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指南」什麼程度抑鬱症該尋求幫助?以及注意事項

2020-12-22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抑鬱症患者的識別率為30%,這意味著近七成抑鬱者患者每日苦苦掙扎而不自知。而在那些意識到自己患有抑鬱症的人群中,他們的就醫率僅為10%;更引人深思的是,這10%的就醫者中只有20%接受系統治療,佔抑鬱症患者總群體的2%

無數案例證明抑鬱症是可以康復的,所以首先告訴大家要放心。

有抑鬱傾向該去找醫生還是諮詢師?

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我想很多人有了抑鬱情緒大概都不知道。

當你出現情緒低落,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以後可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抑鬱悲觀,與現實環境不相稱。輕者感到悶悶不樂,無愉快感,凡事缺乏興趣,感到「心裡有壓抑感」、「高興不起來」;重者可悲觀絕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訴說「活著沒有意思」、「心裡難受」等。

這樣的情況超過20天,你就該注意了。

並且我這裡有一個簡單的量表你可以測試一下:

如果感覺抑鬱明顯,並且一些測試結果顯示不樂觀,那麼第一選擇應該是尋找精神科門診幫助。

只有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才可以對病情做診斷。這一點即便是心理諮詢師也無法替代,根據精神衛生法規定,心理諮詢師是不能對來訪者進行診斷的。

精神科就診前注意什麼?

由於媒體和一些影視劇的宣傳,讓大家對精神科以及精神病院產生了不好的印象。

這裡首先要告訴大家,由於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師,所以大家進行問診的時候應該撿主要症狀溝通,他們沒時間也沒有義務了解你的(原生家庭,以及挫折感受等),就診時,不要過度訴苦,而是陳述病情

而且你要選擇相信醫生,我見過有些人詢問醫生時,總是懷疑態度,好像醫生都是想賺你的錢,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好醫生還是很多的,有時候是自己在抑鬱狀態下敏感所致。

遵醫囑也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自行更換藥物或者擅自停藥,以免造成後續不必要的麻煩。

不管是精神科的診療、還是心理諮詢都是長期合作的過程,不愉快的就醫很難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

如何選擇心理諮詢師

選擇心理諮詢時,一定要明白有資格證書,哪些證書是承認的呢?

目前心理針對精神健康工作人員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精神科工作人員(包括精神科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精神科護師。

能夠做心理諮詢的有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和心理諮詢師。

但是一般精神科醫師不會選擇做心理諮詢與治療,心理治療師一般在醫療系統內,心理諮詢師多數在機構和個人營業,這裡你需要從這幾方面關注:

① 資格證

二級/三級心理諮詢師:通過國家正規考試,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社部)頒發資格證,具備法律效力;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或非相關專業但接受了足夠時長的專業培訓後的人都可以報考。

心理諮詢師資格證考試已於2017年9月取消,也就是說沒考的人暫時不可能考了,已經考上的證書還是有效的。★

初級/中級心理治療師:通過國家正規考試,由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以下簡稱衛計委)辦法資格證,具備法律效力;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中專以上學歷並有本專業相應工作年份的人可以報考。

註冊心理師:由中國註冊心理師協會認證的心理師,屬於學院認證,目前不具備法律效力,但是認證過程比較嚴格。

以上三類是當前心理圈內承認有一定含金量的證書。

② 受訓背景

受訓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類,全日制就是通常說的科班出身,非全日制就是參加各種培訓,有的單純為了掌握技術,有的則計算學時,學時是考證的必要前提。

這裡就不好說了,很多人覺得心理諮詢科班生會更好這無可厚非,但是心理諮詢除了理論外還需要很多實踐經驗與人生閱歷。

我們只說關於能驗證的,首先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有一定的受訓背景,一些科班生會在全日制大學期間有過訓練(注意我這裡是用了一些,因為據我了解有些心理學專業是沒有臨床應用的)。

