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好學校是稀有資源,不過「愛讀書」比學區房、好學校更珍貴,更值得投資 。那些真正的學霸,沒有一個是不愛讀書的。
電視劇《 虎媽貓爸 》中的「虎媽」為了孩子的教育, 傾盡了心力,她購買學區房花光了全家積蓄,結果孩子還是沒能入學,因為居住未滿一年,孩子不得不在家自學一年,可見進入好學校的難度。
像劇中「虎媽」這樣為了孩子的教育花光錢財的家長不在少數。
他們自己捨不得花錢買新衣,孩子的補課班動輒上千元, 交費的時連眼都不眨一下。有的辭掉工作一心一意在學校附近陪讀,自己的工作前途在孩子的考學面前變得微不足道 。
畢竟每家只有一個寶貝,誰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比自己更有出息,過得比自己更好一些 。個別家長還會暗暗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更優秀 。
好的學區房的確意味著有機會考上更好的學校。那麼,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到大學,這一路過關斬將追求好成績好學校的過程中 ,家長們是否讓孩子養成了有益身心的興趣愛好,養成了讀書習慣,培養了孩子的獨立能力?
這三點,如果一項都沒有做到,作為家長就需要冷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過於激進,方向是否正確 。有愛好、愛讀書 、能獨立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缺少這三方面的教育培養,即使成績再好,也不容易成才。
讀書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不需要太多花費,是「最低成本的高貴 」。讓孩子愛上讀書,是急需提早重視的教育內容,從孩子出生起就可以培養了。比如在孩子耳邊輕輕地讀詩歌; 孩子再大點兒每天親子閱讀幾分鐘;多給孩子買書等。
古今中外的傑出人士,不愛讀書的寥寥無幾 ,這無疑是必然規律 ,經典書籍作為人類千百年來智慧的精華,承載了人類最高的智慧、最有深度的思想,是整個人類文化、經驗、思想的傳承和凝聚 。
朱熹曾說:「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讀書是為了求知,是為了懂得道理,明白事理。給孩子做的教育投資當然可以是學區房,不過比學區房更重要的投資應該是思想和智慧。
而讀書,讀經典的書,最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增進人的智慧,同時也能提高學習成績。那些真正的學霸,沒有一個是不愛讀書的。
讀書的意義,在於能從前人已知的經歷中獲取經驗,讓自己少走彎路。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一個人窮盡一生摸索出來的道理 ,畢竟有限,而一代又一代智者的思想、流傳下來的道理都藏在書裡。
好書,凝聚著人類思想智慧的精華,經過千百年的積澱和歷史現實的檢驗 ,相對某個人自己積攢的道理和人生經驗 ,書中所寫的更有可能是真知灼見 ,是快速滋養我們的養分。
培根認為,讀書可以「補天然之不足」,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普希金說:「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
愛讀書的人,讀書多的人,就好像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眼界變得開闊,心胸變得豁達,不僅知識面比人廣,氣質也更出眾,在人群中總是氣場強大的那一個,也是最聰明的那一個 。 聰明人都懂得怎樣投資自己,而「讀書」是最好的投資。
毛主席從小酷愛讀書,他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可見其對讀書的熱愛。作為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詞人的毛澤東,如果是一個不愛讀書的人,怎麼可能擁有那樣偉大的成就?
用書給孩子的心靈插上翅膀,為自己的靈魂找到詩意的棲息地吧!至少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成績,無論多忙,父母都應該陪孩子讀書、講故事,每天5分鐘就可以,連續堅持一個月以上就會見成效的。
關於如何教給孩子們讀書的方法,會在下一章繼續講述,請關注「鄉師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