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抑鬱症患者的識別率為30%,這意味著近七成抑鬱者患者每日苦苦掙扎而不自知。而在那些意識到自己患有抑鬱症的人群中,他們的就醫率僅為10%;更引人深思的是,這10%的就醫者中只有20%接受系統治療,佔抑鬱症患者總群體的2%。
無數案例證明抑鬱症是可以康復的,所以首先告訴大家要放心。
有抑鬱傾向該去找醫生還是諮詢師?
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我想很多人有了抑鬱情緒大概都不知道。
當你出現情緒低落,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以後可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抑鬱悲觀,與現實環境不相稱。輕者感到悶悶不樂,無愉快感,凡事缺乏興趣,感到「心裡有壓抑感」、「高興不起來」;重者可悲觀絕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訴說「活著沒有意思」、「心裡難受」等。
這樣的情況超過20天,你就該注意了。
並且我這裡有一個簡單的量表你可以測試一下:
如果感覺抑鬱明顯,並且一些測試結果顯示不樂觀,那麼第一選擇應該是尋找精神科門診幫助。
只有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才可以對病情做診斷。這一點即便是心理諮詢師也無法替代,根據精神衛生法規定,心理諮詢師是不能對來訪者進行診斷的。
精神科就診前注意什麼?
由於媒體和一些影視劇的宣傳,讓大家對精神科以及精神病院產生了不好的印象。
這裡首先要告訴大家,由於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師,所以大家進行問診的時候應該撿主要症狀溝通,他們沒時間也沒有義務了解你的(原生家庭,以及挫折感受等),就診時,不要過度訴苦,而是陳述病情。
而且你要選擇相信醫生,我見過有些人詢問醫生時,總是懷疑態度,好像醫生都是想賺你的錢,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好醫生還是很多的,有時候是自己在抑鬱狀態下敏感所致。
遵醫囑也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自行更換藥物或者擅自停藥,以免造成後續不必要的麻煩。
不管是精神科的診療、還是心理諮詢都是長期合作的過程,不愉快的就醫很難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
如何選擇心理諮詢師
選擇心理諮詢時,一定要明白有資格證書,哪些證書是承認的呢?
目前心理針對精神健康工作人員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精神科工作人員(包括精神科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精神科護師。
能夠做心理諮詢的有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和心理諮詢師。
但是一般精神科醫師不會選擇做心理諮詢與治療,心理治療師一般在醫療系統內,心理諮詢師多數在機構和個人營業,這裡你需要從這幾方面關注:
① 資格證
二級/三級心理諮詢師:通過國家正規考試,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社部)頒發資格證,具備法律效力;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或非相關專業但接受了足夠時長的專業培訓後的人都可以報考。
★ 心理諮詢師資格證考試已於2017年9月取消,也就是說沒考的人暫時不可能考了,已經考上的證書還是有效的。★
初級/中級心理治療師:通過國家正規考試,由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以下簡稱衛計委)辦法資格證,具備法律效力;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中專以上學歷並有本專業相應工作年份的人可以報考。
註冊心理師:由中國註冊心理師協會認證的心理師,屬於學院認證,目前不具備法律效力,但是認證過程比較嚴格。
以上三類是當前心理圈內承認有一定含金量的證書。
② 受訓背景
受訓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類,全日制就是通常說的科班出身,非全日制就是參加各種培訓,有的單純為了掌握技術,有的則計算學時,學時是考證的必要前提。
這裡就不好說了,很多人覺得心理諮詢科班生會更好這無可厚非,但是心理諮詢除了理論外還需要很多實踐經驗與人生閱歷。
我們只說關於能驗證的,首先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有一定的受訓背景,一些科班生會在全日制大學期間有過訓練(注意我這裡是用了一些,因為據我了解有些心理學專業是沒有臨床應用的)。
其次如果心理諮詢師有過個人體驗會更好一些,很多人覺得個人體驗不重要,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個人體驗代表心理諮詢師首先應該作為來訪者被諮詢,這個目的是為了讓心理諮詢師更加了解自己以免在諮詢中把自己的情結帶入,影響諮訪關係。
還有最後就是督導,由於人類心理複雜性,諮詢師和來訪者的話題中多少會有盲區,這個時候專業的諮詢師會定期尋找督導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督導非常重要。
③ 流派和技術
如果市面上有些人告訴你,他什麼都會,你大概要警惕了,因為再牛逼的諮詢師也無法學通所有的心理諮詢技巧。
以下流派和技術不分優劣,排名不分先後:
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創立的學派,主要運用自由聯想、釋夢、移情等方式。
正念療法:包括接納與承諾療法(ACT)、正念認知療法(MCT)、辯證行為療法(DBT)、正念減壓療法(MSR)
認知行為療法(CBT):通過矯正認知偏差來改善心理問題的療法。
情緒取向(EFT):該流派認為引發行為反應的關鍵在於情緒,通過調整情緒來改變行為模式。
心理動力學:研究行為背後的動力和原因,心理化基礎療法(MBT)和移情焦點治療(TFP)是該觀點下目前有較強循證醫學支持的療法。
沙盤治療:通過在沙箱中呈現內心世界來獲得治癒,對語言溝通能力相對偏弱的人群(如兒童、聽力語言障礙者、智能障礙者)有一些優勢。
團體諮詢/治療:多名來訪者在諮詢師的引導下討論共同關心的話題,通過觀察和分析包括自己在內的參與者的言行反應、情感體驗、人際關係,來使自己的問題得到改善。
催眠治療:通過催眠技巧進入深度放鬆的催眠狀態,催眠師能更容易地與來訪者的潛意識溝通,以達到治療效果。
家庭治療:通過與整個家庭的溝通,來找到家庭成員出現心理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並解決它。
……
最後,有些人覺得心理諮詢很貴,在圈內有句話叫,心理諮詢師永遠都在學習的路上,高額的學習成本與督導成本就是一座山,心理諮詢師的學習是有限的,但接受督導和個人體驗的支付是要伴隨其整個職業生涯。
而且高強度的腦力工作也是一種勞動付出,一般300-800每小時的諮詢費用大多都是合理的。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