其次如果心理諮詢師有過個人體驗會更好一些,很多人覺得個人體驗不重要,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個人體驗代表心理諮詢師首先應該作為來訪者被諮詢,這個目的是為了讓心理諮詢師更加了解自己以免在諮詢中把自己的情結帶入,影響諮訪關係。

還有最後就是督導,由於人類心理複雜性,諮詢師和來訪者的話題中多少會有盲區,這個時候專業的諮詢師會定期尋找督導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督導非常重要。

③ 流派和技術

如果市面上有些人告訴你,他什麼都會,你大概要警惕了,因為再牛逼的諮詢師也無法學通所有的心理諮詢技巧。

以下流派和技術不分優劣,排名不分先後:

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創立的學派,主要運用自由聯想、釋夢、移情等方式。

正念療法:包括接納與承諾療法(ACT)、正念認知療法(MCT)、辯證行為療法(DBT)、正念減壓療法(MSR)

認知行為療法(CBT):通過矯正認知偏差來改善心理問題的療法。

情緒取向(EFT):該流派認為引發行為反應的關鍵在於情緒,通過調整情緒來改變行為模式。

心理動力學:研究行為背後的動力和原因,心理化基礎療法(MBT)和移情焦點治療(TFP)是該觀點下目前有較強循證醫學支持的療法。

沙盤治療:通過在沙箱中呈現內心世界來獲得治癒,對語言溝通能力相對偏弱的人群(如兒童、聽力語言障礙者、智能障礙者)有一些優勢。

團體諮詢/治療:多名來訪者在諮詢師的引導下討論共同關心的話題,通過觀察和分析包括自己在內的參與者的言行反應、情感體驗、人際關係,來使自己的問題得到改善。

催眠治療:通過催眠技巧進入深度放鬆的催眠狀態,催眠師能更容易地與來訪者的潛意識溝通,以達到治療效果。

家庭治療:通過與整個家庭的溝通,來找到家庭成員出現心理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並解決它。

……

最後,有些人覺得心理諮詢很貴,在圈內有句話叫,心理諮詢師永遠都在學習的路上,高額的學習成本與督導成本就是一座山,心理諮詢師的學習是有限的,但接受督導和個人體驗的支付是要伴隨其整個職業生涯。

