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林,字面意思是「鳳凰森林」,是臺灣東部花蓮縣的一個鄉鎮。根據該地區土著人的「馬裡烏」傳說,該地區的名稱來自於19世紀中葉的定居者,他們在當時覆蓋著茂密的森林中發現了木蘭玉蘭樹,這棵樹的花朵就像中國的鳳凰一樣展翅。
如今,鳳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鄉村小鎮,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是臺灣第一個被定位「慢城」的地方。為了獲得「慢城」的地位,當地的政府必須要同意遵循「慢食」活動的指導方針。在鳳林市中心的一條主要道路上漫步,很容易看出為什麼這個小鎮被稱作是「慢城」,你能夠體會到這裡緩慢的生活方式。它擁有清新的空氣,友好的人民,原始的環境和當地生產的優質食品。
客家起源
到達鳳林火車站後,為了了解客家的文化,你可以先去往客家文化博物館參觀。客家人是漢族人,起源能夠追溯到中國北方。在中國帝國時代,由於社會動蕩,動亂和入侵,客家人被迫向南方遷移,其中許多人最終定居在廣東和福建的東南部。
現在,客家人是臺灣省的第二大族群。人口主要分布在臺灣西北部的桃園/新竹/苗粟地區,高雄/屏東地區西南部的柳堆地區,以及鳳林東部的裂谷地區。在臺灣,鳳林實際上是花蓮最古老的客家地區;這個鄉鎮居民中有百分之六十是客家人。
博物館唯一的導遊,當地一位退休的學校校長會接待你。他的祖先就是廣東的客家人。他是一名75歲的男性,但是他看上去不超過50歲,他說他是因為鳳林的清新空氣才如此的身體健康看起來很年輕。導遊會一一介紹客家文化的歷史。
1910年期間,在日本佔領臺灣期間,日本政府開始向生活在西北部的客家人提供金錢獎勵,鼓勵他們在今天的花蓮縣定居。這是一片未曾開墾過的土地。這個獎勵政策導致許多客家人從今天的新竹和苗粟縣步行前往東部開闊的土地上定居。他們往往需要花費半個月的時間遷移到這個新的家園。
1917年,日本政府發現可以在花蓮的土地上種植菸草,從而促進了鳳林及周邊地區的發展。在此之前建立的新的定居點正在慢慢的變得繁榮,吸引了來自該島其他地區的更多客家的移民。他們希望生產菸草,並且以很好的價格出售給政府。在今天的鳳林,人們仍然可以看到古老的菸草棚,日式的房屋,舊警察樓和一所舊的學校,所有的遺址都來自殖民時代。
當地的藝術
博物館的隔壁有一家織物染色店。該商店由一群女性經營,他們使用天然的布料和傳統的方法染色織物,製作衣服和錢包,毛絨動物和各種小玩意兒。這些創作都是本地的產品。他們的企業推廣「努力工作」的工作態度,並且還為當地人和遊客舉辦可以學習染色織物的工作坊。
其實這些都是古老的客家文化和藝術。來這裡慢慢的享受這座城吧。