵鍋烹製。因為鐵鍋會與某些食材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對人體不利的有害物質。新鐵鍋使用前要先開鍋,就是將鍋清洗乾淨後用油涮幾次用來浸鍋,這樣不僅可以去除鐵鍋的異味,也防止使用的過程中生鏽。但要注意鐵鍋燒乾時不宜澆涼水,防止炸裂。
  • 鐵鍋炒菜好處多 如何正確使用
    原標題:鐵鍋炒菜好處多 如何正確使用   鐵鍋炒菜都有哪些好處呢?很多家庭的廚房裡都會使用鐵鍋來烹飪,鐵鍋真的可以補鐵嗎?除此之外,在使用鐵鍋時還需要注意哪些技巧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介紹吧。  鐵鍋炒菜的好處  用鐵鍋炒菜能補充鐵元素。
  • 鐵鍋炒菜真的能補鐵嗎?不粘鍋和鐵鍋到底哪個更好?
    很多人都覺得鐵鍋炒菜,更健康,紛紛購買鐵鍋,想法當然沒有問題。但是,一些商家昧著良心,用廢舊的化工鐵桶來生產炒菜用的鐵鍋!這種鐵鍋中鉛、汞、砷等重金屬都超標,長期使用是有健康風險的,而且生產過程中也會對當地的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
  • 同樣是用鐵鍋炒菜,為什麼家裡炒菜經常粘鍋,而飯店卻從來不粘?
    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煮飯炒菜是一件十分煩人的事情,但是比這個還煩人的應該就是炒菜的時候又遇到粘鍋,這樣不僅炒出來的菜十分難看,而且還經常炒焦炒糊掉,嚴重影響食慾,可是讓人十分奇怪的是,同樣是用鐵鍋炒菜,為什麼家裡炒菜經常粘鍋,而飯店鐵大鍋炒菜卻從來不粘?
  • 用鐵鍋炒菜,可以幫助孕婦補鐵嗎?
    一個孕婦朋友和我說,她看了《舌尖3》關於章丘鐵鍋的介紹後,突然想到用鐵鍋炒菜,來幫助補鐵,不知道可不可以呢。鐵鍋炒菜補鐵有一定道理用鐵鍋炒菜來達到補鐵的效果,這一說法很早以前就有。在中國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沒有充足的食物,也沒有充足的維生素或藥物來幫助補鐵,用鐵鍋炒菜就成了人們補充鐵質的重要來源。而用鐵鍋炒菜補鐵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我們人體容易吸收的是二價鐵,血紅素鐵,鐵鍋經過高溫後,雖然釋放出來的是三價鐵,但是經過體內的鐵離子還原酶還原後,就可以將三價鐵轉化成二價鐵了。但是吸收率不是太高,只有百分之三而已。
  • 鐵鍋炒菜就粘鍋,很可能是你沒這樣做,趕快學起來
    一炒菜就「粘鍋」,少了這幾步,煎雞蛋都能糊鍋嗨嘍大家好,不知道大家家中炒菜使用的哪一種鍋,可能有不少的家庭使用的都是鐵鍋,鐵鍋是非常實用的一種鍋具,價格便宜還耐用,很多家庭都是買一口鍋可以用好多年。但是如今還有很多的家庭更願意去購買不粘鍋,因為不粘鍋炒菜更方便,不用擔心炒菜的時候糊一鍋,還可以少放一些油,即使價格貴一些,也願意花這個錢去購買。其實大家可能不知道,鐵鍋其實用對了,也沒有那麼容易粘鍋,平時炒菜粘鍋太厲害,很可能是方式不對,今天的文章就來給大家講講,怎樣炒菜用鐵鍋,才能不粘鍋。
  • 用鐵鍋炒菜真的能補鐵的嗎?你知道生鐵鍋和熟鐵鍋怎麼選擇嗎?
    導語:用鐵鍋炒菜真的能補鐵的嗎?你知道生鐵鍋和熟鐵鍋怎麼選擇嗎?相信我們每家每戶都有一口鐵鍋,人們用它來炒菜。從古代開始,鐵鍋就是我們鄉裡鄉親必備的炊具,而且有人傳言「鐵鍋能夠補鐵」,這是真的嗎?你知道生鐵鍋和熟鐵鍋怎麼選擇嗎?
  • 用鐵鍋炒菜可以補鐵,靠譜嗎?
    ;謠言:鐵鍋炒菜可以補鐵。 ;真相:據《安徽日報》報導,「用鐵鍋烹飪」可以產生少量亞鐵離子,具體產生途徑主要有3種:1、炒菜的時候,鍋鏟與鐵鍋摩擦會產生鐵屑,這些鐵屑進入人體後,會與胃液中的鹽酸反應,進而生成亞鐵離子。
  • 不粘鍋致癌鐵鍋補血?炒菜時,到底用不粘鍋好還是鐵鍋好?
    過去大家都是用鐵鍋炒菜,用鐵鍋炒菜有個很明顯的缺點,就是稍微不注意,菜就容易糊,會黏在鍋中,使得炒出來的菜一股糊味,還增加了刷鍋的困難。為了解決炒菜粘鍋的問題,不粘鍋應運而生,用不粘鍋炒菜,炒菜時不會粘鍋,也很好清洗,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現在很多家庭炒菜都是用不粘鍋。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古人用什麼做飯?
    作為吃貨大國,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還沒有能逃出國人的餐桌。做飯對國人來說並不難,沒有鍋照樣能做飯,這裡就簡單普及下天朝人歷史以來廚具的發展。
  • 沒有鍋古人怎麼做飯? 能吃到炒菜是件幸福的事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中國的生鐵冶煉,誕生於春秋時代,而做飯用的鐵鍋,最遲在漢代時就已經出現,河南南陽就出土過兩米長的大型鐵鍋。湖北當陽和廣東潮州等地,也陸續發現過隋唐時期的大鐵鍋。中國人用鐵鍋做飯的歷史,保守估計也有兩千年。
  • 鐵鍋炒菜可以補鐵?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導語:缺鐵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會出現很多症狀,比如容易疲勞,精神狀態不好,指甲慢慢變薄,走路容易喘氣,皮膚蒼白,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頭暈等症狀,很多人也會認為缺鐵的時候,用鐵鍋炒菜就可以補鐵了,那麼,鐵鍋炒菜真的可以補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