而且高強度的腦力工作也是一種勞動付出,一般300-800每小時的諮詢費用大多都是合理的。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抑鬱症「年輕化」,防病要趁早
    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人類 第二大「殺手」。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青少年 已成抑鬱症主要發病群體!01 揮之不去的「怪念頭」10 月 3 日,是河南省人民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心理醫學專家孟焱副主任醫師的門診日。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想哭,不是因為「不夠堅強」
    02僅靠抑鬱量表不能診斷抑鬱症目前所有(正式)抑鬱自測量表所評估的,都是「抑鬱狀態的嚴重程度」,換句話說,就是近一周或者近兩周你的情緒、生理感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抑鬱狀態」。圖片來源: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對於重度抑鬱有自殺傾向的人來說,抑鬱緩解期,也就是看起來「好」起來的時候自殺風險反而會升高,需要家人和朋友注意防護。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想哭,不是因為「不夠堅強」
    02 僅靠抑鬱量表不能診斷抑鬱症目前所有(正式)抑鬱自測量表所評估的,都是「抑鬱狀態的嚴重程度」,換句話說,就是近一周或者近兩周你的情緒、生理感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抑鬱狀態」。圖片來源: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抑鬱發作期從幾天到幾周,甚至到 6 個月或更久。持續有效地治療,更重要的是幫助抑鬱症患者提高生命質量和減少復發的可能。小 E:朋友確診之後,醫生開了一些藥物,但他經常偷偷漏服,我也聽說吃藥會有副作用,很糾結該不該督促他好好吃藥。
  • 患有抑鬱症時談戀愛:心理上的注意事項
    為了不讓抑鬱症影響你的這段感情,請你看下面這些注意事項。一.減輕抑鬱症對人際關係的負面影響認識到你的自尊問題。許多抑鬱症患者的很自卑,這使他們不斷懷疑自己。抑鬱症患者有時希望他們的戀人在任何時候都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但自己需要什麼從來也不告訴對方。如果你需要什麼,那麼就盡力去告訴他你需要什麼。如果你對有些地方不滿意,請坦誠面對你的感受。例如,你可以說:「我覺得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不多,我想我們以後多見面。」
  • 如何正確幫助抑鬱症患者(相處的方法跟注意事項)
    在很多療愈諮詢的案例中,很多是親人想要幫助患病的親友,看到飽受煎熬的親人朋友,沒有人會無動於衷的,這個出發點絕對是天地可鑑無可厚非的,但是經過一個轉述的過程,往往會加重患者的病恥感,讓他不自覺的王身上貼精神不正常的標籤,這往往比陌生人帶來的傷害更甚。那麼什麼好的方法跟抑鬱症患者相處同時能夠起到幫助他們的目的呢?
  • 如果我患上了抑鬱症,我該如何幫助自己?
    後臺關於抑鬱的留言越來越多,抑鬱症好像成為了我們這個年代的「時代病」,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身邊得抑鬱症的人就像蘑菇,從世俗眼光的陰影裡一批批冒了出來。不幸的是,很多抑鬱的人不願意尋求幫助。無論是沒意識到自己問題的人,還是希望擺脫抑鬱的人,都認為告訴別人自己的感受很丟臉。其實不然。霍伊•曼德爾曾說過:「沒有什麼人沒有精神方面的問題,無論遇到的是抑鬱、焦慮或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對我而言,有強迫症也不再是尷尬的事,你只需知道如果你去求助,就有人會幫你,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好。」
  • 別再「詩」化抑鬱症了,它真的只是一種病而已
    早些年間,中國是「沒有」抑鬱症的,有的只是「神經衰弱」和「胸悶氣短」,再嚴重一點,就被認為是瘋掉了。一份自測量表,一張抑鬱症診斷書,一個疲憊的自拍,以及一段苦痛的故事,網絡上從不缺少這樣的傾述。「抱抱」,「我愛你」。「我會加油的。」我們固然從不把抑鬱症當做無病呻吟,於是在這樣的鼓勵之後,這段治療往往便告一段落了。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
    >目前所有(正式)抑鬱自測量表所評估的,都是「抑鬱狀態的嚴重程度」,換句話說,就是近一周或者近兩周你的情緒、生理感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抑鬱狀態」。持續有效地治療,更重要的是幫助抑鬱症患者提高生命質量和減少復發的可能。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
    02、僅靠抑鬱量表不能診斷抑鬱症 目前所有(正式)抑鬱自測量表所評估的,都是「抑鬱狀態的嚴重程度」,換句話說,就是近一周或者近兩周你的情緒、生理感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抑鬱狀態」。 但凡經歷考研失敗、戀愛分手等重大的人生事件的當下,不少人會產生「我不好,世界糟糕,未來沒希望」這樣的念頭。
  • 真正的抑鬱症是怎麼樣的?我們可以幫助抑鬱症患者什麼?
    抑鬱症主要就是情緒低落,也就是常見的情緒疾病,大腦是人們精神活動的主要器官,因為遺傳、家庭環境、生活刺激事件以及社會壓力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大腦器質功能失去平衡而出現有關症狀,很多抑鬱症患者經常感覺到自己很痛苦,無法走出悲觀抑鬱的情緒,但是身邊的人卻能感覺到,認為他們只是想不開,過段時間就能走出來了。
  • 年少也知愁滋味——青少年抑鬱症父母的必備指南
    要區分青春期的成長煩惱和真正的抑鬱症,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我們可以學著去了解如何識別抑鬱症的跡象和症狀,並最大程度地給予孩子幫助。 今天,我們將為家長們提供詳盡的指導和建議,或許能夠幫助大家度過艱難的時刻。
  • 抑鬱症的前兆——自我否定與反芻思考
    截至2019年12月:新浪微博「抑鬱」相關話題累計閱讀4.5億;百度「抑鬱」相關貼吧累計發帖2700萬;知乎「抑鬱」相關問題關注量82萬。以我自己的經歷和我觀察的經驗,如果出現這幾點就需要及時注意了!自我否定與厭惡我們都知道,人類最反感的就是別人否定自己,甚至討厭自己。
  • 抑鬱症患者有哪些表現,如何幫助他們擺脫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健康狀況,其特徵是持續存在悲傷情緒。儘管每個人有時都會感到難過或沮喪,但患有抑鬱症的人通常會持續經歷令人沮喪的情緒低落,從而損害了他們每天的工作能力和生活交往能力。我該如何幫助抑鬱症患者?
  • 「特寫」被抑鬱症吞噬的大學生
    醫生告訴她得了抑鬱症,而且很嚴重。確診抑鬱症之後,程穎反而願意把這個情況告訴身邊的人,因為擔心自己可能會做出一些來不及挽回的事情,希望他們多注意一下。在課桌下,她用一把瑞士軍刀刺自己的手臂。同桌收走了她的刀,依舊不能讓她擺脫輕生的念頭。四年前自殘經歷在程穎的手臂上留下了隱約可見的傷疤。
  • 身邊有人得了抑鬱症,可以做點什麼幫助TA?| 心理小課
    本期介紹怎樣幫助身邊的抑鬱者:要知道該做什麼,也一定記住千萬不要做什麼。主講:於玲娜諮詢師大家好,我是映心堂創始人於玲娜,歡迎大家收看映心堂「心理小課」。抑鬱症可以說是如今最常見、最引人關注的心理問題了。
  • 如何在工作中調節自己抑鬱症情緒第三期:為何以及去哪裡尋求治療
    大家好 我是手手 今天我們來講如何在工作中調節控制好自己的抑鬱症情緒第三期:為何以及去哪裡尋求治療。第一點呢,為何要尋求治療,如果你患有抑鬱症,它可能不僅會體現在你的精神狀態上,還會體現在你的身體健康狀況上。還是讓我以我的朋友Tony老師為例。在他患有抑鬱症的時期,他早上很害怕起床,很抗拒工作,整天都會有疲勞感。
  •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如何區分?關於抑鬱症你想了解的問題在這裡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如何區分事實上,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開朗的人也會得抑鬱症。它與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功能紊亂有關,導致大腦總是會傳遞到一些不愉快的信息,不良事件只不過是誘因。」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也不相同。
  • 擺脫「抑鬱症」的汙名:你們真的了解抑鬱嗎?
    不,因為我們把所有形式的悲傷不分青紅皂白地混為一談,籠統地將之稱作「抑鬱」。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以及現代醫學在治療抑鬱症方面已是有所建樹,但獲得成就的同時,對於抑鬱症來說,我們確實丟失了一些重要的東西。憂鬱不僅僅是我們所謂的「抑鬱」。古人把憂鬱看作是上帝賜予的禮物,無論其是好或壞。
  • 抑鬱症是什麼?
    抑鬱症是造成全球殘疾類疾病的主要原因,在美國大約有百分之10的成年人被抑鬱症所困擾,但是作為一種精神疾病,抑鬱症比類似高血壓等疾病更難理解,其中最容易混淆的問題是在於區分到底是患有抑鬱症,還是簡單的情緒低落,幾乎所有人都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例如考試失敗、工作不順利、與人發生爭執等原因都可以導致情緒低落
  •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然而,作為抑鬱症患者身邊最親近的人,卻常常不知所措。如果家人、愛人、朋友……那些我們最愛的人得了抑鬱症,站在他們身邊的我們,又該怎麼做?在一部名為《丈夫得了抑鬱症》的電影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這部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記錄了漫畫家小晴(宮崎葵 飾)在丈夫(堺雅人 飾)患抑鬱症之後,陪伴丈夫一同與抑鬱症鬥爭的故事。另外,簡單心理Uni邀請到了臨床心理科醫生薑超,為大家帶來免費公益直播,講解生活中的常見心理問題症狀,以及實用應對技巧。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直接拉到文末預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